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7 北京今年開展居家養老巡視探訪服務 精準幫扶高齡空巢獨居老人

每個週四,住在東四八條社區的魏文生老人,都盼著門口響起熟悉的敲門聲。原來,這是社區裡的“暖心幫幫團”對一些高齡空巢獨居老人進行精準幫扶,用“敲門”走訪嘮家常的方式為老人送上一份特殊的溫暖。

根據國家衛計委曾經發布的《中國家庭發展報告》,目前我國空巢老人已佔老年人總數的一半,其中獨居老人佔老年人總數的近10%。伴隨著近年來社會老齡化的加劇,社區裡越來越多的高齡空巢獨居老人正在成為最需要關心與幫助的一個特殊群體。記者採訪發現,關注空巢老人,定期敲門問候,目前北京不少街道社區正在積極探索通過鄰里與社會志願者的各種互助幫扶活動,讓這些老人在愛心與暖意中度過踏實而有安全感的晚年。

北京今年开展居家养老巡视探访服务 精准帮扶高龄空巢独居老人

每週四一準兒有人來“敲門”

“目前有兩位高齡空巢獨居老人,是我們精準幫扶的重點”,今年75歲的葛繼第是東四八條社區“暖心幫幫團”的帶頭人。翻開葛奶奶專門為精準幫扶老人建立的“敲門”走訪記錄,裡邊的很多內容都讓人感動:“今天去了關老家,看到我們來,她很高興,我們給她量了血壓,葛老師還送給了關老一個毛絨玩具狗,祝她狗年旺旺”、“今天入戶魏文生老人家,像往常一樣,他已經擺好了凳子,坐在屋裡等著我們來,我們開心地聊天,給他量了血壓,還唸了報紙,天氣熱就沒有多打擾”……

“魏老今年75歲了,從我們開始精準幫扶到現在,不僅他盼著我們每週四過去,我們自己也願意去看他,力所能及地幫助他,他雖然身體有重度殘疾,但非常堅強樂觀,對生活沒有過任何抱怨,每次去看他對我們自己都是一種激勵”,今年已經70歲出頭的“幫幫團”志願者王曉光和魏老家住得很近,去年冬天北京最冷的時候,魏老家小廚房的水管子凍上了,王曉光就和愛人每天從自己家給魏老拎去一大桶水備用,直到天氣轉暖,他們的“送水”行動才停止。

而五六十歲的志願者景輝和張虹作為“幫幫團”裡為數不多的“年輕人”,每次去探望魏老,也都會盡力為老人多分擔一些家務。“有一次張虹我倆去看魏老,他有一盆衣服堆在牆角,張虹姐二話不說就拿回家幫老人洗了,雖然魏老當時挺不好意思的,直說自己洗,但我們是真心想幫他多分擔一些”,快人快語的景輝告訴記者,“我們都特願意去幫助魏老,他的強直性脊柱炎幾乎讓他連腰都直不起來,但每次我們過去的時候,他都早早就把屋子歸置得乾乾淨淨,等著我們來,天兒熱的時候自己捨不得開空調,但我們如果去,他會早早就把屋裡的空調打開,特別讓人感動。”

記者隨後和王曉光、景輝去了魏文生老人家,一打開屋門看到兩位志願者,魏老的臉上滿是笑容:“幫幫團每到週四就會過來看我,量血壓、讀報紙、聊天,平時曉光、景輝他們離得近,基本上每天都過來瞅瞅,問問有什麼需要,能有這樣的鄰居,知足。”說起幫幫團的這些志願者,魏老臉上一直掛著淡淡的笑意。

東四八條社區婦聯主席高樹清告訴記者,“愛心幫幫團”成立的4年時間裡,這支平均年齡在70歲左右、共有22名成員的志願者隊伍,已經為社區裡的20餘位高齡老人上門提供各種暖心服務,正是在他們的影響和帶動下,現在有不少社區居民都想積極加入幫幫團。

記者發現,東四八條社區有一個“特殊”的記錄本,裡面密密麻麻記錄著社區19位空巢或獨居老人每一天的精神與健康狀態,而負責記錄的社區志願者們就是“暖心幫幫團”成員。葛繼第告訴記者:“這個本子叫‘愛關懷健康記錄’,我們按照志願者和被關注獨居老人的家庭地址遠近分配了關注和記錄的任務,每天都會關注這些老人的飲食起居,儘量避免發生那種老人獨自在家有意外而無人知曉的情況。”

記者看到,4年間這個“愛關懷健康記錄”積攢了幾大本,這份記錄每天都在默默關注著社區裡的空巢老人。

“暖心幫幫團”走訪記錄

2018年2月22日

下戶關老 魏文生

22號週四午2時30分,我們來到關老家,關老看到我們去很高興,和她聊了會兒天,關老很高興,然後量了血壓,有點偏高。後我們又來到魏文生家,同樣看到我們也很高興,和我們樂呵呵地聊天,心情很好,葛老師送他一個小狗玩具,還祝願他狗年旺旺。

