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體內溼氣重怎麼辦?怎麼去溼?

小威72639


中醫認為溼氣是萬病之源,體內溼氣對身體的侵害時隱蔽而又緩慢的過程,一般剛開始時人們並不在意,但是要知道,溼氣是不會自愈的,放任不管只會讓溼氣越來越重,危害身體健康。

溼氣過重的表現:舌苔厚且發黃,口氣重,皮膚出油嚴重,還會起疹長痘,進一步易疲勞,精神疲乏,胸悶,咽喉易腫痛,大便稀不成形久之體型肥胖,關節四肢麻木最嚴重的會引發高血壓,心腦血管,哮喘病,脂肪肝,還有極大可能引發惡性腫瘤!

好多人自認時期與我無關,不在乎,但是平常的很多不良的生活習慣都會造成我們體內溼氣集聚,像是經常吸菸酗酒,愛喝冷飲,暴飲暴食愛吃葷,熬夜,穿的少,貪涼,受風,工作生活環境溼氣大,洗澡洗頭不吹乾,經常淋雨溼身不打傘等否會讓體內產生溼氣,影響健康。

溼氣重怎麼辦:

現在網上都流行薏米去溼氣,粗糧粥去溼氣,當然,長期喝薏米粥卻是會有效果,但想要快速去除體內溼氣教你幾招

1:注意飲食,涼性食物少吃不吃,夏天不喝冷飲冰啤酒,多吃一些熱性食物,羊肉湯就很好,隔幾天喝上一大碗,薑湯也可以。

2:作息要有規律,不熬夜,別受風,不貪涼,不對著空調吹,洗澡洗頭及時吹乾

3:最重要的,大量的運動,已能夠大量出汗為目的,這是最好的方法,跑步最佳,記住一定要堅持,只要堅持每天保持足量的發汗量,溼氣很快就會好轉!


華狐文化


溼氣自測

1、可以先觀察一下自己的舌頭:痰溼體質的人舌頭一般看起來肥大,而且有齒痕,舌苔發白發膩。

2、然後是觀察臉色,痰溼體質的人臉上一般偏白或者發青,特別容易出油。講話時呢虛弱無力,愛出汗並且汗液比較粘稠。

3、體型上來看,溼氣重的人看起來比較肥胖,浮腫,身上的肉鬆鬆垮垮不結實,稍微活動就感覺乏力,而且睡覺時特別容易多夢。

4、飲食上來講,就算吃的不多也會胖,尤其是腰腹部,一般比較肥滿,與上半身比較,下半身更胖一點。容易出現腹瀉或者便秘。

5、手腳容易感覺腫脹,特別是蹲下時,能覺得到小腿很強烈的腫脹感。

6、小便渾濁、大便長期不成形的朋友要尤其引起警惕!

解決溼氣

1、控制飲食,調節脾胃。

痰溼體質的形成呢除了先天遺傳以外,大多數都和後天飲食油膩或攝入甜食過多有關。所以如果你想要改變痰溼體質,從根源上就得控制飲食。平時吃的清淡一點,少鹽少糖,甜食和酒就更是禁忌了。而且吃飯的時候千萬不能暴飲暴食,最好放緩自己的進食速度,做到細嚼慢嚥。

2、去除溼氣,祛痰化濁。

現在夏天溫度比較高,痰溼體質的人更應該嘗試像慢跑、慢走,打打球做做瑜伽之類相對舒緩的運動,調節身體機能,還能把體內的溼氣排出來,另外薏米、紅豆、山藥、白蘿蔔、木瓜、檸檬等都有去溼消腫的作用,建議大家食用。

3、保持良好的作息,注意保暖。

痰溼體質的寶寶更容易怕熱,可是穿的太薄,氣血流通不順暢同樣可能加重溼氣。所以,冬天的時候溼氣重的寶寶要特別注意保暖,適度的流汗還是很必要的。另外避免長時間待在空氣不流通的室內,條件允許的話還可以在不是很冷的時候去戶外走走。

(這些都在我的視頻裡分享過哦,如果想要了解更多關於減肥、健康的信息,記得關注小魔女麗薩!)


小魔女麗薩


生薑是溼氣的“死對頭”,補氣排毒,再配上這些東西,祛溼效果翻倍。

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有身體不舒服的情況,短期的身體不適可能是因為生病引起,但是如果沒有生病卻還是沒精神,那麼就要考慮是否是因為體內溼氣過重。溼氣一般是由體外進入體內產生,主要是由於不良的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這個時候如果體內溼氣不及時排出,就會導致很多疾病。

如何判斷體內溼氣重?

