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1 動輒“上級要求”,濫用“一票否決”…人民日報連發5文批評困擾基層的形式主義頑症

人民日報編者按: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加強黨的作風建設,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去年年底,習近平總書記專門作出重要批示,強調2019年要解決一些困擾基層的形式主義問題,切實為基層減負。

近日,中辦發出《關於解決形式主義突出問題為基層減負的通知》,明確提出將2019年作為“基層減負年”,並提出了一些務實管用的舉措。如何打好這場力戒形式主義攻堅戰?如何讓基層幹部群眾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特別是,如何堅決防止用形式主義的做法來解決形式主義問題?本版推出系列評論,與您一起探討。

把對上負責與對下負責統一起來

——為基層減負,為實幹撐腰①

縱觀形式主義的種種新表現,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片面理解“對上負責”,甚至人為地把“對上負責”與“對下負責”對立起來

從實處著眼、用實幹考量、以實績說話,激勵幹部擔當作為,創造性貫徹落實黨中央方針政策和工作部署

著力解決黨性不純、政績觀錯位的問題,著力解決文山會海反彈回潮的問題,著力解決督查檢查考核過多過頻、過度留痕的問題,著力解決幹部不敢擔當作為的問題……近日,中辦印發了《關於解決形式主義突出問題為基層減負的通知》,明確將2019年作為“基層減負年”。為基層減負、為實幹撐腰,讓廣大基層幹部十分振奮——這既是減負,更是加油!

“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這句耳熟能詳的話,形象地表明瞭基層工作的重要、複雜和繁重。如果說,基層是我們黨執政大廈的地基,基層幹部就是這個地基中的鋼筋。正因如此,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黨的根基在基層”,強調“要傾聽基層幹部心聲”“必須夯實基層”“要有千千萬萬優秀基層骨幹”。也因如此,黨的十八大以來,從下大力氣解決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到要求把幹部從一些無謂的事務中解脫出來,如何讓基層幹部輕裝上陣,一直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關注的問題。

毋庸諱言,現在基層的擔子不輕鬆。其中,除了改革發展的硬任務,也有形式主義的軟釘子。曾有基層幹部舉例:“某天晚上8點多來了上級電話,通知全縣在第二天12點之前,摸清楚全縣某某行業的生產情況。即使不睡覺、通宵達旦摸排,也不可能完成這個任務。但上級的指令就在那,到時間非得交差不可。”怎麼辦?只能堆材料、造數據應付了事。類似的形式主義之所以屢禁不止,就在於它動輒把“上級要求”掛在嘴上,讓基層幹部“無可奈何”。其結果,既違背了中央精神,也加重了基層負擔。

“把對上負責與對下負責統一起來”。《通知》中的這一明確要求,可謂切中肯綮。照本宣科、泛泛表態、刻意搞傳達不過夜,隨意要求基層填表報數、層層報材料,濫用“一票否決”、動輒籤“責任狀”,變相向地方和基層推卸責任……縱觀形式主義的種種新表現,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片面理解“對上負責”,甚至人為地把“對上負責”與“對下負責”對立起來,“不怕群眾不答應,就怕領導不認可”。一些“身不由己”的形式主義也由此催生。

如何理解“對上負責”與“對下負責”的關係,不僅是一個方法問題,更是一個理念問題。早在2006年,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就撰文《堅持對上負責與對下負責的一致性》指出,“所謂對上負責,就是對上級領導機關負責;所謂對下負責,就是對人民群眾負責。對各級領導幹部來說,對上負責與對下負責從來都是統一的、不可分割的,對黨負責,就是對人民負責;對人民負責,就是對黨負責。兩者統一於對黨和人民事業的高度負責之中”。換句話說,只有在工作中始終堅持對上負責與對下負責的一致性,才能真正盡到職、負好責。

