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2 北京市財政局:決算公開增至201個部門 10張報表更細化

北京市財政局:決算公開增至201個部門 10張報表更細化

北京市財政局:決算公開增至201個部門 10張報表更細化

北京市財政局:決算公開增至201個部門 10張報表更細化

新京報快訊(記者沙雪良)8月23日上午,北京201個市級部門在首都之窗及部門門戶網站公開了2017年部門決算信息。北京市財政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韓傑就2017年市級部門決算公開工作回答了記者提問。

新京報:請簡要介紹一下2017年市級部門決算公開的主要內容?

韓傑:部門決算綜合反映了年度部門收支執行情況,此次公開的2017年市級部門決算主要包括四方面內容:一是部門決算報表。主要通過10張決算報表來反映年度市級各部門的收支執行、“三公”經費支出、政府採購等決算情況。二是部門決算說明。主要反映市級各部門的基本職責、機構設置情況、收入支出決算總體情況、財政撥款支出決算情況、基本支出決算情況等說明。三是其他重要事項情況說明。主要反映市級各部門的“三公”經費財政撥款決算情況、機關運行經費支出情況、政府採購支出情況、國有資產佔用情況、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財政撥款收支情況,以及專業名詞解釋。四是部門績效評價情況。主要反映市級各部門績效評價開展情況,以及每個部門的一個預算項目執行情況的自評價績效報告。

新京報:對比往年,2017年市級部門決算公開有什麼特點?

韓傑:2017年市級部門決算公開的特點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一是進一步細化公開內容。優化部門決算公開報表,由原有的9張報表細化為10張報表,按照一般公共預算和政府性基金預算,分別反映部門經濟分類基本支出決算情況,豐富了公開內容,便於公眾更好了解部門支出情況。二是實現項目績效評價報告公開全覆蓋。在2016年30個部門公開項目績效評價報告的基礎上,2017年除涉密信息外,所有部門都公開1個部門自評項目的績效評價報告,通過公開促進績效管理工作的提升。三是擴大公開部門範圍。實現除涉密信息外,所有使用財政資金的市級預算部門,全部公開部門決算。四是增強決算可讀性。增加專業名詞解釋,對公開內容中出現的專業性比較強的名詞進行解釋,以便公眾更好地理解部門公開內容,使決算公開信息易讀易懂。

新京報:今年公開決算的部門數量比去年增加較多,這是為什麼?

韓傑:2017年部門決算進一步擴大了公開部門範圍,實現了除涉密信息外,所有使用財政資金的市級部門,全部公開了部門決算。今年公開決算的部門數量由去年的156家增至今年超過200家,主要是由於司法體制改革後,區級檢察院、法院和部分市級基層司法單位轉為市級一級預算管理部門,因此增加了公開的部門數量。

新京報:2016年市級部門決算公開有30個部門公開了項目自評報告,此次市級所有預算部門都要公開1個項目的自評價績效報告,此舉的意義是什麼?

韓傑:從2011年起,北京市不斷推動預算績效管理向廣度和深度拓展,經過幾年時間,所有市級預算部門均已全面開展了預算績效管理工作,在範圍、內容和環節上覆蓋到所有部門。

為落實黨的十九大提出的“全面實施績效管理”要求,此次部門決算公開,北京市除涉密單位外,所有市級預算單位全部隨部門決算公開了預算項目的自評價績效報告,實現了績效評價報告公開部門的全覆蓋。績效評價報告對外公開,主要意義是向公眾展示了具體預算項目的完成情況及執行中存在的問題。做預算時,各單位均要設定項目支出績效目標,對“要完成的工作”和“要實現的效果”向社會公眾做出“承諾”;到決算時,公開績效評價結果則是向社會公眾交上“承諾”的答卷,主動讓公眾檢驗目標完成的如何。同時,各預算部門也將結合績效評價情況,特別針對評價反映出來的問題及時調整完善相關預算管理工作,更好地查漏補缺,改進工作,完善政策,強化資金的績效管理理念。

新京報:請介紹一下此次公開採取了怎樣的措施,方便公眾更好地讀懂決算報告?

韓傑:為落實黨的十九大提出的“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推動決算公開讓公眾不僅“能看到”,而且“看得懂”,今年部門決算公開時,增加了專業名詞解釋。各部門對部門決算中出現的專業性比較強的名詞或支出內容進行說明。例如,市教委解釋了“高等教育支出”主要是反映高等院校的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學科建設、學生資助、基本建設、基礎設施改造等方面的支出;市民政局解釋“三社聯動”是指以社區為平臺,以社會組織為載體,以社會工作專業人才為支撐的專業服務機制,通過社會工作服務機構動員社會資源和社會力量,以滿足居民需求為導向,開展專業化、有針對性的服務,把多元服務供給實現在社區的一種新型社會治理模式、社會服務供給方式和全新社會動員機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