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2 “總理基金項目”找霧霾元凶,年底將有結果

“總理基金項目”搞清楚汙染來源了嗎?李幹傑說自己在來記者會之前就意識到這個問題會被提及。

“遇到重汙染過程、重汙染天氣又來的時候,也不要喪失信心,不要否定我們的改善成果,更不要輕易地調整和否定治汙路線。”

◆ ◆

南方週末記者 劉佳

“今天天氣不錯,讓我回答問題的時候,有更多底氣。”2019年3月11日下午三點,一場關於“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記者會在北京梅地亞中心舉行。說這話的正是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幹傑。此時,距離梅地亞最近的官園監測站點,PM2.5小時濃度只有2微克/立方米,AQI指數為27。

不過,面對大氣汙染治理,李幹傑仍然覺得“壓力很大、形勢不容樂觀,甚至還可以說相當嚴峻,任重道遠”。汙染防治攻堅戰的七大標誌性戰役中,藍天保衛戰排在首位,也最受公眾關注。

“总理基金项目”找雾霾元凶,年底将有结果

2019年3月7日,北京頤和園。(視覺中國/圖)

◆ ◆

“京津冀大氣汙染成因已基本弄清”

2018年的藍天成績單還不錯:全國338個地級以上城市優良天數比例達到了79.3%,同比提高了1.3個百分點,PM2.5濃度同比下降了9.3%。三個重點區域改善得更多一些,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長三角、汾渭平原PM2.5濃度分別下降11.8%、10.2%和10.8%。

但2019年的近三個月裡,從京津冀到長三角,多地已啟動不同級別的重汙染預警。

時間追溯到2017年全國“兩會”,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記者會上提出,“我想明確,國家為此將設立專項基金,不惜重金組織最優秀的相關科學家攻關,抓緊把霧霾形成的未知因素找出來,使我們治理霧霾更加有效。”

一個月後,大氣重汙染成因與治理攻關項目啟動,至今已彙集了國內兩千多名優秀科學家和一線科研工作者。

“總理基金項目”搞清楚汙染來源了嗎?李幹傑說自己在來記者會之前就意識到這個問題會被提及。

2019年3月3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開幕前,國家大氣汙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發佈專家解讀,表示目前已基本弄清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重汙染的成因。

這份研究報告首次對重汙染天氣成因進行了精細化、定量化的剖析。比如,多項測量結果說明,硝酸鹽超過硫酸鹽,成為PM2.5中最主要的二次無機組分,其濃度快速上升,是PM2.5爆發式增長的關鍵因素之一。硝酸鹽由氮氧化物轉化而來,也就是說,控制工業生產排放依然是重中之重,減少燃煤和機動車排放的氮氧化物也十分緊迫。

在3月11日的記者會上,李幹傑表示,霧霾成因研究的最終結果還要等2019年年底攻關項目結束後正式發佈,他提前劇透了大氣重汙染成因及來源的三個主要方面。

汙染排放是主因和內因。工業、燃煤、機動車、揚塵這四大來源佔比達到90%以上;PM2.5的組分,也主要是四大類,即硝酸鹽、硫酸鹽、銨鹽和有機物,比重總和達到70%以上。

氣象條件是外因。風速低於兩米、溼度大於60%,近地面逆溫、混合層高度低於500米時,極容易形成重汙染天氣。根據專家評估,同樣的汙染排放,在不利的氣象條件下,可將大氣汙染拉高或拉低10%,個別城市可能還會達到15%。

區域傳輸也是大氣重汙染重要成因之一。李幹傑介紹,在一個傳輸通道內,比如說京津冀及周邊“2+26”城市範圍內,相互之間的影響平均佔比是20%-30%,氣象不利時可能達到35%-50%,個別城市可能會到60%-70%,因此實施聯防聯控十分必要。

◆ ◆

“重汙染天氣又來時,不要喪失信心。”

打好藍天保衛戰,在李幹傑看來,行動計劃、路線圖、時間表、任務書都已經確定,關鍵是如何抓落實。

“总理基金项目”找雾霾元凶,年底将有结果

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幹傑就“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提問。(視覺中國/圖)

目前,治理大氣汙染的頂層設計已完成。2018年《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發佈之後,各地因地制宜推出了行動方案。

在科學治汙上,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的“2+26”個城市,還有汾渭平原的11個城市都派駐了專家組,幫助地方解決技術難題。

為了更好的實施聯防聯控,在行政管理方面,國務院設立了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汙染防治領導小組和汾渭平原大氣汙染防治協調小組,生態環境部掛牌設立了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環境管理局。

該管理局負責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的“六統一”: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統一環評、統一執法、統一監測和統一應急。同時,也承擔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汙染防治領導小組的日常工作。

從重點任務看,火電行業超低排放改造比例佔到80%,北方地區清潔取暖的試點城市由12個增加到35個,2018年又完成了480餘萬戶。煤炭等大宗物資運輸“公轉鐵”後,鐵路運輸量同比增加了9.1%。

“過去這些年,我們也是這樣做的,實踐證明還是有成效的,研究結果進一步印證說明了這一點,也使得我們有信心繼續按照這個路子、按照這個方向、按照這個方法做下去。” 李幹傑信心十足,“遇到重汙染過程、重汙染天氣又來的時候,也不要喪失信心,不要否定我們的改善成果,更不要輕易地調整和否定治汙路線。”

(本文首發於2019年3月12日南方週末,原創作品,歡迎轉載,轉載請留言。)

↓↓掃描二維碼查看報道《“一刀切”“經濟下行環保放鬆”?李幹傑回應質疑環保的“兩種聲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