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2 秦武王舉鼎而亡,九鼎故事(二)

九鼎,據傳是 大禹在建立,夏朝以後,用天下九牧所貢之銅鑄成九鼎,象徵九州。

秦武王舉鼎而亡,九鼎故事(二)

因此,“鼎”成為國家擁有政權的象徵,進而成為國家傳國寶器。

秦武王舉鼎而亡,九鼎故事(二)

一、戰國時期,秦武王曾舉鼎而亡

從周朝衰落之後,春秋戰國時期,一些諸侯霸主,一直覬覦九鼎,想把象徵最高權力的九鼎,據為己有。圍繞著九鼎,發生了形形色色的故事。

秦武王舉鼎而亡,九鼎故事(二)

公元前307年,秦國攻佔韓國重鎮宜陽。秦武王大喜,帶著大力士任鄙、孟賁一班勇士到宜陽巡視,然後直入洛陽,準備遊覽一下週室。

秦武王舉鼎而亡,九鼎故事(二)

周赧[nǎn]王遣使到郊外迎候秦武王。秦武王直接入 太廟明堂中欲窺九鼎。秦武王圍著九鼎觀覽一番,讚歎不已。

秦武王舉鼎而亡,九鼎故事(二)

秦武王,名嬴蕩,生而有神力,自幼身高體壯,勇武好戰,喜好跟人比角力,時年二十三歲。

秦武王指雍字一鼎嘆道:“此雍州之鼎,乃秦鼎也,寡人當攜歸咸陽。”

守護鼎的官吏說:“此武王定鼎於此,未曾移動,每鼎有千鈞之重,無人能舉。”

秦武王撇了他一眼,走到鼎的近前,轉了一圈,然後,盡平生之力,將鼎抬離地半尺。正要邁步,不覺力盡失手,鼎墜於地,正壓在武王右足上,喀嚓一聲,將脛骨壓斷。眾人急忙把他扶歸公館,秦武王疼痛難忍,血流不止,挨至半夜,氣絕而亡,時年二十三歲。

秦武王舉鼎而亡,九鼎故事(二)

嬴蕩

秦武王即位時曾言:“得遊鞏、洛,生死無恨。”今日果然死於洛陽。

秦武王舉鼎而亡,九鼎故事(二)

二、九鼎,三代傳國之寶

根據《左傳》宣公三年(公元前606年)的記載,夏朝初年,令九州州牧貢銅,鑄造九鼎,事先將全國各地山川奇異之物畫成圖形,然後分別刻於鼎身。

秦武王舉鼎而亡,九鼎故事(二)

夏朝

九鼎鑄成後,陳列於宮門之外,使人們一看便知道所去之處,有哪些鬼神精怪,以避凶就吉。

秦武王舉鼎而亡,九鼎故事(二)

九州圖

據說,此舉深得上天的讚美,因而夏朝獲得了天帝的保佑。九鼎一出世,就蒙上了一層神秘色彩。此後,九鼎便成了三代傳國之寶。

秦武王舉鼎而亡,九鼎故事(二)

夏亡之後,鼎遷於商,商亡之後,鼎遷於周。 周成王正式定鼎於郟(今河南洛陽境內),表明天命之所歸。

三、問鼎

春秋時期,隨著王室力量的衰落,強大的諸侯對九鼎便產生了 覬覦之心。

秦武王舉鼎而亡,九鼎故事(二)

鼎的文字圖形

公元前606年, 春秋五霸之一的楚莊王,國富兵強的形勢之下,興兵攻擊陸渾之戎,逼近雒邑的郊外,周定王被迫派人為他舉行慰勞歡迎之禮,莊王“問鼎小大輕重”,表明了他有滅周的野心。

從此,後人將爭奪政權,稱之為“問鼎”。

秦武王舉鼎而亡,九鼎故事(二)

九鼎,作為中國文明時代入口處的一塊里程碑,已經遺失了2000多年,它們能否突然破土而出呢?這是人們關心的一個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