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如何自查胃癌?

楚楚初處除


自查胃癌?這個恐怕有難度,胃癌不像乳腺癌,不是長在體表的腫瘤,靠自查是發現不了的,也無法自查,怎麼自查?摸胃?胃長在體內,摸不到。如果能摸到,那胃腫瘤已經非常“大”了。事實上,即便已經確診胃癌的病人,在肚子也上很可能摸不出來,所以,自查胃癌基本是不靠譜的。

如何早診胃癌?這個問題倒還是值得討論的。

對於沒有症狀的健康人群,如何儘可能早發現胃癌?對於不屬於胃癌高危人群的人,沒有症狀,可以不去主動進行胃癌篩查,而如果是胃癌高危人群,比如胃癌家族史者,胃癌高發區的人,有長期不良飲食習慣的人,吸菸酗酒者,幽門螺桿菌感染者,有某些慢性胃病者,超過一定年齡的中老年人,要考慮主動進行胃癌篩查,有多種手段,但主要是靠胃鏡。

對於有症狀的人群,則要及時去醫院找醫生,醫生會通過詢問病史,查體,並藉助必要的輔助檢查手段,去明確診斷。而不要自己對照網上的東西自行診斷,很可能是自己嚇自己。作為非醫學人士,你要做的是是心理重視。

簡單一句話,想要儘可能早發現胃癌,一是要主動進行篩查,二是要重視身體出現的異常表現,及時就診。


腫瘤專科醫生


自查胃癌,最好的方式就是堅持體檢做胃鏡檢查。


我是一名放射科醫師,經常看到很多患者因為轉移灶的症狀就診從而發現了胃癌晚期的,早期的胃癌可以沒有任何症狀。

比如以下這位年輕的女性,31歲,因為停經2個月,肚子逐漸大了起來,想必大家都會覺得她懷孕了,對,她也是覺得自己懷孕了就去醫院檢查。一做B超,卵巢上長了兩個大包塊,加起來有30cm大。後來做了CT檢查,胃壁明顯增厚。做了胃鏡取活檢就是一個胃癌。卵巢上那兩個包塊是胃癌轉移過去的。


早期胃癌可以沒有症狀,一旦發現就晚期的就很可惜。所以自查胃癌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每年一次的胃鏡檢查。發現有可疑病灶,做活檢,儘早的把胃癌扼殺在搖籃中,特別有以下情況更加要注意了。

1.有胃炎、胃潰瘍病史

胃炎、胃潰瘍大多數是由於幽門螺旋桿菌引起的,有上腹部隱痛和不適的,要去做胃鏡檢查,並且要積極治療。淺表性胃炎可以進展為萎縮性胃炎,從而發展為胃癌。胃潰瘍可以好轉,也可以惡變為胃癌。



2.有癌症家族史,特別是胃癌家族史

癌症是基因突變的結果,有遺傳因素。家裡人中有得過癌症的,不單是胃癌,其他癌症也是一樣,自己都要注意一點。特別要關注自己有無上腹部疼痛,噁心等症狀,糞便有無異常,比如黑便等等。

癌症的防治,在於預防。而預防胃癌最好的手段就是做胃鏡檢查。不要等到出現症狀了才去做檢查,等到出現了症狀大多數已經處於晚期了。


小影大夫


您好,胃癌並不能單純依靠自查得出最終結果,必須經過專業的醫療檢測篩查才能確診。但是,胃癌早期大部分患者會出現明顯的異常狀況,可根據這些狀況及時求醫診治,具體有6個標準:

胃癌自查6個標準

1.上腹部不適及飽脹

這是胃癌很早的一個情況,明明沒有吃下多少東西,但是腹部還是會有灼燒和飽腹感,明顯的感覺到胃部的消化不良,這主要是因為平常飲食不規律,或是暴飲暴食引起的,一定要小心胃癌。

2.食慾減退

平常吃東西都是很多的,但是胃癌患者早期會出現明顯的食慾不振,尤其是對油膩的東西非常的厭煩,尿黃還會呈現濃茶色,這個要小心是胃癌了。

3.噁心、噯氣、反酸和嘔吐

總是莫名其妙的感覺到嘔吐感,而且胃部還會出現酸臭的氣味,甚至於一直嘔吐,一般嘔吐的都是過夜的食物或是一些胃液。

4.上腹部隱痛

早期的胃癌疼痛是比較常見的,而且沒有一個明確的時間,一般在飯前飯後都會產生疼痛感,所以要謹防胃癌的發生。

5.嘔血及黑便

因為癌腫會破壞到血管部位,從而出現大便中含有血,有些患者會直接吐血出來。

6.迅速消瘦及嚴重貧血

貧血是每個人都會有的,但是突然之間貧血加重,再加上原本肥胖的人突然消瘦下去,這很有可能是胃癌,而且這樣的情況在40歲以上的女性身上發生的是比較多的。

確診胃癌必檢項目:

