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3 黃洪:深化國際金融合作 共創亞洲金融未來

【記者 張爽】近日,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席黃洪在“2018年度亞金協·東京主論壇”上表示,未來可以從四個方面深化亞洲金融合作,促進國際金融創新,包括不斷推動亞洲金融創新交流;深入推動亞洲金融業務合作;互聯互通亞洲金融基礎設施;積極建設亞洲金融安全網絡。

黃洪表示,當前,世界經濟複雜多變,要徹底擺脫“新平庸”的風險,只能向新興產業要動力。而歷史經驗表明,新興產業的發展往往離不開金融創新的支持,金融創新有利於推動科技創新變成現實生產力,造福全人類。從第一次產業革命看,正是有現代金融的支持,工業技術創新才從作坊階段走向大規模產業化階段。17世紀末,英國依靠中央銀行、商業銀行、保險機構等支持,成功實現了工業革命。從第二次產業革命看,20世紀投資銀行的迅猛發展,帶動了技術創新和高科技企業的發展,推動了電磁學和電力技術的普及應用,使人類進入了電氣時代。從第三次產業革命看,20世紀末風險投資模式的興起,改善了高新技術企業的融資結構,推動了信息產業大發展。

黃洪認為,當前世界經濟不確定性增大,各國需要以更寬廣的胸襟推進貿易、金融、技術等合作,促進共同繁榮發展。亞金協立足亞洲,面向世界,承擔著深化亞洲金融合作、促進國際金融創新的重要使命,未來大有可為。

一是不斷推動亞洲金融創新交流。優化金融資源配置,加大新興產業投入,著力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實現新舊動能轉換。深化創新交流合作,加強區域金融思想交流,推動金融產品創新,讓科技進步和金融創新惠及更多國家和人民。

二是深入推動亞洲金融業務合作。“孤舉者難起,眾行者易趨”。金融業務的合作應該是多方面的,既可以是業務的直接對接,也可以是市場、客戶、產品、技術、數據等信息的交流共享,充分發揮在項目資源、資金渠道、投資、風險保障、再保險等方面的各自優勢,協同開展業務。

三是互聯互通亞洲金融基礎設施。當前,亞洲各國各地區在支付體系、法律環境、結算規則、信用環境、投資者保護等方面差異化程度較高,需要加強金融基礎設施規劃與技術標準跨境對接,建立符合市場發展的制度和國際通行的規則。

四是積極建設亞洲金融安全網絡。建立並完善亞洲區域的金融穩定協商機制,設計區域金融穩定指標體系,通過數據共享實現對區域金融風險的監測和預警,通過多方金融合作,加強區域金融風險的防範和處置,共同維護區域金融穩定。

深化國際金融合作 共創亞洲金融未來

“2018年度亞金協·東京主論壇”上的主旨演講

(2018年9月10日 日本·東京)

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席 黃洪

尊敬的各位嘉賓,女士們、先生們:

上午好!非常高興在金秋時節來到紅楓遍野的日本參加本次論壇。近一年來,亞金協會員隊伍逐漸壯大,平臺建設不斷加強,國際合作不斷深化。在此,我謹代表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對本次論壇的召開、對亞金協在田國立理事長帶領下所取得的優異成績表示熱烈的祝賀!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指出,未來10年,將是世界經濟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10年。人工智能、大數據、量子信息、生物技術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積聚力量,催生大量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給全球發展和人類生活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如何深化金融創新與合作,支持新興產業發展,是金融業面臨的重要課題。本次論壇以“新興產業發展背景下的金融創新與合作”為主題,可謂正當其時。

藉此機會,我首先向各位簡單介紹一下當前中國的經濟金融形勢。2018年上半年,中國經濟平穩增長,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6.8%。金融業穩步發展,6月末銀行業資產260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7%,上半年商業銀行淨利潤1萬億元,同比增長6.4%。6月末保險業資金運用餘額15.7萬億元,上半年保險業保費收入2.2萬億元,預計利潤1661億元,同比增長43%。與此同時,中國出臺了一系列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舉措,包括取消對中資銀行和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的外資持股比例限制,實施內外一致的股權投資比例規則;對商業銀行新發起設立的金融資產投資公司和理財公司,外資持股比例不設置限制;將外資人身險公司外方股比放寬至51%,3年後不再設限;鼓勵信託、金融租賃、汽車金融、貨幣經紀、消費金融等各類銀行業金融機構引進境外專業投資者,等等。

女士們,先生們!

