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焚書坑儒的故事是真的嗎?有何依據?

秋天的紅葉882


焚書坑儒這件事情當然是真的。但要明確,焚書和坑儒是兩回事。

先說焚書。秦始皇三十四年,即公元前213年,始皇帝在咸陽宮中大擺宴席和群臣飲酒。博士淳于越進言說:“商朝和周朝能持續上千年,主要是因為兩代國王都把自己的子孫分封在了各地。而皇上現在卻把自己的子弟都變為平民百姓,一旦有諸侯造反,地方上沒有自己的親族作為屏障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還望陛下三思。”

於是秦始皇把這個意見交給群臣商議,丞相李斯上奏說:“五帝的制度各自不同,夏商周都沒有效仿,都是制定了屬於自己的統治制度,陛下建立了萬世之業,這種功勞不是普通的書呆子所能理解的。”

“而今,天下統一,百姓安定,法令統一,可這些個書呆子總是在誹謗新的制度來誇耀自己的才能,煽惑愚民,亂加指責國家法令。這些人的行為是故意和國家作對,讓陛下顏面掃地。”

“這些書呆子之所以這樣,是因為讀書的緣故,周朝出現諸侯並立局面,都是這些書呆子自以為是發表自己的不同主張造成。臣請求把不是秦國的史書全部燒燬,如果有人私自藏書籍就處以死刑。官吏收書不力的或者私藏的,割掉鼻子發配邊疆。只把醫藥、占卜、種樹一類的書籍留下,其餘全部燒燬。”

始皇說:“可以!”

再說坑儒。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為秦始皇尋找長生不老藥的盧生和侯生兩個方士說秦始皇濫殺無辜,導致上下期滿,大臣都不敢說真話,他們找不到長生不老藥一定會被處死。於是就逃跑了。

秦始皇得知後大怒,說“朕之所以不殺這些讀書的方士,是為了他們尋找國家太平的治理方法,誰想竟然背地裡誹謗朕。說朕專權,真是豈有此理。耗費了大量錢財一無所獲,反而逃跑。”

於是下令在街市上捉拿這些背地裡說他壞話的讀書人,總共捉拿了四百六十多人,將其活埋。

焚書的責任在李斯,坑儒是秦始皇個人的行為。


子衿讀歷史


焚書坑儒的記載出自《史記.儒林列傳》,同時西漢人孔安國是孔子後裔,他在《尚書序》也寫到焚書坑儒一事,劉向的《戰國策》同樣記載此事,這是西漢史學家都共同承認的事情。

現今有些人質疑焚書坑儒一事,主要是認為當時的“術士”不是儒士,司馬遷寫的是:“焚詩書,阬術士。”

所以有人認為坑殺術士跟儒士沒有關係,但這是鑽牛角尖、斷章取義的誤解,司馬遷把整件事寫在《儒林列傳》,很明確就是寫儒家的故事。

大家可以看一下整段描述:“於威、宣之際,孟子、荀卿之列,鹹遵夫子之業而潤色之,以學顯於當世。及至秦之季世,焚詩書,阬術士,六藝從此缺焉。陳涉之王也,而魯諸儒持孔氏之禮器往歸陳王。”

結合前後文很明顯都在說儒學的事情,孟子和荀子是儒學名家,陳勝稱王時也曾得到儒士擁護,夾帶在中間這段:“焚詩書,阬術士“自然就是指儒學的發展過程中曾經受到過秦始皇的迫害。

當時的人談論《詩》、《書》者處死,以古非今者滅族,官吏見知不舉者,與同罪,有明確的佐證可說明秦始皇確實焚書坑儒。

之所以司馬遷寫坑術士,孔安國、劉向認為是坑儒士,是因為漢武帝以後才徹底將儒術獨尊起來,形成與方術之士有別的身份,在此之前但凡讀書之人多稱為術士。


焚書最知名一個例子就是流傳到現在的《尚書》,這部書在秦朝就已經被毀。西漢時期,相傳魯恭王在拆除孔子故宅一段牆壁時,發現了另一部《尚書》,是用先秦六國時的字體書寫的,人們稱之為古文《尚書》。另一種說法是當時的儒士口口相傳,最後在西漢把《尚書》背誦後整理出書來。

同時秦始皇盡燒六國史書,晉之《乘》,楚之《檮杌》盡皆被毀,以前司馬遷寫《史記》的時候主要只能用《秦紀》為基礎進行撰寫。魏之《竹書紀年》還是到了西晉發生盜墓事件,經過荀勖整理才讓這部書重見天日。

先秦有大量古籍成書,這些書籍的名稱可見於史書中,可是多在西漢以後就沒聽說過有人閱讀,基本可以肯定都是毀於秦朝。

坑儒事件可見於《史記·秦始皇本紀》:”諸生在咸陽者,吾使人廉問,或為訞言以亂黔首。”於是使御史悉案問諸生,諸生傳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餘人,皆阬之咸陽,使天下知之,以懲後。益發謫徙邊。始皇長子扶蘇諫曰:“天下初定,遠方黔首未集,諸生皆誦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繩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始皇怒,使扶蘇北監蒙恬於上郡。“

時諸生和術士都泛指讀書人或搞學術,所以司馬遷寫六藝從此缺焉,六藝包括禮、樂、射、御、書、數,可見坑的不是搞神仙學的方士。

近年翻案流行,太多人想把焚書坑儒描述成殺術士,燒巫書,甚至有人說焚書坑儒根本不存在。而史書的記載和考古沒能發現更多先秦著作看來,這件事是毋庸置疑的存在,實沒必要回避。


