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7 萬曆五彩瓷器造型多,畫風樸拙,圖案佈局繁密,世稱“大明彩”

五彩是瓷器彩繪技法之一,可分為青花五彩和純釉上五彩兩種。其釉上彩料多透明,因採用單線平塗法施彩,致使圖案無濃淡深淺的層次變化。其彩燒溫度在800℃左右。常見釉上彩料有紅、綠、黃、紫、黑等。明代景德鎮窯五彩瓷器始燒於宣德時期,嘉靖、隆慶、萬曆時期頗為流行。特別是萬曆五彩瓷器,造型繁多,畫風樸拙,圖案佈局繁密,尤其突出紅彩,顯得俗豔刺目,世稱“大明彩”。

萬曆五彩瓷器造型多,畫風樸拙,圖案佈局繁密,世稱“大明彩”

五彩靈芝桃樹紋盤,明嘉靖,高2.8cm,口徑14.5cm,足徑9.3cm

萬曆五彩瓷器造型多,畫風樸拙,圖案佈局繁密,世稱“大明彩”

盤敞口,淺弧腹,圈足。內外青花五彩裝飾。內底青花雙圈內畫一棵桃樹,樹幹盤繞成“壽”字,樹上結滿壽桃,樹下長有靈芝。外壁繪三株桃樹,間以靈芝,樹上碩果累累,樹幹均盤繞成“壽”字。圈足內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書“大明嘉靖年制” 雙行六字款。此盤施彩濃重豔麗,紋飾佈局新奇雅緻,寓意吉祥長壽。明嘉靖的五彩瓷器上常見用所繪樹幹盤繞成“福”、“壽”、“康”、“寧”等字作為裝飾,可謂特色,此類題材與嘉靖皇帝崇信道教有密切關係

萬曆五彩瓷器造型多,畫風樸拙,圖案佈局繁密,世稱“大明彩”

五彩天馬紋蓋罐,明嘉靖,通高18.0cm,口徑8.5cm,足徑8.7cm

萬曆五彩瓷器造型多,畫風樸拙,圖案佈局繁密,世稱“大明彩”

罐直口,短頸,圓腹,圈足。附傘形蓋,蓋頂置寶珠形紐。通體釉上五彩裝飾。腹部繪4匹天馬在雲海間躍奔。頸部繪蕉葉紋,肩部繪纏枝蓮紋,近足處繪變形蓮瓣紋。圈足內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書“大明嘉靖年制” 雙行六字款,外圍青花雙線圈。 此罐胎堅釉潤,構圖嚴謹,突出使用紅、綠二彩,並以黃、黑、紫彩作局部的點綴,增強了畫面的立體感。明嘉靖五彩器造型既有秀氣的盤、碗、杯、瓶等,也有胎厚體大的罐,還有新創的器形方鬥杯、方蓋罐等。通常畫面多用紅、綠二彩,黃彩、黑彩等有時僅作為一種點綴,遂使紅豔綠翠的裝飾色彩熱烈生動。

萬曆五彩瓷器造型多,畫風樸拙,圖案佈局繁密,世稱“大明彩”

五彩魚藻紋蒜頭瓶,明萬曆,高40.3cm,口徑7.8cm,足徑13.7cm

萬曆五彩瓷器造型多,畫風樸拙,圖案佈局繁密,世稱“大明彩”

瓶蒜頭口,細長頸,圓腹下垂,圈足。通體青花五彩裝飾,釉上彩有紅、黃、綠、褐、紫彩等。腹部繪魚藻紋,頸部繪折枝梅花紋。上下襯以變形蓮瓣、卷草紋等。口沿下署青花楷體“大明萬曆年制”六字橫排款。此瓶屬於當時宮中的陳設用瓷,造型端莊凝重,優美典雅,紋飾細膩,線條流暢。魚藻紋蒜頭瓶這類大件彩瓷均為萬曆時新創。這種瓶除了以魚藻紋裝飾者以外,尚見有以鴛鴦蓮花紋和龍穿花紋裝飾者。明代萬曆青花五彩的風格與早期五彩迥然不同,前者用色具有強烈的裝飾性,顏色多用紅、黃、綠、紫等飽和色,而不用淺淡的中間色,以紅濃綠豔取勝。繪畫用筆豪放不羈,線條挺健有力。

