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3 校史課|他給廈大捐了24棟樓

校史課|他給廈大捐了24棟樓

1951年起,一批批施工隊陸續開進了廈大校園,一場為期數年的工程建設在校主陳嘉庚先生的親自監督下展開。幾年間,一幢幢校舍在海峽的西岸拔地而起,來往廈門的船隻最先看到的便是一座雄偉矗立在海邊的高等學府,雕樑畫棟,蔚為壯觀。這其中就有後來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建南樓群芙蓉樓群,還有著名的上弦場

而這所有24棟校舍和操場等工程的出資人,便是傑出的華僑領袖李光前先生。

校史课|他给厦大捐了24栋楼

李光前,原名李玉昆,1893年出生於福建省南安縣芙蓉鄉(今南安市梅山鎮競豐村),是新加坡著名的華人實業家、教育家。他一生熱衷公益,為中國和新馬地區的社會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是陳嘉庚之後東南亞地區最為傑出的華僑領袖之一。在廈門大學的發展史上,李光前先生留下了他輝煌和濃墨重彩的一筆。

自幼南下,輾轉多地求學

李光前幼年隨母生活在芙蓉鄉,其父李國專是鄉里的私塾教師,後來又到廈門,開過裁縫鋪,給人理過頭,之後還經營過一段時間客棧,但都因為生意蕭條而不了了之。為了生計,李父於1903年下南洋謀生,10歲的李光前隨父親來到了新加坡。

到新加坡後,李光前先是在養正學校就讀,後來則被父親送到英印學校學習英文課程,週末在崇正學堂讀華文。李光前在這裡勤奮學習,由此打下了堅實的英文基礎。

校史课|他给厦大捐了24栋楼

暨南學堂的創辦人,兩江總督端方

1906年,在清末新政的影響下,清政府創立了專供華僑讀書的暨南學堂。李光前因為學習成績優秀,於1909年被招入暨南學堂。兩年後,李光前以全班第一的成績從暨南學堂畢業。同年,他考入北京清華高等學校(預科),之後又到唐山路礦專門學堂(國立交通大學前身)深造,立志成為一名工程師。也是在此期間,李光前受孫中山革命事蹟的感召,加入了中國同盟會。

袁世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後,下令關閉了唐山路礦專門學堂,而身為同盟會會員的李光前又是此時袁世凱製造藉口四處搜捕的對象。在這樣的環境下,1912年,李光前由上海乘船,再度前往新加坡。

校史课|他给厦大捐了24栋楼

莊希泉,建國後曾任第一屆全國僑聯副主席,陳嘉庚逝世後任代主席,第二屆全國僑聯主席,第五、六屆全國政協副主席。1982年經中共中央直接批准,以95歲的高齡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成為中共正式黨員。

李光前初返新加坡時還是立志成為工程師的,他於1912年考入新加坡英國殖民地政府測量局主辦的測量學校,同時還修讀美國大學的函授土木工程課程。但由於殖民當局的歧視政策,再加上尚在創業時期的著名愛國華僑莊希泉的延攬,李光前於1914年進入莊希泉和陳楚楠合辦的中華國貨公司,由此開始步入商界。

得遇伯樂,事業愛情雙豐收

如果說莊希泉是將李光前帶入商界的領路人,那麼陳嘉庚就是對李光前有著知遇之恩的伯樂了。

校史课|他给厦大捐了24栋楼

陳嘉庚(左)與李光前(右)合影

1916年前後,陳嘉庚一直想要打破英國洋行壟斷星馬橡膠出口的局面,與歐美橡膠商直接交易,但苦於整個公司沒有能與外國商人進行對話的人才。一個偶然的機會,陳嘉庚見識到了李光前出眾的才能,便在徵得好友莊希泉同意後,禮聘李光前到自己的謙益公司負責橡膠業務。

李光前自1916年至1927年,在謙益公司供職十一年。十一年間,李光前在陳嘉庚公司積累了大量的經驗。這期間,他協助陳嘉庚和陳敬賢昆仲將謙益公司的事業做到頂峰,僅1925年一年樹膠廠就盈利400餘萬元之多。在陳嘉庚的指導下,李光前在工商業貿易、經營管理方面的經驗以及中外貿易界人脈的積累,都為其日後獨立開辦南益公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校史课|他给厦大捐了24栋楼

1920年,李光前(二排左三)和陳愛禮(二排左四)的婚禮在道南學校禮堂舉行,證婚人是後來的廈大校長林文慶。許多社會名流出席了這次婚禮,可謂盛極一時。婚後,夫妻二人相敬如賓,恩愛相隨,令人羨慕。李光前與陳嘉庚的關係也更為緊密。

在謙益,李光前不僅在陳嘉庚的指導下收穫了事業的成功,他也在陳嘉庚的關照下收穫了人生的愛侶。陳嘉庚非常賞識李光前,在打聽李光前是否已經成家時,得到的答覆是“業未立,不敢痴想成家。”陳嘉庚由此更為器重李光前,並最終將長女陳愛禮許配給他。

自立門戶,捐巨資支持廈大

校史课|他给厦大捐了24栋楼

南益集團企業文化,“講求質量是我們的生活方式”中英文標牌

李光前於1927年離開謙益,開始獨立闖蕩屬於自己的天地。1928年,南益公司正式開工營業。之後不久,適逢經濟大危機,橡膠行業受到了嚴重衝擊,陳嘉庚公司在以匯豐銀行為首的八大銀行的壓力下於1931年改組為陳嘉庚有限公司,而李光前的南益公司卻因為經營有方,在這次經濟危機中反而站穩了腳跟。1934年陳嘉庚的公司收盤,而這一年南益盈利達到了三四百萬元之多。

