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0 中科院院所開放日:讓科研“現場”成為科學“遊樂場”

中科院第14屆公眾科學日活動

中國科學院第14屆公眾科學日於19日、20日舉辦活動,一大批科研場所向公眾開放。本屆公眾科學日活動的主題為“科技創新,強國富民”。參與活動的家長和孩子們都收穫了哪些快樂呢?讓我們一起跟著記者去看一看!

神“計”妙“算”遊樂場

中科院院所开放日:让科研“现场”成为科学“游乐场”

記者:倪思潔

公眾科學日當天,中科院計算所變成了一個遊樂場。在四層報告廳,一條通往編程世界遊樂大門開啟了。

下午一點多,七歲的小學生田雨陽跟著媽媽和妹妹來到了這個編程世界。“跑一步”“如果左邊有路就往左走”“如果有前方有路就往前走”……各種指令在田雨陽的手指下一一形成,虛擬機器人也跟著他的指令在迷宮裡穿梭。時不時地,他還能得到計算所科學家叔叔的“外援”。看到他的虛擬機器人穿過迷宮拿到寶箱,田雨陽高興地扭過頭去望向一直在背後鼓勵他的媽媽。兩歲的妹妹則緊緊依在他身邊,抱著智能小汽車,安靜而好奇地看著他過關斬將。

當今時代,編程語言是人工智能時代的基礎語言。通過科研人員開發的青少年編程教育遊戲手機APP,青少年們可以參與編程遊戲對抗賽,優勝者還能獲得科研人員精心準備的小禮品。

科學“遊園會”

中科院院所开放日:让科研“现场”成为科学“游乐场”

記者:丁佳

作為本次開放日的“重頭戲”,科學魔術秀《奇蹟時刻》由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員曹則賢與著名心靈魔術師木春聯袂上演,科學與魔術的迷人魅力在表演中得以盡情展現。

曹則賢通過偏振光的原理為大家展示了現實生活中的“穿牆術”,還教會了大家讓小鋼珠穿越硬幣的科學小魔術,讓現場的小朋友們興奮不已。而木春進行的現場“讀心”則更加震撼,每位參與互動的觀眾都彷彿被木春看透,所有的微表情和小動作都沒能逃開他的眼睛,不可思議全都變成可能。科學與魔術的碰撞激發了不一樣的火花,讓現場的觀眾大飽眼福。

此外,“科研零距離”讓大家可以近距離觀看科學家平時所使用的高端科學儀器。而“科學一起嗨”讓來訪的大小朋友一起體驗各種科學實驗。

中科院院所开放日:让科研“现场”成为科学“游乐场”

一起穿越大自然奧秘之門

中科院院所开放日:让科研“现场”成为科学“游乐场”

記者:張行勇 白潔

“通過研究這根像個特大竹筍的石頭就能夠知道古代的氣候是比今天的冷或是熱、雨水多或少?”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薛剛博士通過多媒體圖片及影像資料向來自西安多所小學的師生講解溶洞如何形成的。而溶洞裡的石筍像記錄氣候變化的書籍一樣,科學家通過分析研究雲南小白龍洞的石筍樣品揭開了我國西南乾旱和厄爾尼諾等古氣候變化的密碼。

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舉辦的主題為“科技創新,富國強民”公眾科學日公眾開放活動,向社會公眾特別是小學生們講解、演示監測霧霾汙染濃度PM2.5方法、多核素(Be-10, C-14, Al-26, I-129)質譜分析裝置在碳十四測年、環境考古方面發揮的重大作用和樹輪、硨磲裡記錄的古氣候變化、海表溫度變化與今天和未來天氣關係等知識。讓大家通過親身接觸、親耳聆聽、親眼所見,更好地瞭解科學、瞭解研究所,認識科學,對科學產生興趣。

中科院院所开放日:让科研“现场”成为科学“游乐场”

讓大氣知識“活”起來

中科院院所开放日:让科研“现场”成为科学“游乐场”

記者:王佳雯

一切都是“活”的:活動的卡片,活潑的場景設置,還有活動的孩子們。

中科院大氣物理所“融化中的世界”項目中,參與者可以從志願者手中領到一份任務卡,其中有涉及有觀測記錄以來二氧化碳歷史新高數據、有現代觀測記錄以來海洋最熱年等看上去十分專業的六道題目。這些題目的答案,都被科研人員藏在了碳排放序列的海報中,空氣質量一體機,科氏力轉移遊戲等精心設計的遊戲中,需要孩子們活動身體和大腦,一點點把知識蒐羅起來。

有趣、直觀、可參與,今年大氣物理所在公眾日活動中花了不少心思,還在室內外展館中擺上了大氣研究中所用到的無人機、探空氣艇、自動氣象站等設備,讓孩子們和高大上的設備來了次“零距離接觸”。

中科院院所开放日:让科研“现场”成为科学“游乐场”

還有自動化所的探秘“國重”實驗室、自然史所的“中國古代重要科技發明創造名家講座”、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的“工業生物技術·創造綠色世界”等一系列活動,都在期待你的參與!

中科院院所开放日:让科研“现场”成为科学“游乐场”
中科院院所开放日:让科研“现场”成为科学“游乐场”

請按下方二維碼3秒識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