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7 設計院一直沒有主動大力推廣BIM正向設計的原因在哪裡?

BIM技術引入中國已近10年,隨著虎門二橋、深中通道、梅觀高速等一批大型複雜的交通基礎設施項目的應用,BIM一詞已經成功地引起了交通工程建設行業各方的關注與熱議。對BIM技術及其應用,從政府部門、專家學者,到業主方、設計方、施工企業等,各方觀點、態度不盡相同。

本期橋樑雜誌(微信號:QiaoLiangZZ)旗下《BIM視界》的記者採訪到中鐵第一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橋隧處副總工程師劉彥明,作為從事BIM在鐵路方面推廣應用的專業人士,帶領大家一起重新審視在BIM技術推廣應用中所面臨的問題,探討其解決方案。

設計院一直沒有主動大力推廣BIM正向設計的原因在哪裡?

BIM的最佳推廣方式是自上而下的

《BIM視界》:

國內BIM技術的推廣應用已經有一段時間了,您認為在中國交通建設領域的設計單位、施工單位中推廣BIM的最佳方式是什麼?

劉彥明:

交通領域的設計單位、施工單位中推廣BIM的最佳方式應該是自上而下的推動,首先是思想認識問題,單位的第一管理者應充分認識到BIM 技術是未來工程領域的發展方向,是繼甩圖板後的第二次革命,關乎著今後企業生存發展,需要把研究推廣BIM技術放在首要的戰略高度,同時把這種認識落實到各級管理者;其次,制定頂層規劃和加強政策引導,根據企業自身情況,確定BIM技術研發目標,制定出中長期發展規劃,包括組織架構、資金配備等,同時出臺對各級管理者的考核機制以及職工所關心的職稱、待遇、職業發展等方面的激勵政策,激發各級管理者推動BIM技術的積極性和職工學習研究的熱情;第三,組建團隊,試點先行,總結推廣,逐步實施。組建一個第一管理者直接負責的精英團隊,BIM技術既然是第二次革命,必然會對既有工作方式、工作流程進行改變,發展中肯定會遇到很大阻力和困難,第一管理者的直接參與是BIM技術能否有效推動的關鍵。選定試點項目,以解決實際問題為導向,在應用過程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不斷總結推廣,逐步提升設計和施工企業的BIM技術應用水平。

設計院一直沒有主動大力推廣BIM正向設計的原因在哪裡?

BIM價值的最終受益者應是運維管理者

《BIM視界》:

有人認為:BIM在國內推進受阻的一大原因是沒有一個熟悉BIM理念、強大的業主來統籌管理工程建設運維的全過程,而且甲方的權利又過大,作為乙方設計院只能從屬其意志,很難主動去採用BIM正向設計。對此,您的觀點是?或者從鐵路行業來看,有哪些比較好的經驗可以分享?

劉彥明:

BIM技術在工程全生命週期中-包括規劃、設計、施工、運維等階段,其模型信息量逐步增加、應用時間也逐步增長,其價值應該是逐步放大效應,最大收益者應該是最後的運維管理者,但目前這種價值效應並未得到體現和獲得廣泛認可,很少有業主為前期的BIM應用去買單,尚需政府和行業協會去推動引導。不過最近廣東省出臺了《廣東省建築信息模型(BIM)技術應用費用計價參考依據》,開啟了BIM技術應用計費有據可依的時代。

目前BIM技術應用在設計院主要是以試點的形式存在和發展,一直沒有主動大力推廣正向設計。主要原因在於:第一是企業效益問題,BIM技術應用一直處於投入大,產出小的狀態,如果不是業主強制實施,作為企業難以大力推廣BIM技術應用。第二,配套軟件問題,BIM技術最早發展於建築行業,2013年前後才引入基礎設施行業,主流平臺均為國外產品,還沒有和國內標準和規範進行深度融合,與之配套的專業軟件更是匱乏,實施效率低,難以實現或推廣BIM正向設計。第三,BIM標準、相應的法律和法規不夠健全完善,目前BIM相關的規範標準相對滯後,BIM設計成果的合法性、有效性、一致性等問題尚待研究解決,還有BIM數據修改權限和知識產權等問題均是企業採用BIM設計制約因素。

鐵路行業的政府主管部門-國家鐵路局正在編制鐵路工程BIM技術應用指南,包括政策引導、技術指導、組織實施、BIM數據存儲、信息語義、信息傳遞、交付標準以及知識產權保護、數據安全等方面內容,希望從政策方面逐步解決制約BIM技術推廣應用的費用、標準以及合法性、有效性等問題。

設計院一直沒有主動大力推廣BIM正向設計的原因在哪裡?

