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5 中國“湖北”概述

湖北,簡稱“鄂”,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省會武漢,因位於長江中游、洞庭湖以北,故名湖北。地處中國中部,東鄰安徽,西連重慶,西北與陝西接壤,南接江西、湖南,北與河南毗鄰,介於東經108°21′42″—116°07′50″、北緯29°01′53″—33°6′47″之間。全省國土總面積18.59萬平方千米。

截至2017年末,湖北共下轄12個地級市,3個省直管市,1個自治州,1個林區,常住人口5902萬人。全省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6522.95億元。

湖北省位居華中腹地,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湖北有70萬革命英雄獻出了寶貴生命。

湖北是中國重要的科教基地,截至2016年5月全省擁有普通高校129所,在校大學生人數140.18萬人,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有2所,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有5所。科教文化實力位居全國前列,國家科技獎獲獎項目數量曾連續7年位居全國前四。

2018年9月前,湖北省降價(免費開放)景區33個,已出臺28個、擬出臺5個。涉及5A級景區10個、4A級20個、3A級3個。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湖北省位於中國中部,長江中游,地跨東經108°21′42″—116°07′50″、北緯29°01′53″—33°6′47″。東鄰安徽,西連重慶,西北與陝西接壤,南接江西、湖南,北與河南毗鄰。東西長約740千米,南北寬約470千米。全省國土總面積18.59萬平方千米,佔中國總面積的1.94%。最東端是黃梅縣,最西端是利川市,最南端是來鳳縣,最北端是鄖西縣。

[4][6]

地形地貌

湖北省正處於中國地勢第二級階梯向第三級階梯過渡地帶,湖北省地勢呈三面高起、中間低平、向南敞開、北有缺口的不完整盆地。地貌類型多樣,山地、丘陵、崗地和平原兼備。山地、丘陵和崗地、平原湖區各佔湖北省總面積的56%,24%和20%。地勢高低相差懸殊,西部號稱"華中屋脊"的神農架最高峰神農頂,海拔達3105米;東部平原的監利縣譚家淵附近,地面高程為零。湖北省西、北、東三面被武陵山、巫山、大巴山、武當山、桐柏山、大別山、幕阜山等山地環繞,山前丘陵崗地廣佈,中南部為江漢平原,與湖南省洞庭湖平原連成一片,地勢平坦,土壤肥沃,除平原邊緣崗地外,海拔多在35米以下,略呈由西北向東南傾斜的趨勢。[7]

中國“湖北”概述

湖北最高峰——神農頂

氣候特徵

湖北省地處亞熱帶,位於典型的季風區內。全省除高山地區外,大部分為亞熱帶季風性溼潤氣候,光能充足,熱量豐富,無霜期長,降水充沛,雨熱同季。

日照

湖北省大部分地區太陽年輻射總量為85—114千卡/平方釐米。多年平均實際日照時數為1100—2150小時。其地域分佈是鄂東北向鄂西南遞減,鄂北、鄂東北最多,為2000—2150小時;鄂西南最少,為1100—1400小時。其季節分佈是夏季最多,冬季最少,春秋兩季因地而異。

氣溫

湖北省年平均氣溫15—17℃,大部分地區冬冷、夏熱,春季溫度多變,秋季溫度下降迅速。一年之中,1月最冷,大部分地區平均氣溫2—4℃;7月最熱,除高山地區外,平均氣溫27—29℃,極端最高氣溫可達40℃以上。全省無霜期在230-300天之間。

降水

湖北省平均降水量在800—1600毫米之間。降水地域分佈呈由南向北遞減趨勢,鄂西南最多達1400—1600毫米,鄂西北最少為800—1000毫米。降水量分佈有明顯的季節變化,一般是夏季最多,冬季最少,夏季雨量在300—700毫米之間,冬季雨量在30—190毫米之間。6月中旬至7月中旬雨量最多,強度最大,是梅雨期。[8]

水文概況

河流

湖北省境內除長江、漢江干流外,省內各級河流河長5千米以上的有4228條,另有中小河流1193條,河流總長5.92萬千米,其中河長在100千米以上的河流41條。長江自西向東,流貫省內26個縣市,西起巴東縣鯿魚溪河口入境,東至黃梅濱江出境,流程1041千米。境內的長江支流有漢水、沮水、漳水、清江、東荊河、陸水、灄水、倒水、舉水、巴水、浠水、富水等。其中、漢水為長江中游最大支流,在湖北省境內由西北趨東南,流經13個縣市,由陝西白河縣將軍河進入湖北省鄖西縣,至武漢匯入長江,流程858千米。

