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2 管理貼:圓環,又是圓環!豬場檢出率竟高達100%,到底如何解決?

學習養殖技術、瞭解最新行情,在線諮詢養殖難題和老師零距離交流,請點擊右上角

關注↗豬大夫在線。

目前豬的圓環病毒病仍然是危害養殖生產特別是斷奶仔豬的主要傳染病之一。據相關統計,該病在豬場的檢出率為100%,其危害性可想而知。圓環病毒病的發病率如此之高,可是直到現在,還是有很多養殖戶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

在養豬生產過程中,不管養殖場的管理如何,都會產生一些不可預知的疾病。特別是一些養殖場戶的飼養管理水平與飼料營養跟不上去,再加上一些疫苗大劑量超劑量的接種,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致使豬隻的健康狀況與免疫功能下降,豬越來越難養,豬病的發病率與治癒率越來越難以控制,所以做好圓環病毒的防控是豬場的重要工作。

圓環病毒感染可引起豬的免疫抑制,從而使機體更易感染其他病原,這也是圓環病毒與豬的許多疾病混合感染有關的原因。最常見的混合感染有圓環、藍耳、副豬、鏈球菌,圓環、藍耳、喘氣病,圓環、藍耳、喘氣、傳胸、偽狂犬。其病豬的病死率高的可達25%~40%。

一、臨床表現形式:

1、仔豬多系統衰竭綜合徵:發病日齡40-60日齡或80-120日齡。最常見的是豬隻漸進性消瘦或生長遲緩。厭食、精神沉鬱、行動遲緩、皮膚蒼白、被毛蓬亂、呼吸困難,咳嗽為特徵的呼吸障礙。較少發現的症狀為腹瀉和中樞神經系統紊亂。體表淺淋巴結腫大,腫脹的淋巴結有時可被觸摸到,特別是腹股溝淺淋巴結;貧血和可視黏膜黃疸。病變主要是花斑肺、橡皮肺、淋巴結腫大。

管理貼:圓環,又是圓環!豬場檢出率竟高達100%,到底如何解決?

在通風不良、過分擁擠、空氣汙濁、混養以及感染其他病原等因素時,病情明顯加重,一般病死率為5%~30%。

2、豬皮炎腎炎綜合徵:發病日齡50-70日齡。皮膚紅斑或丘疹,四肢和腹部最常見。也可發展到胸部、腰背部和耳部。發病率和死亡率一般為1%左右。主要病變為腎臟腫大,表面有白色壞死灶。

管理貼:圓環,又是圓環!豬場檢出率竟高達100%,到底如何解決?

3、先天性顫抖的症狀:仔豬出生後全身肌肉震顫,躺臥或睡眠後消失,醒後復發。允乳一週後可恢復存活。有些豬不可恢復,整個生長期和育肥期繼續顫抖。

特別注意:該病通常與副豬嗜血桿菌一起感染,臨床解剖中常見有胸膜炎、胸壁粘連、纖維素滲出 肺臟出血(點、斑、成片)、膿腫,心包炎、心包液增多, 腹膜炎、腹腔纖維素滲出,關節炎。

管理貼:圓環,又是圓環!豬場檢出率竟高達100%,到底如何解決?

二、防治措施:

1、免疫:做好圓環苗的基礎上,做好藍耳(根據豬場情況)、偽狂犬、喘氣苗的免疫。

2、減少應激:工廠化養殖方式可能與本病有關,飼養管理不善、惡劣的斷奶環境、不同來源及年齡的豬混群、飼養密度過高及刺激仔豬免疫系統均為誘發本病的重要危險因素。

3、溫度:仔豬、生長豬發現病症,舍內溫度25-30°C為宜。

營養:提供營養高的飼料。保育豬喂教槽料、生長豬喂保育料。少喂勤添,粥料最好,粉料最差。防治繼發感染,脫水豬飲電解多維、補液鹽。先天性震顫防止壓死,特殊照顧:保證每頭豬吃上奶,可減少死亡率。

管理:建立、完善豬場的生物安全體系,將消毒衛生工作做到每個工作環節,最大限度地降低豬場內汙染的致病微生物;降低飼養密度,仔豬寄樣應限制在出生後24小時內,防止不同來源、不同胎次及不同日齡的仔豬在一起混養,豬群全進全出,減少和杜絕豬群的繼發感染,從而控制或減少仔豬感染圓環病毒的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