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6 為什麼說“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不少嬰兒因此夭折!

常言道:“多子多福。”在我們傳統觀念裡,生兒養女是人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甚至成為我們傳承的使命。對於老人而言,子孫滿堂,更是人生一大幸事。可是在南宋末年,民間出現了這樣的怪異現象,父母竟然將自己的嬰兒拋棄,或者溺死,殘忍的甚至直接摔死!

這種滅絕人道的做法,在我們看來根本不可思議,在那個“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時代,誰會把自己的親生骨肉拋棄或溺死?其實,類似這樣“生子不舉”的現象自古都有,可到了南宋才最為嚴重,而且是民間自發的行為,南宋朝廷管都管不住!

為什麼說“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不少嬰兒因此夭折!

根據《宋史》記載,南北宋交替之際,福建崇安有一個平民叫胡安國。他的弟媳因為在五月五日生了一個男嬰,所以打算摔死這個男嬰,美其名曰:“不祥之嬰,不是他死,就是我們夫婦死。”後來,胡安國夫婦實在於心不忍,再三勸說才把男嬰抱回家撫養,取名為“胡寅”,這才保住了一條小生命。其實這種故事,在南宋末年屢見不鮮,尤其是福建、兩浙一帶最為嚴重!

對於這種做法,南宋朝廷也是極為頭疼,一方面要抵抗外族入侵,另一方面還要防止百姓殺掉自己的孩子。試想一下,朝廷需要年輕人,打仗需要年輕人,而百姓卻不想為朝廷培育這些孩子,那麼朝廷就將面對無人可用,無人可打的局面。

為什麼說“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不少嬰兒因此夭折!

對此,南宋朝廷為了保住新生兒,不惜採用“只要養孩子,朝廷就提供糧食和田地”的政策。而這在中國五千年的歷史中,是絕無僅有的!那麼,造成這樣局面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呢?說來也可笑。

相信大家都聽說過”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這句話。它出自於《風俗通義》,在民間廣為流傳。民間認為,五月初五生子是不詳的徵兆,因為五月是“惡月”,五月初五更是“惡月”中的“五毒日”,這一天出生的孩子,可能是“五毒”轉世投胎。所以,五月初五出生的孩子講有害於父母,而父母為了杜絕這種情況的發生,才殘忍的將孩子殺死!

為什麼說“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不少嬰兒因此夭折!

現在看來,這所謂的風俗就是封建迷信,是愚蠢至極的行為。可在那個時代,不少人都信以為真,就連《史記》中都記載“五月子者,長與戶齊,將不利其父母”。在這種雙重壓力下,不少人越來越相信這個風俗,並對此深信不疑。外加上男尊女卑的思想,民間更加忌憚“男害父”的傳言,所以大多數男嬰就此夭折。

如果你以為光是民間百姓愚昧無知的話就錯了,各個階級都有此現象,甚至連皇帝也不例外。據說,宋徽宗就是五月初五出生的,而為了打破這個風俗,就從小被寄居在宮外,甚至將自己的生日改為十月初十,並將這天定位“天寧節”!

為什麼說“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不少嬰兒因此夭折!

隨著時間的流逝,這種現象越演越烈,到了南宋末年時,基本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相傳當時的農村一戶人家最理想的狀態是“二男一女”,如果又出生了一個孩子,那麼不管是不是五月初五出生的,都要溺死或扔掉。

其實,我們換個角度想想,也不一定都是風俗的影響。南宋末年,外族入侵,連年征戰,百姓民不聊生,根本養不起那麼多孩子,即便國家鼓勵和支持養育,可糧食到達百姓手上又有多少呢?

以上均屬個人觀點,如有異同,歡迎留言討論!關注我,每天給你不一樣的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