湖泊

湖北省素有“千湖之省”之稱。境內湖泊主要分佈在江漢平原上。面積百畝以上的湖泊約800餘個,湖泊總面積2983.5平方千米。面積大於100平方千米的湖泊有洪湖、長湖、梁子湖、斧頭湖。[9]

土壤類型

湖北省共有14個土類,32個亞類,138個土屬,455個土種。[10]

植被條件

按中國植被分類原則和系統,湖北省自然植被分為4個植被型組:針葉林、闊葉林、灌叢和水生植被;12個植被型:寒溫性針葉林、溫性針葉林、暖性針葉林、針闊葉混交林、落葉林、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常綠闊葉林、竹林、常綠針葉灌叢、常綠革葉灌叢、常綠落葉闊葉灌叢和水生植被等,30個群系組,124個群系。[11]

自然災害

湖北省自然災害主要有洪澇、乾旱、大風冰雹、霜凍、寒潮、病蟲害、山崩地裂陷和地震等,發生次數最多、造成損失最大的是洪澇和乾旱。[12]

5自然資源

水資源

2015年,湖北省地表水資源量991.15億立方米,摺合徑流深533.2毫米,比2014年偏多11.9%。其中長江流域地表水資源量986.29億立方米,摺合徑流深534.4毫米,偏多11.9%;淮河流域地表水資源量4.87億立方米,摺合徑流深359.2毫米,偏多7.8%。[13]

中國“湖北”概述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起點——丹江口水庫

植物資源

截至2014年,湖北省已發現的木本植物有105科、370屬、1300種,其中喬木425種、灌木760種、木質藤本115種,在全球同一緯度所佔比重最大。除國家一級保護樹種水杉、珙桐、禿杉外,還有二級保護樹種香果樹、水青樹、連香樹、銀杏、杜仲、金錢松、鵝掌楸等20種,三級保護樹種秦嶺冷杉、垂枝雲杉、穗花杉、金錢槭、領春木、紅豆樹、厚朴等21種。

藤本植物,價值較高的有爬藤榕、苦皮藤、中華獼猴桃、葛藤、栝蔞等10多種。

草本植物,有2500種以上,其中已被人們採製供作藥材的有500種以上。

動物資源

湖北省在動物地理區劃系統中屬東澤界、華中區,有陸生脊椎動物562種,其中兩棲類45種、鳥類415種、哺乳動物102種。被國家列為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112種。其中,屬一類保護的有金絲猴、白鸛等23種;屬二類保護的有江豚、獼猴、金貓、小天鵝、大鯢等89種。共有魚類176種,其中以鯉科魚類為主,佔58%以上,其次為鰍科,佔8%左右。魚苗資源豐富,長江干流主要產卵場36處,其中半數以上在湖北省境內。

[14]

礦產資源

2017年,湖北省累計已發現礦種153種,累計已查明資源儲量的礦種95種。經省級儲量評審備案後新增查明礦產地大型4處,中小型16處。[15]

列入《湖北省礦產儲量表》的礦種有80種(石油、天然氣、地熱、鈾、釷、地下水、礦泉水等未列入)。已上《湖北省礦產儲量表》礦區956個,礦產地1287處,產地數較多的礦產有:煤、鐵、磷、石灰岩、銅、金、硫鐵礦、銀、礦鹽、鈮、鉭、芒硝、白雲岩、粘土、石煤等。1287個礦產地資源儲量規模為中、小型的礦產地佔90%,大型、特大型的礦產地僅佔6.9%。磷、礦鹽、芒硝、石膏、鐵、銅、金、銀、石灰岩等是湖北省具有優勢的礦產。化肥用橄欖岩、碘、溴、石榴子石、累脫石粘土、建築用輝綠岩居中國首位。保有資源儲量位於全國前10位的礦產有57種。按2000年底保有礦產資源儲量,全國統一計算的礦產資源潛在價值,湖北省為14728億元,居全國第14位;人均潛在總值2.48萬元,居全國第17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