當出現上面6個症狀後,患者可以進行3項檢查判斷是否是胃癌,以便儘早治療。

1.X線鋇餐檢查

數字化X線胃腸造影技術的應用,目前仍為診斷胃癌的常用方法。常採用氣鋇雙重造影,通過黏膜相和充盈相的觀察作出診斷。早期胃癌的主要改變為黏膜相異常,進展期胃癌的形態與胃癌大體分型基本一致。

2.纖維胃鏡檢查

直接觀察胃黏膜病變的部位和範圍,並可獲取病變組織作病理學檢查,是診斷胃癌的最有效方法。採用帶超聲探頭的纖維胃鏡,對病變區域進行超聲探測成像,有助於瞭解腫瘤浸潤深度以及周圍臟器和淋巴結有無侵犯和轉移。

3.腹部超聲

在胃癌診斷中,腹部超聲主要用於觀察胃的鄰近臟器(特別是肝、胰)受浸潤及淋巴結轉移的情況。


大醫課堂


很遺憾,自己查胃癌是比較難的,因為絕大部分早期胃癌是沒有任何症狀和體徵的,等到出現不舒服,往往就是中晚期了。胃癌患者可能會出現以下的症狀:

(1)上腹部不適

這是胃癌患者最常出現的症狀,例如胃脹,上腹脹痛或者隱痛,噯氣,反酸等症狀,這些症狀與慢性胃炎,胃潰瘍等難以區分,很難引起患者的注意。如果40歲以上的人群,突然出現這些症狀,一定要引起重視,可能就是胃癌。

(2)黑便

胃癌的腫瘤細胞可出現破潰,腐蝕小血管,造成消化道出血,如果出現不多,速度不快,一般表現為黑便,大便呈黑色,呈柏油樣大便。如果出現黑便,一定要儘快去醫院看病。

(3)鎖骨上淋巴結腫大

胃癌可以轉移到左側的鎖骨上淋巴結,可以在左側鎖骨上方摸到腫大的結節,而且是無痛性的,質地比較硬。出現鎖骨上淋巴結轉移,胃癌一般是晚期了。

(4)體重下降,貧血

胃癌患者可出現進食減少,食慾下降,可出現體重下降,消瘦,還可以出現貧血,氣促,乏力等症狀。當患者出現不明原因的體重下降,一定要想到消化道腫瘤的可能。

胃癌是確診胃鏡最準確的方法,40歲以上的人群,應該定期接受胃鏡的篩查,特別是既往有慢性胃炎,胃潰瘍,幽門螺桿菌感染,家族中有胃癌患者的高危人群,這樣才能夠早期發現胃癌。


普外科曾醫生


根據371例臨床觀察,總結了胃癌患者的一些明顯症狀,供參考。明顯病症加上專業胃鏡、腫瘤物檢查綜合判斷是否得胃癌。

1、上腹疼痛

2、腹脹不適

3、噁心嘔吐、反酸噯氣、發熱等

4、吞嚥困難、貧血、嘔血、消瘦、黑便等

5、咳痰、咳嗽、呼吸困難、胸悶、黃疸、左鎖骨上淋巴結腫大等

如果出現上述症狀但還沒確診的原因

1、症狀不嚴重,忽視

2、初步治療後症狀得到緩解,而進一步忽視

4、體檢報告未出現惡性病變信息等


出現的症狀只是一種參考,最直接判斷胃癌患病還是需要胃鏡、鋇餐等專業檢查,綜合判斷,避免誤診。


維康達為您解答更多癌症問題,期待您的關注。


腫瘤健康管理


據統計,每年都有近四十萬的患者發現胃癌。現代人快節奏的生活以及不規律的飲食習慣,導致很多人的腸胃都出現不同程度的症狀,胃癌頻發。胃病前期不重視,發展成胃癌才發現已經為時已晚。

一般情況下,癌症前期都會有預示,反應在身體的各處。胃癌來臨前,身體會發出這樣3個信號:

