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分娩後坐月子在飲食和運動上有什麼注意事項?

馬博士健康團


一般來說,新媽媽的身體從胎兒及胎盤娩出後就開始了恢復,大約要6個星期的時間,在醫學上來說就是“產褥期”。產婦由於分娩時出血多,加上出汗、腰痠、腹痛,非常耗損體力,氣血、筋骨都很虛弱,這時候很容易受到風寒的侵襲,需要一段時間的調補,除了日常起居需要格外注意,飲食更是不能馬虎。因此產後必須坐月子才能恢復健康。

那麼分娩後坐月子在飲食和運動上有什麼注意事項呢?接下來,我們就按產後時間給大家分析一下不同時間段應該如何調養。

關於飲食

產後第1周

產後第1周,不論是哪種分娩方式,很多新媽媽都會在最初幾日裡感覺身體虛弱、精神疲乏、胃口較差,這個時候機體還在恢復中,腸胃還沒有調整好,所以尚不宜大補,否則會加重機體負擔。加上產後臥床多,體內多瘀血,這個時候大補氣血會使氣血更為瘀滯,延長惡露持續的時間。同時大魚大肉的“重補”也會讓胃口更差,可以適當吃一些清淡、稀軟、易消化的飲食,多吃粥,或者吃一些麵條,喝清淡少油鹽的湯水,待腸胃好轉後再過渡到正常飲食。

如果是剖宮手術的產婦,手術後約24小時胃腸功能才恢復,術後先吃流食1天,但少吃牛奶、豆漿、大量蔗糖等脹氣的食物,情況好轉後給予半流食1-2天,再轉為普通膳食。

此外,產後頭幾天最好不要過早催奶,不少產婦的初乳尚不十分通暢,或由於剛出生的嬰兒吃奶量少,過多的奶水容易瘀滯,過早催乳可能使乳房產生脹痛感。開始泌乳後,充分按摩乳房,使乳腺管通暢以後再開始多喝湯。

除了日常飲食外,不少產婦會在早期服用中藥的“生化湯” ,生化湯顧名思義,具有生血、化瘀的作用,服用生化湯,正好用於調理女性產後的兩大問題,即氣血虧虛、容易血瘀。根據產婦體質,對症者可從產後第一天起,就可服用生化湯,每天1劑,連續服用5-7天,生化湯適用於正常分娩、沒有產後病的女性。

產後第二週

產後第二週起,大部分媽媽身體已差不多恢復了,血性惡露也較前減少,寶寶的吃奶量逐漸增加,這時可以逐漸增加飲食量,母乳不足的也可適當催奶。

乳母的營養是泌乳的基礎,尤其蛋白質營養狀況對泌乳有明顯的影響,產後第2周開始可以根據自身的情況逐步增加動物性食物,如魚類、豬肉、雞肉、牛肉、雞蛋等的攝入量,比孕前增加約25克蛋白質,轉換成具體的食物大約是牛肉125克或雞肉125克或豬瘦肉125克或草魚肉(去骨)150克,可以以蒸、煮、燉等方式,少用煎炸的烹調方法。

月子期間同樣需要注意補鈣,當母親體內鈣攝入不足時,就會“動用”自身骨骼裡的鈣元素,以保證乳汁裡有充足的鈣含量。長久下去,媽媽就容易骨質疏鬆,所以有些媽媽產後感到腰背痠痛,除了常抱孩子出現的腰肌勞損之外,還很有可能是鈣攝入不足。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

產後女性每天應攝入鈣元素1000毫克左右,每天飲奶總量達到500ml,可以獲得約540mg的鈣,再加上豆製品(豆腐、豆乾、豆腐絲等)、小魚、蝦皮、芝麻醬、深色蔬菜等含鈣較豐富的食物,就能滿足鈣的需求了。為增加鈣的吸收和利用,媽媽們還應補充維生素D或多曬太陽。

對於乳汁不足的媽媽們,這個時候也可以開始選用一些通乳的食材,如黃豆、花生、木瓜、黃花菜等,用來煲魚湯或瘦肉湯,仍不建議喝太多油的湯水,脂肪太多的湯不僅會影響產婦的食慾,還會引起嬰兒脂肪消化不良性腹瀉。同時,產婦攝取過多的高脂肪容易引起身體發胖,使身材難以恢復。

煲湯的材料宜選擇一些脂肪較低的肉類,如魚類、瘦肉、去皮的雞等,也可喝蛋花湯、豆腐肉絲湯等。喝湯的同時要吃肉,因為肉湯的營養成分大約只有肉的1/10,為了滿足產婦和寶寶的營養,應該連肉帶湯一起吃。

