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9 一幅漫畫隱藏著的首富與刀匪的故事……

在江西省廣昌縣赤水鎮張家祠堂的牆上,我們注意到一幅很小的漫畫……

一幅漫畫隱藏著的首富與刀匪的故事……

張家戲臺正門

一、張家祠堂的建造人:廣昌首富張光輝家族

一幅漫畫隱藏著的首富與刀匪的故事……

張家祠堂位於赤水鎮橫街上,建於民國十年(1921年),戲臺與祠堂同時興建。當時建造這座祠堂的,就是當時廣昌首富張光輝家族。

張光輝何許人也?據《廣昌商業志》介紹,張光輝生於清光緒四年(1878年),在他二十歲之前,還在其祖籍廣昌縣尖峰鄉南坑村,隨其父親和兩個史長以耕田為生,而且是半自耕、半做肩挑買賣的農家,充其量只是凍不著餓不著的溫飽型的農家。但到了民國初,家產已累至百萬以上。到抗日戰爭爆發前,已成為名揚贛閩兩省和漢口等地的商界大腕。

當時張家在各地開設的商號計有:

白水鎮:恆豐南貨店、裕豐布店,英記苧麻行,這三家資本金40萬銀元;豫孚煤油公司,光交給美國美孚石油公司的保證金就有20萬銀元。這些企業都是以批發為主,兼營零售,店員多達一百多人。《商業志》中記載,豫孚煤油公司開業於1932年,關閉於1938年張病故之後,其營業地點,就在張家祠堂內。

南城縣城:明大煤油公司,裕寧布匹百貨商號,僱店員30多人,是當時南城縣城最大的兩家商號;

樟樹鎮,設有煤油、藥材、南雜貨、布匹等商號,資本40萬銀元;

另在南豐、撫州、南昌閩西數縣、廣州、漢口等地均設有行、店、棧,每地資金都在10萬左右。

當年的白水是廣昌的商業中心。其主要原因是由於當時水運成本低,大量的貨物都採用水運運輸。白水是撫河航運的起點站,南下北上的往來貨物,均在赤水完成水陸駁貨,白水也就成為贛東、贛南、閩、粵貨物交匯,商賈雲集的繁華市鎮。

藉著種種機緣加上自身的努力,張家迅速在白水發跡。擁有鉅額財富的張家大興土木,在自已發家致富的福地建造一座豪華的祠堂以祭祀先祖,也滿足自己光宗耀祖的虛榮心,這種心理可以理解。祠堂之中精美的戲臺,也成為了留給後人的一份文化遺產,卻可能是張家沒有想到的。

一幅漫畫隱藏著的首富與刀匪的故事……

二、張光輝的財富故事

家底並不厚實的張光輝,是怎麼在數十年間擁有了這麼鉅額的財富呢?關於這個問題,《商業志》記載了當地的三種傳說。

一說,張光輝二十歲時到白水鎮萬豐苧麻行學徒,為人乖巧,深得老闆劉萬豐的賞識信任,常派往漢口等地採購苧麻,辦理商務。滿師後,劉萬豐贈送他二百銀元,其姐夫廖某(富商)也給他三百銀元作本錢。便 同其長兄清輝和其弟祥輝結伴做生意。不久劉萬豐歇業回答田老家,將萬豐苧麻行轉讓給張光輝經營,由此發家致富。