當前,世界經濟複雜多變,要徹底擺脫“新平庸”的風險,只能向新興產業要動力。而歷史經驗表明,新興產業的發展往往離不開金融創新的支持,金融創新有利於推動科技創新變成現實生產力,造福全人類。從第一次產業革命看,正是有現代金融的支持,工業技術創新才從作坊階段走向大規模產業化階段。17世紀末,英國依靠中央銀行、商業銀行、保險機構等支持,成功實現了工業革命。從第二次產業革命看,20世紀投資銀行的迅猛發展,帶動了技術創新和高科技企業的發展,推動了電磁學和電力技術的普及應用,使人類進入了電氣時代。從第三次產業革命看,20世紀末風險投資模式的興起,改善了高新技術企業的融資結構,推動了信息產業大發展。

“察勢者智,馭勢者贏”。當前,我們正面臨第四次產業革命的蓬勃發展,新興產業出現了一些新的特點:一是呈現資本密集型特徵,需要大量資金投入。相較於傳統產業,新興產業資金投入數量級更加巨大,研發、推廣、應用都需要較高的資金支持。比如,5G產業投資規模預計將達數萬億元。

二是呈現高風險高收益特徵,需要金融創新予以契合。新興產業的投入大、產出大、風險也大,傳統的信貸等金融業務難以滿足新興產業的需求。新興產業的資本、管理、智力之間的風險和收益合理分配,都需要通過金融創新來實現。三是呈現全球化特徵,需要加強國際金融合作。在全球化、信息化時代,新興產業日益體現出全產業鏈、集群化、融合化趨勢,其發展單靠某個國家、某個企業是遠遠不夠的。只有加大國際金融合作力度,才能有效支持新興產業的快速高效發展。

女士們,先生們!

“百川歸海,而海不盈”。當前世界經濟不確定性增大,各國需要以更寬廣的胸襟推進貿易、金融、技術等合作,促進共同繁榮發展。亞金協立足亞洲,面向世界,承擔著深化亞洲金融合作、促進國際金融創新的重要使命,未來大有可為。

一是不斷推動亞洲金融創新交流。優化金融資源配置,加大新興產業投入,著力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實現新舊動能轉換。深化創新交流合作,加強區域金融思想交流,推動金融產品創新,讓科技進步和金融創新惠及更多國家和人民。

二是深入推動亞洲金融業務合作。“孤舉者難起,眾行者易趨”。金融業務的合作應該是多方面的,既可以是業務的直接對接,也可以是市場、客戶、產品、技術、數據等信息的交流共享,充分發揮在項目資源、資金渠道、投資、風險保障、再保險等方面的各自優勢,協同開展業務。

三是互聯互通亞洲金融基礎設施。當前,亞洲各國各地區在支付體系、法律環境、結算規則、信用環境、投資者保護等方面差異化程度較高,需要加強金融基礎設施規劃與技術標準跨境對接,建立符合市場發展的制度和國際通行的規則。

四是積極建設亞洲金融安全網絡。建立並完善亞洲區域的金融穩定協商機制,設計區域金融穩定指標體系,通過數據共享實現對區域金融風險的監測和預警,通過多方金融合作,加強區域金融風險的防範和處置,共同維護區域金融穩定。

女士們,先生們!

中日兩國關係源遠流長,今年又是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0週年。讓我們以這次論壇為契機,攜手前行,共同為推動亞洲乃至全球金融創新合作、促進新興產業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最後,預祝本次論壇取得圓滿成功!謝謝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