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2 任性的特朗普,蘋果的新難題

在蘋果新品發佈會即將召開之際,特朗普又開始搞事情了。在上週六,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表示,美國政府擬開徵大規模關稅,蘋果產品價格或將因此上漲。但這個問題有一個簡單的解決方法,不僅能帶來零關稅,還起到了稅收鼓勵作用。在美國製造你們的產品就行了。現在就建新廠去。好令人激動!


任性的特朗普,蘋果的新難題

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將迫使蘋果陷入到兩難困境

蘋果聽了並沒有激動,給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寫了一封公開信,指出了目前擬議的關稅清單涵蓋許多蘋果產品及蘋果公司在美國業務中需要使用的產品:

蘋果無線連接產品,包括iWatch、Apple Pencil和Air Pods;蘋果電腦工具如MacMini;蘋果適配器、電纜和充電器,支持APP Store等蘋果全球服務系統的蘋果美國數據中心所需的服務器、硬盤和電纜等產品價格將因特朗普的關稅政策有所提高,這些成本將轉嫁給消費者。

即便蘋果把工廠遷回美國,美國的製造成本也將迫使iPhone等產品都將因成本提升而賣出更高的價格。

貿易律師Scott Lincicome在推特上引述Marketplace 2014年的一份報告稱,在美國,生產一部iPhone零部件的成本約為600美元,幾乎是在別國生產價格的三倍。當時報告預計,高昂的成本將推高iPhone價格至2000美元,這顯然還不如被徵關稅來得划算。

不過也有分析機構認為,如果蘋果把50%或100%的iPhone組裝工作遷回美國,iPhone平均售價將分別上漲14%和20%。但如果把10%的iPhone組裝工作遷回美國,iPhone平均售價也將上漲8%。因此,蘋果顯然不會順應特朗普的關稅策略而搬回美國。

在目前來說,特朗普目前所說的大規模加徵的關稅具體是多少暫時未定,不過這必然將迫使蘋果陷入到兩難困境,不管回不回美國,蘋果都將因關稅而導致產品價格上漲,這或導致蘋果產品因價格遭受銷售損失與用戶流失。

任性的特朗普,蘋果的新難題

其實,不是蘋果不想搬回美國,而是不能,因為當前生產蘋果iPhone等產品的工廠與供應商不是蘋果的個人私產,而是蘋果的合作伙伴,蘋果769家供應商,350家來自中國,其次是日本,達到了139家,蘋果的主要供應商來自美國、歐洲、日本、韓國和中國,這幾個國家承擔著iPhone的主要元器件供應和製造生產。

根據一份統計顯示,iPhone原材料及零件供應鏈來自於31個國家,蘋果手機裡面的攝像頭模組,PCB線路板,天線,FPC柔性印刷線路板,揚聲器,觸控馬達,玻璃蓋板,玻璃後蓋,金屬結構件,精密連接器等都由中國供應商供貨。

為何不能搬回美國?蘋果模式與三星模式截然不同

特朗普從競選總統開始就一直在強調讓蘋果搬回美國,或許在他內心已經把蘋果的生產模式看成了三星模式。

三星模式是可以把工廠搬回美國的,比如三星掌握著處理器芯片、存儲芯片、液晶屏等移動終端核心電子元件的設計和製造能力,也掌控著最上游的CPU、NAND閃存、DRAM內存、顯示屏、AMOLED面板、攝像頭等供應鏈環節。


任性的特朗普,蘋果的新難題

總之是全產業鏈零部件自給自足全面佈局,這種模式下對上下游的供應鏈廠商依賴最小,因為核心零部件的生產與研發基本都掌握在自己手裡。

如果說三星是一種重資產模式,蘋果其實是一種輕平臺模式,這種輕平臺模式的核心就是自己只掌控核心的技術專利部分,根據自身的產品迭代需求給供應商提出新的產品技術規格要求,通過雙供應商策略讓他們去競爭,不符合要求的供應商被剔除名單被拋棄,選擇優質的供應商為其打造符合其產品要求的零部件。

