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賈詡——一個深沉的用劍高手

賈詡,字文和,涼州人,也就是今天的甘肅。關於他的一生,小時候看到他的事蹟,後背都會升起一絲寒意。

小時候他並不出名,不像荀彧,很小的時候就被稱為“王佐之才”。賈詡曾經被舉為孝廉,後來因病辭官,回家的路上遇到了少數民族的叛亂,將賈詡以及若干等人一起抓了。賈詡急中生智,跟叛軍說,我是某某人的外孫,你們別傷害我,我家裡人會拿很多錢來贖我的。那個某某某,叛軍也是知道的,常年鎮守西土,叛軍自知是得罪不起的。按今天的話來講,賈詡的意思就是:你們敢把我怎麼樣,我爸是李剛。後來叛軍放了賈詡,並一路保護其回家,其餘跟他一起被抓的人,皆盡被殺,估計半路上賈詡趁人不注意跑了,不然到了家謊言一被揭穿,以後就沒他什麼事了。

賈詡——一個深沉的用劍高手

因為出生地的問題,黃巾起義之後,賈詡是跟著大魔頭董卓混的,後來董卓被幹兒子呂布幹掉後,其手下李傕郭汜就慌了,就想跑,這時賈詡出來,對二人說:你們吶,現在是朝廷要犯,公安網上都有你們的通緝令,你們現在跑了,隨便一個警長就能擊斃你們,不如帶著部隊殺回長安,沿途也可將董公的剩餘力量集結起來,這樣你們才有一絲活路。就算到時候失敗了,那時候你們再跑也不遲嘛。

兩人聽從了賈詡的建議,率領大軍奔回了長安,造成了人間慘禍。漢獻帝流落到了李郭二人手中,一時間京城血雨腥風,朝野大亂,雞犬不寧。倆人就很高興,多虧了賈兄啊,於是就給賈詡官職,以及一大堆賞賜。賈詡一概不要,說,我只是出了保命的計謀,我哪有什麼功勞,不敢要不敢要。

我相信這個時候賈詡的內心是悔恨的,因為賈詡的這個建議被李郭二人採納之後,本該息事寧人的政權又一次動盪起來,也可說,三國的亂世這時才真正開始。

這件事對於賈詡的影響我覺得是非常深遠的,日後他的沉默,也可從中找出緣由,話不能亂說呀,不然是要闖禍的呀。

後來李郭二人內鬥,一人挾持了皇帝,一人挾持了大臣,之後賈詡盡力保護,很多本來要被處死的人才保全了性命。另外協助漢獻帝出逃,賈詡也是起了一定的作用。

李郭二人滅亡後,賈詡去投奔了一個老鄉,老兄對賈詡特別好,但卻不信任他,總覺得賈詡要奪取他的兵權。賈詡知道這點後,心中不安,就開始在網上投簡歷找下家,跟南陽的張繡聊上了。賈詡於是離開了老鄉,去了張繡那邊。

走的時候就有人問他,你老鄉帶你不薄,你現在怎麼走了?

賈詡說,我老鄉生性多疑,他一直懷疑我是不是跟他老婆有一腿,雖然表面上我吃的好喝的好,但是我很沒有安全感,萬一他哪天喝醉酒了把我砍了怎麼辦對吧。而且,我這次去張繡那邊,我一離開,我老鄉就會高興,哎呀,威脅終於走了,而我老鄉又希望我在外面能夠給他打廣告,因此會善待我的家人,不會拿他們怎麼樣。

果然,賈詡到了張繡那,張繡對賈詡可是非常好,而且很信任。老鄉呢,也沒有為難他的家人,相反特別高興,還經常發微信私聊賈詡,讓他離職後多說說前公司的好話。

本來張繡是投降曹操了,結果沒想到曹操色性大發,當然對象不是張繡,而是張繡的嬸嬸。曹操看上了她,大家都知道,曹操喜歡人妻。張繡就感到自己很沒有面子,於是聽從了賈詡的建議,反水了。

