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為什麼武松能打老虎,現在的人輕爾一舉就被老虎咬死了?

紅玫瑰花6


其一、武松戰鬥力在水滸一百零八將中陸戰可排第一,武藝高超,臂力驚人。

其二、酒壯英雄膽,慫人的膽都能壯,何況像武松這種英雄人物。武松戰鬥力本就強勁,喝酒之後戰鬥力得到加成。

其三、運氣不錯,如果運氣差點可能就是老虎口中的美餐。

那麼,武松打虎是不是真的,我認為是真的:

首先,雖然是文學作品,但藝術來源於生活,雖然可能有誇大,但不可能空穴來風,憑空捏造;

其次,歷史上真實出現的打虎英雄也有很多,打死老虎是事實,不是誇大,武松打虎也有其原型存在。我們且不說史料記載簡單的項羽和孔子的大弟子子路,只單單盤點一下真實歷史上存在且被後人廣泛傳頌的打虎英雄:

一、卞莊

我們熟知的一個成語“卞莊刺虎”就是由此而來,不過此人刺虎有取巧嫌疑,在二虎鬥得兩敗俱傷時,從旁邊刺死受傷的老虎。不過老百姓也願意接受他是勇士這個結果。

二、武松原型卞元亨元末明初人,原籍便倉。少時膂力過人,曾赤手空拳打死過猛虎。後在山東永王軍中任謀劃,歷時9年。永王兵敗被俘,他作文生祭,申明大義,後被中丞李炳之陷害,發配遼東,明永樂元年被赦免歸鄉,自稱東溟叟,又號柏門老人,死於1419年,享年90歲。

此人能文能武,作過武舉人,史書上記載虎背熊腰,修眉寬頤,高鼻闊口,是個美男子。而他的表哥就是大名鼎鼎的水滸傳的作者施耐庵老哥了,而他真的打過老虎,而且相當輕鬆,只飛起一腳,正中老虎下頜,老虎就嗝屁了。這和我們拳擊中的勾拳打中下巴的原理差不多,力量足夠的話是可以致命的。

三、十三太保李存孝

在武松出現之前,打虎英雄這一名號一直是李存孝的。當時年僅十歲的孤兒正在山坡放羊,一頭老虎找上門想吃羊,結果被李存孝抓住老虎尾巴一通亂掄,活活把老虎掄死。正巧李克用經過,看他天生神力,於是將其收為第十三個兒子,後成為李克用手下第一悍將。

四、殺虎斬蛟周處

典故“浪子回頭”說的就是他,我們中學學的課文有一篇就是《周處》,說的就是他殺死老虎,下水殺蛟,由浪蕩小霸王變成正人君子的故事。


由此可見,打死老虎並不是遙不可及的事,是完全有可能的。那麼,現代人能不能打死老虎呢,答案是能,但這種人可謂鳳毛麟角,萬中無一。


何廣位,一個不會多少武功的平民老百姓,僅憑自已恐怖的臂力,赤手空拳打死和活捉了7只猛虎、9頭野牛、230多隻金錢豹、800多史野豬、1000多隻惡狼,被人稱為“當代活武松”。

關於他打虎的事蹟,有人記錄:何廣位運足氣力,對準猛虎,“叭”的一拳打去,不偏不倚,不高不低,正中猛虎鼻尖,這一拳直打得那猛虎滾翻在地,顧不得起身反撲。何廣位趁此良機,撲上去抓住虎頭,高高舉起鐵錘似的拳頭,朝著老虎的耳後根狠狠地砸下去。一頓亂拳之下,打的老虎只有出的氣兒沒有進的氣兒。

只可惜這位老人於95歲的高齡在2004年逝世,現在去河南焦作市,估計你還能聽到當地老百姓講他打虎擒豹的故事。

我們知道,古羅馬著名的鬥獸場,就是以猛獸和人對戰而聞名,其中不乏勇猛的奴隸也能赤手空拳擊殺猛虎,所以說武松打虎並不誇張,是完全有可能的。

只要臂力驚人,實戰經驗豐富特別是與野獸搏鬥經驗豐富,加上熟悉野獸的習性,懂點動物身體結構學(如耳根致命部位等),是完全有可能赤手空拳捕殺老虎的。只不過要達到這一條件的人實在是很少見,所以縱觀古今,只有這麼寥寥數人。


朝聞歷史


我是文開石,我有靠譜的答案。

先上結論,總結起來三句話:

