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3 諾亞總裁林國灃:金融行業正在發生的三個重要變化

諾亞總裁林國灃:金融行業正在發生的三個重要變化

(央視網訊 記者 洪成晟)2018年9月6日,由《財富(中文版)》主辦的第七屆“財富CEO峰會”於太原舉行,300多位來自《財富》世界500強企業CEO和代表,以及投資者、金融界的專家學者出席了會議,共同探討全球經濟的發展態勢。

活動當天,諾亞控股集團總裁林國灃也受邀出席,就“資本助力戰略產業”做主題演講,並發表了許多諾亞財富對未來市場的看法。

林國灃表示,目前資管市場正在發生三個巨大的變化,這三個變化正在重塑一個新的資管行業。

以下是林國灃先生的現場演講實錄。

緊張的中美貿易關係、中國股市的波動性增大,加之國內經濟增長的普遍疲軟,近三個月來,人們感到國內經濟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

在被各種輿論熱點裹挾的同時,在過去的幾個季度中,我們也發現了一些行業的核心轉變。這些核心因素的變化,正在重塑一個新的資管行業。


諾亞總裁林國灃:金融行業正在發生的三個重要變化


諾亞控股集團總裁林國灃先生(左二)出席《財富》CEO論壇

監管新規落地 行業逐步走向成熟

自今年年初資管新發布後,整個行業都在調整中。

儘管如此,大部分從業者依然對資管新規的核心原則表示認可,認為其重新定義了資管行業的遊戲規則,將會使得資管行業在未來的發展中更加穩健、長遠。

諾亞控股和大多數頭部機構持相同看法。

資管新規中提到的一些核心規則,比如打破剛兌、拒絕期限錯配,是帶領中國財富管理行業愈加成熟所需的基本原則和成長的必經之路。


諾亞總裁林國灃:金融行業正在發生的三個重要變化

資管行業的新規則,正在把中國財富管理和資產管理行業帶向國際化軌道。

對於這些行業的中小新入者來說,在嚴監管環境下的發展將會更有難度,他們將會面對更嚴格的法規,併為此付出更高的競爭成本。

另一方面,對於深耕行業已久、長期堅守規則的市場佔有者來說,資管新規則為他們的成長帶來了更大的助力。

馬太效應凸顯 行業優勝劣汰加速

在資金稀缺、融資資本市場高波動的情況下,企業競爭除了產品和業務上的競爭,在資金運營上的競爭能力也日益凸顯。

過去我們看企業發展,常常只看它的收入和利潤,其實這是遠遠不夠的。

企業的另一個指標ROE(Rate of Return on Common Stockholders’ Equity),股本回報率,也非常值得關注。

所謂股本回報率,指的就是相同資本成本下,所獲得回報的大小,我們可以理解為企業資本分配和運用的效率。

誰能夠以更低的成本拿到更多的融資,誰能夠以更低的資金成本做到更好的市場投放和回報,是企業保持長期核心競爭力的一個核心。

而越是在市場資金短缺的時候,我們其實越能夠真正看到卓越和平庸的資產管理者的差別:越來越多的卓越GP將會成為行業競爭的優勝者,TOP10%的頭部管理人,很有可能將會拿到市場90%以上的回報。

財富管理行業、資管行業最根本的變化也正在於此,過去行業魚龍混雜的狀態將會得到有效清理。

市場波動成為新常態 客戶需求從增值到保值

過去20年,財富的快速增長,造就了很多高淨值人群。但今天,我們的客戶正在面臨一個新的經濟常態:波動上升。

因此,在資產投資時,我們的目的,就不能只是簡單的財富增長,而是要求思考如何增加財富的韌性和抗波動性,保護好自己累積多年的財富,並傳承給下一代。

這樣的變化給了我們一些新的資產配置思路:低波動、高流動性、多元化風險分散的保護型策略。

我們也很高興地看到,越來越多的人從高收益的產品中移開目光,開始關注資產的多樣化配置,對不同資產的風險/ 回報率也有了更好的鑑別能力。

1. 作為線上和線下行業的連接點,物流行業中的即時配送有望成為新的流量入口,因而在近期得到資本的追逐。

2. 目前整個即時配送行業跨界成風,有電商巨頭投資的“資本賦能派”,也有UU跑腿、閃送等為代表的“自力更生派”,還有四通一達、順豐等為代表的“豪強突圍派”。

3. 未來即時配送領域將經歷整合併購的階段,擁有技術,服務精細化,有巨大流量的平臺將得到更好的發展。

作者|諾亞PE 研究工作坊 任騁

2017年,阿里、京東、蘇寧分別提出了“新零售”、“無界零售”、“智慧零售”新的零售概念。雖然各自的說法不同,但本質都是新零售,都對體驗和時效提出了更高要求。

新零售的概念出現以來,推動了不少產業的迭代與創新。在這個線上線下融合的時代中,作為連接點的物流行業成為了資本追逐的焦點,現在即時配送行業的戰火正熊熊的燃燒。


諾亞總裁林國灃:金融行業正在發生的三個重要變化

為什麼大家現在開始關注“即時配送”?

