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7 乾興平署名文章:牢牢把握“八要素” ,奮力開啟新時代貴州鄉村振興新徵程

務農重本,國之大綱。

習近平總書記在闡釋鄉村振興戰略時深刻指出,在邁向現代化的進程中,農村不能掉隊;在同心共築中國夢的進程中,不能沒有數億農民的夢想構築。農業強不強、農村美不美、農民富不富,決定著全面小康社會的成色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質量。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

奮力開創新時代貴州“三農”工作新局面,我們既面臨著脫貧攻堅背水一戰的迫切,也肩負著全面小康質量提升的大考。更高的標準,更艱鉅的任務,更深切的期待,這是黨中央和新時代給予的雙重使命,貴州各級黨委如何趕考?

思深方益遠,謀定而後動。來一場振興農村經濟的深刻的產業革命,省委主要領導發出號令:各級黨委要切實履行“施工隊長”職責,牢牢把握貴州農村產業發展“八要素”,系統推動產業扶貧和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取得重大突破,讓貴州農民儘快富起來!

乾興平署名文章:牢牢把握“八要素” ,奮力開啟新時代貴州鄉村振興新徵程

“八要素”彰顯了深厚的民生情懷、貫穿了務實的工作作風,是深化農村產業革命的妙方要訣,更是破解觀念革命、發展方式革命、作風革命三個大考的“金鑰匙”。

目標非常明確,任務非常具體,路徑非常清晰,舉措非常精準。剩下的只有一件事:幹。就是要幹字當頭,以庖丁解牛的精神篤行“八要素”,科學統籌,系統作戰,環環相扣,層層遞進,加快促進產業革命縱深推進,開花結果,向人民兌現“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少”的千金一諾,以“三農”工作的優異成績回報習近平總書記的關懷與厚愛!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必須採取革命性的辦法,將“八要素”作為突破傳統觀念束縛的“心訣”,在轉變思想觀念上來一場革命。

實踐檢驗真理,實幹回答一切。

過去五年,我們用實幹推動了農業農村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脫貧攻堅成效最好、農業轉型升級最快、農村面貌變化最大、農民得到實惠最多。

貴州“三農”發展大踏步前進成績的取得,離不開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關懷厚愛,離不開國家各部委和社會各方面大力支持,離不開全省各族幹部群眾實幹苦幹,歸根結底得益於我們抓住了改革發展這個“牛鼻子”,掘出了產業興旺這口“生命泉”。

從泥土中來,又迴歸泥土。幾千年來,農業生產總是使有機質在循環往復中完成一個又一個生命輪迴,唯改革的力量不斷推陳出新,不斷滋養綿長的生命。

石漠化嚴重,土地貧瘠,耕地稀少,土地收益低,貧困人口多,這是迄今為止貴州的基本省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時間不到三年,對於全國脫貧攻堅主戰場貴州而言,尚有280萬貧困人口亟待脫貧致富,2000萬農民懇望共奔小康。

讓貴州農民儘快富起來!正是當下貴州來一場振興農村經濟的深刻產業革命的目標所繫和必然選擇。

立足當前,著眼長遠。農村產業結構調整是一項系統工程,是思想觀念轉變的過程,是增長方式轉變的過程,是基層黨組織堅強有力的發展過程,也是培養新一代職業農民的過程。

改革之難,難在“破除一切不合時宜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弊端”,難在“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

重任面前最需當仁不讓,關鍵時刻就要挺身而出。

在脫貧攻堅的關鍵時期,在產業革命的攻堅階段,廣大黨員幹部既要主動適應農業主要矛盾變化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要求,又要把“八要素”轉化為腳踏實地的行動,將之作為解開深化產業革命,打開群眾畏難觀望心結的“鑰匙”,讓產業革命各個環節迎刃而解,讓“從土裡刨食的莊稼漢”心領神會轉變為“在土裡掘金的新農民”。

改革開放正當時,不惑之年再出發。牢牢把握“八要素”,堅決打贏一場振興農村經濟的深刻產業革命,我們比任何時候都更需要振奮精神、主動作為,實心實意地幹、踏踏實實地幹。

方法是革命的關鍵。將“八要素”作為創新發展方式,構建現代農業體系的“內功”,在轉變發展方式上來一場革命。

過河如果沒有“橋”和“船”,面對稍縱即逝的機遇只能望洋興嘆。“橋”和“船”表現在方法,本質是能力。

加快促進產業革命縱深推進,廣大黨員幹部必須緊扣“八要素”,努力提高把方向、謀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提高抓好“三農”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把傳統的農民改造為適應生產分工發展要求的高素質新型農民;

提高種地集約經營、規模經營、社會化服務水平,增加農民收入;

用好用活脫貧產業基金,充分整合各個渠道的涉農資金;

……

深化產業革命,每一項都絕非坦途,每一項都要迎難而上。

攻克產業革命堡壘,各級領導幹部、基層黨組織負責人、“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都要牢牢把握“八要素”,啃最硬的骨頭、挑最重的擔子,把各項任務落細落實。

