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1 這樣的忠臣良將,柴榮都覺殺了可惜,可南唐卻不珍惜!

這樣的忠臣良將,柴榮都覺殺了可惜,可南唐卻不珍惜!

文 | 沙塵暴(讀史專欄作者)

周世宗柴榮是五代時期後周第二任皇帝,他的江山,是正兒八經打出來的,哪怕當了皇帝,也親臨前線,視死如歸,先後五次御駕親征,每次都親力親為。

暴揍北漢、西敗後蜀、三徵南唐、北伐遼朝……他一生殺敵無數,眼睛都不眨一下,卻因賜死了一個敵人而“遺憾終生”。

故事,發生在他親征南唐的過程中。

公元955年(顯德二年),雖然登上帝位已經一年了,但南唐睡在臥榻之側,讓他很不踏實,他決定御駕親征,奪了南唐在淮南的土地,將南唐的勢力趕到長江以南,如能把它滅了,當然再好不過。

南唐的壽州(今安徽壽縣),成了後周軍第一個打擊目標,但對方的守將是名將劉仁瞻,把壽州守得如鐵桶一般,後周軍始終不能得手。

人家軟的不行就來硬的,柴榮反其道而行之,硬的不行來軟的,派人招降劉仁瞻,得到的卻是一串恥笑。

“世亂識忠臣”,北宋名臣、大文豪歐陽修這句話,說的就是劉仁瞻。這樣的忠臣,豈肯投降?

劉仁瞻和他的守軍堅如磐石,南唐的援軍卻很渣,來一撥敗一撥,先是精銳部隊“揵馬脾”大敗於李重進(後周武信軍節度使),接著一萬多人被趙匡胤在渦河口擊敗,然後“倒黴”的是江州軍節度使皇甫暉和他的十五萬大軍,駐守在清流關的他們也被趙匡胤擊敗,退入滁州城,皇甫暉天真地站在城上向趙匡胤喊話:“你我不過是各為其主,打下江山又不屬於你,何必那麼不要命呢?不過你的炮彈太厲害了,我有些受不了,要不你讓出一點空間,咱們在城外開闊之地PK,怎麼樣啊?”

趙匡胤說好啊,你想怎麼樣就怎麼樣,真的把皇甫暉放出城來。不料皇甫暉剛列好陣,趙匡胤就像一隻下山的猛虎,飛馬衝進唐軍陣中,俘虜了皇甫暉,唐軍頓時大亂,滁州落入趙匡胤手中。

然而,南唐各路援軍雖然都完蛋了,壽州成了一座孤城,劉仁瞻依然死守不降。

周世宗再也無法淡定,親自來到一線指揮,差點被劉仁瞻一箭射死,他射出的箭,落地之處距柴榮僅有數步。左右嚇尿了,要把柴榮拉走,柴榮反而跨前幾步,站到那支箭落地的地方,叫劉仁瞻再射,劉仁瞻再射一箭,又差幾步。

明知南唐沒救了,明知再堅持下去已經毫無意義,壽州淪陷是早晚的事,但忠義之士就是忠義之士,他們的字典裡只有死,而沒有投降二字。

自從投筆從戎以來,柴榮征戰無數,可謂所向無敵,從來沒有碰到這樣的硬骨頭加犟驢,拿劉仁瞻毫無辦法。

當又一支援軍被趙匡胤打敗後,南唐主扛不住了,派司空孫晟求和,柴榮說那你先把劉仁瞻勸降了吧。

“這沒問題。”孫晟答應得非常痛快。

來到壽州城下,見到劉仁瞻之後,孫晟卻朝他大喊:“劉將軍!都知道你是大唐的忠臣,千萬不能投降,不然一世英名就毀了,會遺臭萬年的!我相信這種事你做不出來,盡忠死節吧!”

城上的劉仁瞻聽了,失聲痛哭,向孫晟三叩而謝,發誓要為南唐天子,流盡最後一滴血。

叫他勸降,沒想到他來了這麼一出!柴榮雖然很生氣很生氣,但為兩人的忠義感動,沒殺孫晟,只是送到開封軟禁起來。

顯德三年七月,趁宣懿皇后去世、周世宗回開封奔喪之機,南唐再派援軍來救壽州。

準備再一次御駕親征的柴榮,臨行前得知被軟禁的孫晟不老實,不斷地給南唐傳遞情報。

這一回他真生氣了,怒問孫晟:“前一次叫你勸劉仁瞻投降,你不但不勸他投降,反而勸他為南唐盡忠,我沒殺你,已經夠意思了,沒想到你不識好歹,幹出這種事來,我再不殺你,說得過去嗎?”

孫晟冷笑一聲:“可惜我身陷囹圄,不能為國盡忠,留著這一百多斤也沒用了,死,是我最好的歸宿,也是我此時此刻最大的心願,請陛下成全吧。”

柴榮嘆一口氣,不得不將他賜死。

殺掉孫晟後,柴榮很快就後悔了,“引為一生憾事”。他多次對人說,世上什麼人都可以殺,但這樣的忠臣不能殺。

中國自古有句俗話,叫“識時務者為俊傑”,然而,如果世上盡是識時務的“俊傑”,而缺少孫晟這樣的“國家死忠粉”,那麼這個世界,恐怕上帝都會嫌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