這天晚上,曹操正在跟張繡的嬸嬸在營帳裡面“嘿嘿嘿”,保鏢典韋被張繡的手下胡車兒灌醉了,大軍殺到,曹操落荒而逃。這一戰,曹操的愛將典韋,長子曹昂,侄子曹安民戰死。

於是兩人又打起來了,期間,曹操突然撤了,是因為聽到袁紹在背後有小動作,當時官渡之戰還沒爆發嘛。

張繡就很高興,特麼的待你撤軍的時候,我打你個措手不及。於是張繡親自領兵追擊,賈詡說萬萬不可。張繡說,你難道沒聽說過兩千年後的某人…話沒說完,賈詡接道:我知道我知道,宜將勝勇追窮寇嘛,兩千年後的中學生人人都會背,但是現在這句話不適用啊,你別追啦,到時候死了別怪我沒提醒你。

張繡就覺得賈詡太小心了,沒有聽,率軍追擊,結果,被曹操打了個落花流水深千尺,不及張繡滿地找牙。

當張繡領著敗軍回來的時候,後悔不聽賈文和之言吶,剛想說聲對不起,賈詡立馬鼓動張繡:現在快追,現在追擊就能贏。

張繡懵了,摸了摸賈詡的頭,挺正常啊,沒發燒啊。你這人怎麼了?別這樣啊,親愛的,不至於這樣吧,我不就沒聽你的話才導致失敗的嘛,而且損失也不嚴重,你別想不開啊。

賈詡——一個深沉的用劍高手

賈詡放下了張繡的手,勸誡張繡快追,張繡心想,那就追吧。結果大敗曹軍。

回來以後張繡就問賈詡,你以前是不是在橫店影視城寫劇本的啊?怎麼一切都在你的安排之中啊。

賈詡就說,曹操這人,生性多疑,退兵的時候肯定是有組織有安排的,你去追了,肯定會遭到他的伏擊。將你打退之後,曹操就會認為不會有人那麼傻,被打了一次還會來討打第二次,因此斷後力量就鬆懈了,另外,曹操沒有失敗就退兵了,一定是後方出了問題,將你的第一次追擊擊退之後,曹操肯定全速回撤,撤軍的後方就會空虛。因此你第二次追擊,才會討到便宜。

後來,官渡之戰爆發了,袁紹派人來勸降張繡,來我這吧,跟曹操死磕,況且你跟曹操也有仇,我們一起做掉他。張繡本想答應使臣,賈詡出來對使臣說,你回去吧,我家主公已經歸降了曹操。

嚇得張繡下巴都快貼到地上了,回去後就問賈詡,以我對你的瞭解,你應該不是發燒,腦子壞了才這麼對使臣說的。你到底啥意思啊,跟我說說。好歹以後幹這事之前讓我知道下,總是嚇我,語出驚人的。

賈詡就說,目前來看,假設袁紹的力量是10,曹操的力量是4,我們的力量是3,那麼3對於10來講,就是錦上添花,我們去了袁紹那,就成了可有可無的小力量,袁紹不會對我們好的。而3對於4來講,就是雪中送炭,曹操現在又很需要力量,我們去了曹操那才會受到重用。況且,曹操這人胸懷大志,就算你們有仇,曹操也正需要一個機會來向天下人宣告:我曹操的胸懷是很大的。而你就是一個很好的機會,讓曹操作秀的機會。

張繡二次投降曹操,這次曹操不計前嫌,還給了張繡很多好處,另外順便就把賈詡拉到了曹操的陣營中。

官渡之戰的時候,曹操問計於賈詡:新來的,給點建議唄。賈詡說,明公不是不能贏,而是你想太多,顧慮太多,總想一勞永逸,太理想主義了。你總是想顧慮周全,往往錯失了很多機會,以後看到機會一定不要考慮太多,抓住就好。

後來曹操就是因為許攸從袁紹那叛逃到自己這,抓住機會偷襲了烏巢,才贏得了勝利。

赤壁之戰之前,賈詡也是建議曹操現在不要南下,現在最重要的是安撫百姓,休養生息,畢竟剛剛拿下荊州嘛。我相信以賈詡的為人,肯定不會囉嗦,稍微點了一下,曹操沒聽懂,或者沒聽進去,賈詡就不再說了。

後來馬超和韓遂率領西涼軍PK曹操,曹操被馬超追著打,割須棄袍。後來問計於賈詡,賈詡提出了反間計,才最終降韓遂敗馬超。

後來曹操也老了,關於繼承人的問題也徘徊不定,曹丕比曹植年長,但是曹操一開始卻偏向於曹植。有一次就問賈詡,你覺得是立曹丕呢還是立曹植?