  • 武松打虎是編的。

  • 人打老虎有難度。

  • 打虎英雄是有的。

武松打虎是編的

武松打虎這段故事很精彩,但是很可惜只是小說家的創作。

不過還是有原型的。

武松原型:

《杭州府志》《浙江通志》等史籍記載:武松原是浪跡江湖的賣藝人,“貌奇偉,嘗使技於湧金門外”,“非盜也”。杭州知府高權見武松武藝高強,人才出眾,遂邀請入府,讓他充當都頭。不久,因功被提為提轄,成為知府高權的心腹。後來高權因得罪權貴,被奸人誣諂而罷官。武松也因此受到牽連,被趕出衙門。繼任的新知府蔡鋆,他倚仗權勢,在杭州虐政殃民,魚肉百姓,民眾怨聲載道。武松對這個奸臣恨之入骨,要為民除害。一日,他身藏利刃,隱匿在蔡府之前,候蔡虎前呼後擁而來之際,衝上前去,向蔡鋆猛刺數刀,當即結果了他的性命。官兵蜂擁前來圍攻武松,武松終因寡不敵眾,被官兵捕獲。後慘遭重刑死於獄中。當地“百姓深感其德,葬於杭州西泠橋畔”,後人立碑,題曰“宋義士武松之墓”。

還有個說法或者說原型參考,但是不好判斷真:

卞元亨,元末明初人,文武雙全,喜歡音律,是一位文藝青年,然而,長得卻很虎背熊腰,曾經一腳踢中老虎的下顎,老虎被活活踢死。

據說他是《水滸傳》作者施耐庵的好朋友,施耐庵參考了他的情況寫了武松打虎。

人打老虎有難度

老虎,作為頂級的陸生食肉動物,其戰鬥力是不容小窺的。

中國的四個亞種中。東北虎雄性體長可達2.8米,尾長約1米,全長3.8米,體重可達350千克。華南虎體型稍小雄虎從頭至尾身長約2.5米。體重約150公斤,雌虎從頭至尾身長約2.3米,尾長80-100釐米,體重約120公斤。

想想兩米多二三百公斤是什麼概念。

而且動物不是人,動物捕食為了生存,貓科又是最厲害的偷襲者,暗中埋伏上來一口。

想像一下你被比姚明大一號的生物偷襲,對方還有尖牙利爪,一般人有多大可能活著。

打虎英雄是有的

有相當功夫的人還是有可能打敗一隻老虎的,遠的不說就說時間比較近的兩個人。

趙登禹將軍

1918年馮玉祥駐防湖南常德,趙登禹隨往。境內有常德山,一次執行任務,需翻過山。已聞山中有虎傷人,他還隻身上山,空拳擊虎,虎奄奄一息。馮玉祥知悉後拍下照片:只見一魁壯軍人騎於虎背,左手抓住虎頭右拳高舉,作打虎狀。馮玉祥將照片登報後保留下來,直至1937年7月28日趙登禹抗日殉國,取出照片寫下“民國7年的打虎將軍”,署名馮玉祥。

何廣位

居住在河南省焦作市孟州城伯鄉武橋村,一生中,他僅憑自己恐怖的臂力,赤手空拳共計打死和活捉了7只猛虎、9頭野牛、230多隻金錢豹、800多隻野豬、1000多隻惡狼,被人稱為“當代活武松”。


文開石


武松打死老虎,靠的是武力,靠的是運氣,靠的是酒力,但更多的是武松不畏困難,拚死一搏,才得以絕境逢生。武松,他打虎打的並不輕鬆。《水滸傳》第二十三回,"景陽岡武松打虎”:



武松打死老虎之後,原想著就地把老虎拖下岡子去,結果呢?"就血泊裡雙手來提時,那裡提得動。原來使盡了氣力,手腳都蘇軟了”



顯而易見,武松之所以能打死老虎,固然武功運氣和三碗不過崗的酒很重要,如果沒有面對猛虎的勇氣,沒有冒死一拼的精神,也是徒呼呵呵。這也是自武松以來,社會上的打虎英雄從來鳳毛麟角。



不要疑惑老虎可以輕而易舉地咬死現代人,就是古代人,老虎也是可以輕而易舉咬死的。不然,打虎英雄這個稱號也就沒有什麼重要意義了。因為一般人沒有武松那樣的武力。也沒有武松那般的運氣,更沒有武松那般的勇氣。