反過來看,一些人之所以片面理解“負責”,歸根到底還是政績觀出了問題,個人主義思想在作祟。比如,傳達精神表面轟轟烈烈,實則不走心、不過腦,只出工不出力;執行政策看似雷厲風行,實則只顧自己方便,不管基層情況和群眾意願。毛澤東同志在《反對本本主義》中指出:“盲目地表面上完全無異議地執行上級的指示,這不是真正在執行上級的指示,這是反對上級指示或者對上級指示怠工的最妙方法。”這次《通知》要求“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樹立正確政績觀”,正是強調要以正確的認識、正確的行動堅決做到“兩個維護”,決不允許對黨中央陽奉陰違做兩面人、搞兩面派、搞“偽忠誠”。

上下同欲者勝。把對上負責與對下負責統一起來,從思想方法上來說,就是要堅持理論聯繫實際,吃透上情,摸清下情,正確處理宏觀與微觀、普遍與特殊、一般與個別等關係。從工作目標上來說,就是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把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放到突出位置,認識到對上負責、對下負責最終都是要體現對人民負責。從工作實踐上來說,就是要在正確領會上級精神的前提下,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深入實際調查研究,使上級精神更好對接實際、落地生根。從組織保障來說,就要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效果導向有機統一,從實處著眼、用實幹考量、以實績說話,激勵幹部擔當作為,創造性貫徹落實黨中央方針政策和工作部署。

“任何事情都要向上看看,向下看看。”談到幹部的工作職責,習近平總書記曾這樣告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把對上負責與對下負責統一起來,我們才能真正把樹牢“四個意識”、做到“兩個維護”的要求落到實處,以良好精神狀態和優異工作成績,為黨分憂、為國幹事、為民謀利。

關鍵看有沒有解決實際問題

——為基層減負,為實幹撐腰②

《通知》蘊含了習近平總書記對基層幹部的深切關愛和為基層減負的明確要求,也鮮明樹立了為基層鬆綁減負、激勵廣大幹部擔當作為的實幹導向

反對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既要有強烈的問題意識,也要有明確的結果導向,用政治效果檢驗政治立場和政治能力

發揚“短實新”文風,堅決壓縮篇幅,防止穿靴戴帽、冗長空洞;少開會、開短會,開管用的會;堅決糾正機械式做法,不得隨意要求基層填表報數、層層報材料……細讀《關於解決形式主義突出問題為基層減負的通知》,一個重要特點,就是要求打一場力戒形式主義的攻堅戰,“要把幹部從一些無謂的事務中解脫出來”,讓基層把更多時間用在抓工作落實上來。

為基層減負是人心所向,也是事業發展的迫切要求。基層的負擔從何而來?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形式主義的東西佔用了大量時間、耗費了大量精力,讓很多幹部既深惡痛絕、又深陷其中。比如,“痕跡管理”比較普遍,但重“痕”不重“績”、留“跡”不留“心”;檢查考核名目繁多、頻率過高、多頭重複;“文山會海”有所反彈……正因如此,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體學習時指出,“這種狀況必須改變”。此次《通知》,蘊含了習近平總書記對基層幹部的深切關愛和為基層減負的明確要求,也鮮明樹立了為基層鬆綁減負、激勵廣大幹部擔當作為的實幹導向。

“我們中國共產黨人幹革命、搞建設、抓改革,從來都是為了解決中國的現實問題。”形式主義之所以是我們黨的大敵、人民的大敵,就在於不解決實際問題。特別是,一些形式主義高調錶態,口號喊得震天響、行動起來輕飄飄,用轟轟烈烈的形式代替紮紮實實的落實,用光鮮亮麗的外表掩蓋矛盾和問題。其結果,不僅問題沒能解決,還降低了黨的方針政策的公信力,削弱了黨員幹部說話辦事的號召力。

