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3 AI同傳還無法實現,請別誤會機器翻譯

科技日報記者 劉園園

20日起,一篇名為《科大訊飛,你的AI同傳操(qi)作(zha)能更風騷一點嗎》的文章開始在網上瘋傳,把國內人工智能領軍企業之一科大訊飛推到風口浪尖。怎麼回事呢?

AI同传还无法实现,请别误会机器翻译

先捋一捋事情的起因

估計不少人參加各種會議、論壇時見過科大訊飛的訊飛聽見會議轉寫系統。就是嘉賓一邊在臺上演講,會議轉寫系統一邊把演講內容轉成文字,顯示在大屏幕上。

這件事也發生在一次會議上。署名為Bell Wang的文章作者自稱是一名同聲傳譯人員,20日那天在這次會議上做同聲傳譯,會議同時應用了訊飛聽見。

這位同傳譯員觀察發現,科大訊飛的會議轉寫系統直接將同傳的聲音識別成文字,展示在大屏幕上。他隨後細心記錄了不少“實錘”。

AI同传还无法实现,请别误会机器翻译

比如當同聲傳譯說到“步態”的時候,大屏幕上顯示的是“不太”;當同聲傳譯把達沃斯論壇翻譯成“Davos Forum”時,大屏幕上對應顯示的是“Devils Forum”。

也就是說大屏幕上顯示的內容,和源語言完全對不上,因此不可能是機器翻譯,而是機器直接識別同傳的翻譯。

這位同傳譯員還發現,會議上的知領直播平臺也接入了“同傳”。但直播裡發出的聲音是機器人,也就是訊飛聽見把同聲傳譯翻譯的內容識別成語音朗讀了出來。

AI同传还无法实现,请别误会机器翻译

而知領直播的入口則寫著:“本次知領直播引入科大訊飛智能語音技術,實現了國際高端會議的中英文頻道切換、智能翻譯和自動語音播報,帶給你不一樣的視聽體驗!”

以上這些讓這位同傳譯員忍無可忍。他據此懷疑,科大訊飛的“AI同傳”存在“欺詐”行為,有“虛假包裝和營銷”之嫌。而且在事先未被告知的情況下,直接識別同傳譯員翻譯的內容,並展示在大屏幕和直播平臺,有侵犯知識產權之嫌。

真的是“AI同傳”造假嗎

僅從上述角度來看,科大訊飛簡直就是打著“AI同傳”的旗號,剽竊同傳譯員的勞動成果,大庭廣眾之下欺騙公眾。

AI同传还无法实现,请别误会机器翻译

事實真的如此嗎?為了兼聽則明,咱們再看看另一當事方怎麼說。

21日晚,科大訊飛緊急對這件事發表官方聲明說,科大訊飛智能會議系統可提供語音轉寫成文字並在屏幕上同步顯示的功能,同時也可以提供翻譯服務。

其智能會議系統的翻譯服務主要提供兩種方案:一種是全自動翻譯,現場機器翻譯並同步展示在屏幕上,沒有任何人工同傳參與。另一種是人機耦合翻譯模式,由機器提供語音轉寫和翻譯結果給同傳參考,輔助同傳降低工作強度並提升效率。

機器同時提供轉寫和翻譯服務時,文字展示區Logo顯示為“訊飛聽見—離線翻譯系統”;機器僅提供轉寫服務時,文字展示區Logo顯示為“訊飛聽見”。

這家公司是否有意冒用同聲傳譯人員的翻譯內容,誇大自己的技術實力?

科大訊飛回應說,在19-20日召開的這次會議上,科大訊飛應主辦方要求提供語音識別技術,直接轉寫譯員翻譯結果在會場大屏呈現。主辦方同時要求在直播中合成識別結果,展示最新語音合成技術。

AI同传还无法实现,请别误会机器翻译AI同传还无法实现,请别误会机器翻译

其實,19日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參加了這次會議開幕大會,為避免誤解,他在演講中公開對“人機耦合”的模式進行了說明。

這家公司在官方聲明中表示,上述同傳譯員對於科大訊飛產生了誤解,“是對會議服務方面的分工溝通了解不清,也沒有聽到科大訊飛的說明”。

至於知領直播平臺上的宣傳文案,科大訊飛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該平臺事先並未與科大訊飛溝通,科大訊飛並不知情。

