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0 35歲以後的人生,都藏在沒人要求你的時間裡

35歲以後的人生,都藏在沒人要求你的時間裡

初入職場的人大多既雄心勃勃又心懷忐忑,如何快速成長?如何才能像前輩一樣成為不同領域的頂尖高手,從而輕鬆地完成各種複雜的任務和項目,這些困惑成為每一位職場新人最頭疼的問題。

知名知識管理專家,知識管理中心創始人、主任田志剛先生結合多年管理經驗,創造性地提出了成為專家的框架,並明確了成為專家的核心因素,教你避過成長中的彎路,迅速而有效的成為別人眼中的高手。

本文摘編自知識管理專家田志剛最新著作《卓越密碼:如何成為專家》,正和島作為合作方,經授權發佈。

作 者:田志剛

編 輯:夏昆

圖 片:站酷海洛

來 源:正和島

35歲以後的人生,都藏在沒人要求你的時間裡

普通人時代的終結

1986年,如果你是北京的一名出租車司機,那是一份高尚體面的職業,按照可比價格計算,其收入遠遠超過今天出入於金融街的白領和BAT的程序員。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1986年全國職工年均工資為1271元。在各種職業中,當時賺錢最多的是“地質普查和勘探業”,他們的年薪能達到1746元。這些人大都是大學畢業,而且要在野外作業,掙錢多大家都能理解,但當時出租車司機的薪水卻遠超他們。

30年後的今天,北京的出租車司機月薪水已超過5000元,但比較優勢卻已經不在。加上各種網約車的影響,早已經從體面降到普通甚至跌入到收入不高的人群中。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其實答案也很簡單,以前人們僅僅做一份普通的工作,掙普通的薪水,日子也可以過得去。但現在,由於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的快速發展,一些較為簡單、重複的工作崗位就相對貶值甚至會消失了。

從全世界範圍來看,幾乎每一個業務部門都依賴越來越少的手工勞動,而這個事實將會持續影響世界的工作和薪酬體系。

過去我們可以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但現在那種介於高、低收入者之間的生活方式將不復存在。

“普通人時代的終結”中的“普通人”,不是跟傳統“名人”對比的那個普通人,而是指在工作上沒有突出的優勢,只達到社會平均水平的人。

35歲以後的人生,都藏在沒人要求你的時間裡

畢竟許多人可能會說我沒有什麼大的奢望,也不要求太高的收入,只要能過日子就可以了。但現在你會發現,想當個安靜的“美男子”的機會都越來越少:

如果你只是平均水平,隨著你年齡越大成本越高,可能會被技術和工具所替代,也可能你乾的那部分工作會轉移到薪水更低的城市和國家,而你發現自己不知道該幹什麼了。

普通人的本性是隨波逐流、得過且過、差不多就行,但現在社會卻逼著我們每個人必須追求卓越。當然,也不是要求每個人都成為拯救世界的大英雄,但你至少在要在某一點上有超越他人的能力和見識才行。不一定說你能夠多麼優秀,而是能夠保持基本尊嚴地生存。

這就要求每個人必須持續不斷地學習、實踐、思考和創新,成為哪怕很細微領域的高手和牛人,否則你的未來會支撐不起你平凡的夢想。

35歲以後的人生,都藏在沒人要求你的時間裡

專家所具備的特徵

1.他們有一個領域

沒有什麼都懂的專家,專家知道自己所知的界限,對未知保持著好奇和敬畏,對於不懂的領域和行業他們有明確的認識。隨著水平提升,他們領域的範圍越來越廣。

因此,沒有明確的方向和領域是無法成為專家的核心原因之一。

2.在自己的領域內,他們積累了星辰大海般的知識

專家掌握的知識對於普通人而言像大海一樣浩瀚。不僅僅是數量多,而且他們大腦中的知識質量遠高於普通人,他們的知識都是成體系化的存在。

同時,他們也有合理的知識結構,相關領域的知識也遠超大部分普通人,這些為他們能夠創新性地解決問題提供了幫助。

3.專傢俱備積極主動地思維模式

各個領域和行業的專傢俱有共性的思維方式和方法,他們更關注事物的本質,擅長用概念化思維從本質去看問題,他們大腦中有許多框架、模式,在面臨問題時基於特徵快速從記憶中提出框架,而普通人可能面臨問題時想不到用什麼知識,即便想到了也只是一個或幾個知識點。

35歲以後的人生,都藏在沒人要求你的時間裡

4.對於領域內的大部分問題,他們可以利用積累的方法、模型、框架去迅速解決

對於困難的問題,他們能夠抽絲剝繭不被現象和描述所迷惑,發現問題真正的核心是什麼,基於積累的大量知識和問題模式選擇合適的方法嘗試解決,能夠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自我監控並採用最合理的策略。

對於完全陌生或者跨領域的問題,他能夠界定自己擅長的部分和不擅長的部分,對熟悉的部分迅速搞定,對於不清楚的部分樂於學習和請教,並善於與不同行業的專家合作。

5.專家永遠保持好奇心,並承認自己的不足

學習是他們的愛好,在自己熟悉的領域外他們仍然不斷地拓展,在上下游、相關的領域他們也有很深的造詣與認知,遇到相關的高手時他總是虛心求教。隨著時間的推移,專家心中的那個領域會越來越大,這個時候在普通人眼裡他們已經成為了很多個領域的專家。

6.真正的專家有自己的立場

他們對於自己拿不準的東西會說不知道而不是大放厥詞;對於自己專業領域內的觀點和看法客觀穩定,不會因為利益而去說假話討好別人。當他們表達的時候,大部分都經過深思熟慮,如果自己沒有想清楚,他們也會坦誠地說我需要研究一下。