從哲學上講,形式是內容的存在和表現方式。任何事物、任何工作、任何活動,都必須通過一定形式來體現其內容。開會、發文是我們黨作決策、抓落實的重要方法,痕跡管理也是監督考核的有效手段。然而,倘若開會、發文、留痕等解決問題的手段成了目的,何嘗不是本末倒置、買櫝還珠?一位基層幹部感慨,“如果不用心去做,處處留痕也沒用,但對用心工作的幹部來說,處處留痕反而成了無謂的負擔。”這正如馬克思講的,“如果形式不是內容的形式,那麼它就沒有任何價值了。”

“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絕其源。”反對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既要有強烈的問題意識,也要有明確的結果導向。《通知》明確提出,“強化結果導向,考核評價一個地方和單位的工作,關鍵看有沒有解決實際問題、群眾的評價怎麼樣。”破解形式主義的一大法寶,就是堅持實事求是,用政治效果檢驗政治立場和政治能力。誠然,現實中的形式主義,往往都是“紮紮實實走程序、認認真真走過場”,通常也會擺出很多冠冕堂皇的理由,令人難以甄別、甚至不好“抵抗”。但不管使上什麼“障眼法”,只要用結果這把“尺子”去衡量,就能讓其現出“原形”。

2019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的關鍵之年。形式主義突出問題解決得如何,為基層減負成效怎麼樣,關鍵就要看是否使幹部從一些無謂的事務中解脫出來,是否能督促和幫助基層幹部把精力集中到解決難題、推動發展上。換句話說,就是要把以往應付文山會海、過頻考核、過度留痕的壓力,轉化為推動改革發展的工作動力,激勵廣大幹部崇尚實幹、擔當作為,把更多精力用在打好三大攻堅戰、推動高質量發展上來。

“要牢記空談誤國、實幹興邦的道理,堅持知行合一、真抓實幹,做實幹家。”習近平總書記的告誡發人深省。廣袤的基層,是黨的方針政策最終落地的土壤,是廣大黨員幹部幹事創業的舞臺。樹立在基層一線解決問題的導向、培育求真務實的作風、形成實幹苦幹的氛圍,我們就能為千千萬實幹者培厚土壤、灑播甘霖,而他們的辛勤耕耘,必然能在未來結出更紮實、更豐盈的收穫。

嚴格控制“一票否決”事項

——為基層減負,為實幹撐腰③

矛盾有主次之分,事情有輕重之別。如果抓工作不分主次,什麼工作都“一票否決”,也就等於“票票否決”,其效果必然大打折扣

將“考核壓力”精準轉化為“幹事動力”,該“一票否決”的,絕不含糊,同時要對濫用“否決”者否決,對隨意“問責”者問責

“‘一票否決’多得我幾乎都記不清到底有多少了,只要有一項沒做好,無論其他工作做得多好,一年都白乾了。”對這種“一票否決”被濫用的現象,中辦近日發出的《關於解決形式主義突出問題為基層減負的通知》明確提出,嚴格控制“一票否決”事項,不能動輒籤“責任狀”,變相向地方和基層推卸責任。對基層的考核只有科學精準、務求實效,才能避免濫用“一票否決”的依賴症、避免責任推卸和激勵扭曲,進而形成正向的傳導機制。

“一票否決”不是一個筐,不能啥菜都往裡裝。本意來講,它指的是幹部考核多項任務裡,若有一項或某幾項未完成,則認定為整體不合格。應當講,這一倒逼機制有利於突出中心工作、確保政令暢通、夯實重大責任。但凡事過猶不及,據報道,有鄉黨委書記親手簽訂20多份“責任狀”,道路交通、森林防火、動物防疫一旦不達標,所有成績都歸零。這不僅背離了“一票否決”制的初衷,還涉嫌公權力的越界,令人頭痛又無奈。不僅如此,一些地方和部門為了完成任務,搞“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浪費了行政成本和社會資源,更抵消了政策效力、助長了形式主義作風。

