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0 屌絲逆襲,網絡大電影走出低俗,一部作品分賬4000萬元

2017年被看作中國網絡大電影真正電影化的一年,年產數在2000部左右,類型和題材呈現百花齊放的態勢。其中,頭部作品《靈魂擺渡黃泉》分賬票房一度達到了4000萬人民幣。

對片方而言,這已與一部票房超過1億人民幣的院線電影持平。

5月19日,在2018愛奇藝世界·大會的網絡大電影論壇上,中國電影家協會副黨組書記張宏表示,2017年中國網絡大電影的總投資規模是27億人民幣,網絡電影的總票房是20億人民幣左右。

去年,中國國產院線電影的總票房達到301億人民幣,網絡電影的收入則是這一數字的十分之一,收入主要來源是會員和付費點播模式。十分之一的比例,與4年前網絡大電影誕生之初的預測大抵相同。

屌絲逆襲,網絡大電影走出低俗,一部作品分賬4000萬元

渡過屌絲時期?

2014年,愛奇藝首提網絡大電影概念,四年時間過去了,距離第一部網絡大電影上線,市場發生了顯著的變化。由愛奇藝參與出品的網絡大電影《靈魂擺渡黃泉》片方分賬達到4000萬人民幣。

2017年,全國共生產電影故事片798部,其中,票房過1億元的電影不過92部,佔所有上映影片的十分之一。

愛奇藝高級副總裁楊向華表示,之所以在2014年推出網絡大電影服務,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基於當年院線電影市場發展緩慢。“2013年,中國生產國產片283部,但同時期其它國家的產量是兩千多部。”他說,當時總生產283部電影,但真正上映的只有245部,剩餘未能在院線上映的電影讓愛奇藝看到了機會。

實際情況的發展違背了愛奇藝的初心。2014年,全網上線的網絡大電影有450部,多數以軟色情、暴力、驚悚和封建迷信等低俗化內容為主。此後幾年間,愛奇藝等播放平臺開始了內容監管,精品化策略不絕如縷。

今年,愛奇藝上線雙立項制度,即出品方和平臺方共同針對內容大綱進行立項,平臺可以對較差的內容進行規避。

經過2014到2017年的發展,網絡電影目前基本完成了生產要素齊全、商業模式建立和行業規範管理等問題。

但在中國電影家協會副黨組書記張宏看來,網絡電影依舊沒有擺脫低俗化、粗製濫造和打擦邊球的標籤。“有些網絡電影價值導向還是不太清楚,宣揚封建迷信,婚外情、地下情,內容脫離生活,專攻腦洞大開不接地氣,有些嚴重缺乏新意。”他說。

受眾驅動變革

實際上,網絡大電影行業並非全無創新之作。去年,愛奇藝做過的項目中,與慈文傳媒合作的《哀樂女子天團》就被視為一部不錯的作品,豆瓣評分達到了6.8分。

雖然只是及格分,很多人還是給出了不低的評價,“比圈錢的院線電影要強”、“即便是在大銀幕都很難看到這麼三觀正的影片”。對於這部影片,楊向華坦言,“當時覺得對不起慈文那邊,沒有拿出相對應的資源”。

基於此,愛奇藝在今年推出了一些對策。第一,是成立項目評估部門,從最初的直接接收成片,到現在從早期規劃階段就介入項目,進行評估。“我們有資深的編劇,他們瞭解我們的觀眾,瞭解愛奇藝用戶和數據,對一部作品有很強的判斷力,可以從市場分析和投資產出分析,為大家進行商業評估”,楊向華說。

第二,愛奇藝將會為網絡大電影劃分品牌專區,為知名的電影人,如導演、演員、電影公司和廠牌等,拿出專門的位置,開闢新的專題。在定期推廣資源外,給予額外的推廣。這也可以看作是變相的精品化策略。

第三,愛奇藝將會提供獎勵獎金。2017年,愛奇藝拿出了總計1個億的獎金+資源獎勵池,對獲激勵的影片也有明確的限制條件:獲得國內政府類獎項,如金雞百花、華表獎等;獲得國內權威電影節等獎項的作品;或由愛奇藝自己評選的全年上線的優秀作品。

愛奇藝付費會員業務負責人葛旭峰透露,2017年,愛奇藝整體會員收入同比增加了73.7%,但網絡大電影的票房分賬總體增長只有54%。這意味著,從需求端付費用戶的需求在增長,但網絡大電影這類內容的發展並沒有跟上會員需求的發展。在優質內容上,依舊是供小於求。

另一方面,這也表示,網絡大電影未來的增長空間相對充足。

“網絡大電影真正從屌絲階段走到主流消費,實際上是背後人群的遷移。”一位文娛領域的投資人告訴AI財經社,起初,網絡大電影走低俗化路線,正因為它切中的就是對相關內容感興趣的人群,隨著需求端發生變化,“越來越多喜歡精品化內容的人正在成為網絡大電影的消費人群。”前述投資人表示。

中國電影導演協會副會長王紅衛則認為,網絡電影正在成為中國電影人才的培養的金字塔。更多的青年學生以及電影創作者應該珍惜歷練機會,生產優質的網絡電影作品。

基於此,愛奇藝發佈和大地院線合作的“大愛青年”導演扶持計劃,實現青年導演作品網絡和院線同步發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