萍風竹雨123


‘’武松打虎‘’是一個經過誇張的虛構故事情節,其實一個赤手空拳的人要想制服乃至打死老虎的可能性完全是零。現實中由於這樣那樣的原因,人在與老虎近距離接觸後被抓傷甚至被咬死,這足以說明人在兇殘猛獸面前的不堪一擊。


施耐庵筆下的‘’武松打虎‘’是一個虛構且明顯經過誇張的故事情節。唐代被稱為‘’傳奇‘’的小說到了明清達到鼎盛:出現了馮夢龍、施耐庵、羅貫中、吳承恩、蒲松齡、褚人獲等著名通俗白話章回體小說家。通俗白話章回體(演義)小說的最大特點就是誇張。

施耐庵在其家喻戶曉的《水滸》中,景陽岡武松打虎、李逵殺虎為母報仇、魯智深倒拔垂楊柳等章節,是《水滸》中比較引人入勝,也是最明顯的虛構並誇張的情節。就景陽岡武松打虎一章而言,施耐庵還專門為武松作了打虎前的鋪墊:吃了兩三斤熟牛肉並連飲了十八碗酒之後,武松踉踉蹌蹌欲出門欲奔景陽岡而去。店小二遂好言相勸,並告知景陽岡有猛虎出沒,結果反遭武松一番揶揄(嘲弄)。

武松不聽店小二好心相勸,獨自一人行至景陽岡時,感覺冷颼颼一陣風起,且看見樹枝搖曳樹葉顫動不停。頃刻間,之見一頭‘’吊睛白額大蟲‘’從樹林中飛身而出朝武松撲來。用所謂‘’吊睛白額大蟲‘’來詮釋老虎的外貌,這無疑是對老虎的誇張式形容。緊接著,酒已經被嚇醒一半的武松避開了老虎的兩次猛撲,老虎第三次猛撲上來後,武松再次避開並用手中的哨棍朝老虎頭上狠狠打去。結果不想哨棍被打斷,遂乾脆順勢騎在老虎的後背上,雙手緊緊摁住老虎的頭部 ,然後掄起右拳雨點般朝老虎頭部打去。民間對老虎素有所謂‘’銅頭鐵尾豆腐腰‘’之說,不知施耐庵是否以此作為構思武松打虎情節的指導思想。

武松打虎這一章節,從武松大碗喝酒大塊吃肉,到踉踉蹌蹌迷迷糊糊上了景陽岡後,被突然竄出的猛虎嚇醒,乃至赤手空拳將老虎打死:這一系列的描寫都是在虛構的故事主體上所進行的誇張。


東驤神駿


第一,武松是喝了就才上山,俗話說酒壯慫人膽,喝了酒的武松當然不怕啦。你問一下現在的喝完酒敢上山去找老虎?

第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武松的武功很好,如果


沒有武功,怎麼打老虎。而現在的人,基本沒有武功,鍛鍊身體的也比較少,天天上班,行動能力差。

第三,以前老虎多,以前的人自然有防範,而且武松有武器棍子,現在的人你見誰有帶著棍子出來嗎?而且現在的老虎大多都不是野生的,而且是國家保護動物,打老虎現在是犯法的,而且老虎關在動物園等地方,關久了心態發生了變化,仇視人類也是正常,而且人類經常有事沒事就去騷擾老虎,亂丟東西給老虎吃。老虎自然煩躁,不吃你吃誰。

第四,古代的老虎都是野生的,只要你不惹它基本不會有事。武松打虎也是一個機遇,時間地點人物剛剛好,老虎必須掛掉。


總之,古代的人比我們強太多了,現在的人走個路都要騎個車,打個車,老虎來了跑都跑不動,而且現在人和動物相處的方式有很大的問題,自然不及宋代時的自然。


春華歷史宇宙


我來說兩個原因。

1. 武松本身力氣大。

我們看《水滸傳》第二十八回“武松威鎮安平寨,施恩義奪快活林”,這段關於武松耍石頭的描寫:

武松道:“……我昨日看見天王堂前那個石墩,約有多少斤重?”施恩道:“敢怕有四五百斤重。”武松道:“我且和你去看一看。武松不知拔得動也不?……武松把石墩略搖一搖,大笑道:“小人真個嬌惰了,那裡拔得動!”施恩道:“三五百斤石頭,如何輕視得他。”……武松便把上半截衣裳脫下來,拴在腰裡,把那個石墩識一抱,輕輕地抱將起來。雙手把石墩只一撇,撲地打下地裡一尺來深。眾囚徒見了,盡皆駭然。武松再把右手去地裡一提,提將起來,望空只一擲,擲起去離地一丈來高。武松雙手只一接,接來輕輕地放在原舊安處。回過身來看著施恩並眾囚徒。武松面上不紅,心頭不跳,口裡不喘。施恩近前抱住武松便拜道:“兄長非凡人也,真天神!”眾囚徒一齊都拜道:“真神人也!”

