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3 話說這個朝代被低估了?此帝還是千古一帝?

文質彬彬,威風凜凜。只道是併吞八荒,功蓋萬古;橫槊賦詩,笑傲前塵。卻不料,南征北戰竭民力,予雄予智失民心。眼看著,如畫的江山都喪盡,好頭顱也與那肝膽分。只落得,一代英雄歸黃土,幾行煙柳掩孤墳。這才是,運河悠悠連今古,載舟覆舟俱凡人。

——蒙曼《大隋風雲》

相信很多人聽到隋煬帝楊廣想到的都是電視劇《隋唐英雄傳》裡面的昏庸無道之君。可是,歷史上的楊廣當真如此昏庸無道嗎?

話說這個朝代被低估了?此帝還是千古一帝?

隋唐英雄傳劇照

楊廣是隋朝第二代皇帝,也是最後一代皇帝,和歷史上的秦朝有的一比,都是二世亡國,可是論及功績隋朝二世和秦朝二世卻有著天壤之別,遠非秦二世可比。倒是可以將楊廣與魏武帝曹操、梁武帝蕭衍和唐太宗李世民列於同一梯隊,同樣在經濟、軍事、政治、文學等領域均分別達到當時的一流水準,當配得上軍事家、政治家、文學家之名的帝王。

話說這個朝代被低估了?此帝還是千古一帝?

楊廣初封晉王,美資儀,性敏慧,才華橫溢,得到他父皇楊堅和他母后獨孤皇后的寵愛,二十歲時為南征伐陳大軍主帥,揮軍南下滅陳朝,結束長達數百年的南北大分裂。之後他主政江南十年,招攬士人,推廣文教,有效促進了南北融合,終於取代其兄楊勇成為太子,公元605年即位登基。

即位後,楊廣懷著成為千古一帝的高遠志向,在隋朝帝國版圖上肆意書寫恢宏篇章。

話說這個朝代被低估了?此帝還是千古一帝?

隋朝疆域

在政治上楊廣始定科舉制度,建進士科,恢復中斷的國子監、太學及州縣學,打壓高門士族,提拔平民人才;建造東都洛陽,打擊關隴集團,讓政治中心脫離關隴集團控制。

話說這個朝代被低估了?此帝還是千古一帝?

進士及第

經濟上修建大運河,西巡張掖,開拓絲綢之路,使得全國物資運輸成本大大降低,同時也促進南北東西各方以及同國外的文化經濟交流。大運河的挖鑿使得南北之間的聯通更為緊密,直到清朝運輸方式改為海運,大運河的價值才有所降低,到了現今又重新煥發生機——為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的主體,這條大運河的挖鑿真是利在千秋,上千年了都還產生著巨大的價值。而西巡張掖在中國封建歷史上,他是歷史上唯一一個到達西北如此偏遠地區的皇帝,並在途中設立了西海、河源、鄯良、且末四郡促進了西北地區的穩定團結。

話說這個朝代被低估了?此帝還是千古一帝?

隋朝大運河

軍事上遣將出兵,陸續滅了交趾、林邑、琉球、伊吾諸國,更是御駕親征攻滅吐谷渾,將青海高原首次劃入華夏王朝的版圖,確保了隋王朝周邊的安穩。

而在文學上的個人造詣,更是研究中國文學史不可忽視的人物,【起六朝敝,風骨凝然一洗頹風;新聲競作,為後世戲曲之萌芽;律體大進,又有以導唐人之先路——《煬帝集》55卷】,《全隋詩》錄入其40多首詩,可以說皆為閎麗壯闊的唐音前奏,在整個中國文學佔有重要地位,足可與曹操曹丕曹植這”三曹“在文學史上的地位相比擬,對唐代詩文學的發展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

話說這個朝代被低估了?此帝還是千古一帝?

洛陽古城

可是翻開隋煬帝的歷史年鑑表,我們會發現楊廣急功近利,想迫切建立功勳,想成為後世崇拜的千古一帝。

  • 公元605年——公元610年 挖鑿大運河,初具規模
  • 公元605年——公元606年 修建東都——洛陽
  • 公元605年——公元614年 興軍事,開疆擴土

像大興土木開挖運河建東都,大興軍事開疆擴土,哪一件事不是要慢慢來,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可是急功近利的楊廣從他即位起便沒有停息的施展起他這些具有遠見的政治抱負,而作為文人的皇帝逃不過“文人誤國”的魔咒,他有文人的自傲,他不允許自己征伐高句麗失敗,不允許民間百姓有怨言。於是無視民間疾苦透支民力國力,三徵高句麗終於成為壓倒隋王朝的最後一根稻草,十八路反王群雄並起,頃刻之間隋王朝崩塌。

由此觀之,楊廣並非昏庸之君,單從他的功績中看當可謂之“千古一帝”,錯就錯在他急於求成透支民力國力,喪失民心,妄想一代人做成幾代人的事,殊不知妄想超越時代的人,無不成為歷史上的瘋子和失敗者。

話說這個朝代被低估了?此帝還是千古一帝?

唐太宗李世民

而傳統史書上的些許不實之論,說他弒父淫母,荒淫無道等,可能更多的是李唐王朝為其起兵反隋提供正義的藉口,須知唐太宗李世民拉開了帝王看起居注的序幕,在史書當中添油加醋也未有不可。

喜歡就關注“大唐平章知事”,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