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2 為何八十萬的明軍投降給一支不足兩萬的清軍,真是奇恥大辱

明朝末年,人數遠超清軍的明軍卻一批一批地向清軍投降,實在讓人感到悲憤。

為何八十萬的明軍投降給一支不足兩萬的清軍,真是奇恥大辱

話說李自成從北京逃回西安後,仍然抵擋不住清軍的攻擊,便又放棄西安,向河南內鄉、湖北襄陽一帶撤退。

清軍死死追趕李自成不放,李自成只能是邊退邊打。當李自成到了襄陽之後,追兵也已趕到。李自成無法立足,只能再次放棄襄陽,繼續向南去搶奪南明弘光政權佔領的富庶的江南。

1645年,李自成率領20萬大軍,由襄陽、承天,向漢川沔陽推進。

當時駐守武昌的是左良玉,左良玉手下號稱有八十萬人馬,卻不敢迎敵李自成,而是扯起“清君側”的大旗,把武昌洗劫一空後,奔向南京。

這時的情形是,清軍追趕著李自成,李自成追趕著左良玉,各方勢力都浩浩蕩蕩奔向南京。

就在這個過程中,先是李自成死於山民之手,大順軍群龍無首,作鳥獸散。

左良玉則在九江病逝,80萬大軍由他兒子左夢庚指揮。左夢庚繼續率領著部隊東下,直通太平府。

弘光朝廷沒有辦法,只得硬著頭皮派總兵黃得功去抵擋。這位黃得功還真有兩把刷子,跟左夢庚的兩場仗都打勝了。

就在這時,清朝軍隊已氣勢洶洶地趕到。

左夢庚敢跟漢人對決,卻不敢與不足兩萬的清軍對戰。結果,他竟然帶領著80萬大軍向這支清軍投降了。真是奇恥大辱!

為何八十萬的明軍投降給一支不足兩萬的清軍,真是奇恥大辱

清軍此時的力量相當於壯大了40倍,屯駐在江北的南明部隊見到這種情況,立馬撤得乾乾淨淨。

清軍因此順利地攻下了歸德城。

歸德城失守,安徽北部門戶洞開,而且歸德到象山八百里的區域內,再沒有一名明軍把守,揚州、泗州、徐州等地的軍民也是人心惶惶。

書生史可法駐守揚州,與清軍拼死抵抗,但就一天的時間,揚州陷落,史可法捨生取義。

本來只有三四十萬人的揚州城,這時因聚集了各方的難民,人口達到了80多萬。

清軍進入揚州後,下令屠城,幾乎將這80萬人全部屠盡。實在是慘烈。

揚州失守後,南明將領投降更是蔚然成風,江北的高元照、提督李本深、徐州的總兵李成棟投降,劉良佐在其弟策反下投降……

這一時期,投降清朝的南明總兵有23人,副將有47人,兵卒共有20多萬人。

1645年,清軍抵達長江北岸,駐軍瓜州,隨時準備渡江。

而守衛在南面的是海盜出身的鄭鴻逵、鄭彩,還有黃斌卿、楊文驄,他們守江如同兒戲,只是派巡哨船時不時的去江中轉一圈,然後再時不時的發上幾炮聽聽響聲。

一天晚上,清兵將掃帚浸上油,綁在桌子腿上,點著後放入江中,這些火把順流而下。

南明軍見狀,以為是敵軍渡江,於是發炮阻截。經過一晚上的炮轟,南明軍的炮彈都打完了。

第二天凌晨,清軍一百多艘船隻開始渡江。

鄭鴻逵、鄭彩一看就嚇懵了,駕船向東逃去,南明水師就此潰敗,長江天險失守。

清軍從金山登岸,佔領鎮江。

楊文驄帶領著二百多殘兵逃回南京,同時將清軍渡江的消息帶到朝廷。

南京城裡頓時一片混亂,第二天,弘光帝就在馬士英等人的保護下棄城逃走。

這時候的南京城群龍無首,而清軍已兵臨城下。

南京守備趙之龍跟群臣們說:“現在守是守不住了,如果守衛,徒讓老百姓慘遭殺戮。現在只能投降,以求保全了。”

為何八十萬的明軍投降給一支不足兩萬的清軍,真是奇恥大辱

群臣無人應答,算是默認了趙之龍的建議。

於是清軍兵不血刃佔領南京。

明末清初的學者張怡評價此事,說南明這些嚮明朝投降又去求功名的人,是“膝軟於綿,面厚於鐵”,真是恥辱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