看見了吧,三五百斤石頭,一拋就是一丈高,放到現在,奧運會上舉重,一隻手都能摘金牌。從這一點上看,武松在打老虎時,至少在力量上不輸於老虎的。

而武松的力氣大,在當時來說,可能也並不算十分稀罕之事。因為同時代的人物中,至少一個人的力量不輸於他,就是魯智深。倒拔垂楊柳的魯智深,那簡直就是人肉挖掘機啊!

另外,大宋朝異能人士較多,除了上面兩位力氣大的,還有跑得快的,如神行太保戴宗,日行八百里,堪稱人肉小火車。還有入雲龍公孫勝,人家真的能“入雲”,按照《水滸傳》的描寫,公孫勝學習道術,能呼風喚雨、騰雲駕霧,可能只比孫大聖差一丟丟。

2. 喝酒加成

武松喝得酒叫“透瓶香”,從名字上看就知道這種酒香氣比較重。酒店招上寫的是“三碗不過岡”,但請注意,是“三碗”,武松喝得可不是“三碗”,而是“十八碗”。

有句老話叫“蝨子多了不咬,債多了不愁”,同樣,“酒喝多了不醉”。所以,武松不僅沒醉,而且精神換髮。

另外,“透瓶香”本身揮發性就強,再加上武松在打虎過程中,劇烈搏鬥,體內血液流速加快,體表毛孔放大,必然使酒氣散發的更厲害。老虎聞到這些酒氣後,由於對酒精的強烈不適應,必然行動能力減弱,敏捷性降低。可以說,武松沒醉酒,老虎卻醉酒了。

綜上所述,一個精神抖擻,力大無窮的猛漢,打一個醉熏熏的老虎,其實並不是太難。


我是理工男“稻殼張”,歡迎朋友們點贊、評論,喜歡閒扯科學、胡扯八卦的小夥伴可以右上角關注一下。


磚業科普稻殼張


能徒手打死老虎的人是存在的,但是這樣的人幾乎是百年一見的。

這些事不能說不存在,比如秦王嬴蕩和項羽都是力能扛鼎之人,曹彰也能手格猛。古人也有很多那種縱身一躍就是數丈的人。但現在基本上沒有這樣的人。

根據考古發掘,古人的骨骼明顯比現代人粗壯,更粗壯的骨骼意味著更加強大的肌肉力量。想一下魏武卒的選拔標準,在現在看來如此苛刻的選拔要求下居然能挑選出五萬人來。北魏孝文帝改革規定成年男子一人四十頃耕地。四十頃耕地是什麼概念?如果當時的人沒有超強的耐力與巨大的力量,怎麼能做到這點?

如果我們穿越到那個時候,會發現每個人都是大力士,那麼這些大力士中出類拔萃者不一定打不死老虎。


看球人


如果說一個人能赤手空拳能夠打死老虎,咱不抬槓,不能說不可能,只能說可能性微乎其微。《水滸傳》上的武松打虎,不過是虛構的情節罷了,如果你這都當真的話,那就不是武松喝醉了,也不是施耐庵喝醉了,而是你喝醉了。

這樣空口白牙的說,大家肯定不服氣,那麼我就說一個例子。

泰森大家都知道,世界拳王,一記重拳能達到400磅,這個數據咱不能說最厲害,那也是萬中無一,超過世界百分之九十九的人。他的家中養了三隻孟加拉虎。



有一次,其中一隻孟加拉虎獸性大發,一下子將泰森撲倒在地,泰森當時臉都白了,泰森是黑人啊各位,臉都白了,那是真怕啊!