1、容易腹瀉

因為胃部受到癌症腫瘤的影響,腫瘤在胃部已經慢慢的開始發生不良反應,消化功能已經受到影響,所以很容易出現腹瀉。

2、胃部出現隱痛

這是早期胃癌的症狀,很多的人出現這種隱痛時,都會以為是胃病犯了,根本沒有引起注意,也不到醫院進行檢查,而是自己找出胃藥來吃,如果只是普通胃病倒也沒什麼緊,但如果是胃癌,那就是放任它發展。

3、體重急劇下降

當你出現了體重急劇下降的情況,就要引起注意了,這可能是早期胃癌發出的信號,因為胃癌影響著我們對營養的吸收,代謝異常,從而造成了體重急劇下降。

身體出現以上症狀,如何預防其發展為胃癌

補充微量元素硒,硒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具有巨大的作用,硒可以有效防止有害元素的侵入,有“天然解毒劑”的美稱,硒是一種天然抗氧化劑,能有效抑制活性氧生成,清除人體代謝過程中所產生的垃圾—自由基,阻止胃粘膜壞死,促進粘膜的修復和潰瘍的癒合,預防癌變,所以,每天服用一定量的硒將有助於胃病患者控制病情,緩解胃病症狀,預防癌變。


補硒防癌可以選擇服用麥芽硒維E片,以小麥作為硒轉化的活性載體,通過發芽過程的吸收轉化作用,硒的吸收率和留存率高於其他補硒產品,有效補充硒元素。麥芽硒維E片內含豐富的麥芽硒和維生素E、胡蘿蔔素,都是抗氧劑,三者相輔相成。麥芽硒具有抗氧化作用,是自由基的清除劑,補硒對癌症有積極的預防作用;而維生素E能有效保護細胞膜、腸胃、血管、心臟、眼睛、肝臟等組織,減少相關疾病發生的機率。一般連續補充一個月以上對胃功能有明顯的修復和改善作用。

總之,平時要好好愛護自己的身體,養成良好的飲食作息習慣,防患於未然,補硒防癌。


小小菇涼


您好,我是黃志豔大夫,很高興為您回答這個問題。看到有這麼多人關注這個問題,我感覺很欣慰。說明大家對健康尤其是癌症的重視程度在逐漸提高,這也是社會的一大進步。那麼,胃癌應該如何自查呢?接下來黃大夫為大家詳細介紹。


何為自查胃癌?就是自己檢查出胃癌,這是不現實的。但是,我們可以通過一些症狀,來發現胃癌的苗頭。雖然胃癌早期症狀不明顯,且與胃部其他疾病症狀混淆,但是這些症狀也是值得我們去重視的。


胃癌主要症狀包括噁心嘔吐、反酸噯氣、食慾不振、吞嚥困難、乏力貧血、上腹部疼痛、嘔血黑便等。所以,當出現上述這些症狀時,最好重視起來,儘早到醫院就醫檢查,不要掉以輕心。


那麼,怎麼檢查胃癌才科學呢?胃癌檢查的金標準是胃鏡檢查。如果胃裡面長出了惡性腫瘤,通過胃鏡檢查能夠查出腫瘤的位置、大小,並且還會從腫瘤上取出一塊腫瘤組織做活檢,來判斷是惡性腫瘤還是良性腫瘤。如果是惡性腫瘤,就是我們所說的胃癌。

但現實是,我國胃鏡檢查普及率低。在韓國、日本等國家,45歲以上的人群每年都需要做胃鏡檢查,所以這些國家早期胃癌檢出率高。早期發現胃癌有多重要?我們用數據來說明。胃癌早期手術治療後,5年生存率高達90%,但是胃癌中晚期的5年生存率不足30%。也正是因為胃鏡檢查普及率低,我國早期胃癌僅佔5%-10%,5年生存率明顯低於日本、韓國等國家。


就我國現在的國情來看,讓45歲以上的人每年做一次胃鏡檢查是不現實的,但是高位人群應該做到定期檢查,如經常喝酒應酬的人,老胃病患者,幽門螺桿菌感染者,飲食不規律的人等等。


雖然胃癌具有一定的遺傳性,但主要取決於後天因素,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預防胃癌。我們可以做的就是從飲食上下功夫,少喝或不要喝酒;少去外面飯店吃飯;少吃燒烤、醃製等食物;少吃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規律飲食,不要餓一頓飽一頓,不要暴飲暴食;不吃過燙的食物等等。