曹操也就隨口一問,對於賈詡的答案估計也不會放心上,結果賈詡緘默不語,曹操好長時間沒有聽到賈詡的聲音,以為他啞巴了,就好奇,問:親愛的,你怎麼了,怎麼不說話呀。

賈詡這時候就裝作從沉思當中回過神來,說,哦,剛剛我是在想一些事情。

老闆問你話呢,你卻回答我在思考別的事情,你膽子不小啊。曹操有點疑惑,就問賈詡:你他孃的想什麼呢?老子問你話呢!

賈詡就說,我在想袁紹,劉表這兩個人。

曹操聽聞大吸一口涼氣,最終決定立曹丕。

賈詡的回答好像沒有回答到點上,但是給出的答案卻是中肯的,也是很安全的。你這時候無論是回答曹丕也好,曹植也罷,都會留下隱患。曹操就會想,你是不是跟他的關係比較好啊,結黨營私啊。這對於賈詡來講,是很危險的,而且,如果你說立一個人,勢必會得罪另一個人。而賈詡的回答,聰明就聰明在,我沒有直接回答你的問題,但是我說一句話,您自個去思考,您自個去衡量,到時候出了事情也怪不到我。

袁紹,劉表兩人,都是因為在立世子還是立幼子的問題上出了差錯,以至於兩個人死後,都是內鬥不止。

因此這個回答是非常高明的,我們後人給賈詡的評價就是,毒辣,對,非常腹黑,別得罪他,得罪他了你連怎麼死的都不知道。

賈詡後來在曹操陣營當中,非常小心,基本上班,下班,回家,閉門不出,什麼同事過個生日啊,結個婚啊,他都一概不參加。有一次曹丕派人去問問賈詡,畢竟那時“太子”還沒立,賈詡門都沒開,就在裡面說,回去吧回去吧,今天身體不舒服,不便見人。

賈詡的後半生,看上去就像在如履冰轍,小心翼翼,當然最終很長壽,得了善終。也許是賈詡看到了荀彧的死吧,對於曹操來講,別跟我談交情,你擋住了我的路你就得死。

賈詡話不多,而且每次都是曹操問他,點名讓他回答,他才說,他從不主動跟曹操說,啊,我有一個什麼什麼計謀,我有什麼什麼想法。他是屬於那種要麼不說話,一說話就語出驚人,常常能夠一針見血。如果說郭嘉是個性,荀彧是穩重,那麼賈詡就是深沉。

另外,我還發現一個特別有意思的地方,就是曹操為了某件事不知該怎麼決策,在朝中問計於眾人的時候,郭嘉往往是第一個跳出來表達自己看法的,賈詡則是一直沉默不語的。也可從中看出兩人的性格,郭嘉,年輕人嘛,喜歡搶風頭,另外又很有個性。

毒辣,又毒又辣。想想看,在一個屋子當中,賈詡將他深邃的目光投射到緊閉的門上,那是多麼一種令人毛骨悚然的目光啊。

賈詡——一個深沉的用劍高手

賈詡一生當中投奔了很多人,換了幾個老闆,這也導致賈詡日後的這種行為,萬一曹操覺得我不安全,懷疑我又會投靠別人,那我就會死無葬身之地。所以,也可以說是韜光養晦吧,什麼事,我都不知道。作為一個局外人,我只想安安穩穩度過自己的餘生。

後來曹丕當了皇帝,封賈詡為太尉,三公之一,也算是報答了當年那一針見血對於自己肯定的回答吧。

賈詡給我的感覺,就是一個沉默的老男人,用劍高手,劍,從不輕易出鞘,一出鞘,必見血!

賈詡從董卓之亂就開始出頭,一直到曹丕稱帝還活著,混了這麼多年了,也見了那麼多生死。一個個英雄人物從我眼前飄過,凋謝。因此,他的智慧是一種保全的智慧。有一次曹丕要打孫權,賈詡說最好不要打,語氣不是那麼堅定,在人群中就像是蚊子的“嗡嗡”聲那般輕微。曹丕沒有采納,於是他就閉嘴了,不說了,不堅持了。後來曹丕兵敗回來,他也沒有說什麼,還是跟以前一樣。

對與錯已經不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要安然活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