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9 從日本“偷師”回國,他參與千億項目,連續負責深圳地鐵3期工程!

1978年,“改革開放”政策推出,深圳開始騰飛,1988年,他被委派到深圳從事市政設計工作,先是

參與了國內首條城市快速路建設,又連續負責深圳地鐵一、二、三期工程,為深圳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他就是西安建築科技大學校友趙鵬林,現任深圳市軌道交通建設指揮部副總指揮,深圳軌道交通協會會長。他在深圳默默付出三十載,支持著整個城市的運行。

從日本“偷師”回國,他參與千億項目,連續負責深圳地鐵3期工程!

趙鵬林,1953年11月生,陝西麟遊人,高級工程師1979年畢業於西安建築科技大學。現任深圳市軌道交通建設指揮部副總指揮,深圳軌道交通協會會長,西安建築科技大學深圳校友會會長。1989年由中國市政工程西南設計院調入深圳市政府工作,參與過深圳市許多城市規劃和城市基礎工程工作,工作範圍涉及土地開發、投融資、政策制定等;先後在規劃國土局、市政府辦公廳等部門任處長、副總工程師、總工程師、副局長、副秘書長等職;主要負責規劃和建設的工程項目有:羅湖及深圳北站等5個交通樞紐,深圳市民中心,深港西部通道,深圳地鐵一、二、三期工程等。

從日本“偷師”回國,他參與千億項目,連續負責深圳地鐵3期工程!

參與國內首條城市快速路建設

1988年,趙鵬林被中國市政工程西南設計院委派到深圳從事市政設計工作。當時深圳正處於基礎設施大建設階段,市政工程特別多,需要很多這方面的技術人員,1989年底他正式調動到了深圳市建設局工作負責市政工程的規劃、建設管理工作,包括道路交通、供排水、電力、通訊、燃氣等相關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

深圳的快速路系統是由北環大道和濱海大道等道路組成的環狀道路。其形式介於高速公路和城市主幹道之間,在國內沒有現成的技術規範可供借鑑。當時趙鵬林所在的市政處處長丁明往同志,帶領大家集思廣益,和設計部門一起克服了種種困難,完成了設計和建設工作,以超前的眼光發現城市未來市政資源的龐大需求,果斷決定在快速路下佈置了當時經濟特區內最大規模的管道網。以快速路為基礎形成的交通系統與管道系統,為當時經濟特區內羅湖、福田、南山的開發建設打下了堅實基礎,也奠定了經濟特區內城市的基本格局。

在這個過程中,領導的遠見卓識和果斷工作作風、同事的專業水平和素養,以及暢所欲言和包容的工作環境,尤其是大家對事業的追求和對原則的堅持都給趙鵬林留下了深刻印象。從他們身上學到的知識、作風、精神成為他今後工作的寶貴財富。

從日本“偷師”回國,他參與千億項目,連續負責深圳地鐵3期工程!

初入地鐵一期工程項目

1997年,深圳已確定未來向國際化發展的方向,迫切需要了解世界先進城市建設管理方面的經驗。市委決定派一批幹部去國外學習取經,當時趙鵬林任規劃國土局市政處副處長,就根據自己長期從事市政規劃和交通工作的經驗,提出了前往日本學習地下空間利用的申請

趙鵬林在日本仔細考察了東京的城市基礎設施,包括道路交通、供排水和雨水收集系統、集中供熱(冷)和共同溝系統、垃圾處理系統等。讓他印象最深刻的是東京機動化出行人口中,有超過80%人是乘坐軌道交通,同時有大量市民利用車站周邊四通八達的地下空間活動。軌道交通和車站周邊的地下空間,加強了城市間的聯繫、活化了城市的核心地區。這讓趙鵬林逐漸明白了地鐵和城市的關係,通過建設地鐵可以完善城市功能佈局,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認識到建設地鐵就是建設城市

1998年回到深圳後,

剛好趕上地鐵一期工程的建設趙鵬林充分利用在日本所學,在大家的支持下,開展了地鐵站點的地下空間利用工作。比如在世界之窗站地下建設了一個公共汽車和地鐵無縫換乘的公交樞紐;利用羅湖站聯通了口岸和鐵路;結合人防工程在會展中心、購物公園、崗廈等三站建設了約兩公里的地下商業街;在老街、大劇院、科技館、車公廟等站點都實現了地鐵通道與地下商業街及周邊建築連接,配建了許多地下過街通道和公用洗手間等市政設施,實現了建地鐵就是建城市的目標

從日本“偷師”回國,他參與千億項目,連續負責深圳地鐵3期工程!

加速推動地鐵二、三期工程

2005年,趙鵬林就任軌道交通建設指揮部辦公室主任,西部通道開通後他立即返回軌道辦工作。地鐵二期工程是深圳市建市以來最大的建設項目,包括同期配套市政改造、交通樞紐,投資達到了1000億元

五條線採用了四種投資方法是地鐵二期建設的特色。其中三號線和深惠路改造建設與時任龍崗區區委書記李銘的爭取不無關係。龍崗區的投資推動了三號線和深惠路的建設。地鐵五號線是最後開工的,當時四條線的建設基本上耗盡了他們的各種能力,如果緩建五號線,二期地鐵將無法形成網絡運行,客運量和投資效益將大打折扣。反覆權衡後,最終確定採用BT方式(政府利用非政府資金來進行非經營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的一種融資模式)建設。而四號線則是採用BOT(實質上是基礎設施投資、建設和經營的一種方式,以政府和私人機構之間達成協議為前提,由政府向私人機構頒佈特許,允許其在一定時期內籌集資金建設某一基礎設施並管理和經營該設施及其相應的產品與服務)方式建設運營。

地鐵二期建設的另一特色是自加壓力進行了上蓋物業開發,土地的集約使用,有效的緩解了政府建設資金的壓力。主動為政府建了大量的城市道路、公交場站、保障房等,深圳地鐵集團連續幾任領導堅持這種市場經濟發展方向,秉承高度的社會責任感,使深圳地鐵在物業開發、投融資創新、建設模式探索等方面都成為全國地鐵行業的一面旗幟。深圳市民用腳給他們打了分,每天搭乘地鐵出行的人超過200多萬人次。三期地鐵建設完成後,運行里程將超過400公里,客運量達到600萬人次,軌道交通將成為人們的主要出行工具。

從日本“偷師”回國,他參與千億項目,連續負責深圳地鐵3期工程!

趙鵬林西安建築科技大學畢業後沒幾年便去了深圳,轉眼間距今已將近三十載。多年以來,他以良好的專業素養、處理複雜局面的能力和克服困難的堅定意志,不計名利,默默付出,就像快速路下的管線、深圳灣大橋下的橋墩、市民中心大廈的樁基和在地下奔馳的列車,克服了數不清的困難,悄然但堅定的支持整個城市的運行。

注:文章部分素材來自西安建築科技大學校董校友會、大公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