黃志豔大夫


作為一個消化科醫生可以很明確的說早期胃癌是沒辦法自查的。

早期胃癌大部分是沒有特異性症狀的。一般症狀也就是一些反酸、噯氣、打嗝、悶痛等跟慢性胃炎一樣的非特異性症狀。

如果胃癌發展成很典型的臨床表現基本都是發展到了中晚期胃癌。中晚期的胃癌還是有一些臨床表現的。

具體如下。

1.胃癌跟胃炎、胃潰瘍的疼痛比較起來會顯得不規律,胃炎、胃潰瘍的疼痛一般都比較規律。胃潰瘍一般是餐後疼痛、十二指腸潰瘍一般是餐前疼痛,也就是空腹疼痛,如果平常規律的胃痛突然變成不規律或者比較持續性的疼痛,則應警惕為癌變的先兆,這時候最好要去做個胃鏡檢查排除一下。

2.一般來說胃糜爛、胃潰瘍、胃萎縮等胃病在配合好好保養及服用保胃藥後一般都會緩解。如果是胃癌的就算好好保養配合服藥後一般還是不會緩解,甚至還有加重可能。

3.胃癌如果出現潰瘍表現還會出現反覆排黑便,嚴重的還會出現嘔血、消瘦、長期胃癌潰瘍出血還會導致慢性失血、重度貧血、臉色蒼白、頭暈、乏力等症狀。胃癌晚期隨著癌細胞大量的生長在肚子上還會摸到腫塊等。

但以上這些都是晚期胃癌的表現,胃癌如果到了可以自查出來的時候那也是到了晚期胃癌了,晚期胃癌就是自查出來也已經沒有臨床意義了。

臨床上要想早期發現、早期診斷胃癌最好的方法就是做胃鏡檢查,特別是高清放大胃鏡對早癌的精查。所以說40歲以後需要常規體檢一下胃腸鏡,特別是家裡有癌症家族史的,有幽門螺桿菌感染,年輕時候就發現有反覆胃潰瘍的最好都要把胃腸鏡當做常規體檢每1-2年複查一下。如果連續查兩年都沒什麼大問題,可以延長2-3年複查一次,都沒難受如果連續複查3次都沒什麼問題可以延長到3-5年查一次。當然具體可以問消化科醫生,讓消化科醫生幫你評估。


消化內科葉醫生


自查胃癌簡單的就從簡單的大便是否黑色,胃痛時間長短來初步判斷,但是要確診還是需要到醫院的消化科進行正規的檢查。



我國胃癌篩查目標人群的定義為年齡≥40歲,且符合下列任意一條者,建議其作為胃癌篩查對象人群:

篩查方法

一、血清學篩查

1.胃泌素-17(gastrin-17,G-17)檢測:

G-17是反映胃竇內分泌功能的敏感指標之一,可以提示胃竇黏膜萎縮狀況或是否存在異常增殖。G-17 下降提示胃竇部黏膜萎縮 。G-17水平升高,提示存在胃癌發生風險。


2.血清胃蛋白酶原( pepsinogen,PG)檢測:

PG是反映胃體胃竇黏膜外分泌功能的良好指標,可稱之為“血清學活檢”。PGⅠ濃度和( 或)PGⅠ/ PGⅡ比值(PGR)下降提示萎縮性胃炎,通常將“PGⅠ濃度≤70 μg/ L 且PGⅠ/ PGⅡ≤3. 0 ”作為針對無症狀健康人群的胃癌篩查界限值。


3.HP感染檢測:

最常用的是尿素呼氣試驗(UBT):UBT包括13C-UBT和14C-UBT,是臨床最常應用的非侵入性試驗。對於部分血清HP抗體陽性者又不能確定是否有HP現症感染時,呼氣測試是再次排查的金標準

血清腫瘤標誌物檢測:目前常用腫瘤標誌物對於早期胃癌的篩查價值有限,因此不建議作為胃癌篩查的方法。

血清PG與HP抗體聯合法

“PGⅠ≤70 μg/L 且PGⅠ/ PGⅡ (PGR) ≤3”界定為PG 陽性 (PG+),“血清HP抗體滴度≥30 U/mL”界定為HP陽性(HP+)。


二、內鏡篩查

1.電子胃鏡篩查:

胃鏡及其活檢是目前診斷胃癌的金標準。但因“痛苦、昂貴、需要一定的技術設備“,不能進行大規模胃癌篩查。

普通內鏡適用於發現進展期胃癌,對早期胃癌的檢出率較低,早期胃癌的發現更依賴於檢查者的內鏡操作經驗、電子或化學染色和放大內鏡設備。因此,首先採用非侵入性診斷方法篩選出胃癌高風險人群,繼而進行有目的的內鏡下精查是更為可行的篩查策略。上消化道鋇餐篩查因其陽性率低,且X射線具有放射性而不推薦用於胃癌篩查。

