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全國第一“怪”村,全村人都住在地坑裡,冬暖夏涼一住就是上千年


“見樹不見村,進村不見房,聞聲不見人”,描述的是黃土高原特有的地坑院建築。是古代人們穴居生存方式的遺留,距今已有約4000年的歷史。在河南省三門峽陝州境內,至今仍有100多個地下村落、近萬座地坑院。

地坑院傳承的,不僅是歷代老百姓的智慧、風俗,更重要的是一種生存哲學。紅白喜事乃是各家大事,都是要在地坑裡操辦的。

男人在黃土地上刨挖,女人則在土窯洞裡操持家務、生兒育女。很多坑院都是從父親那一輩開始建造,之前僅有四孔,隨著人口的增多,挖到現在的九孔。

地坑院一般為獨門洞獨院,也有二進院、三進院,就是一個門洞與二至三個地坑院相連。要進入地院,需要穿過穿過十幾米長的門洞。

地坑院冬暖夏涼,擋風隔音,溫度常年在20℃左右,天然空調。門洞窯多數只有一道大門,有的做兩道門,分稱為大門和二門。

在門洞窯一側挖一個拐窯,再向下挖深二三十米、直徑1米的水井,加一把軸轆用於解決人畜吃水問題。如今家家戶戶都安裝自來水,更是方便了許多。

穿山灶,火頭炒,緊接著燉、燜、蒸四大工序,地坑院裡較有特色的飲食為“八大碗”與“十大碗”,是當地人操辦紅白喜事、娶媳嫁人或節慶準備的特別吃食。

如今隨著大量的人口外遷,地坑院已不再有過往的熱鬧,在曲村能看到很多農家樂地坑院,原本是在婚喪嫁娶時才用到的穿山灶,現在多用來接待遊玩的客人。

地坑院與地面的四周砌一圈青磚青瓦房簷,用於排雨水,房簷上砌高30-50 釐米的欄馬牆,這些矮牆一是為了防止地面雨水灌入院內,二是為了人們在地面勞做活動和兒童的安全所設。

這種以地坑院組成的村落,不受地形限制,只需保持戶與戶之間相隔一定的距離,就可成排、成行或呈散點式。這種村落在地上看不到房舍,只聞人言笑語,走進村莊,方看到家家戶戶掩於地下,構成了黃土高原最為獨特的地下村莊,有人稱它是地下的“北京四合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