二說,張光輝代美孚石油公司經銷煤油,有一次進了一批煤油,運到白水豫孚公司打開箱蓋一看,煤油變成鴉片煙土,因此發了大財。

三說,民初時,張光輝在漢口代萬豐麻行辦一批貨。有一天他在飯店進食,偶然遇到一位長鬚白髮的老者在鄰桌飲酒。張光輝為了看這鬍鬚遮口的老人如何進食,便叫堂倌添了幾個菜,打了些酒,邀請老者同飲。二人邊飲邊談甚是投機。當老者得知張是尖峰南坑人時,便默忖一會,隨即問張:你們南坑村是否有棵空了心的大樟樹?張答:不錯,就在我家屋背。老者又問:這棵樹還在嗎?張靈機一動地謊說十多年前就砍了當柴燒。老者信以為真,喟然感嘆了一聲接著又問砍樹時有沒有撿到什麼東西,張答說砍樹時自己十來歲,沒聽說撿到什麼,又問老人怎麼知道這樹,老者說三十多年前,他曾保幼天王洪天貴福打仗,在南坑駐紮過,因為清妖追得緊,為了輕裝簡行衝往福建,曾將一部分金銀珠寶藏到那棵空心樟樹裡,沒過幾天,在廣昌石城交界地方被清兵打敗,幼天王被捉走,老人逃脫後流落江湖,藏在樹中的財寶,可能被清妖發現搜走了……張光輝回家後,父子幾個深夜悄悄摸至樹下查看,果然樹中塞滿了財寶。第二天張父藉口樟樹朽爛,怕風颳倒會砸了他家的屋,願意多出幾個錢給眾家,把樹砍掉建個社公廟,保佑全村人丁興旺。村人聽他說得有理,不意有他,於是同意他家買去砍掉建廟。樹買下後,張家四史弟搬了幾夜的財寶,運完後將樹砍掉建廟應付村人,從此,張家除老二在家種田,老大、老三、老四三兄弟都遷到白水鎮開店做生意。不幾年,張家商號越開越多,生意越做越大。而張光輝也經營得法,深孚眾望,講究信譽,競爭力強,因此十數年間家資鉅萬。

考察這三個傳說,似乎還是第一種更為可信。張光輝家族的財富之路,起於萬豐苧麻行應是肯定的,因為在第三個傳說中也有說到。不過第三個傳說有些傳奇色彩經過也過於詳細,經後人演繹的可能性較大。至於第二種說法,據記載張家的豫孚煤油公司開業於1932年,即使煤油變煙土是真的,但這時張家早已是鉅富了,所以無關大局。

一幅漫畫隱藏著的首富與刀匪的故事……

張家戲臺上精美的藻井

張家的財富聚集得快,消散也快。1937年盧溝橋事變抗日戰爭爆發,戰亂之中,張家在上海、漢口、南昌的商號行棧資財喪失殆盡,此其一;1938年,張家幾次遭遇土匪綁票勒索,先是土匪張建立欲綁張光輝的票,張光輝躲掉了,匪徒便將恆豐南貨店的賬房先生李國裕綁走,向張光輝勒索了一萬銀洋,方將李放出。不久,土匪廖其祥又派匪徒將張光輝十二歲的兒子綁走,又被勒索一萬銀洋,此其二。1937、1938年,在一年時間內,張家三兄弟相繼去世,各商號代理人混水摸魚瓜分家財,此其三。此後張家一門僅剩寡婦及小孩,其後只能分掉僅存的股金以維持生計,從此張氏家道中落,一蹶不振。

三、誰是刀匪

踏訪張家祠堂時,在祠堂的牆上,我們注意到一幅很小的漫畫。

一幅漫畫隱藏著的首富與刀匪的故事……

畫面中央一人殺倒在地,身上寫有三個字:殺刀匪;頭上文字說明:活捉刀匪破肝的劊身。刀匪右邊一人手持大刀,並在說:同志們來來殺大刀匪,右邊一人持刀正從遠處趕來。左右二人頭上都畫有帽子,並以同志相稱,所畫似乎應該是紅軍戰士。

刀匪是什麼人?為什麼這麼讓人痛恨,以至於要對其剖肝劊身?查閱《廣昌縣誌》和《廣昌革命鬥爭史稿》,漫畫所說的刀匪,應是志上記載的大刀會。

1931年,紅軍進入廣昌,領導廣大人民群眾開展打土豪、分田地的鬥爭。廣大勞苦工農群眾為爭取自己的自由、解放,紛紛起來響應黨的號召,投入革命鬥爭中去。在熊熊的革命烈火燃燒中,人民的敵對階級——反動封建豪紳地主卻感到極度不安,為了維護其統治地位,乃策劃組織反動武裝,企圖長期與人民為敵,顛覆人民政權。1931年10月驛前區大土豪頭子白倫華、白照林、賴月華等親往福建省安遠市找到“大刀會”(又名“一心會”)頭子餘師傅,將餘師傅接到驛前設壇練武,到處蒐羅反動地主、富農階級份子、流氓、地痞、煙鬼、賭棍、騙子、慣匪等和強迫誘騙落後群眾,他們借封建迷信迷惑群眾,在山上設壇,日夜長香不熄,大肆宣揚“刀槍不入”、“打不進、殺不死”。出發前由師傅替匪徒劃符唸咒,求取“仙水”、“硃砂”,給匪徒喝食和洗澡,作戰時每人頭戴夾角布帽,帽前寫著“金鐘罩”三個金字,胸前系紅肚兜,上劃有“八卦圖”,上下左右寫有“南海觀音大聖”、“萬神扶助”及許多菩薩名字,肚兜內裝有符紙,每過一河、一橋、一缺口,各吞一張黃表符。左手執槍械,右手拿五色三角小令旗,甚為兇暴。