產後第3、4周

經過前二週機體的修復後,第三週起就可以根據產婦自身情況和體質進行進補和調養了,日常飲食種類應豐富多樣化,營養要均衡全面,注意增加蛋白質、鈣等營養素的攝入。此外,可根據要求放些鹽等調味料,但量要少,口味還是以淡為主,儘量利用食物本身鮮香味引起產婦食慾,避免過多鹽分的攝入。

食不過量

有些地區的產婦還堅守著一些舊觀念,月子期間常過量攝入動物性食物,導致能量過剩,如有些產婦每天吃十幾個雞蛋,儘管雞蛋富含優質蛋白質,營養價值很高,是產婦很好的補益食物,但並不是吃得越多越好。

雞蛋吃多了人體並不能完全吸收,反會增加腸胃和腎臟的負擔,雞蛋攝入過多還會影響其他多種食物的攝取,造成營養攝取不均衡,且蛋黃中膽固醇含量高,每天十幾個雞蛋對於心血管也有一定的不良影響。

故任何食物適量就好,食不過量,雞蛋每天1-2個就夠。

多喝些湯水

寶寶長到半個月以後,胃容量增長了不少,吃奶量也有所增加,母乳也逐步過渡到成熟乳,分泌量較前明顯增加。乳母每天攝入的水量與乳汁分泌量密切相關,因此產婦可以多喝一些湯水,像鯉魚湯、蛋花湯、雞湯、瘦肉湯等,不僅容易消化吸收,還可促進乳汁分泌。如果增加普通湯水、蛋白質之後母乳仍不足的媽媽們,可以考慮加用一些中藥來催奶,如通草、王不留行、絲瓜絡、路路通,製成通草鯽魚湯、黃豆花生路路通煲雞湯等。

適宜食用進步食品

產後第3周後,惡露逐漸消失,脾胃功能也基本恢復正常。此時適宜食用進補食品。產後進補,可根據各人的體質、身體的耐受度選擇人參、黨參、當歸、黃芪、川芎、杜仲、桂圓、紅棗等。其中人參大補元氣,黨參補中益氣、當歸活血補血,黃芪補氣固表,川芎活血行氣,杜仲補肝腎強筋骨,桂圓補氣血,紅棗養血安神、補益中氣。這些藥材配合瘦肉、雞肉、排骨、魚等製成靚湯,有不錯的補益作用。如果是氣血虧虛所致的乳汁不足,用這些補益氣血的藥材再配合通乳的食材或藥材,能達到更好的效果。



關於運動

老一輩的長輩認為,坐月子坐月子,那麼產婦就應該要儘量臥床休息,總覺得“坐月子”理應就應該“坐著躺著”。可是真相真的是這樣嗎?

當然不是啊,事實上,產婦一直坐著不動是很危險的一件事。

為了減少分娩是失血,產婦的身體會產生一些變化,讓體內的血液在生產前後處於高凝轉態,這種變化本來是身體自我保護的機制,但如果長期臥床不活動,下肢很容易形成血栓,這些血栓一旦隨血液移動到心肺部位,很可能會有生命危險。

那麼正確的做法應該是怎樣的呢?

1.不要只是臥床靜養,適當的活動有助於產婦的身體恢復。

2.只要感覺身體吃的消,應該儘量多出去走動走動,曬曬太陽。

3.勤做產後恢復操。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省中醫郭醫生


產後女性需要“坐月子”是我國由來已久的習俗,經歷了痛苦的生產之後,女性可以在“坐月子”期間充分的休息、補充體力和營養,獲得家人的關心和照顧。


“坐月子”期間應該注意平衡營養、合理膳食。對於剛剛生產結束的女性,如果是正常分娩,在分娩之後休息約1小時就可以進食些軟爛易吸收且清淡的半流質食物,如麵條湯、粥、雞蛋羹等;待胃腸道適應後再正常進食;如果出現嚴重會陰撕裂傷,需要在1周內進食少渣膳食;剖腹產的女性則需要排氣之後先進食流質膳食,如米湯、蔬菜湯或是清淡的魚湯,不要吃脹氣的食物,如豆漿和牛奶;待胃腸道功能恢復之後再進食1-2天的半流質膳食後才能吃正常食物。產褥期可多吃雞蛋、禽肉類、魚和動物血等補充優質蛋白質,並應重視蔬果的攝入。

“坐月子”期間不用每天躺在床上,可以視自己情況適量運動。順產女性在產後第2天就可以循序漸進地做產褥期保健操;產後6周可以每天做有氧運動15分鐘。剖宮產女性在運動的時候應謹慎,注意傷口的恢復,不可過於心急。

張娜 營養學博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