校史课|他给厦大捐了24栋楼

新加坡南益大廈

一邊是已經破產的公司,一邊是等著用錢的廈集兩校,在陳嘉庚最為困難的一段時間,李光前給了他莫大的幫助。1933年,陳嘉庚將名下三個橡膠廠租給南益,約明獲利要分一半給廈門大學和集美作經費。是年冬天,又將餅乾廠招李光前承辦,約明抽利三分之二作為辦學經費。1934年,李光前與黃奕住、林文慶等人向廈大和集美捐了10萬元。1936年,李光前又單獨捐資5萬元以供陳嘉庚作廈大等校的基金。

可以說,在私立時期的最後幾年裡,廈門大學的經費有很多是由李光前在支撐的。

校史课|他给厦大捐了24栋楼

陳嘉庚在建南樓群的工地上視察工作

新中國成立後,李光前又向廈門大學捐了一筆鉅款,作興建校舍之用。為了合理使用這筆錢,陳嘉庚特意成立了廈門大學建築部,其本人從設計、繪圖、備料到施工,都事必躬親,一絲不苟。他每週都要到廈門大學的工地兩次,風雨無阻。

校史课|他给厦大捐了24栋楼

建設中的芙蓉二

最終,新建校舍共計24幢,總建築面積相當於新中國成立前全校建築面積的一倍。同時,還開闢了今天的上弦場和緊鄰胡裡山海濱的系列海水游泳池(今已不存)。可以說奠定了今天廈門大學的規模。為了紀念李光前先生的這次捐資,新建校舍大都以李光前親人的名字和家鄉的地名來命名,例如以其三子成義、成智、成偉命名的四棟建築以及南安、芙蓉、豐庭等樓。

現將新建校舍具體名錄摘錄如下:

校史课|他给厦大捐了24栋楼

李光前除了支持廈大以外,還積極支持家鄉及新馬地區的社會建設。他在40年代參加了福建的一些投資;捐資興建的光前學村直到今天仍為南安培養著一批又一批人才;1946到1947年,領導新加坡中華總商會等反對英國的新制憲鬥爭,促進新馬地區的獨立;1962年,出任新加坡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前身)首任校長,帶領師生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歸國求醫,總理親自接見

1965年,李光前罹患肝癌,在聽說中國國內有治癒癌症或控制其發展的先例後,決定回上海求醫。

校史课|他给厦大捐了24栋楼

周恩來總理親切接見李光前、陳愛禮夫婦

周恩來總理得知消息後,在百忙中邀請李光前一行到京參觀遊覽,並在人民大會堂親切接見了李光前夫婦子女及隨行人員。周總理高度讚揚了他對中國社會的貢獻,說:“凡是為祖國作過貢獻的華僑,祖國和人民是永遠不會忘記的。嘉庚先生、光前先生翁婿的愛國壯舉,是一段千秋佳話呀!” 周總理還十分關切地詢問了李光前的病情,並安排中國名醫為他會診。他的老友,全國僑聯主席莊希泉,以及廖承志、方方等華僑界人士陪同參加了此次接見。

校史课|他给厦大捐了24栋楼

接見後周恩來總理與李光前一行人合影

經醫生會診,他們發現,這位世界上有名的億萬富翁,竟然有著營養不良的症狀,也是奇事一件。確診肝癌後,由兩位中醫醫師為他醫治。李光前按醫師所開的藥方服藥後,“兩三星期後就感覺到病痛大大減少,胃口大開,食慾增加,體重也隨之增加了。精神振作,煥然一新。”

李光前對周恩來總理百忙之中的接見以及兩位醫師的醫治都非常感激,十分佩服中醫的神奇功效。歸途中,李光前向莊希泉由衷地說到:“祖國有總理這樣的領袖,復興有期啊!”

校史课|他给厦大捐了24栋楼

李光前(右)和時任廈大校長王亞南教授(左)談笑風生

這次回國,李光前還回到了自己闊別多年的家鄉。之後,一行人又驅車前往廈門,先到鰲園,瞻仰和祭奠岳父陳嘉庚,之後又來到廈門大學,受到了有關領導的熱情接待。

此次的中國之行後,李光前的病情好轉了兩年,但1967年病情再度惡化。1967年6月2日下午,李光前病逝於新加坡,享年75歲。新加坡各界為這位偉大的實業家舉行了隆重的葬禮,政府官員、外國使節、社會名流、各界人士五千多人為李光前送行。

校史课|他给厦大捐了24栋楼

李光前葬禮上前來送行的民眾

今天,李光前先生留在廈大的物質財富仍在孕育著一個個積極向上的靈魂,而他的精神遺產同樣在激勵著我們的前進。

校史课|他给厦大捐了24栋楼

參考文獻

[1]鄭炳山;《李光前傳》;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1996年

[2]李元榮;《李光前傳》;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1997年

[3]中共廈門市委黨史研究室等;《陳嘉庚與陳敬賢、李光前、陳六使》;1994年

[4]陳嘉庚;《南僑回憶錄》;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14年

[5]蕭易;《春雨潤物細無聲——記周恩來與莊希泉》;中國共產黨新聞網:http://cpc.people.com.cn/GB/85037/85038/7570066.html

[6]廈門市陳嘉庚紀念館;《在陳嘉庚身邊——嘉庚現象,誠毅同行》陳列

[7]廈門大學校史館有關資料

廈門大學

部分圖片取自參考文獻和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