當外賣平臺推動了即時配行業發展時,也就與各大電商、物流企業搶佔線下流量的入口,由於線上流量紅利的枯竭,線下流量隨著支付等手段的可視化,線上大佬憑藉資本或行業經驗自然不甘示弱,乘著零售創新的潮流開拓市場。

中國即時配送市場用戶規模不斷擴大,訂單量也持續上升。從2016Q1的2.9億訂單量增長到2017Q4的37.12億訂單量,日單量也超過1500萬單,這些數據表明中國即時配送的訂單暴增。


諾亞總裁林國灃:金融行業正在發生的三個重要變化

巨大的線下流量因為“懶人經濟”等因素,正在即時配送平臺形成。因此,之前在線上拼殺的巨頭們,不能放棄任何一個新的流量入口機會。我們也看到了巨頭們揮舞著資本或跨界或併購,讓自己在這一領域有發展的機會。

跨界成風 即時配送現有哪三類玩家?

在充斥著即時物流企業 、電商自建物流、快遞企業、餐飲企業、生鮮O2O企業、外賣O2O平臺以及新物種的即時物流領域,各自的邊界正在被逐漸打破,混戰依舊。已經入局的玩家中,既有達達、點我達等為代表的“資本賦能派”,也有UU跑腿、閃送等為代表的“自力更生派”,還有四通一達、順豐等為代表的“豪強突圍派”。

“資本賦能派”:比如美團外賣在春節後就宣佈加入服飾電商訂單配送的大軍,美團外賣人員接單後會前往海瀾之家(600398,股吧)線下門店拿貨,並承諾一小時送達。儘管美團早在2017年初開通代跑腿業務,但目前仍然是以B端為主的外賣配送為主,至於其能否藉助服裝配送突破品類限制,尚需時間。

阿里的新零售物流已動了即時物流市場的奶酪。無論是收購餓了麼,還是盒馬鮮生30分鐘達,天貓酒水29分鐘達、天貓超市生鮮1小時達,天貓旗艦店2小時達等,都在提高阿里新零售的核心競爭力。此外,阿里系的菜鳥網絡通過戰略投資最大的即時配送平臺點我達,充分補充阿里即時配送的配置。

自建物流體系的京東也沒有閒著,通過投資佈局專注於眾包即時配送以及生鮮O2O配送領域的新達達,配合京東的無界零售的策略。

“豪強突圍派”:傳統的物流巨頭也沒有閒著,以順豐為例,2017年已初步搭建完成全國範圍內第三方直營的即時物流配送網絡,組建100+人專項研發團隊。對順豐同城系統產品不斷的迭代升級,以對接不同的消費場景,通過和知名的快餐連鎖合作,可以實現96%的訂單在30分鐘內送達。

“自力更生派”:UU跑腿和閃送以專業的同城代買、代送起家,歷經多年市場打磨,在資本的助力下,已有自身獨特的品牌形象,但是在服務場景的拓展方面仍有不小的壓力。

未來哪些模式會有較好的發展?

技術過硬的企業:在目前整個物流體系下,即時配送領域的成本是最大的,包括人工成本,時間成本,服務成本。而要解決這些問題,目前許多企業希望通過大數據以及人工智能技術等降低配送終端的成本。

另外,在用戶方面也希望通過技術方面,保障自己在即時配送方面的權益。數據顯示,61.1%的受訪用戶希望能夠增加實時視頻監測貨物狀態的功能,43.9%的用戶希望能夠指定配送員送貨,另外,希望結合AR/VR等技術增強使用體驗和無人配送的用戶分別佔比28.7%和20.5%。


諾亞總裁林國灃:金融行業正在發生的三個重要變化

服務精細化的企業:隨著零售業變革的不斷深化,即時配送平臺已經從同城、小件、外賣領域逐步拓展到生鮮、商超配送領域。未來可能會有針對不同商品的配送機構出現,滿足消費者差異化的需求。

擁有流量入口和消費場景的企業:雖然現在即時配送是大家搶佔流量入口的領域,但針對這些配送企業而言,他們也需求有導流的需求,比如餓了麼就傍上了阿里,達達也被京東投資,有了巨大的流量之後,平臺才有繼續發展壯大的可能。

因此,隨著新零售時代的到來,即時配送領域的兼併融合及抱團合作現象越來越普遍。新興即時配送企業未來可能會繼續被收編或者尋找合作伙伴,抱團發展。隨著行業競爭的加劇,以及電商巨頭的加入,即時配送行業內的兼併融合將會加速。(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