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1 廬山會後哪位開國將軍引用毛主席詩句反駁批彭的人

核心提示:即使在政治運動的風口浪尖上也從不屈服於任何壓力,與那些趨炎附勢甚至落井下石的人形成鮮明的對照,有著雲泥之別。如1959年廬山會議之後,是鮮見有人敢為彭德懷說句公道話的,愛萍同志勇敢地站出來,引用毛主席過去稱讚彭德懷“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的詩句,反駁那些批彭的人。

廬山會後哪位開國將軍引用毛主席詩句反駁批彭的人

彭德懷 資料圖

上世紀70年代初,我到北京工作後,多次聽說愛萍同志在文化大革命的逆境中不屈不撓、頑強抗爭的事例,心中肅然起敬。

“文革”開始不久,時任副總參謀長兼國防科委副主任的愛萍同志被打成反革命分子。1967年4月,“張愛萍問題專案小組”成立。一些居心叵測的人無中生有,顛倒黑白,給愛萍同志羅列了“十大罪狀”,戴上了“反對文化大革命,反對毛主席,反對林副主席”三頂大帽子。愛萍同志被停職,遭受批鬥、隔離審查以至關進監獄囚禁長達6年之久,左腿致殘。但他正氣凜然,決不折腰,與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進行了堅決的鬥爭。1975年3月,愛萍同志復出後任國防科委主任,在十分困難的情況下積極開展工作,然而很快又遭到批判。

1977年3月,愛萍同志再次復職。這年10月,我任副總參謀長兼總參政治部主任,直接分管為老同志糾正冤假錯案的工作,曾專門聽取了負責清理“張愛萍在文化大革命中的檔案材料”工作組的彙報。工作組的同志是含著眼淚講的,我是含著眼淚聽的,整個彙報過程至今歷歷在目。

工作組的同志對我說,他們清理那些材料用了20多天的時間,共整理有73卷2108份材料,摞起來有近1米高。有些“黑材料”上明確註明“即呈報江青同志”或“請葉群同志轉林副主席”。這些材料清楚地表明,愛萍同志的罪名,完全是莫須有的,他的冤獄,是林彪、江青及其追隨者一手製造的。同時,這些材料也充分反映出愛萍同志光明磊落的崇高人品和泰山壓頂不彎腰的傲骨。那些別有用心的誣告材料所列舉的事例,根本不是什麼罪行,反而是愛萍同志傑出的工作實績和高尚品格的展現。

從工作組提供的材料中看到,愛萍同志敢於堅持真理,從來不隱瞞自己的觀點。即使在政治運動的風口浪尖上也從不屈服於任何壓力,與那些趨炎附勢甚至落井下石的人形成鮮明的對照,有著雲泥之別。如1959年廬山會議之後,是鮮見有人敢為彭德懷說句公道話的,愛萍同志勇敢地站出來,引用毛主席過去稱讚彭德懷“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的詩句,反駁那些批彭的人。“文革”初期批判劉少奇時,愛萍同志則說,劉少奇對我們黨的建設作出了很大的貢獻,他寫的《論共產黨員的修養》,我們都讀過,是深受教育的。反所謂“二月逆流”批判陳毅、譚震林時,愛萍同志也是態度鮮明地贊成陳、譚的觀點,對林彪、江青搞的那一套深惡痛絕。他還對陳伯達出爾反爾、隨風轉舵的表現深感氣憤,在一份刊登陳伯達講話的簡報上寫道:“搖身一變,兩樣嘴臉,卑鄙!”愛萍同志在危難時刻所表現出的磊落人格和大無畏勇氣,在那個特殊年代是極為少見的。

愛萍同志的夫人李又蘭大姐給我講過這樣一件事:“文革”中,愛萍同志身陷囹圄。在四壁漆黑的斗室,他孤身一人,面壁而立,義憤填膺。原來就喜歡作詩的愛萍同志獨自低吟,抒發情懷,並把詩句寫在報紙的邊角和寫“交代”材料留下來的紙上,揉成團,藏在破棉襖中,借換洗衣服之機帶出。

憤怒出詩人。我看到這些詩詞後,心靈受到強烈的震撼。他不懼高壓,不畏權勢:“奸佞當道,豈能屈膝。縱千斤壓頂,奈何生就的硬骨,哪怕上閻王簿”,表現了堅持真理,置生死於度外的硬骨頭精神;他意志堅強,矢志向黨:“少年意氣盛,冒死從黨行……暮年傲霜雪,壯志激雷霆”,“平生戎馬不稍歇,難得一閒再操矛”,把人生遭遇當做是特殊磨礪,毫不動搖一生從黨的初衷;他身處逆境,樂觀豁達:“坦蕩昭日月,正聲逆狂瀾”,“待到晴明日,重與論詩文”,準備出來後再為黨的事業繼續奮鬥。

我們從這些保留下來的珍貴的“囚詩”中,看到了一個真正共產黨人的浩然正氣和錚錚鐵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