由聯盟組織編寫制定技術標準

《BIM視界》:

相較於公路行業的BIM技術標準,目前鐵路BIM聯盟已經發布了多個BIM技術相關標準,在標準制定方面有哪些經驗可以傳授?例如對於哪些級別的橋樑必須要做BIM、BIM做到什麼深度、提供什麼樣的成果等。

劉彥明:

目前鐵路行業建立的中國鐵路BIM聯盟,組織各理事單位制定了一系列鐵路BIM技術標準和實施標準,在一定程度上規範了BIM技術在鐵路工程中的應用行為,並大力推動鐵路BIM標準的國際化,爭取主流BIM平臺軟件廠商的支持。BIM標準的制定需要結合行業內各專業和各階段的使用功能需求,組織多家理事單位和高校多次集中研討,並廣泛徵求意見,之後通過十幾個BIM試點項目對標準進行驗證,不斷的修訂完善。

BIM技術應用過程也是工程數字化、企業信息化提升的過程,也是為今後智能交通、智慧交通提供大數據源的過程,從這個方面來講,無論大小什麼樣的工程均應進行BIM技術應用,目前鐵路行業均依據試點目標,指定鐵路線、試點區段,在合同中約定應做內容、深度以及成果形式,沒有按級別進行明確劃分。

設計院一直沒有主動大力推廣BIM正向設計的原因在哪裡?

培養BIM人才需多方共同努力

《BIM視界》:

對於很多從事土木工程行業的人來說,BIM技術擁有高端門檻,貴單位在培養BIM技術人才及搭建BIM團隊方面遇到過哪些困難?有哪些經驗可以分享?

劉彥明:

BIM技術應用不僅需要較為豐富的土木工程行業專業知識,還要和計算機IT知識深度融合,對土木工程師而言遇到了新的挑戰。

在人才培養和團隊組建的過程中有以下幾方面體會:

1、政策引導,首先制定對各級管理者針對BIM應用的考核機制,出臺職工所關心的職稱、待遇、職業發展等方面的激勵政策,激發各級管理者推動BIM技術的積極性和職工學習研究的熱情。

2、自願原則組建團隊,首先挑選那些有一定工作經驗同時對軟件開發有興趣的設計人員進行培養,團隊組建前逐個徵求個人意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本身興趣不高,條件再好也不能招入團隊。

3、人員投入保障,BIM團隊人員來自不同生產部門,由於各部門對其重視程度不同,支持程度也不盡相同,需要管理制度上保證人員投入,避免原部門繼續安排工作,不能專職從事BIM研發。

4、培訓與技術交流。定期組織內部技術交流集思廣益,經常邀請行業內的BIM專家進行技術講座與研討,指引BIM研發方向,促進BIM技術發展。

設計院一直沒有主動大力推廣BIM正向設計的原因在哪裡?

未來BIM技術的集成應用是大勢

《BIM視界》:

您認為BIM將在未來5年對本行業帶來怎樣的改變?

劉彥明:

未來5年內隨著BIM技術的推廣應用,BIM規範標準會更加完善,配套的政策逐步落地,設計施工企業全面實施BIM技術-全專業、全業務,信息化水平得到大幅提升,從設計施工逐步到運營維護全生命週期應用。以BIM技術為核心的集成應用得到快速發展:與GIS、無人機傾斜攝影、VR、AR深度融合,與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移動通訊5G等相結合,為實現智能交通、智慧交通提供大量的數據支撐。同時也會帶來設計施工企業新的競爭,市場份額重新劃分。

設計院一直沒有主動大力推廣BIM正向設計的原因在哪裡?

設計院一直沒有主動大力推廣BIM正向設計的原因在哪裡?

設計院一直沒有主動大力推廣BIM正向設計的原因在哪裡?

《橋樑 · BIM視界》(季刊)自2017年3月份創刊以來,一直致力於推廣宣傳BIM技術,為工程師們搭建相互溝通、交流、討論的平臺。該雜誌由廣東省公路建設有限公司、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院、中交公路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橋樑》雜誌社共同主辦。同時,為加強企業與雜誌間的交流與合作,更好地服務企業,本刊技術委員會和編審委員會也誠邀各相關單位加盟本刊理事單位,共同推動我國BIM技術的進步,促進我國公路、橋樑等領域BIM應用的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