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二十四道拐:中國十大最美公路之一,開車都是一種享受


貴州晴隆二十四道拐抗戰公路,古稱“鴉關”,雄、奇、險、峻,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從山腳至山頂的直線距離約350米,垂直高度約260米;在傾角約60度的斜坡上以“S”型順山勢而建,蜿蜒盤旋至關口,全程約4公里。二十四道拐,一個有著“抗戰生命線”之稱的地名,是貴陽以西黔滇公路最為險要的咽喉要道。

抗戰期間,二十四道拐是國際援華物資輸送前方的必經通道。1942年,二十四道拐在援華美軍和當地民眾的配合下搶修加固,是“史迪威公路”的形象標識,也是中美兩國人民共同抗擊日本侵略者歷史的重要地標。圖為貴州晴隆二十四道拐夜景景觀。

這樣一條抗戰“生命線”,曾因美軍隨軍記者的一張老照片聞名全球,直到2002年,才在滇緬抗戰史專家戈叔亞的探訪下確定其方位。貴州晴隆縣作為抗戰大後方的烽火記憶,也因此而為世人所知。

當年為了修築二十四道拐,晴隆縣城所有能夠出動的勞動力幾乎全部出動,當年人口不足5萬的晴隆縣城,被徵調上前線的人數達3800餘人,每六個青壯年中,就有一個投身抗戰保家衛國。

24道拐”公路是抗日戰爭中國際援華軍需物資運輸的大通道,為抗日戰爭取得全面勝利作出不可磨滅的貢獻。這裡是中美人民在反法西斯戰爭中的歷史記錄,現保留有“美軍牆”、“美軍車站”等遺蹟。2006年被國務院評定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國公路網曾組織網友票選出了“中國十大最美公路”。世界聞名的貴州晴隆“二十四道拐”盤山公路入選其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