萬曆五彩瓷器造型多,畫風樸拙,圖案佈局繁密,世稱“大明彩”

五彩雲鳳紋葫蘆式壁瓶,明萬曆,高31cm,口橫3.7cm,足橫11.7cm

萬曆五彩瓷器造型多,畫風樸拙,圖案佈局繁密,世稱“大明彩”

瓶呈半個葫蘆形,半圈足。外壁青花五彩裝飾。上腹部繪雲鳳紋,束腰處繪多道雲頭紋,下腹部繪花鳥鳳凰紋。背部署青花楷體“大明萬曆年制”雙行六字款,外圍青花雙方欄,上覆荷葉,下託折枝蓮花。

萬曆五彩瓷器造型多,畫風樸拙,圖案佈局繁密,世稱“大明彩”

中國的瓷器生產歷史悠久,窯口眾多,珍品無數。每一個瓷器品種的產生、存在和流傳都為瓷器發展的歷史添上了濃重的、不可缺少的一筆。在這個發展過程中,稱得上重彩濃墨,影響較大的可為唐代的白釉、花釉(如果說唐三彩是陶向瓷轉化的重要標誌,那麼還可列入唐三彩),宋代的青瓷(以五大名窯和龍泉窯為代表)及青白釉,元代的青花、釉裡紅、紅綠彩,明代的永樂甜白、宣德五彩、成化鬥彩,清代的康熙青花和康雍乾三朝的粉彩、琺琅彩。這中間,明代的永、宣、成化青花雖然名貴,但它是元青花的承繼和發展,本質上並沒有脫出元青花的框子。萬曆、嘉靖彩瓷也是一樣,它們是在宣德五彩和成化鬥彩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萬曆五彩瓷器造型多,畫風樸拙,圖案佈局繁密,世稱“大明彩”

五彩瓷器,基本色調以紅

、黃、綠、藍、紫等五色彩料為主,按照花紋圖案的需要施於瓷器釉上,再二次入爐經過700——800攝氏度的高溫二次錇燒而成,其特點是創造了釉下青花與釉上彩料相結合的裝飾方法。

中國古代瓷器的產生和發展,經歷了從原始瓷器到成熟的青瓷,又由青瓷發展到北朝白瓷,而後再由白瓷發展到彩瓷將近二千年的歷程。其中,從青瓷到白瓷的轉變,是在唐宋時期完成的;而由白瓷到彩瓷的轉變,則是明清時期實現的。明清時期彩瓷的發展和盛行,使中國古代陶瓷進入了一個鼎盛時期。

何謂五彩瓷,據《陶雅》上說:“康熙硬彩,雍正軟彩。”又據《飲流齋說瓷》中解釋:“硬彩者彩色甚濃,釉付其上,微微凸起。軟彩者又名粉彩,彩色稍淡,有粉勻之也。”真正康熙時期的五彩瓷是相當珍貴的,瑰麗多彩,品種繁多。

萬曆五彩瓷器造型多,畫風樸拙,圖案佈局繁密,世稱“大明彩”

五彩瓷器成熟於明代,是由諸多因素決定的,可謂天時、地利、人和所促成的必然結果。“天時”是指明代全國幾大著名的瓷窯,均出現衰落的趨勢,儘管還有不少地區在生產各類陶瓷,但無論從產品的質量還是數量以及產品的多樣性方面,均無法和景德鎮燒造的青花瓷、釉裡紅瓷及釉上彩繪瓷媲美。如浙江龍泉窯仍繼續燒造青瓷,磁州窯的白地黑花器雖然仍為人們所鍾愛,但在陶瓷的胎釉和製作工藝方面卻無法和景德鎮的瓷器相抗衡。

萬曆五彩瓷器造型多,畫風樸拙,圖案佈局繁密,世稱“大明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