蘋果與海量的供應鏈廠商是一種產業合作關係,這些供應商願意跟著蘋果一起混,在於蘋果龐大的銷量能夠給它們帶來訂單,所以它們願意跟蘋果保持這種相對穩定的合作關係。

但反過來說,供應商與蘋果關係,其實是一種上下游的利益綁定關係,類似於平臺與平臺上的開發商之間的關係,蘋果與供應商的關係本身是不牢靠的,蘋果對供應商的掌控力也是有限的。

許多供應商必然會考慮到,一旦回美國生產,在付出極大的搬遷成本、人力成本、物料和物流成本以及時間成本之餘,在蘋果的地盤,還會進一步受到蘋果定價與其本土供應商政策的掣肘。

這會導致蘋果與供應鏈廠商的關係產生鬆動,這種利益上的共贏如果沒有了,供應商自然會另謀其他出路。在目前來看,隨著中國智能手機廠商出貨量的增長,蘋果供應鏈廠商不再只把雞蛋放在蘋果這一個籃子裡,而是加強了與國產手機廠商的零部件供應合作。

如果說,蘋果當年從一開始就像三星那樣,全產業鏈零部件自給自足全面佈局重資產模式,那麼說,讓蘋果搬回美國或許可行。但隨著智能手機的發展,蘋果供應鏈的規模與廠商越來越多,牽一髮而動全身,蘋果要把工廠搬回,供應鏈廠商不一定答應。

畢竟,供應鏈廠商雖然為蘋果提供相關元器件與組件,但畢竟雙方是合作關係,並不是隸屬關係。特朗普一直強調讓蘋果搬回美國生產,其實是將蘋果與其供應鏈廠商的合作關係看成了隸屬關係。

比如富士康為蘋果代工,或許在特朗普看來,蘋果公司的就業崗位都給了富士康,在中國為例,富士康就有120萬員工,加上蘋果全球其他供應鏈廠商的就業人數,有幾百萬之巨。如果這些就業崗位能夠轉移到美國,對美國產業工人群體是巨大的利好,將很好的解決美國就業市場的難題,特朗普的政績也將因此被劃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但富士康是郭臺銘的工廠,不是蘋果的工廠,中國的富士康工廠要不要搬遷,是郭臺銘說了算,而不是蘋果說了算。這一點,或許特朗普認識的並不深刻。特朗普這其實給庫克出了一道難題,讓蘋果去做一件遠在它能力之外的事情。

特朗普的算盤與美國製造業的現實產生了衝突

或許特朗普的算盤在於,讓蘋果去說服它的核心供應鏈廠商,讓它們一起搬去美國建廠生產,但這種想法未免天真。

畢竟,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放棄中國或者日韓等地本土的工廠,將工廠搬回美國本土建立生產線,這非一日之功,這其中的重新建廠、購買產線機器器材,培養招收熟練技術工人所需要的時間成本與資金成本十分不可控也非常龐大。

另一方面,中國的供應商幾乎主導了蘋果絕大多數的元器件的生產,而美國本土已經沒有太多熟練的產業工人,有數據顯示美國的製造業工人的總人數才1200萬。

很早之前有數據顯示在美國找到並僱用監督iPhone生產的8700名合格的工業技師,所需時間將會長達9個月。但在中國,只需15天。缺乏熟練技工與產業工人才是蘋果工廠根本無法遷移本土的重要原因。

任性的特朗普,蘋果的新難題

從另一角度,一個產業要在美國成立並且盈利,需要美國本土要有一個產業鏈集群。也就是說,根據產業公地理論,產業公地上的每一“物種”都不是孤立的,它們是一個互相聯繫、共贏的生態系統。

比如精密工具製造者群體開發金屬加工工具,那麼它需要本土就要對這類工具有需求的廠商來對接需求,距離上的鄰近的企業間技術、人才和配套的完善,才會讓整個產業集群受益,但關鍵的問題是,美國本土因為手機制造產業上的供需消費鏈條的完整性不足,廠商們搬去了或許也難以存活。