究其根源,“一票否決”被簡單粗暴地濫用,本質上仍是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在作祟。對治理者而言不夠科學,對考核者卻相對省事,一些存在“庸懶散”錯誤思想的領導幹部,對此便特別推崇。“責任狀”一簽了之,出了事大不了“處理幾個幹部”,其實並沒有真正地衝著解決問題去;貌似“動真”、彷彿“碰硬”,不過是為了追責而追責,挫傷了基層同志的工作積極性。正因此,去年10月,中辦印發《關於統籌規範督查檢查考核工作的通知》,明確要求對縣鄉村和廠礦企業學校的督查檢查考核事項要減少50%以上,就是規範考核給基層減壓。

矛盾有主次之分,事情有輕重之別。如果抓工作不分主次,什麼工作都“一票否決”,也就等於“票票否決”,其效果必然大打折扣。這次《通知》嚴控“一票否決”的目的,就是為了將上級“考核壓力”精準轉化為下級“幹事動力”,所以必須嚴格限定範圍、嚴格實施程序,分清主次、輕重、緩急,尤其是讓“過錯”與“懲罰”相適應、相匹配,避免眉毛鬍子一把抓、“責任狀”滿天飛,把寶貴的行政資源與幹部精力“好鋼用在刀刃上”。為此需要儘早明確列出“一票否決”的事項清單,比如對違反政治紀律等行為,統計數據造假、瞞報或謊報安全生產事故等行為,在環境保護和扶貧攻堅中不作為、不擔當等行為,就是要以制度剛性確保黨中央的決策部署不折不扣貫徹,力促基層幹部集中主要力量“鉚勁”落實。

在清理“濫用否決”之外,也要注重治理方式的精細化。一方面,除了明令禁止的、事關全局性、戰略性任務的“否決清單”,不得再“私設”任何否決事項。另一方面,對於不再簡單否決的任務,需要針對不同的工作類型、不同的責任性質、不同的錯誤程度,給出有針對性的處理辦法,懲前毖後、治病救人。這其中,應當充分考慮基層幹部權與責、能力與效果之間的關係,不搞生硬的“一刀切”,杜絕機械的“歸功於上”或“諉過於下”。即便是各地各部門因地制宜的分解實施中,仍要注意貫徹好“三個區分開來”,調動好基層幹部的幹事創業積極性,發揮好他們身處一線創新創造的主觀能動性。

基層減負年,重在抓落實。要嚴格按照中辦《通知》要求,該“一票否決”的,絕不含糊、不打折扣;濫用“一票否決”的,要集中清理、堅決杜絕。對基層績效考核機制要科學分類、優化改進,把握好“度”。對濫用“否決”者否決,對隨意“問責”者問責,我們定能糾正偏差,在推進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征程上,讓那些為民、務實、清廉的新時代好乾部暖心、安心,全身心撲在幹事創業上。

別讓“責任狀”成了“免責單”

——為基層減負,為實幹撐腰④

縱觀形式主義的種種新表現,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片面理解“對上負責”,甚至人為地把“對上負責”與“對下負責”對立起來

從實處著眼、用實幹考量、以實績說話,激勵幹部擔當作為,創造性貫徹落實黨中央方針政策和工作部署

著力解決黨性不純、政績觀錯位的問題,著力解決文山會海反彈回潮的問題,著力解決督查檢查考核過多過頻、過度留痕的問題,著力解決幹部不敢擔當作為的問題……近日,中辦印發了《關於解決形式主義突出問題為基層減負的通知》,明確將2019年作為“基層減負年”。為基層減負、為實幹撐腰,讓廣大基層幹部十分振奮——這既是減負,更是加油!