對於同傳譯員提到的知識產權,記者諮詢一位人工智能領域的知識產權律師瞭解到,如果沒有提前約定,確實會涉及知識產權問題。

AI同传还无法实现,请别误会机器翻译

“主辦方更適合來處理和決定同傳譯員的知識產權使用問題。”科大訊飛21日晚召開的電話採訪會議上,科大訊飛高級副總裁江濤回應說,科大訊飛只是按照主辦方要求完成技術支持工作,並沒有直接對接同聲傳譯工作人員。

記者在社交平臺上聯繫同傳譯員Bell Wang,希望進一步瞭解他對此事的態度。23日上午Bell Wang回覆說“現在不接受採訪”。

在關於這次事件的網友跟帖中,有人批評科大訊飛;也有人認為如果是主辦方要求這麼做,那麼主辦方應為第一責任人;還有人認為不管是否為主辦方要求,在轉寫同傳譯員的翻譯內容時,應徵得同傳譯員同意,並在大屏幕上標明聲音來源,避免讓觀眾誤以為是機器翻譯。

AI同聲傳譯還無法實現

AI同传还无法实现,请别误会机器翻译

面對“AI同傳”造假的質疑,科大訊飛表示,從未表達過“AI同傳”的概念,始終在強調“人機耦合”模式。

一方面同傳譯員指責科大訊飛“虛假包裝和營銷”;另一方面,記者發現,去年6月科大訊飛官方微信就發表文章《拒絕神化,人工智能技術需踏實前行》。

“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在不同場合均明確表示過,人機協同、人工智能+行業,才是未來人工智能最有希望做成的。”這篇文章寫道,公司的努力方向是希望通過語音轉寫和翻譯技術幫助同傳提高工作效率、減少失誤,形成人機耦合的同傳新模式,並不是去替代同聲傳譯。

那麼科大訊飛的機器翻譯現在到底處於什麼水平?

劉慶峰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科大訊飛的翻譯技術目前已經達到大學英語六級水平,可以滿足日常生活需要,預計明天年初可以達到專八水平。

AI同传还无法实现,请别误会机器翻译

“科大訊飛具備全球一流的機器翻譯技術,但是即使訊飛的機器翻譯將在明年達到專業八級的水平,也無法替代同傳。”江濤也表示,科大訊飛的翻譯機產品只提供交互傳譯方案,目前的機器翻譯還達不到同聲傳譯的效果。

與之相呼應,記者發現,科大訊飛官方微信曾在2015年公佈文章《“機器翻譯”會搶同聲傳譯的飯碗嗎?》其中也提到,擔心這個問題為時尚早,實現AI同傳還有相當長的道路。

人機耦合模式將長期存在

機器翻譯無法替代同傳的原因很簡單。

江濤解釋說,同聲傳譯需要對翻譯所涉及的領域進行認知和洞察,要理解說話人的意圖,機器和人工智能在短時間內都無法做到。

記者此前採訪瞭解到,自上世紀40年代起,基於規則、實例以及統計的機器翻譯方法漸次登場。2014年起,人工神經網絡開始在機器翻譯領域嶄露頭角,它提高了機器翻譯的效率,同時也使機器翻譯更加流暢自然。

AI同传还无法实现,请别误会机器翻译

然而機器翻譯依然存在諸多技術挑戰。

一方面,基於神經網絡的機器翻譯就像一個“黑盒子”,中文句子進去,英文句子出來,但是這個“黑盒子”為何要這麼翻譯,技術人員還難以對其進行合理解釋。

另一方面,雖然對單個句子的翻譯可以實現流暢自然,但是在整個篇章的上下文理解方面,機器翻譯並不給力。一旦涉及歇後語、詩句、雙關語甚至口語化表達,機器翻譯更會毫不掩飾地掉鏈子。而對於如何將知識融合到機器翻譯系統中,讓機器真正“理解”人類的語言,目前還沒有較好的解決方案。

對於科大訊飛一再強調的“人機耦合”機器翻譯模式,記者發現,有人對此感到不解:機器就機器,人工就人工,搞什麼“人機耦合”?言外之意,這是在用技術概念為自己找藉口。

但至少從目前來看,人工智能與人類之間的關係絕非簡單的你死或我活,前者作為工具協助人類才是發展主流。拋開這次事件所涉及的是是非非不談,單純從技術角度來說,不論是否理解或接受人機耦合模式,它都將長期存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