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4 新明:猴魁小鎮 名茶富鄉

茶香不怕巷子深。地處黃山北麓、太平湖畔的黃山區新明鄉是中國傳統名茶太平猴魁的原產地。近年來,該鄉始終把“名茶富鄉”作為轉型發展、惠民利民的根本路徑,立足太平猴魁名茶和山水生態資源優勢,統籌推進茶業生產、精緻現代農業和旅遊產業經濟發展,加快產業轉型升級,以實實在在的產業發展推進鄉村振興戰略落地生根。

新明:猴魁小镇 名茶富乡

一個村,聞名一個世界

“太平猴魁芽雙葉,形扁暗綠方為佳。清綠明淨湯色爽,潤喉提神味甘醇。”這是明代徐霞客在他的七言詩《漫遊黃山仙境》中對猴魁的評價。一茶一世界,一味一人生。老太平人飲茶之風濃郁,家家要飲茶,戶戶不離茶。從古至今,諸多名人也與猴魁結緣,寫下詠茶名句,留下無盡讚歎。

猴坑村(原名三合村)是太平猴魁的發源地、核心產區,總面積19.37平方公里,轄12個村民組,437戶,1428人,茶園面積5400畝。據瞭解,太平猴魁創制於1900年前後,當時祖居猴坑的方南山、方先櫃等方氏祖先採用傳統的植茶方法和獨特的製作工藝,在猴坑一帶精心挑選又壯又嫩的茶葉,製成平扁挺直,兩葉一芽的太平猴魁,其色香味俱佳,因其為尖茶之魁首,取其產地猴坑之“猴”字,遂命名為“太平猴魁”。1915年,太平猴魁獲得巴拿馬博覽會金質獎章,方南山深受鼓舞,回鄉後認真總結猴魁採製技藝,編寫出《猴茶真經》,逐步規範太平猴魁茶的採製技術和工藝流程,確保太平猴魁的色、香、味、形百年不變。

太平猴魁外形兩葉抱芽,扁平挺直,自然舒展,白毫隱伏,有“猴魁兩頭尖,不散不翹不卷邊”的美名。2004年,在國際茶博會上獲得“綠茶茶王”稱號。2007年俄羅斯中國年,國家領導人將太平猴魁作為國禮贈送給俄羅斯總統普京。

猴坑村書記助理葉建華告訴記者,“這裡最早以前都是走水路,茶葉經麻川河、青弋江這條茶商水道運到蕪湖、南京,南京的客商經常過來收茶。上世紀50年代,太平猴魁成為全國十大名茶。1983年分山到戶,全村茶葉產量達38000多斤,每斤價格20多元,核心區產量6000多斤,每斤60多元。如今隨著生活水平提高,買茶喝茶的人多了,全村茶園面積已從1983年的4000畝擴大到現在的5400畝。”2018年全村產茶16萬斤,均價465元/斤,產值7440萬元,人均5.2萬元。其中猴村、猴崗、顏家三個歷史核心原產地的茶農人均收入在28萬元、16萬元、12萬元左右。

63歲的葉良美是猴坑村湘潭組人,家中有十幾畝茶園,去年產茶300多斤,收入十幾萬元。“80%的茶葉賣給猴坑公司,採茶、挑鮮葉、晾乾、炒制、殺青、理條、壓制、烘乾,一天一個人也就做8兩至1斤左右的幹茶,家家都要請採茶、製茶工,一個茶季光付人工費就要5000多元。”收入增加了,生活條件好了,村裡環境改善了,他家新建了兩層樓,兒子成家了,還在縣城買了房。

一個人,帶富一方百姓

茶產業的興旺發展,離不開領頭人的帶動。採訪中,村民們三句話不離猴坑“掌門人”——猴坑村黨總支書記、黃山市猴坑茶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方繼凡。

作為太平猴魁創始人方南山的第五代傳人,方繼凡自幼學習植茶與製茶,對太平猴魁的製作、培育有著豐富的經驗。一直以來,他堅持祖先的傳統技藝手法,確保猴魁的傳統品質。2003年,方繼凡改良太平猴魁製作技藝,創造性地加入捏尖和整形環節,這也是太平猴魁在加工中獨特於其它茶葉的地方。方繼凡說,最初毛茶只賣60元一斤,2003年漲到600—800元一斤,2008年猴魁毛茶賣到6000元一斤,通過製作技藝改良,猴魁價格逐漸上漲。2012年10月,方繼凡榮獲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稱號。

多年來,猴坑茶業公司採用“公司+基地+農戶”模式,走訂單農業之路,與農戶簽訂收購合同,農戶則按照企業要求規範化生產加工,企業引導茶農使用新產品、新技術,確保太平猴魁茶的質量,提高產品競爭力。