“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這句耳熟能詳的話,形象地表明瞭基層工作的重要、複雜和繁重。如果說,基層是我們黨執政大廈的地基,基層幹部就是這個地基中的鋼筋。正因如此,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黨的根基在基層”,強調“要傾聽基層幹部心聲”“必須夯實基層”“要有千千萬萬優秀基層骨幹”。也因如此,黨的十八大以來,從下大力氣解決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到要求把幹部從一些無謂的事務中解脫出來,如何讓基層幹部輕裝上陣,一直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關注的問題。

毋庸諱言,現在基層的擔子不輕鬆。其中,除了改革發展的硬任務,也有形式主義的軟釘子。曾有基層幹部舉例:“某天晚上8點多來了上級電話,通知全縣在第二天12點之前,摸清楚全縣某某行業的生產情況。即使不睡覺、通宵達旦摸排,也不可能完成這個任務。但上級的指令就在那,到時間非得交差不可。”怎麼辦?只能堆材料、造數據應付了事。類似的形式主義之所以屢禁不止,就在於它動輒把“上級要求”掛在嘴上,讓基層幹部“無可奈何”。其結果,既違背了中央精神,也加重了基層負擔。

“把對上負責與對下負責統一起來”。《通知》中的這一明確要求,可謂切中肯綮。照本宣科、泛泛表態、刻意搞傳達不過夜,隨意要求基層填表報數、層層報材料,濫用“一票否決”、動輒籤“責任狀”,變相向地方和基層推卸責任……縱觀形式主義的種種新表現,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片面理解“對上負責”,甚至人為地把“對上負責”與“對下負責”對立起來,“不怕群眾不答應,就怕領導不認可”。一些“身不由己”的形式主義也由此催生。

如何理解“對上負責”與“對下負責”的關係,不僅是一個方法問題,更是一個理念問題。早在2006年,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就撰文《堅持對上負責與對下負責的一致性》指出,“所謂對上負責,就是對上級領導機關負責;所謂對下負責,就是對人民群眾負責。對各級領導幹部來說,對上負責與對下負責從來都是統一的、不可分割的,對黨負責,就是對人民負責;對人民負責,就是對黨負責。兩者統一於對黨和人民事業的高度負責之中”。換句話說,只有在工作中始終堅持對上負責與對下負責的一致性,才能真正盡到職、負好責。

反過來看,一些人之所以片面理解“負責”,歸根到底還是政績觀出了問題,個人主義思想在作祟。比如,傳達精神表面轟轟烈烈,實則不走心、不過腦,只出工不出力;執行政策看似雷厲風行,實則只顧自己方便,不管基層情況和群眾意願。毛澤東同志在《反對本本主義》中指出:“盲目地表面上完全無異議地執行上級的指示,這不是真正在執行上級的指示,這是反對上級指示或者對上級指示怠工的最妙方法。”這次《通知》要求“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樹立正確政績觀”,正是強調要以正確的認識、正確的行動堅決做到“兩個維護”,決不允許對黨中央陽奉陰違做兩面人、搞兩面派、搞“偽忠誠”。

上下同欲者勝。把對上負責與對下負責統一起來,從思想方法上來說,就是要堅持理論聯繫實際,吃透上情,摸清下情,正確處理宏觀與微觀、普遍與特殊、一般與個別等關係。從工作目標上來說,就是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把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放到突出位置,認識到對上負責、對下負責最終都是要體現對人民負責。從工作實踐上來說,就是要在正確領會上級精神的前提下,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深入實際調查研究,使上級精神更好對接實際、落地生根。從組織保障來說,就要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效果導向有機統一,從實處著眼、用實幹考量、以實績說話,激勵幹部擔當作為,創造性貫徹落實黨中央方針政策和工作部署。

“任何事情都要向上看看,向下看看。”談到幹部的工作職責,習近平總書記曾這樣告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把對上負責與對下負責統一起來,我們才能真正把樹牢“四個意識”、做到“兩個維護”的要求落到實處,以良好精神狀態和優異工作成績,為黨分憂、為國幹事、為民謀利。

“問責”也要“負責”

——為基層減負,為實幹撐腰⑤

通過強化責任追究,約束不作為、整治亂作為,從而喚醒責任意識、激發擔當精神,這才是問責的價值指向

以法紀為準繩嚴肅問責,以事實為依據規範問責,以問題為靶心精準問責,以容錯為原則慎重問責,才能起到問責一個、警醒一片的功效,才能克服“多幹多錯、不幹不錯”的心態,才能激發擔當盡責、奮發有為的精神