畢竟,這些供應鏈廠商去了美國,在美國為蘋果提供元器件服務之外,也需要向其他廠商供貨才能生存。畢竟,如果僅僅依賴蘋果一家手機廠商,很難確保它們在美國存活,而且可能因為過於依賴,會受制於蘋果的壓價。

其實,從2016年開始,許多蘋果供應鏈廠商的日子已經越來越不好,而蘋果卻在試圖在供應鏈環節壓低成本提升利潤,比如早在2016年,蘋果曾要求供應商報價降低20%,這遭到富士康、日月光半導體等一眾供應商的反對。

而在後來的兩年,供應商也一直遭受到蘋果壓價的壓力,有供應商曾表示被壓價10%左右,如果搬去美國,那麼在價格上的議價權將完全受制於蘋果,生存空間會更加逼仄。

另一方面,在美國,已經沒有龐大的產業集群來支撐iPhone在關鍵零部件上的迅速生產,電子材料加工工藝、沉積和鍍膜技術、複雜測試和組裝能力,這些能力是美國目前正在逐步喪失主導權的製造領域。

各種配件,包括天線、框架、塗料、薄膜、各種模組,這些組件目前幾乎都是由中國廣東、福建、上海一帶的企業生產,無論是印度,越南、泰國等其他國家均無法第一時間產生高效率的供貨,甚至良品率也無法保證。

如果蘋果真的順從特朗普的關稅政策搬回美國生產,它沒有能力在本土扶持一個龐大的供應鏈產業集群。

任性的特朗普,蘋果的新難題

因此任性的特朗普其實不懂庫克內心的苦。即便從中美貿易戰角度,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主席Adam Posen也多次發文表示,從純經濟學角度看,這種做法不僅將損害下游廠商的利益,還將破壞全球供應鏈、損害美國消費者的利益,代價將遠遠超過收益。

因為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可能也將同樣傷害到蘋果在美國本土的供應商利益,因為每一款蘋果產品都含有來自美國的零部件或材料,包括人臉識別、Animoji和肖像模式自拍等都是由美國供應商提供的技術支持。

關稅會極大增加蘋果在美國的運營成本,也就是說,所徵收的關稅,也間接傷害了這些美國供應商的利益。

也就是說,特朗普用關稅逼迫蘋果,但蘋果卻也沒有辦法也沒有能力將供應商工廠搬回美國,因此,蘋果在中韓日的供應鏈還將依舊按照原來的模式運轉,但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卻將被執行。

這樣一來,將一定程度傷害蘋果產品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並波及美國消費者與美國供應商的利益。

話說回來,特朗普盯著蘋果不放,也不是沒有原因,從谷歌、亞馬遜、沃爾瑪到微軟等巨頭公司,在美國的這些科技或零售、硬件巨頭之中,它們雖然都是跨國巨頭,但是主力就業人群基本上半數或者半數以上都是在美國。

蘋果或許是唯一一家沒有將解決就業的主力放在美國市場的美國科技巨頭,也是唯一一家解決了大量中國製造工人就業問題的美國科技巨頭。

庫克對中國供應鏈市場的堅守以及與特朗普的對抗,某種程度上是利好中國產業工人就業問題與手機制造業產業升級的大方向的。

但是對於蘋果來說,價格已經是蘋果在印度市場最大的挑戰,如果特朗普新關稅一旦實施,蘋果將在許多市場都面臨價格上漲施加給消費者的壓力,這或許會讓一部分用戶轉移到Android陣營。

如何跟特朗普有智慧的糾纏,這需要蘋果一定程度上去迎合特朗普的政策,比如做出在美國象徵性建廠的行動,如何在任性的特朗普的關稅大棒重壓下確保蘋果供應鏈的穩定性,並確保產品的利潤與銷量不被其他廠商蠶食,將成為擺在庫克面前一道沉重的難題。

作者:王新喜 TMT資深評論人 本文未經許可謝絕轉載 我的微信公眾號:熱點微評(redianweipin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