蘇沉船


焚書部分是真,秦始皇下令收集天下圖書,特別是諸子百家學說,在民間只准有種樹、醫藥、占卜和秦國曆史的書,為的是“上聖下愚,以愚黔首(百姓)”,但秦始皇並未將六國官方檔案和收集上來的各類學說圖書焚燬,而是分門別類地建立宮庭書庫珍藏起來參閱,類似於後來明成祖修《永樂大典》,收藏、重訂成冊而原文照搬,一字不改。這些珍貴史料、學說典籍後來被蕭何下令保護起來並有很多流傳下來,這一點,可以從多方史實、當時及後世官方記載、後世引用這些典籍史料的文獻記錄中得到佐證。

至於坑儒,秦始皇也並未濫殺天下儒生,只是坑殺了當初與徐福、盧生等欺騙他,裝神弄鬼的460名儒生,而且460這個數字是否準確,還有待考證。司馬遷著《史記》也不是一律客觀,秉筆直書的,和後來著《三國志》的陳壽一樣,帶有個人喜惡、感情色彩的,比如司馬遷就把秦始皇母親趙姬的淫行寫得濃墨重彩、大書特書,和寫趙國的末任君主趙王遷時特別強調“其母倡(通娼)也”(直白了說,就是這小子是婊子養的)一樣。

真正在中國歷史上對文化造成浩劫的,是清代康熙、雍正、乾隆祖孫三代興起的文字獄,其中猶以乾隆為甚,其借修《四庫全書》對中國各代史料典籍、自然科學著作進行瘋狂刪改、毀滅,同時以動輒誅連九族,以凌遲、斬首、絞刑、流放、賣為官婢的令人髮指的殘酷手段鎮壓一切他懷疑譏諷或反對滿清的人,造成萬馬齊喑,文人學者唯恐惹禍上身,不從事實際科學(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開創性研究,而醉心於考據學,說一句話,寫一行字,都要看看出自哪部古書先賢之作,唯恐被仇家穿鑿附會上報官府招來殺身之禍(莊鋌隴《明史》案就不提了,學者朱方丹在其著作中提出,人是靠大腦思考問題的,而不是幾千年來一直認為的靠心臟思考問題,雖然與政治無關,純粹是醫學科學問題,仍被乾隆下令滅九族)。清的文字獄,是直接造成近代中國愚眛落後二、三百年,陷入帝國主義侵略,淪落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險些讓中華民族亡國滅種的原因,僅此一點,乾隆滿清就罪惡深重!!


劍膽琴心蜘蛛俠


秦始皇時代的”焚書坑儒”是有歷史記載的,因時代遙遠無遺留證據,引起爭論,但均以各種記載重複驗證。焚書坑儒發生在公元前213_212年之間,史記〈秦始皇本紀〉中有記載。

秦始皇認為當時的儒生、術士有誹謗朝庭、妖言惑眾、以丹術等亂綱之舉,怒而毀焚其書,並坑埋儒、朮之士四百六十餘人。但凡涉及醫學、農業及其科技之書不在焚燬之列。西漢孔子後人孔安國在〈尚書序〉中皆有記載焚書坑儒的紀錄。當時文人傳"術士坑,六藝絕",六藝大慨泛指丹術耋黃之秘藉一類之書。

秦朝被推翻後,後人稱其殘暴,焚書坑儒並沒有保住江山,唐代詩人章碣做詩譏諷:焚書坑

竹帛煙消帝業虛

關河空鎖祖龍居

坑火未熄山東亂

劉項原來不讀書

實質上歷代朝政、皇帝更有甚者,大興文字獄,清代曾有詩人一句

詩"清風不識字,何必亂翻書"而遭殺身之禍的。

焚書坑儒年代較遠,亦有學者提出其真實性,較特出的是民國年間的”疑古派“學者認為無真憑實據來證明。但都被陸續出土的文獻所否決。故在歷史上“焚書坑儒"是存在的,只是在焚坑的對象和內容上存在爭論而已。

如誤望方家正之


老朱稱俊462


這個與字面意思是有偏差的。坑儒是殺掉了一些術士,並沒有把儒家人趕盡殺絕。據記載就殺了三百多人。還有野史記載,秦始皇當時要坑書,一些儒士就用把內容背下來,到過一段時間後,事情平靜下來,這些人就把內容默寫下來。人的記憶肯定有偏差,所以一些內容就不是原來的。到了漢朝時,儒家思被獨尊。就有了儒家學派,後來又找到了秦朝的儒家書。幾個學派鬧得不亦樂乎。


NBA裡有樂趣


秦始皇就是秦始皇,他的歷史性功勳不容詆譭,同樣,他的歷史性罪惡也不容洗白:焚書坑儒是真的,而且後果很嚴重。想想看當時的士大夫文人總共能有多少人?一次性坑殺數百人會產生怎樣的振動?!再說焚書是從中央到地方有組織的進行,其對文化的摧殘豈是後世的文化獄可比的?。。。


山海經解密


是真的,不過沒傳言那麼誇張。焚書主要是禁止民間收藏《詩》、《書》等。坑儒主要是針對方士(就是天天鼓吹長生不老又拿不出來藥,還想帶著錢財跑路那群貨)以及部分非議始皇的儒生(當時儒家本身派別就很多的,更何況當時的整個儒家只是百家流派的其中一個顯學而已,又不能代表全天下讀書人),只是後來被誇大了,給人感覺就是燒了全天下珍貴典籍、殺了大量讀書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