由此可見,連泰森都奈何不了一隻非成年虎,更別說一般人了。



當然了,有人會說我這個例子不具有代表性,可是就連百度裡邊搜索遇到老虎怎麼辦,百分之九十八的答案是:等死。


枕邊夜話


武松打虎的故事,在民間廣為流傳。武松之所以能打虎,靠的是武力和酒膽。



我們先看下武松何許人也。武松是清河縣人氏,身長八尺,儀表堂堂,渾身上下有百斤力氣。不但武藝超群,而且膽識過人。武松與老虎是萍水相逢,倒不是為了炫耀自己武力,找個猛虎相博練手。這種無聊冒險的事,武松打死都不會去做。水滸裡的描寫,是武松與宋江話別,回鄉探親,路過景陽岡。途中在酒家吃飯打尖時,逞強連喝十八碗酒。此酒叫透瓶香,一般人喝三碗就醉,出門就倒。所以叫三碗不過岡。武松酒量異於常人,覺得此酒入口醇,不由扯開肚皮,不醉不休。店小二好心相勸,也是無用。這跟武松性格有關,此人只能順著他的脾性才行,你越不跟他擰,他就越來勁,跟你犟著來。



你看店小二的好心:開始是勸酒,武松不做理會。再次說景陽岡有老虎,不可過岡。武松也不以為然。反覺得店家小題大做,無非是想讓他留店做他生意。此人倔強,不同凡響。

到了岡,才看見有官方榜文,寫著:近因景陽岡大蟲傷人,過往商客,需結伴同行。單身客人,不可過岡。武松才恍然,回想店小二之話,不無道理。此時武松也怕大蟲,本來想轉身回店,但尋思一想,回店只怕讓人恥笑,枉費自己是英雄好漢。這好漢的標籤是牢牢貼在武松身上的,一直以來,不管到任何地方,武松的英雄形象都是金字招牌。這標籤看得比生命還重要。寧可赴死,也絕不能低頭認慫。

武松徑直上岡,除了有好漢的勁頭,也有賭的成分。我們可以想,如果晚上過岡,沒碰到老虎,老虎正在睡覺,那不是皆大歡喜。而且岡這麼大,碰到的幾率也小,榜文只說有老虎,需要小心。過不過岡是你的事,我官方做好我份內事,友情提醒,你不聽,你自己擔責。試想下,哪個山岡叢林沒點猛禽野獸,碰不碰上,跟你運氣有關。


偏偏,武松沒這個運氣,沒走多遠,還真碰上了。一隻吊睛白額大蟲。一看就是稀有保護動物。可在宋代,沒有動物保護協會。有的話,這隻大蟲也就逮回去,關在籠子裡圈養了。武松當時可是一驚,酒都做冷汗出了,這可真的嚇得不輕。換做常人,只能束手待斃。武松不怕嗎,當然怕。但是打鐵尚需自身硬,他做出所有的反應都出自本能。會武功的和不會武功的的區別在於,一個是不容分想,出手就把功夫帶出來了。一個也是不容分想,出不了手,先尿一褲子。

且看武松本事,酒一激,膽量上來了。先平生氣力一哨棒,打急了,沒打中大蟲,打到了樹枝,棒子也折了。這平生氣力算是白使了。本來一個哨棒可以解決的,現在要換成兩個拳頭了。也怪老虎只有三個絕招:一撲,一掀,一剪。這三招一過,基本氣勢消一半。武松騰挪閃避,抓準機會,用他百來斤的氣力按住老虎腦袋,直接老拳狠腳卯上了。又是平生氣力,只顧打。這隻老虎縱橫山岡從無敵手,碰到武松這個耍酒瘋,力氣極大的人也是倒黴。就這樣,老虎在這花好月圓的時分送了性命。

老虎是隻好老虎,如此猛禽只有他吃人的份,從未受過他人欺負。常人除了躲,就是被吃。碰到武松這個犟脾氣,渾身是膽,又耍酒瘋又武藝超群的壯漢,只能俯首稱臣。常人輸在心有懼怕,無技藝壓身。武松贏在無畏無懼,藝高膽大。一物降一物,從古至今,半點不會錯。



灣火


武松打虎,施耐庵筆下一段傳奇。真假,誰也沒看見宋朝的老虎多麼不堪一擊。也沒人知道武松到底喝了多少碗。

繼武松之後,打虎將李忠又冒出來了。後來李逵又遇到老虎了,不過他老媽己經被老虎吃了……再後來,東北威虎山出了一個英雄楊子榮,又打死了一隻老虎。不過,這個比較貼近,是用鏡面匣子打死的,要是沒槍,估摸著就沒有智取威虎山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