刀匪假借“神技”,日散夜聚,到處搗毀政府,撲殺革命幹部和革命群眾,搶劫民財。到1932年春,貫橋、楊溪、白水、塘坊、大株、尖峰一帶,共有大刀會21股,大股有300餘人,小股100餘人,以中寺、驛前、大株等山區為活動中心,並經常竄擾頭陂、白水、長橋、尖峰、新安等地,進行瘋狂破壞。僅這年的2~5月內,中寺區石樑鄉被刀匪殘殺的革命幹部就有五名、游擊隊員三十八名,群眾一名。被吊打的群眾13名,搶走群眾財物計被子18床、耕牛2頭。這個反動透頂的大刀會,害民極深,對革命事業的危害也很大,部分地區鄉蘇政府處於遊擊狀態,政府工作人員經常被迫轉移,夜晚更是如此,不論睡覺或開會,一夜要轉移四、五次,嚴重的影響工作的開展,成為蘇區內患。

四、剿滅刀匪的戰鬥

蘇維埃政府為了保護廣大人民的革命利益,維護社會治安,鞏固和擴大蘇區根據地,於1932年4月寧(都)、廣(昌)、石(城)三縣聯合成立指揮部,統一領導三縣的游擊隊、模範營、獨立營(團)、政治保衛隊……等,共同清剿大刀會(寧、石、廣指揮部設在與這三縣交界的中寺區西港下鄉,指揮部長羅金樂,副部長謝明位)。指揮部本身有戰士百餘人,有機槍、短槍等精銳的武器。

在指揮部的領導下,寧、廣、石三縣地方武裝互相配合,共同清剿大刀會。當時廣昌縣境內的戰鬥最多,刀匪傷亡也最大。其中主要的戰役有:

1932年2月,驛前的大刀會約五百餘人,竄擾赤水,搶劫民財,偷襲駐白水嚴坊的南廣獨立營,100多人名紅軍戰士,有80多名英勇犧牲。20日,贛南軍獨立第四師第十團第二連(120餘人)經赤水進軍驛前,圍剿刀匪。刀匪妄圖掙扎,黃昏集結匪徒500餘人包圍驛前我軍駐地——天花壇,我軍英勇反擊。經激烈戰鬥後,將刀匪全部擊潰,擊斃匪首白照林及匪徒四十餘名,活捉匪徒五名,繳獲梭標40支及許多戰利品。殘匪紛紛逃命,餘師傅狼狽逃回安遠寺,匪首白倫華逃往南豐、黃効謀逃往楊溪、塘角一帶,鄭祿興逃入中寺。從此,驛前刀匪全部竄入山林,不敢再在驛前活動。

1932年6月間,大株區魚潭地區的刀匪勾結偽靖衛團一百多人,經常危害人民。我軍事部縣軍事部長封正吾於5月*日,率領寧都特務連百餘人、廣昌警衛連八十多人進軍魚潭。當天到達後,於晚上派出了一個班外出偵察匪情,發現刀匪駐紮在馬鞍石的一個祠堂裡。次日拂曉我軍向匪穴進軍,當我軍到達刀匪駐地時,刀匪已經出去騷擾去了。為不使敵人驚動,便於一舉殲滅這股土匪,我軍立即隱蔽,埋伏在四周山腰等待著敵人,只有縣軍事部長親自帶了兩名戰士躲入該祠堂吊樓裡,並將大門用木頭緊緊堵住。不久,刀匪、靖衛狗子等回到了駐地,他們發現祠堂大門緊閉著,於是派了四個匪徒撬門,其餘刀匪吹起海螺,叫喊衝殺,虛張聲勢,這時我伏兵仍鎮靜地等待著戰鬥命令。不一會“轟隆”一塊,軍事部長投擲了幾枚炸彈,把撬門的匪徒全部炸死。一剎時伏兵四起,四面夾攻過去,將這股匪徒全部殲滅了。【按:革命鬥爭史稿中這段故事寫得精彩,小編沒捨得精減:) 】

