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8 這幾個特性指標異常預示血栓正在形成!千萬別大意

我們在前面講過:血栓是血液在血管裡流動過程中形成的特殊結構的血塊。隱性血栓則是指在心腦血栓疾病(中風、心梗)發病前或衰老過程中體內存在形成血栓或血栓栓塞的能力、傾向或程度的綜合病理變化特徵的定性名詞!

“隱性血栓”包括在中風心梗未發生前血管內已經形成的血栓狀態(血管壁陳舊性斑塊)和血栓形成前狀態(血液高凝聚狀態)。那麼血液高凝聚狀態是如何發生和形成的呢?

這幾個特性指標異常預示血栓正在形成!千萬別大意

血液高凝聚狀態發生的機理:

我運用血液流變學這一新的臨床科學的理論和方法,對“隱性血栓”血液高凝聚狀態發生的本質和演變發展規律進行多年的研究,提出了關於“隱性血栓”血液高凝聚狀態是由於“血栓五因子” 功能異常改變,且相互綜合作用的結果。“血栓五因子”指血液和血管的“濃”、“粘”、“凝“、“聚”、“變”五大特性指標,“血栓五因子”功能異常改變的具體含義如下:

“濃”: 指紅細胞數量,即紅細胞壓積增加;它是影響血液黏度的重要因素。

“粘”: 指全血粘度和血漿粘度升高;血液粘度是反映血液流動性質的重要指標,正常的血液粘度是保證血液循環,尤其是微循環正常運行的重要條件。血液粘度升高,血液流動減慢,血液粘度增高到一定程度時,會發生凝血,即出現血液凝聚塊,造成血管栓塞。

“凝”: 指纖維蛋白原的濃度增高;臨床資料表明:①纖維蛋白原水平升高患者中,多數可發生心肌梗塞或猝死,且纖維蛋白水平越高,危險性亦越大;②血漿纖維蛋白原升高是促進動脈粥樣硬化發病的一個重要因素;③纖維蛋白原升高,血液處於高凝狀態,血流速度減慢,血液粘滯性增加,易於產生血栓。

“聚”:指血小板聚集能力和紅細胞聚集能力同時增強;各種病理狀態下,血小板是參與動脈血栓形成動脈粥樣硬化的重要因素,臨床上血小板和紅細胞聚集能力的檢測是診斷血栓疾病的重要指標,數值越高,血栓形成。

“變”:指紅細胞變形能力、動脈血管的彈性和血管壁表面的光滑性,以及血管內皮細胞的分泌能力均出現降低。

這幾個特性指標異常預示血栓正在形成!千萬別大意

要注意的是:

血液高凝聚狀態和我們熟知的血粘血稠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血液高凝聚狀態(血栓形成前狀態)的全面條件是濃,粘,凝,聚,變五個因素。而現今在醫院做血流變檢測出的血粘度指標僅僅反映濃,粘兩個原因。也就是說,血液高凝聚狀態的發生必然出現血粘血稠,但是血黏血稠並不意味著血液出現高凝聚狀態!

我們舉個常見的例子:

生活在高原(青藏高原)地區的人們,由於缺氧,人體為了適應缺氧環境,會調節造血系統,增加血細胞(紅細胞)的數量。致使,血液濃粘(比生活在平原地區人)。但是,青藏高原的人中風心梗發病率並不比生活在平原地區人高。這就是最好的說明。

千萬別忽視血液高凝聚狀態帶來的危害,它不僅容易導致血栓形成,更會引發嚴重的微循環障礙。

3轉載或者引用本文內容請註明來源及原作者;

4對於不遵守此聲明或者其他違法使用本文內容者,本人依法保留追究法律責任權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