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9 曾是人人仰望的清代最高級別省級衙門,現在是4A景區,卻遊人很少

提起曾國藩、李鴻章、袁世凱這些清朝時的國家重臣,他們的名字你一定耳熟能詳。但他們都是從同一個職位升遷上來的經歷你知道嗎?如果你對清代的歷史比較瞭解,可能立刻就能說出這個職位,對,它就是直隸總督。直隸就是河北省的前身,由於其承擔著守衛北京的重要職能,因此直隸總督位高權重,為清代督府之首。

曾是人人仰望的清代最高級別省級衙門,現在是4A景區,卻遊人很少

直隸總督署大門

直隸總督的辦公地點就在河北保定的直隸總督署。現在的保定直隸總督署是我國保存最為完好的總督衙門。這次來到保定,我這個古蹟發燒友當然不能錯過此次遊覽的機會。總督署的大門前是一個小廣場,停滿了車輛。街道上車輛和人們川流不息,反觀直隸總督署,倒顯得很是清靜。

曾是人人仰望的清代最高級別省級衙門,現在是4A景區,卻遊人很少

大門牌匾

總督署大門上懸掛著一塊匾額,上書“直隸總督部院”。這塊匾可不是總督署的原物,而是2015年才掛上去的。匾額上的字是從乾隆皇帝書寫的字中挑選後拼在一起的。之所以稱“部院”而不是“署”,是因為在李鴻章時期,他不僅是直隸總督,還兼任兵部尚書和都察院右都御史的官職,取“兵部”的“部”和“都察院”的“院”兩字來稱呼李鴻章為“部院大人”,他的辦公處所也就稱為“部院”了。

曾是人人仰望的清代最高級別省級衙門,現在是4A景區,卻遊人很少

直隸總督署儀門

走過大門,就來到儀門前。顧名思義,儀門就是迎送賓客的禮儀之門,不過只有與總督品級相當的官員來訪,總督才會迎送至儀門;下屬官員就不會享受這個待遇了,而且還不能走儀門正中的大門,只能走兩側的便門,並遵從文東武西的規矩。

曾是人人仰望的清代最高級別省級衙門,現在是4A景區,卻遊人很少

直隸總督署戒石坊

穿過儀門後,映入眼簾的是一面牌坊,名叫“戒石坊”,上書“公生明”三個大字。這幾個字是北宋書法家黃庭堅的字跡,意為公正方能體察事物的本末,即所謂“公生明,偏生暗”。牌坊的背面還有十六個小字“爾俸爾祿,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難欺”,意思是“你的俸祿都是人民的血汗,如果欺壓百姓、徇私枉法,則天理難容”。讓官員們時時警醒,引以為戒。

曾是人人仰望的清代最高級別省級衙門,現在是4A景區,卻遊人很少

直隸總督署大堂

走過戒石坊,來到大堂前。大堂是總督迎接聖旨、舉行隆重慶典和重大政務活動的場所。大堂內是按李鴻章任直隸總督時為背景進行復原陳列的,正中是一尊李鴻章的蠟像。大堂前院落的東西兩側各有九間房屋,分別是掌管全省各項事務的部門所在地,分為吏、戶、禮、兵、刑、工六個部門的辦事機構。

曾是人人仰望的清代最高級別省級衙門,現在是4A景區,卻遊人很少

直隸總督署二堂

從側面繞過大堂,來到二堂。二堂是總督接見外地官員和議事的地方,也是總督複審案件的地方。二堂東側為議事廳,是總督議事、更衣、休息的場所;西側為啟事廳,是署內幕僚和書吏為總督查找整理卷宗的地方,也就是相當於總督的秘書處吧!

走到這裡,總督署的前半部分辦公場所就遊覽完了,後面是總督生活起居的地方,我們下文接著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