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為什麼說魚在抽掉腥筋之後,再做就不腥了?

品墨食色


也看什麼魚。主要是鯉魚在烹調時需要這麼處理,草魚、青魚等別的鯉形目的魚類在烹飪時,都不用強求抽腥線。

所謂腥線,其實就是魚的側線的部分組織。

很多水生動物,包括絕大部分的魚,在水中生活,不能僅僅靠眼睛來觀察環境。它們還依賴一種非常強大的感覺器官,來感受周圍水流、水壓、水溫甚至電信號等,這個器官就是側線。

絕大多數的魚,你看它的身體側面接近中間的位置,都能看到有一條較為密集的小孔,連成的從鰓蓋後方到尾的一條線。這條線就是側線。這些小孔貫穿鱗片的表面,讓內部的感覺神經元能夠接觸外部的水流,通過水流的變化,感受一些微妙的變化。在水中,魚類的感覺非常靈敏,尤其是一些鯊魚名聲在外,很遠就能感受到獵物動靜、水中突然出現的血腥,就是靠側線。

很多魚類,側線上下的鱗片的數量,都是固定的,這種固定排列方式被稱為鱗式,是魚類的重要分類依據。

幾乎所有的魚類都有側線,但是,我們吃的大部分魚,尤其是海魚,吃的時候根本就不抽側線。絕大多數抽側線的教程,針對的都是鯉魚,這歸根結底和這個物種的行為有關。鯉魚有掘泥覓食的習性,因此,體內會有很多底泥的殘餘,因此各個部分土腥氣都重。側線和外界是通的,又有細細長長的一個管子,自然留下的腥氣會更重。

除腥線是個可以練熟的技能,魚肉拍一拍,鰓蓋後拉一刀,尾巴上拉一刀,找到白點往外抽,細心點,慢一點,一條完整的就出來了。

但去掉腥線,鯉魚的腥味只能說去除了相當一部分,並沒有全部除去。

說實在的,一方面是腥氣重,一方面是肉粗,我是不覺得鯉魚有多好吃的——即使是那幾個知名的產地出的鯉魚,也就是比普通鯉魚好吃,而已。


花落成蝕


腥筋是魚側線,不是抽掉腥線(腥筋)就不腥了,要想做魚不腥,活魚先在尾部開刀放血,最腥的是魚牙,就是開膛後,去掉魚鰓後面那塊骨頭,那塊骨頭也就魚牙,它在加工過程中會越燉越腥,腥線起不到很腥,加工過程熟透了,就不會再次產生腥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