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4 「大美隴南」之隴南那些事

「大美隴南」之隴南那些事

隴南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又是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境內寧家莊遺址,距今已有7000多年的歷史。傳說中的人文始祖伏羲氏,就出生在隴南的仇池山。以牧馬立國的秦人先祖的都邑西犬丘,就在今天的禮縣、西和一帶。古老的氐、羌民族,曾在此建立地方政權,成為活動中心。漢、藏、回和古氐、羌等多民族長期聚居,形成了多姿多彩的風俗民情。秦隴文化與巴蜀文化、漢族文化與藏、回等民族文化相互影響融合,使隴南地域文化呈現南北交融、古今並存的顯著特色。

「大美隴南」之隴南那些事

隴南吸引了歷代無數文人學士心往神馳,吟詠稱頌,名篇佳作,千秋流傳。詩仙李白曾往返隴蜀,涉足隴南,留下了千古絕唱《蜀道難》。詩聖杜甫曾寓居同谷,創作了眾多膾炙人口的詩歌。愛國詩人陸游曾從軍河池(徽縣),寫出了許多激動人心的篇章。大文豪蘇軾曾夢遊仇池,作詩詠歎:“一點空明何是處,老夫真欲往仇池”,表達了他嚮往隴南的強烈願望。

文化遺產

隴南位於甘肅東南部,是中國歷史上農耕文化、畜牧文化和漁獵文化交匯積澱的地域。獨特的區位優勢、悠久的歷史和多姿多彩的民族風情孕育了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截至2013年,有3個項目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2個項目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已公佈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1次69項,公佈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340項。截至目前,國務院已公佈了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隴南有3項(文縣儺舞———池哥晝、武都高山戲、西和乞巧節)被列入其中。甘肅省已公佈了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隴南入選的項目總計22項(隴南影子腔、文縣玉壘花燈戲、西和春官歌演唱、康縣木籠歌、兩當號子、康縣鑼鼓草、康南毛山歌、康縣嗩吶藝術、宕昌羌儺舞、隴南高山劇、禮縣春官歌演唱、徽縣河池小曲、武都木雕、禮縣井鹽製作工藝、成縣竹籃寨泥玩具製作技藝、康縣寺臺造紙術、武都三倉燈戲、武都慄玉硯製作技藝、武都角弓咂杆酒釀製技藝等)。

「大美隴南」之隴南那些事

「大美隴南」之隴南那些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