09.11 古代萬能造反口號“清君側”,謊言?哪些只清“側”不清“君”?

“清君側”一詞,由來已久。

《公羊傳·定公十三年》:“此逐君側之惡人。”

《新唐書·仇士良傳》:“如奸臣難制,誓以死清君側。”

清君側,是指清除君主身旁的親信、奸臣。原本是正義之舉,但後來總被叛亂者作為反抗中央政權的“幌子”,也是常見的一種政治鬥爭手段。(歡迎關注:峰子奇觀,趣歷史隨時獲得!)

古代萬能造反口號“清君側”,謊言?哪些只清“側”不清“君”?

古代講究“師出有名”,以期獲得大義上的支持及廣泛響應。

若起兵直接反對君主,那就是造反謀逆,以下犯上,在道義上和輿論上站不住腳;若以清除君主身邊的奸臣為名起兵,旗號是為了匡正朝綱、使君主遠離小人蠱惑,則“吃相”就好看多了,還顯得“義正言辭”。

所謂“清君側”,明眼人一看便知:如果皇帝的人都被清掉了,皇帝就淪為了“光桿司令”和任人擺佈的“傀儡”。

發動清君側者,就等於堂而皇之地控制了皇帝,大權獨攬,那麼這皇帝還有好果子吃嗎?自古以來,造反者都喊對方是奸臣,對方也稱造反者是奸臣,成王敗寇罷了。


中國歷史上的“清君側”,大都是叛亂者的幌子,掛羊頭賣狗肉。峰子哥說說歷史上幾次著名的“清君側”案例:

1、燕王朱棣“靖難之役”

古代萬能造反口號“清君側”,謊言?哪些只清“側”不清“君”?

明朝藩王燕王朱棣的“靖難之役”,打出“清君側”旗號,實際上把侄子建文帝朱允炆拉下了皇位,自己反倒成了皇帝,成了明成祖,同時還不承認朱允炆地位。

南京城破,建文帝朱允炆自然知道叔叔朱棣“清君側”是鬼話,所以寧願焚宮,人間蒸發。後來,那個被滅十族的方孝孺,大罵朱棣篡位,曾嚴辭朱棣應立朱允炆兒子當皇帝,可是,太真了。


2、西漢“吳楚七國之亂”

古代萬能造反口號“清君側”,謊言?哪些只清“側”不清“君”?

西漢景帝時期,任用晁錯“削藩策”,激起以吳、楚等七個諸侯國藩王的共同反叛中央,其中為首的吳王劉濞,更是覬覦皇位已久,與漢景帝劉啟還有“殺子之仇”。

吳楚七國聯合,大軍浩浩蕩蕩打出旗號“清君側,誅晁錯”。

漢景帝有點慌了,為平息七國之怒,居然殺了最忠心的晁錯(當然也是為了讓七國沒了造反藉口,但造反者要想找藉口,李錯王錯張錯...難道身邊忠臣都殺了不成?)。

七國一看笑了,一個小小晁錯豈能滿足我們胃口?你劉啟也太小看我們的造反誠意了。隨後,進攻更加猛烈。只不過是,後來周亞夫平定了“七國之亂”,七國失敗了。試想:如果七國攻入長安,漢景帝這個“君”會不會被清掉?


3、唐朝“安史之亂”

古代萬能造反口號“清君側”,謊言?哪些只清“側”不清“君”?

天寶十四年(755年),久懷異志、手握15萬重兵的安祿山,聯合史思明,以“清君側”為名,發動叛亂,本質是為了爭奪統治權,史稱“安史之亂”。

唐玄宗李隆基出逃長安,途經馬嵬坡,不料護衛的六軍將士也發動兵變,史稱“馬嵬兵變”,殺死楊國忠等人(不過楊國忠確實是奸臣),繼而“兵諫”唐玄宗殺楊貴妃,一代美人香消馬嵬坡。

唐玄宗的兒子李亨乘勢自立為帝,遙尊唐玄宗為太上皇,李隆基失掉皇位。不過後來,安祿山兵敗,被其子殺害,叛亂平息。“安史之亂”成為大唐由盛轉衰的轉折點。


當然,歷史上的“清君側”,也有“只清側不清君”的例子。

1、“不清君”若按“君主得以活命”來說:

神龍政變:一代女皇、武周皇帝武則天退位

古代萬能造反口號“清君側”,謊言?哪些只清“側”不清“君”?

神龍元年,武則天病篤,宰相張柬之、崔玄暐等大臣發動兵變,包圍武皇寢宮,誅殺女皇男寵張昌宗、張易之兄弟,逼迫女皇帝武則天退位,扶唐中宗李顯復位,武周滅亡,江山回到李唐手中。

之後,退位的武則天,遷居上陽宮,活到82歲,被兒子李顯以皇后身份和父親李治合葬於乾陵,諡為“則天順聖皇后”。

南宋高宗時的“苗劉政變”,也是如此。(歡迎關注:峰子奇觀,趣歷史隨時看!)

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苗傅和劉正彥發動兵變,誅殺宋高宗趙構寵幸的權臣王淵及宦官康履等人,以清君側,並逼迫趙構將皇位禪讓給三歲的皇太子趙旉。宋高宗退位,遷居善奉,清君測也沒清君。不過,後來高宗趙構又得以復位。


2、“不清君”若按“君主不失君位”來說:

元朝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元朝帝黨和太子黨爭鬥,太子脅迫元順帝罷免孛羅貼木兒。

古代萬能造反口號“清君側”,謊言?哪些只清“側”不清“君”?

孛羅貼木兒以“清君側”名義,攻入大都,太子流亡太原,所以只清君側,元順帝依然還是皇帝。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太子領軍反攻大都,孛羅貼木兒戰敗,最終為元順帝密派人殺死。

等等。親愛各位看官朋友,你還知道歷史上哪些“只清側不清君”的例子?


每一次閱讀,都是讀者對峰子哥最好的鼓勵。歡迎關注【峰子奇觀】,每天更新,下期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