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4 此國太子流亡中國,中國幫助其復國成功,後成為總督

在古代的伊朗,曾經有一個波斯薩珊王朝,是與古羅馬帝國共存長達四百年的古老帝國。

波斯薩珊王朝與中國中原王朝長期保持友好,雙方貿易關係密切,薩珊王朝是中國絲綢的主要消費國,而且佔據了中國通往歐洲的陸地必經之路,因此,東羅馬、粟特等國家要進口中國絲綢,就必須通過薩珊王朝。公元533年,東羅馬帝國的查士丁尼大帝甚至一致性付給波斯薩珊王朝1.1萬磅的金幣,只是為了打開通往中國的道路。

此國太子流亡中國,中國幫助其復國成功,後成為總督

波斯薩珊王朝的金幣成為各國開展貿易的通用貨幣,類似今天的美元,在山西大同等地多次出土薩珊王朝的金幣。

然而,好景不長。隨著大食的崛起,波斯開始衰落,末代國王伊嗣候向大唐求援,當時的中國皇帝是唐太宗。由於唐太宗當時受到突厥和高句麗的困擾,視線聚焦於東北方,無暇西顧,因此拒絕了波斯國王派兵的請求。

波斯國王后來被叛徒殺害,皇太子卑路斯帶著隨從狂奔,一路向東,到達長安,唐高宗接待了他。

此國太子流亡中國,中國幫助其復國成功,後成為總督

《舊唐書》記載這一段歷史,稱“伊嗣候懦弱,為大首領所逐,遂奔吐火羅,未至,亦為大食兵所殺。其子名卑路斯,又投吐火羅葉護,獲免。卑路斯龍朔元年奏言頻被大食侵擾,請兵救援。詔遣隴州南由縣令王名遠充使西域,分置州縣,因列其地疾陵城為波斯都督府,授卑路斯為都督。”

也就是說,在波斯皇太子的求援下,大唐派出了一個使者王名遠出使西域,到達波斯皇太子的駐地,在那裡分設州縣,建立了波斯都督府,任命波斯皇太。

此國太子流亡中國,中國幫助其復國成功,後成為總督

波斯都督府的首府在疾陵城,位於伊朗東部扎博勒,其行政區劃包括伊朗東部到阿富汗的廣大區域。波斯都督府和安東、東夷、安北、單于、安西、北庭、昆陵、蒙池、安南等九個都護府都是平級單位,相當於省級行政區劃。

此國太子流亡中國,中國幫助其復國成功,後成為總督

波斯皇太子和帝國遺民對大唐“再造之恩”非常感激,紛紛傳頌“天可汗”的威名,建立了不少寺廟來紀念這次冊封,“鹹稱天子神,往古不得俱。獻號天可汗,以覆我國都。”

這句漢語詩,也被翻譯成波斯語,在波斯遺民中間傳唱。

可惜,後來,隨著唐王朝的內亂,波斯都督府也被撤銷,波斯皇太子帶著波斯遺民不遠萬里,回到長安,被封為左威衛將軍,死後也埋葬在偉大的長安城。波斯皇室還被賜姓為“李”,逐漸融入中國,成為中國人。

值得一提的是,安史之亂之中,這些波斯遺民並沒有背叛大唐,他們牢記大唐皇帝的再造之恩,沒有投降安祿山。

此國太子流亡中國,中國幫助其復國成功,後成為總督

這段歷史,見證了中國和伊朗在古代的交往情況,至今,西安碑林裡那塊《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便是波斯遺民留下的歷史文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