看似流水賬的字裡行間飽含著濃濃的鄰里情。

腰病復發 門外響起敲門聲

60歲以上老人佔社區總人數的近3成,80歲以上空巢老人達165人,老年人多、高齡空巢老人多,是海淀街道陽春新紀元社區的特點。自去年11月起,社區開展了“2+1”結對為老志願服務。每兩名社區志願者與一戶家庭結對子、籤志願服務協議,通過“敲門”探訪瞭解老人的近況,陪老人聊天、幫老人買菜、老人生病時幫著聯繫醫院……從關愛老人生活起居做起,定期探訪服務80歲以上的空巢和獨居老人,並定期向社區反饋老人們的情況。

為了讓老人能得到更稱心的志願服務,社區還會事先了解老人的性格、喜好、生活習慣,再根據老人的情況配對志願者,先互相“磨合”至少兩週,雙方覺得合適了再正式簽訂服務協議。簽約後,志願者們會定期打電話或上門探望,再根據結對子老人的身體狀況、生活情況有針對性地提供服務。漸漸地,志願者們也成為了老人們的知心人,老人們有什麼事都願意和志願者聊聊。截至目前,社區裡已經有48名志願者和24戶老人家庭簽訂了服務協議。

“實在是太痛了,能不能聯繫住院治療?”一天晚上,社區志願者小廖在敲門探訪85歲的鄭奶奶時遇到老人腰椎間盤突出復發。小廖回想起當時的場景仍感到有些後怕:“鄭奶奶平時是個很能扛的人,也不太願意麻煩我們,但那天的精神狀況很差,她如果這麼說一定是痛得受不了了。”幫著老人聯繫醫院床位的同時,小廖先為老人開了止痛藥來緩解不適。一大早7點多,小廖又趕到老人家裡幫忙收拾住院需要帶的東西,再叫了救護車把老人送到醫院。做檢查、辦手續、找護工,等老人在醫院情況穩定下來,已經下午1點了。在鄭奶奶住院後,除了不時探望老人,小廖和志願者小王還會定期來老人家中照看鄭奶奶90多歲的老伴。

“兩位老人年紀都比較大,身體狀況又都不太好,怕他們相互之間擔心再加重自己的病情,我們就兩頭多跑跑給他們捎捎信兒,讓老人能放心些。”隨著鄭奶奶的病痛一點點減輕,身在國外的鄭奶奶女兒劉女士也慢慢放下了懸著的心。小廖說,在老人身體逐漸好轉後,老人的女兒還寫了封感謝信來,“我們一直保持著聯繫,畢竟不在身邊,老人的女兒看見自己母親病情減緩心裡也踏實多了。”

今年將為5萬名獨居高齡老人提供“上門探訪”

記者從市老齡辦瞭解到,目前全市針對獨居、高齡老人的巡視探訪多為電話問候、上門巡訪、配智能輔助設備等方式,比如為獨居老人帶去社會關愛和精神慰藉,發現獨居老人突發身體不適緊急聯繫家屬或就醫,同老人逐步建立信任對接養老服務需求,並針對重點巡訪對象適當增加巡訪次數。此外,在巡視探訪中還會採用信息化系統管理,記錄上門起止時間、服務地點、服務內容、電話巡訪時間和錄音等,這樣既可防止無關人員上門行騙,也能最大程度保護服務對象。

中國人民大學老年學研究所教授杜鵬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社區針對空巢老人提供的志願服務主要有三種形式,一是敲門問候一下,查看老人的情況;二是上門聊天,問問老人有什麼需求,幫著買一些東西;三是有醫療背景的志願者為老人提供護理服務。杜鵬認為,志願者和接受服務的空巢老人生活在同一社區,對彼此和社區資源相對熟悉,會更有利於志願服務的開展。同時由於居住的距離更近,服務的時間和方式也更靈活,比如順道就能去老人家裡探望。尤其是定期“敲門”巡訪老人這種精準幫扶方式,不僅能夠帶動社區內的為老服務氛圍,同時也有助於改善老人的生活質量並防範極端事件的發生。

據悉,市民政局、市財政局、市老齡辦去年12月印發了《關於建立居家養老巡視探訪服務制度的指導意見》,其中提出,今年開始在全市開展居家養老巡視探訪服務,通過電話問候、上門巡訪等形式,將為全市不少於5萬名獨居、高齡老人提供定期巡視探訪服務。截至5月底,東城、西城、朝陽、海淀、豐臺、石景山、房山、通州、順義、大興、昌平、懷柔、門頭溝13個區已經開展巡訪服務,處理危機情況共計55次,解決老年人提出的需求共計241640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