1.看精神

每天11點前入睡,睡足8個小時。第二天起來仍感睏乏,那可以斷定是體內溼氣重了。

2.腫

早上剛睡醒,如果眼睛腫,身體也莫名腫脹。看起來彷彿一下胖了十來斤。其實水腫、浮腫是脾虛導致體內的水不能被成功轉化為體液,無法及時被排除體外所致。

3.油頭

這個看似很平常的現象,被很多人所忽略。頭髮和麵部分泌的油脂過多,並不是說你的排毒能力強,而是因為你體內的溼氣很重。

4.舌苔齒痕

如果早上起來感覺口乾、口苦,口中有異味,照鏡子的時候舌苔黏膩,舌頭一圈有齒痕,這就是體內溼氣重的表現。

5.便便塘軟不成形

上廁所時便便塘洩、不成形,有排不進的感覺,用一兩張手紙還擦不乾淨,必須三五張才行;沖廁所時便便容易黏在馬桶上,這說明體內溼氣很嚴重了。

甘草

祛溼氣的方法

煮豆湯

食材:赤小豆10克,綠小豆10g,黑豆10克,白扁豆10克,生甘草3克。先把豆子浸泡10小時後,放入甘草一起煮湯。煮好後,甘草棄掉不要。

功能:補腎健脾,清熱利水,適用於冷熱交替環境的人。放甘草既能清熱,又能補中益氣,而且緩急止痛,還有一定的助消化作用。綠豆是清熱的,黑豆是補腎的,紅豆是補心利水的,白扁豆是健脾養胃的。

生薑可以祛溼氣,你知道生薑加什麼祛溼毒效果更好嗎?

  1.生薑+蜂蜜

  蜂蜜,味甘性平,具有清熱解毒、潤燥、止痛、祛溼寒之效,如果與生薑搭配食用則祛溼毒的作用翻倍。將100克的生薑切成片放入鍋中煮成水然後加入適量的蜂蜜即可。

  2.生薑+紅棗

  紅棗味甘、性溫,具有補中益氣、養血生津、祛寒、清解毒等效,與生薑搭配食用則祛溼毒的效果是相當不錯的。紅棗25克與切成絲的生薑10克,放入鍋中煮成水即可。

  3.生薑+雞蛋

  雞蛋含有豐富的氨基酸、蛋白質,與生薑搭配食用對人體祛寒、解毒起到一定的作用。可將幾片生薑切成絲與一個熟雞蛋放入加油適量水的鍋中煮幾分鐘即可。雞蛋含有豐富的氨基酸。

  4.生薑+陳皮

  陳皮具有健脾胃、去燥化痰、祛寒的作用,與生薑搭配食用則具有調節氣血、促食慾、健胃化痰、祛寒、清熱解毒之效。

  5.生薑+桂圓

  桂圓性溫,具有滋補強體、補心安神、祛溼毒之效,與生薑搭配食用則祛溼毒翻倍。取陳皮5克,生薑2片,放入鍋中煮成水即可。提示新鮮的叫“龍眼”,乾的叫“桂圓”。以前我也沒搞清楚這一點,就像很多人不知道用薏米粥祛溼要用赤小豆而不是紅豆。後來聽鄰家阿姨聊天才知道,她還說了個維什麼予什麼白膏祛溼要注意飲食清淡,生薑泡腳、運動出汗,只要堅持一個月就能把溼毒排乾淨。

  食用生薑要注意

  1.不要去皮食用

  食用生薑最好不要去除它的外皮,這樣易使它的整體作用受到影響。

  2.有些人群不宜食用生薑

  不是任何人群都是和使用生薑,對於患有肺炎、胃潰瘍、膽囊炎、肺膿腫、肺結核、腎炎、糖尿病、痔瘡等人群最好不要食用。

  3.晚上不要吃

  晚上吃薑易刺激人的神經中樞,從而導致人出現興奮的現象,失眠就會由此出現。另外,它還會影響心臟功能、傷腎等。

生薑本身祛除溼毒的功能是較好的,如果將其與以上的食物搭配,不但祛除溼毒的效果翻倍,而且對人體具有補益的作用,大家可以嘗試一下這樣的祛溼毒方法。


橙子聊健康


90歲國醫大師祛溼

祛溼的方劑有很多,國醫大師路誌正常使用的一個祛溼的方劑是藿樸夏苓湯。藿香6克、厚朴3克、姜半夏6克、杏仁9克、生苡仁12克、白蔻3克、豬苓4.5克、茯苓9克、淡香鼓9克、澤瀉6克。

藿香芳化宣透以疏表溼,使陽不內鬱,白蔻仁、厚朴芳香化溼;厚朴、半夏燥溼運脾,脾運化水溼,以達到排溼效果。再用杏仁開洩肺氣於上,使肺氣宣降,則水道自調;茯苓、澤瀉、苡仁利溼利尿,通俗講就是排尿出汗暢通,溼氣就不會在體內堆積。