2.高清內鏡精查:

以普通白光內鏡檢查為基礎,全面清晰地觀察整個胃黏膜,熟悉早期胃癌的黏膜特徵,發現局部黏膜顏色、表面結構改變等可疑病灶,靈活運用色素內鏡、電子染色內鏡、放大內鏡、共聚焦激光顯微內鏡等特殊內鏡檢查技術,以強化早期胃癌的內鏡下表現,提高早期胃癌的檢出率。

3.磁控膠囊胃鏡篩查:

磁控膠囊胃鏡(MCE),全程無痛苦、便捷、診斷準確度高。

MCE對於胃癌風險人群是一種可供選擇的篩查方式,有助於發現胃癌前病變或狀態,可用於自然人群的胃癌大規模篩查。

內鏡檢查前準備

1、檢查前患者應禁食≥6 h,禁水>2 h,有梗阻或不全梗阻症狀的患者應延長禁食、禁水時間,必要時應洗胃。

2、做好患教,消除恐懼感,囑其平靜呼吸、不要吞嚥口水,避免不必要的噁心反應。

3、檢查前10 min 給予患者口服祛黏液和祛泡劑。

4、檢查前5 min 給予1% 鹽酸達克羅寧膠漿或1%利多卡因膠漿5~10 mL 含服,或咽部噴霧麻醉。

5、有條件的可使用靜脈鎮靜或麻醉,提高受檢者對內鏡檢查的接受度。


新型評分系統

該系統包含5個變量,總分0~23分,根據分值可將胃癌篩查目標人群分為3個等級:

Ⅰ. 胃癌高風險人群(17~23 分),胃癌發生風險極高

Ⅱ. 胃癌中風險人群(12~16分),有一定胃癌發生風險

Ⅲ. 胃癌低風險人群(0~11 分),胃癌發生風險一般

圖:胃癌篩查5

注:HP 代表幽門螺桿菌;PGR:血清胃蛋白酶原 (PG)Ⅰ與PGⅡ比值;G-17:胃泌素17

參考文獻:

【1】國家消化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 中華醫學會消化內鏡學分會, 中華醫學會健康管理學分會, 等. 中國早期胃癌篩查流程專家共識意見(草案)(2017年,上海) [J]. 中華健康管理學雜誌,2018,12( 1 ): 8-14.

【2】中華醫學會消化內鏡學分會,中國抗癌協會腫瘤內鏡專業委員會.中國早期胃癌篩查及內鏡診治共識意見(2014年,長沙)[J].中華消化雜誌,2014,34(7):433-448.


生活營養師敏姐


自查胃癌是不可能的。因為胃癌的確診需要病理活檢。病理活檢需要做胃鏡鉗夾一部分胃潰瘍組織去化驗,看到了腫瘤細胞,才能確定是胃癌。


所以,嚴格來講,胃癌的診斷必須由醫生在醫院完成。


但是,普通人可以通過一些日常的臨床表現來大致判斷自己是不是胃癌,下列這樣的情況可能是胃癌:

1、中老年人,尤其是喝酒、吸菸的

2、斷斷續續有腹痛,尤其是左上腹疼痛

3、胃口不好,吃不了太多東西

4、近期疲乏,而且消瘦了不少。


這樣的人,一定是有問題的,趕緊去醫院查查,可能是普通的胃潰瘍,也可能是胃癌,也有可能是胰腺癌。看到沒,沒有確切的化驗證據,醫生也只是說有可能是這個,有可能是那個而已,沒辦法確診。但如果做一個胃鏡,看到了胃潰瘍,看到了胃腫瘤,那就很有可能了。


早期胃癌沒有明顯的體徵,如果胃癌進展期,則可以在腹部摸到腫塊,有壓痛。腫塊多在上腹部。


我們建議下列情況應該儘早胃鏡檢查,已明確是否有胃癌:

1、40歲以上,特別是男性,近期出現消化不良、嘔血或者黑便者

2、慢性萎縮性胃炎伴胃酸缺乏,有腸化生或不典型增生;

3、良性胃潰瘍但是胃酸缺乏

4、胃潰瘍經過治療2個月無效,X線鋇餐看到潰瘍增大

5、X線發現大於2cm的胃息肉,應進一步胃鏡檢查

6、胃切除術後10年以上者。


這些患者儘早胃鏡檢查,因為他們都是胃癌的高危人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