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我國成功分離首株非洲豬瘟病毒,為何有人說對散養戶未必是好事?

ALuLLL


但是根據一些相關專家分析後得出結論,雖然說病毒已經成功分離,但距離疫苗真正研究出來可能還需要八年之久。換句話來說,在短期之內可能疫苗還不能問世,所以還得采取目前的方法進行防控。



非洲豬瘟從1907年首次被發現至今已經有100多年的時間,在這麼長的時間內疫苗都沒有被研製出來,這也說明其研製的難度非常大。更何況非洲豬瘟剛剛進入我國七個多月的時間,所以大家即使再心急,也要耐心等待一段時間。

關於題主所提到的,毒株已經成功分離,對於散戶來說不一定是好事?這個可能是從前段時間一篇報道上看到的,主要述說的是疫苗研製出來後,大型養殖場優勢比較明顯,可能會出現清退中小養殖場的現象。

其實這個說法我並不認同,雖然說大型養殖場在人員管理、資金投入、設備投入,執行國家有關部門規定的力度等等各方面都有一定的優勢,但是如果想要依靠大型養殖場來提供整個生豬產業,以目前的情況來看,可能還有一定的難度。


畢竟現在整個生豬產業作為支撐的還是以中小型養殖戶為主。如果以目前的情況,你怎麼才能做到讓大型企業全面接盤?別忘了我國每年生豬製品的需求量大概在5600萬噸左右,按照今年中小養殖戶退養、減欄20%計算,缺口就在1000萬噸以上。我國18年全年進口量是120萬噸,就算是加大收儲量,也無法彌補現有的缺口。如果把中小養殖戶全面清退,那麼這個缺口單單依靠大型養殖企業來彌補,無疑是天方夜譚,別說在短期,十年之內都不可能完成。

就像是目前十大養殖企業當中,也有很大一部分都是採取公司+農戶的方式養殖,為什麼採取這種方式?原因也很簡單,那就是風險共擔,減少投入,讓養殖戶自身承擔養殖這一塊的風險,減小企業的壓力。如果現在你讓他全面自己接管養殖,後期能支撐多長時間都不一定,所以這個報道看看也就罷了,即使疫苗三年之內研究出來,想要讓中小養殖戶完全退出養殖行業,至少在十年之內沒有可能,即使真有這個想法,也只能是對於個別地區有一些影響。


農事一鍋燴


肯定是好事因為不管咋說總是是生物安全了


夢如人生49415116


散戶養豬的少了,市場決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