35歲以後的人生,都藏在沒人要求你的時間裡

成為專家的框架

要成為任何領域的專家,都必須考慮以下幾個問題。

1.明確個人的方向和目標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每個行業、領域和方向上都有不足為外人道的蹊蹺,如果你不能登堂入室,只能是一個門外漢的角色。

處於“信息爆炸”時代,在任何領域和方向中,所需要掌握的內容、瞭解的資訊、參與的時間,都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所以方向非常重要,如果不能有一個明確的細分方向,那麼想要成為專家就是一個笑話。

2.擅長學習,真正地去學並且學會了

學習能力是一種基礎能力,任何領域和方向上的專家都是學習上的高手,他們從書本中學、從實踐中學,去學校學、跟人學,通過完成任務和項目來反思、總結。

經過持續不斷地學習,他們在選定方向上積累了大量知識,如同前面所說,他們所掌握的這些知識在數量和掌握程度上都遠超普通人。

3.有機會解決大量問題,並且做完後還能總結、提煉

實踐是連接知識和思維方法的橋樑,專家除了認識世界更重要的是改變世界,而要改變世界就需要依靠完成各種項目和任務。要成為專家,需要參與和主導該領域許多大型任務和項目,並且能夠從這些項目中沉澱出許多套路和方法。

如果你想成為頂尖高手,也一定要主動參與複雜和艱難的任務,這個過程可以加深你對知識的理解,促進思維的躍進與成熟,並將“別人的”知識真正轉化成自己的知識,拉動自己去考慮更本質的問題而忽略細枝末節。

4.提升思維能力

任何領域的專家都擁有積極、主動的心智模式,同時他們也掌握了強悍的思維方法和技術。經過對專家的調查發現,在擁有大量的知識原料後,通過不斷地解決問題和深度思考,他們的思維能力會持續提升。

從最基礎的判斷、推理到分類、結構化,把從下到上地認識問題過渡到從上到下地解決問題,框架思維、概念思考、逆向思維等都成為了他們的思考習慣。

5.將堅持變成習慣,堅毅面對困難

成為任何領域的專家都是一次長跑,這個過程困難且漫長。許多人之所以沒有成為專家,並非智力和天賦上的缺陷,而是欠缺了持續追求卓越、自己跟自己較勁的習慣。

真正有追求的人需要能夠“自燃”,基於興趣、理想、使命和追求完美等動力,在別人已經認為你足夠好的時候持續學習、實踐和思考。成為專家的過程一定不是一帆風順的,會遇到許多困難、焦慮、無助、無望的時刻,這就需要具有百折不撓的精神。

35歲以後的人生,都藏在沒人要求你的時間裡

35歲以後的人生,都藏在沒人要求你的時間裡

成為專家的兩個核心因素

要成為任何一個領域的頂尖高手和專家,都是一個長跑的過程,對於那些號稱半年就成為高手、專家的,要麼是騙子,要麼是他們積蓄能量的時候我們不知道。

真正的卓越,涉及很多因素,橫向上包括成為專家框架裡面的學習、實踐和思考,縱向上有認知、理念、方法、技巧、工具等。如果讓我說,成為專家最核心的內容其實就兩條:

第一條,是否有方向和目標,你的這個方向和目標是否靠譜;

第二條,是否能夠持續地努力,就是多年如一日的堅持。

方向和目標這一條就淘汰了很多人,由於我們的文化和教育造成許多人沒有獨立思考的能力,被動等待別人的安排和要求,所以真正能夠形成自己的方向和目標的人是少數;持續努力的背後是動力問題,這一條又淘汰了一大批人,所以最後剩下的人就越來越少。

如果你想成為專家,這兩條就必須做到!

1.方向和目標

你得知道,世界上沒有一個完全適合你的終極方向,你在人生的不同階段也會有不同的追求。確定正確的方向是最難的事情之一,對於職場人而言,便捷的方法就是先不考慮人生方向這樣宏大的問題,也不要去確定什麼是終極目標。

而是從將自己手上的工作做到極致的需求出發,看看自己缺什麼,然後去學習和實踐,在學習實踐過程中矯正自己的方向。

當你有了一個方向和目標的時候,你會目光堅定充滿力量。即便人們說再多的階層固化和社會分級,你也知道固化是因為沒有較高價值,只要自己的價值提升了,就可以實現階層躍遷。

2.持續地努力

當你初入職場找到自己第一份工作時,大部分人都戰戰兢兢,生怕自己做不好會捅什麼簍子。這個階段,每個人都使出渾身解數,儘量將工作做好,以期在領導、同事心目中留下美好的印象。

隨著工作時間的增加,積累的經驗越來越多,新手成老手,慢慢地勝任了自己的工作,但這以後通常就沒有了動力,反正任務總能完成、幹好幹壞別人也看不出來,老闆不給漲工資,那差不多就行!

這個時候就開始想歲月靜好,想世界這麼大我要去看看,想沒事帶孩子看看電影喝喝咖啡,想人生苦短好好享受。這當然沒錯,價值觀不同而已。

但如果你想真正在一個領域和專業上成為高手甚至專家,那就必須付出相應的成本:

在沒有人要求和鼓勵的時候仍然堅持學習、實踐和思考;

在別人去喝咖啡看電影與閨蜜逛街的時候,你還在學習、實踐和思考;

當你已經被人認可為專家、到處是溢美之詞和粉絲的崇拜眼神時,你能清醒評估自己,知道自己還有許多東西不知道,仍然能堅持學習、實踐和思考。

最後,希望你將學習、思考和實踐變成你的習慣。不要整天想著我要去學習(這樣的人可能沒有有效地學習),而是堅持長期讀書;不要想著去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而是隻要有問題就去分析和解決;不要刻意想著去找實踐的機會,而是主動地去做複雜困難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