“正確對待被問責的幹部,對影響期滿、表現好的幹部,符合有關條件的,該使用的要使用”“保障黨員權利,及時為幹部澄清正名,嚴肅查處誣告陷害行為”“改進談話和函詢工作方法,有效減輕幹部不必要的心理負擔”……中辦近日發出的《關於解決形式主義突出問題為基層減負的通知》,專門拿出一個部分,強調完善問責制度和激勵關懷機制,著力解決幹部不敢擔當作為的問題。這既是對“問責”的正本清源,也是對“負責”的鮮明號召。

動員千遍,不如問責一次。依規治黨、依法治國,問責是一個有力抓手。黨的十八大以來,從強化問責工作、落實“兩個責任”的改革創新,到鞏固實踐成果、紮緊制度籠子的立規創舉,我們黨把問責作為管黨治黨利器,先後對山西塌方式腐敗、湖南衡陽破壞選舉案、四川南充和遼寧拉票賄選案、陝西秦嶺北麓違建別墅問題等嚴肅問責,問責不主動、追責不給力的現象大為減少,失責必問、問責必嚴成為常態,有力推動了管黨治黨從寬鬆軟走向嚴緊硬,也讓“有權必有責、有責要擔當、失責必追究”逐漸成為普遍共識。

與此同時,由於對中央精神和黨內法規學習不透徹、領會不深刻,問責泛化簡單化的現象時有發生。比如,4分鐘內因沒能及時接聽脫貧攻堅巡查組電話,扶貧幹部被公開通報“給予黨內警告處分”;扶貧手冊中寫錯兩個標點符號,被通報批評……這些執紀簡單化、問責粗線條甚至亂問責、錯問責、問錯責的問題,雖然事後相關處理被撤銷,卻也造成了一些不良影響。特別是,類似“躺著中槍”的職能式問責、“剛播種就要收穫”的計時式問責、只為輿情降溫的滅火式問責、對困難不聞不問的機械式問責,不僅會挫傷基層幹部的積極性,也無形之中削弱了問責的權威性。

問責只是手段,負責才是目的。通過強化責任追究,約束不作為、整治亂作為,從而喚醒責任意識、激發擔當精神,這才是問責的價值指向。正因如此,《通知》指出,“堅持嚴管和厚愛結合,實事求是、依規依紀依法嚴肅問責、規範問責、精準問責、慎重問責,真正起到問責一個、警醒一片的效果。”如果說,問責是一把戒尺,那麼用好這把尺子既要講規則,也要講藝術,既要講政策,也要有溫度。從此前要求運用好監督執紀“四種形態”,到這次要求“嚴肅、規範、精準、慎重”問責,都體現了嚴管和厚愛、約束和激勵的辯證統一,既是對黨和國家事業的真誠擔當,也是對黨員幹部的真正負責。

換句話說,問責也是一把手術刀,其威力不僅在於刃之鋒利,更在於術之高超。認真領會貫徹《通知》精神,以法紀為準繩嚴肅問責,以事實為依據規範問責,以問題為靶心精準問責,以容錯為原則慎重問責,才能起到問責一個、警醒一片的功效,才能克服“多幹多錯、不幹不錯”的心態,才能激發擔當盡責、奮發有為的精神。“為擔當者擔當,為負責者負責。”由此可以理解,為何《通知》明確要求,把“三個區分開來”的要求具體化,正確把握幹部在工作中出現失誤錯誤的性質和影響,切實保護幹部幹事創業的積極性。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幹部就要有擔當,有多大擔當才能幹多大事業,盡多大責任才會有多大成就。”我們的權力是黨和人民賦予的,是為黨和人民做事用的,只能用來為黨分憂、為國幹事、為民謀利。堅持權責一致、嚴格問責,堅持層層負責、人人擔當,為基層幹部擔當作為撐腰,為幹事創業者設置“減壓閥”,我們就能為基層治理注入源源不斷的正能量。

欄目主編:張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