1932年8月,縣軍事部長封正吾率領縣警衛連及新安區游擊隊二百餘人,前往大株區東斜圍殲刀匪。因刀匪事先沒有準備,我軍給其來了一個措手不及,將其全部包圍,經過幾個小時的激戰,計擊斃70多名,活捉10多名,僅逃走了20多名。從此,大株區的刀匪基本消滅。

1932年12月,我軍為了消滅大刀會及反共義勇隊,縣軍事部決定調動基幹隊伍連同赤衛軍、模範營共15個連,配合游擊隊、獨立師,分三路進攻敵人。東路甘竹、長橋赤衛軍二個連、少先隊二個連共四百多人,配合游擊隊第五大隊(甘竹)及第三大隊(長橋)共一百多人,在千善區離店前五里路之烏丹,與大刀會激戰兩次。第一次活捉敵一人;第二次在水口、李三堡與匪激戰三小時,將匪全部擊潰。斃匪10餘人(內有師傅一個),繳獲梭標10餘支,匪旗數面、符號及用品無數,殘匪四散逃往山林。

南路模範營、赤少隊配合警衛連、木蘭游擊隊,於12月30日,一路在下尾(陌?)與刀匪激戰,斃敵十餘名,傷匪30餘名(內有師傅兩名),繳獲土炮、梭標、旗幟甚多。一路在中寺之謝嶺下擊斃大刀會、保衛團9名,傷匪20多名,殘匪潰竄山林。

北路四分區屬之第二大隊配合游擊隊,於29日在饒山之絲茅坪與刀匪及守望隊激戰,斃敵2名,殘匪潰散,繳獲梭標2支,旗幟2面和若干軍用品。

1933年6月 日,大刀會兩百多人進犯貫橋鄉中舍排村,企圖搶劫百姓糧食,當日因天色已晚,就駐紮在該村。刀匪的行動很快被我寧廣石指揮部獲悉,當晚率領其本部戰士及獨立團和中寺、赤水兩區的游擊隊共四百餘人,浩浩蕩蕩向中舍排進發。但因路遠,道路崎嶇,行軍十分困難,傍晚出發,半夜後才到達目的地,我軍立即將刀匪包圍,曉時戰鬥開始,經激戰一早晨,當場擊斃匪首1名、匪徒6名,繳獲梭標及其他戰利品一部,其餘匪徒逃奔山林。

大刀會在每次戰役中雖屢屢失敗,卻仍不甘心死亡,頭領鄭祿生於1933年10月勾結靖衛團計六百餘人,乘我駐西港下軍隊不多的機會,將我軍全部包圍,當時我軍僅有獨立師的60多人,另有中寺區幹部20多人、廣昌政治保衛局幹部30多人,合計約百餘人左右。在這敵眾我寡的情況下,我獨立師長和全體戰士沉著研究突圍辦法,充分分析了敵情,最後確定往敵人多處衝圍(因敵人多處力量較弱),我全體軍政人員奮勇與敵搏鬥,經過幾小時的戰鬥,我軍終於勝利了,敵人遭到了慘敗。這次戰鬥斃匪50餘名,擊傷20多名,活浮47名,殘匪各自逃命,竄入山林。

經過一系列的戰鬥,給了敵人嚴重打擊,敵人力量日益削弱,士氣日益低落。特別是在我軍提出“堅決消滅大刀會,活捉大刀會首領”,“歡迎大刀會士兵回來耕田地”的政治宣傳,以及寬大政策感召之下,那些被迫、受騙參加刀匪的農民都自動逃離那反動組織,回鄉參加生產。僅1934年1月份的一個月內,自動回來參加革命的達一百多人。就這樣,刀匪組織全部土崩瓦解,最後剩下的匪首和反動富農也站不住腳,逃入福建、南豐一帶,投靠國民黨,參加反動義勇軍。從此,廣昌的刀匪全部撲滅。

五、還沒發現的故事

通過以上材料的梳理,將近百年前的往事漸漸浮現出來。看來這幅漫畫是當年的寧廣石指揮部下轄的紅軍或游擊隊所畫,時間在1932~33年間。

如前所述,張家祠堂1932年到1938年間,是張光輝的豫孚煤油公司的營業地點。

商業志中另記載有張家受匪害的情況,時間是1938年。這樣看來,1932年刀匪猖獗之時,張家受影響不大。

那為什麼會在張家祠堂裡出現這麼一幅漫畫,首富,刀匪,其中還會隱藏著什麼其他更曲折的故事嗎?

相關文章鏈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