“八要素”絕非空穴來風,紙上談兵,而是根植於長期的“三農”工作實踐。它妙在“全”,重在“幹”,既體現問題導向,又是實幹方法——

下好“產業選擇”“先手棋”。要從全產業鏈著手研究,因地制宜選準產業,革除小農經濟等落後觀念,根據市場需求和資源稟賦,打造“一村一品”“一鄉一特”“一縣一業”,發展農產品儲運加工營銷業、休閒農業、鄉村旅遊和農業電商等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加快推進“互聯網+”現代農業發展;

上好“培訓農民”“實操課”。對有勞動能力的農民進行因人施培,發動經驗豐富的土專家“農教授”傳幫帶,做到因產施培,因崗定培,精準培訓,讓接受培訓後的農民能夠快速上手,讓他們成為脫貧攻堅中的奮鬥者,成為同步小康中的受益者。

……

行家裡手,出手就有。黨員幹部是這場振興農村經濟的深刻產業革命的領路人,要不避艱辛,苦幹實幹,將“八要素”落到實處,圍繞結構調整加強專業知識學習,選什麼產業就要深入研究該產業的具體問題,從選種育種到田間管理收穫分揀包裝銷售整個產業全鏈條,逐一進行破解,以實際行動贏得群眾的信任、擁護和支持。

群眾始終是這場革命的主力軍,要做好新時期的群眾工作,必須尊重群眾自主意願,善於發動群眾、組織群眾、帶領群眾,大力扶持農民工、大學生、退役士兵、農業科技人員等返鄉下鄉創業,全面推廣“三變”改革,借鑑運用“塘約經驗”,通過一系列制度設計引導廣大農民充分參與產業革命的各個環節,成為美好藍圖的繪製者、落後面貌的改變者、幸福生活的創造者。

“地誠任,不患無財”。一勤天下無難事,貧困地區幹部群眾只有珍惜機遇、倍加努力,自力更生、艱苦奮鬥,自覺主動當好產業革命排頭兵,才能早日脫貧致富,與全國人民一道邁入全面小康。

產業革命“八要素”中的每一個環節、每一個步驟,都是黨員幹部體現作風、施展本領、成長成才的廣闊戰場。

來一場振興農村經濟的深刻的產業革命,目的是要讓農民得到實惠、持續增收——

喚醒產業革命內生動力,大力推廣“三變改革”“塘約經驗”,發動群眾、帶領群眾、組織群眾一起來幹,需要充分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在產業革命中的戰鬥堡壘作用,永做人民群眾的主心骨。

明確企業、合作社、村集體、農民在產業鏈、利益鏈中的環節和份額,幫助農民穩定獲得訂單生產、勞動務工、政策紅利等收益,更離不開廣大黨員幹部牢記篤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一切機遇只有實幹才能抓住,一切問題只有實幹才能解決,實幹就是最好的作風。

“地無三尺平”的金黔大地,從來沒有像今天這般火熱——

這個春天裡,以調減玉米種植面積作為脫貧攻堅“春風行動”中的“重頭戲”,廣大農民徹底改變祖祖輩輩養成的傳統種植習慣,滿懷信心和決心站上產業革命的潮頭:

一批競爭力強的農業企業在改革中壯大,一支龐大的創新力強的職業農民隊伍在發展中培育,一批綠色優質農產品改頭換面走出大山、風行天下……

謀在當下,贏在未來——

站在歷史的高點,放眼這場春天裡掀起的產業革命,就會發現,產業革命“八要素”切中肯綮,既是省委所謀,更是民心所盼。以“八要素”推進發展動力、發展方式轉變的背後,是思想觀念的重塑,也是一種胸懷遠大的擔當。

答好鄉村振興的“新考卷”,這個新時代,青春貴州必將處處激盪改革與發展的春潮,湧動創造與建設的洪流,播種下辛勤的革命種子,接踵而至的必將是夏的燦爛,秋的收穫。

幹在實處,爭進前列——

功成不必在我,建功必須有我。振興農村經濟的深刻產業革命是一場“潛功”,需要在火熱實踐中積累經驗,在攻堅克難中砥礪品格接受檢驗。廣大黨員幹部要篤行“咬定青山不放鬆”,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務實作風,堅定“一竿子插到底”,鍥而不捨,滴水石穿的頑強毅力,於大風大浪面前耐得住寂寞,在各種誘惑面前經得起考驗,在利益得失面前保持定力。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我們堅信,隨著這場振興農村經濟的深刻產業革命“八要素”的深入實施,那些從“三農”工作細節中慢慢積聚起來的深刻改變,最終必將匯聚成提升農業產業發展,改變農村貧困面貌、提升貧困群眾收入的磅礴力量,為貴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厚植根基。

從生機盎然的春天出發,只要我們牢牢把握“八要素”,打造一支能攻堅、善克難的“施工隊”,久久為功,一磚一瓦砌,一城一地築,關鍵之年打好關鍵之戰,以嶄新姿態大踏步奔向2020年,就一定能開創新時代貴州“三農”工作新局面,贏得人民群眾由衷的讚譽,收穫百姓富生態美的多彩貴州新未來。

(轉:貴州群眾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