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3 革命意義重大的中山艦由何而來?看一代革命名艦的蛻變歷程

革命意義重大的中山艦由何而來?看一代革命名艦的蛻變歷程

眾所周知,清帝國與日本在1894-1895年期間爆發一場戰爭,日本大獲全勝,李鴻章數十年苦心經營的北洋水師灰飛煙滅。1909-1910年間,危機四伏、搖搖欲墜的清帝國派出了一個團隊,其中包括載洵(滿洲貴族,時任海軍大臣)、薩鎮冰(福州人,時任北洋水師提督)。這個團隊出訪兩次,每次都遠赴歐洲、東渡日本,對這些國家的海軍進行深入考察。1910年他們在日本時,分別向兩家船廠購買了一艘小型軍艦,每艘報價68萬銀元。然而兩艦下水之前,希望復興海軍的清帝國就已不復存在了。

革命意義重大的中山艦由何而來?看一代革命名艦的蛻變歷程

1912年,兩艦完工,袁世凱將尾款支付給了日本船廠。1913年1月,兩艦抵達上海。川崎製造的軍艦被命名為“永翔”;三菱生產的軍艦是“永豐”,這就是赫赫有名的“中山”艦。兩艦被編入了駐紮在上海的第一艦隊。

“永豐”、“永翔”兩艦同屬一級,艦長62.1米,舷寬8.9米,吃水深度2.4米。噸位僅有780噸,屬於小型炮艦,最大速度13.5節。使用傳統的燒煤蒸汽機,能夠裝載煤150噸。雖然兩艦體型小,但在同時期的同類型艦隻中,武裝還是比較強大的:配備105mm、76.2mm火炮各一門,4門4磅(47mm)火炮和2門1磅火炮。

這時期的“永豐”、“永翔”兩艦並無特別卓越功勳。直到1915年,兩艦的命運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而“永豐”艦則與中山先生結下了不解之緣。那年末,袁世凱迫切想要成為皇帝,遭到了革命黨人的一致反對,中山先生更是率先發表文章號召反抗。駐紮在上海的海軍高層則決定擁護中山先生,率領艦隊倒戈袁世凱。

1917年,北京局勢突變,在中山先生的號召下,轟轟烈烈的護法戰爭爆發。8月,包括“永豐”、“永翔”在內的10艘艦船南下廣東。12月至次年1月,艦隊協力挫敗了來自瓊州(今海南島)方向的叛亂,“永豐”等艦在殲滅敵軍的戰鬥中表現出色,獲得了中山先生的高度評價。

革命意義重大的中山艦由何而來?看一代革命名艦的蛻變歷程

時間來到1922年,二次護法運動中,由於內部意見分歧,導致中山先生攜夫人被迫轉移到了“永豐”艦上,此後自6月16號到8月9號的54天間,中山先生一直在“永豐”艦上指揮,這是中山先生登上該艦時間最長的一次。同時,這也是“永豐”艦與中山先生患難與共的真實體現。次年,中山先生還為此重登“永豐”艦表示感謝。

1925年3月12日,中山先生,這位為中華復興奔走四十載的先驅與世長辭。同年4月16日,為了紀念這位嘔心瀝血振興中華的偉人,“永豐”艦被重新命名“中山”艦。

從此,“中山”艦就正式出現在了公眾面前。從“永豐”到“中山”,這艘小小的炮艦經歷了眾多戰亂和動盪。在遙遠的日本得知了一個王朝的分崩離析,回到中國,不僅見證而且參與了不屈不撓的革命黨人為了理想而奮鬥終生的壯麗史詩的譜寫。“中山”不愧為一代名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