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0 “兩彈一星”絕密資料保密櫃藏身北京這處博物館,得感謝這個人

曾經裝載著我國“兩彈一星”絕密資料的保密櫃首次亮相,“兩彈元勳“鄧稼先同款手搖計算機可以近距離一睹全貌,核武器工程師的家被原樣搬到展室供觀眾參觀。如此“高大上”的展品,可不是在大博物館展出,在朝陽區高碑店鄉半壁店鄉情村史陳列室中就能看到。

“兩彈一星”絕密資料保密櫃藏身北京這處博物館,得感謝這個人

朝陽區高碑店鄉半壁店鄉情村史陳列室佔地面積約1000平方米,展陳面積約800平方米。“我們和別的陳列室有很大的差別,我們的展品中很少有農具等老物件的展示。中國幾千年來,北方農村的農具基本都差不多,很多村裡辦的展覽,展出的內容都差不多。我們就琢磨,怎麼能更凸顯自己的亮點呢?”半壁店鄉情村史陳列室榮譽館長張延平說。

陳列室館長方春玲說,為此,前前後後一共召開了20多次座談會,請村裡的老人講故事、回憶歷史,反覆甄選展覽內容。最終,陳列室內設置了“序廳”“千年古村篇”“復興之路篇”“美好明天篇”四個篇章,通過展板、實物、多媒體展陳等形式,展示半壁店村歷史傳說故事等,通過視頻、投影等多種手段,全方位展示了半壁店村的過去、現在與未來。“比如,我們復原了得月樓,還將曹雪芹和好友下棋的銅像擺在了展室內。而展室的地面則復原了透明的河流,有荷花燈漂浮在河面上,觀眾低頭一看,腳下就是過去運河“放河燈”的場景。

“我們這有一件重量級的鎮館之寶,就是這個櫃子。”在方春玲的引領下,記者在展室內見到一個一個多高的奇怪櫃子。這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櫃子?有著怎樣的來歷呢?櫃子的捐贈人吳寄學老先生向記者講述了這個塵封了60年神秘櫃子的來歷。

原來,這是一個保密櫃,裡面曾經裝載著我國兩彈一星等絕密資料。保密櫃重達1.5噸,是1958年周恩來總理花了兩萬元人民幣特意從德國買回來。1964年10月16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實驗成功,而吳寄學的父親就是我國第一個核武器研製、試驗和生產基地二二一廠的副總工程師吳景雲,當年他們一家人就居住在半壁店西店村316號。1993年解密以後,保密櫃以2000元出售。

這個價錢,在當時可謂天價了,“那時候高級工程師一個月的工資才200多塊錢”。很快保密櫃被某軍區招待所買走。想留下保密櫃做個紀念的吳寄學不甘心,於是咬咬牙,愣是多加了200塊錢,最終以2200元的“天價”將保密櫃購買,並用軍列火車運到半壁店家中收藏存放。

“後來我們村拆遷,其他家的房子都拆了,就我家沒法拆,為什麼啊,因為這個櫃子實在太重了,沒人能搬得動。”吳寄學回憶說,還是村裡想了個辦法,找了輛老吊車,把櫃子從房頂吊了出來。最終,吳寄學將保密櫃無償捐贈給半壁店鄉情村史陳列室,讓更多的觀眾有機會能親眼目睹這一珍貴歷史“文物”。“有大博物館來我們這想借走我們的鎮館之寶展出,我都不捨得借,別的地方哪都沒有,想看就來我們這吧。”張延平說。

別看保密櫃在吳寄學家中呆了幾十年,可他卻從來沒打開過。“要三個人才能將保險櫃打開。”吳寄學指著中間印有字母的裝置介紹說,中間是字母密碼鎖,需要一個知道密碼的人打開;密碼鎖兩側,還有兩個鑰匙孔,需要兩個人解鎖。

“兩彈一星”絕密資料保密櫃藏身北京這處博物館,得感謝這個人

除此之外,陳列室內還展出了不少二二一廠自主研製並使用過的實物和精密儀器。“這是手搖計算機,中國當時一共有四臺,‘兩彈元勳’鄧稼先在進行核試驗時就曾經使用過。其中一臺曾經在國博巡展過,我們這裡也有一臺。”張延平介紹說。

在陳列室內,特別佈置了一間完全按照原樣復原的起居室。“吳寄學老先生將其父母生前家中曾用自行車、縫紉機、手錶、收音機等近百餘件具有收藏價值的家居用品無償捐贈給我們,我們在這裡原樣複製了當年吳景雲一家上世紀70年代到80年代在半壁店居住時的生活場景。連牆上的門牌號都是從拆除前的老房子上拆下來的。”張延平表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