方繼凡是個大忙人,但不管多忙,他始終心繫一片茶園和一方茶農,他對太平猴魁有著深厚的感情。上世紀90年代末,為維護太平猴魁茶品牌聲譽,方繼凡精心策劃對太平猴魁核心產區的保護工作。他本著“地域大保護,核心小保護”的原則,與村民和派出所制定《村民公約》和《警民共建》,禁止任何人將外地的鮮葉和幹茶運往本地加工銷售。此舉大大保證了太平猴魁茶純正性,使該村的茶葉供不應求,價格保持強勁的上升勢頭,村民實實在在地獲得了豐厚的收入。2005年春,他被推選為三合村村委會主任。三合村雖是太平猴魁原產地,但多年來,交通和通信一直制約著這裡的茶葉經濟發展。上任伊始,為解決當地交通狀況,方繼凡積極實施三合至猴村的太平猴魁“快速通道”和新明通往三合村(蘆溪坑)接線橋工程;配合供電部門,實施“陽光茶園行”電力下鄉工作,發展茶鄉行和農家樂旅遊項目。

方繼凡認為,茶裡包含了太多的文化內涵,單獨的茶體現不了猴魁的價值,唯有通過做文化、講故事,才是茶葉經營發展的原生動力。正是意識到文化在茶產業中的重要性,2008年,黃山市猴坑茶業有限公司設計建造茶文化博物館,這也是全市最早的一家茶文化博物館。近年來,他的公司借力互聯網經濟,加強與全國茶葉龍頭企業合作,公司產品市場美譽度日益增強。去年來,猴坑茶業公司在深圳等地創建太平猴魁體驗館,並積極打造太平猴魁特色小鎮,帶動當地旅遊、休閒等產業的立體化發展。

一片葉,成就一個產業

太平猴魁茶文化系統成功入選第四批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名錄,公用品牌價值達23.81億元;太平猴魁獲得國家生態原產地保護,併入播大型人文紀錄片《茶界中國》;太平猴魁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示範區創建通過省級驗收;猴坑牌太平猴魁榮膺“2017中國茶行業品牌五十強”,猴坑牌和六百里牌太平猴魁榮獲第二屆中國國際茶葉博覽會“金獎”……一片小小的茶葉,向世界講述著“太平猴魁”的傳奇故事。

據統計,目前新明鄉在冊茶企共有28家,茶葉專業合作社36家。為進一步推進茶產業發展,該鄉採取“政府主導、企業茶農共同參與”的品牌保護模式,引導茶企主動策應國家農業產業政策,做大做強茶業品牌。5年來共創建中國馳名商標2個(猴坑、六百里),省級著名商標12個,市級知名商標6個。

好山好水產好茶,茶香氤氳引人來。8月31日,記者在猴坑村採訪時,村委會門前的廣場、棧道讓人眼前一亮。“2012年村莊開展環境整治亮點建設,2013年列為美好鄉村省級示範點,現在週末來的自駕遊挺多,還在廣場上搭帳篷。”葉建華的家在猴坑村三門灘組,他家2013年建起村民組第一個農家樂,“茶季、暑假來的人多,釣魚、划船、挖筍、賞景,一些遊客過來一住就是六七天,畫畫、休閒,特別喜歡吃我們自家種的小白菜。包吃住,一天費用從最初的80元/人漲到現在的160元/人,光這一項年收入就有1萬餘元。”葉建華笑著說。

位於新明鄉葛湖村楊柳組的古詩裡生態農莊也在為即將到來的研學團隊做準備。農莊2015年初正式對外開放,是集觀光、休閒、農家樂旅遊和茶林產業發展為一體的生態農業示範基地,目前已開發的旅遊有古道徒步旅行、茶葉採製體驗、果蔬採摘、垂釣、茶藝表演等一系列“茶鄉風情遊”項目。公司副經理陳如姓是當地村民,他告訴記者,“我以前在家裡茶葉收入兩三萬元,現在負責管理這裡,年薪七萬元左右。這裡有機茶園200多畝,公司還跟200多戶農戶簽訂合同,統一銷售茶葉。我們主要做農家樂和研學,有22個房間,自駕遊比較多,研學團隊主要來自上海,今年暑假接待了十幾批研學團。農家樂這塊的毛收入大概七八十萬元,帶動茶業銷售收入三四百萬元。”

採訪中,新明鄉政府相關負責人陳遠志告訴記者,2018年,全鄉茶園總面積2.6萬畝,茶葉總產量約為285噸,幹茶均價270元/斤。今年核心產區開園價格和均價與去年基本持平;除開園兩天陰雨天外,今年茶季出現連續晴好天氣,且晝夜溫差較大,有助於增加鮮葉中芳香物質的形成,茶葉品質有所提升。近年來,該鄉圍繞“以茶為媒、以茶促旅”思路,做好茶旅結合發展新文章,連續舉辦十二屆太平猴魁茶文化旅遊節暨猴魁開園儀式,“太平猴坑茶鄉風情遊”入選2016年度茶旅遊精品路線,“猴坑山水茶莊”獲年度“全國三十座最美茶園”稱號,“古詩裡”入選“長三角十佳鄉村自駕活動基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