去溼氣除了喝中藥之外,食療也很有效。如何把吃出來的溼氣吃回去,不妨掌握這些“食譜”:

1.薏仁

在中藥裡面,薏仁是最好的祛溼小幫手,體內溼氣重,可以用薏仁來煮粥,加一些赤小豆,薏米紅豆粥健脾益胃,消水腫,利腸胃,讓你遠離溼氣。

2.鯽魚

溼氣重,鯽魚湯可以作為參考噢,鯽魚不僅可以健脾祛溼,脾虛、食慾不振、虛弱、小便不暢等也能對症。

3.冬瓜

冬瓜,自然也不用說,清熱利水非它莫屬,也適合容易水腫的患者,畢竟消腫解毒、生津除煩還屬它,冬瓜煮湯,清淡美味。

4.山藥

山藥也是熬湯的一大食材,山藥生吃也能排毒,也可以和其它食材一起打成汁,也是健胃利脾的幫手。

5.燕麥

燕麥通便潤腸,可以增加大便體積,促進腸胃蠕動,通便排毒,不失為祛溼良方。燕麥的吃法也有很多種,也可以打成汁當做飲料來喝,也可以加入其它食物當中,營養健康又能趕走溼氣。


39健康網


溼為六淫之一,其性重濁、黏膩,容易阻遏氣機,損傷陽氣,溼邪發病常見氣機阻滯、脾陽不振、水溼停驟、纏綿難愈。《素問‧太陰陽明論》曰:傷於溼者,下先受之。這是因為溼邪穢濁不潔,其性趨下,為病時表現為分泌物和排洩物的穢濁不潔,多見於下部的病症。《臨證指南醫案‧溼》記載:溼為重濁有質之邪,若從外而受者,皆由地中之氣升騰;從內而生者,皆由脾陽之不運。《溫病條辨‧上焦‧寒溼》:溼為陰邪,其來有漸,其性氤氳黏膩,非若寒邪之一汗而解,溫病之一熱則退,故難速已。從各種古書典籍的記載就可以知道去溼氣是一個比較複雜而有漫長的過程,並不是服用一兩付藥物就能解決的。那麼去溼氣都有些什麼方法呢?下面先介紹幾個祛溼功效不錯的中藥。

一、茯苓

茯苓性平,能入心、肺、脾、腎經,具有利水滲溼、健脾以及寧心等作用,可以用於水腫尿少、食少脾虛、便溏洩瀉等,文章開頭也提到從內而生溼邪者,皆因脾陽之不運,因此運用健脾之藥是可以的。

二、薏苡仁

薏苡仁性涼,歸脾、胃、肺經,具有利水滲溼、健脾止瀉、除痺、排膿、解毒散結等作用,尤其擅長健脾利溼,對於脾虛溼滯者尤為適用,又因其具有止瀉作用,也可用於脾虛溼盛所致的水腫腹脹、腳氣浮腫、小便不利、食少洩瀉等症。

三、赤小豆

赤小豆性平偏涼,具有通調水道的作用,從而使得水溼下洩。

四、芡實

芡實性平味甘、澀,歸脾、腎經,具有益腎固精、補脾止瀉、除溼止帶等作用,可用於遺精滑精、遺尿尿頻、脾虛久瀉、白濁、帶下等症。

五、白扁豆

白扁豆性微溫,歸脾、胃經,具有健脾養胃、化溼和中、止瀉止帶等功效,常用於脾虛溼盛、食少便溏、嘔吐洩瀉,尤其適宜用於婦女脾虛溼盛、溼濁下注、白帶過多等。

以上所介紹的很多是食藥同源的,因為祛溼氣不是一兩天的事情,我個人是比較推薦通過食療的方法來去除體內的溼氣,一方面在用量上沒有那麼嚴格,二來從安全性來說,食藥同源的食材相對安全係數高。可以取上面介紹的幾種藥材適量熬粥喝,或者直接取八寶粥的組分熬粥喝也可以,長期堅持,對去除溼氣,健脾和胃具有一定的療效。

以上僅為個人觀點,不作為用藥依據,請在醫師的指導下用藥,有什麼疑問或者觀點歡迎在文章下方留言評論。


藥事健康


中醫講氣候潮溼、溼熱等均為溼氣來源,溼邪重就易傷陽氣。以下祛溼方法效果不錯,如:

運動祛溼

進行適合的運動至身體微出汗,拿乾毛巾把汗擦乾,不可馬上去洗澡,吹冷氣、喝涼水等,防止寒溼侵體。通過發汗進行排溼,是最健康祛溼氣的方法。

中藥排溼

選擇中藥進行祛溼、燥溼,可起到很好祛溼效果,不過不可自己隨便用藥,需在專業醫師指導下用藥。

針灸、拔罐等方法

排溼進行針灸、艾灸、拔罐等方法,也具有較明顯祛溼效果,當然需去正規醫院找專業醫師進行。

紅豆薏米粥

平時多用適量紅豆和薏米一同煮粥食用,可起到不錯的祛溼功效。

豬骨蜜棗湯

準備豬骨四百克,2顆大蜜棗,把豬骨斬成小塊,用沸水先焯下,蜜棗去掉核,然後

將砂煲加入清水燒開,把豬骨、蜜棗一同放進去,大火至翻滾後變小火燒2小時便可。

踮腳尖鍛鍊

沒事可以多踮腳尖,每次進行3分鐘,承山穴於小腿肚上,踮腳尖可拉伸此穴,它是祛溼第一穴。

艾葉泡腳

艾葉比較常見,它存在祛寒,活、止血,排溼,除菌等作用。使用艾葉進行泡腳,可加促血液循環,加促肌膚代謝,快速將人體裡寒溼排出。


養娃視頻


十人九溼,這是略懂中醫的人,必須知道的,我是心理興趣認證的作者,對於人的心理情感,身體健康都有一定的研究。

好多人在下雨天或冷空氣要到來的時候,會感到關節痛,頭暈,身體睏乏,打不起精神,拉肚子,腰腿痛,這就是寒溼造成的。

我是一箇中醫自學者,以前不懂中醫,有了疼痛就吃藥,特別是激素藥,一吃就好,可天一壞又痛了,總也去不了根,自從學了中醫,才知道原來是風寒溼邪造成的。

自從我學習了艾炙,並且運用的非常好,哪疼炙哪,大家都知道衣服溼了怎麼辦?是不是得用火來烤?

就是腳脖子疼,拉肚子,痔瘡,關節痛,都可以艾炙,這是老祖宗發明的,千百年來經過實踐並且驗證過的。

我是心理興趣認證的作者,希望我的文章,能夠讓大家認識寒溼對身體的危害,學會用中醫養生,讓身體更加健康,心情更加快樂,對事物的認識和分析正確,心理承受力更強,快樂的生活每一天。



我愛我家82271


每天要注意運動 少吃涼性的食物 晚上用艾草 藏紅花 生薑之類的泡泡腳 自己從網上買的足貼 肚臍貼 每天都堅持用得 確實有所改善 以前頭髮兩天不洗就特別油 堅持了半個月現在4天洗頭髮都沒事 個人覺得還是要堅持這些的


朝朝5566


溼,可分為外溼和內溼。

外溼由外來水溼入侵人體引起的,如氣候潮溼、環境、涉水淋雨、吹冷風等,讓外界的溼氣進入到體內。

內溼是由脾胃消化功能、輸布津液功能減退或障礙發生的水溼停滯,是病理產物。從微觀的角度講,物質沒有完全被消化時,就成了攜帶營養物質的“垃圾”,成分複雜分子量大遠大於水分子,默默潛伏者,一旦聚集起來極其容易把周圍的水分子吸附住,束縛住,使含水量超出正常的勝利水平,於是形成了溼。

不論哪種溼都會讓其渾身不舒服,中醫裡有一句話總結得非常好:人虛則寒,寒則溼,溼則凝,凝則瘀,瘀則堵,堵則瘤,瘤則癌。萬病之源就是寒溼體質,溼氣重要注意排溼!

擺脫寒溼體質,推薦4種方法

1、拔罐祛寒

拔罐的治療原理是和刮痧一樣的,通過罐的吸附作用把體內的寒溼氣吸到體外。在家裡自己操作方便的就用氣罐。安全而且一個人可以操作。只要找你疼痛的地方來拔罐。人體痛的地方就是邪氣聚集的地方。所以你找到疼痛的地方操作就對了。

2、泡腳祛溼:加速身體代謝

泡腳水準備:準備適量的生薑、陳皮、薄荷煎水泡腳,生薑、陳皮、薄荷→脾胃虛→暖脾胃,祛溼邪。

做法:泡腳水溫度不要太高,控制在40°左右,泡腳以身體微微冒汗即可,一般不超過20分鐘。(注意:有糖尿病足不能泡腳)

3、刮痧祛寒溼

自己準備一個刮痧板,還有刮痧用的潤滑油,找到疼痛的地方,力道從輕到重。把體內的寒溼氣刮出來。刮完後皮膚是呈紫黑色的。這個是體內有寒溼氣的表現。顏色越深寒溼氣越重。

4、喝茶水祛溼


3OdcLeu


意米仁粥常喝,適當食用山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