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古德里安創造出閃電戰,對德國貢獻很大,為何戰敗後卻只被判三年?

寒風


古德里安是德國國防軍將領,不是納粹黨員,他雖然參與了法西斯侵略戰爭,但非策劃者,只是身為職業軍人執行國家命令。而且,戰後的審判重點是戰爭中犯下的反人道罪行(虐待戰俘、屠殺無辜平民等等),對於像古德里安這種既沒有參與種族屠殺,又不是納粹黨員的職業軍人來說,一般都不會判特別重罪。

一、首先看德國國防軍與黨衛軍的區別。整體來說,兩者都是30-40年代德國的武裝力量。黨衛隊源於私人武裝,後發展成了——武裝黨衛隊、特別行動隊、蓋世太保、看守營等等,黨衛軍服從希特勒和納粹黨的意志,是納粹反人類罪行的主要參與者。戰後,多數黨衛軍高層都被判了重刑,甚至被送上絞架。(下圖,參考標註的審判結果~ to hang、20/15years等等)

而國防軍是德國的正規的合法的武裝力量。在1871年德國建國時候就存在,國防軍將領不都是納粹黨員,是正規的職業軍人,有較高的素養。將領很多是傳統容克貴族出身,比如,傳統的東普魯士(戰後已經被割讓給了波蘭等國)的貴族家庭就盛產國防軍軍官。名字裡面有馮(von)的都是貴族出身,比如馮.曼施坦因,馮.施陶芬貝格(刺殺希特勒的國防軍上校)。他們崇尚騎士精神和貴族榮譽感。

不可否認的是,國防軍裡面也有諸多納粹鐵粉,逢年過節,各種大型活動念上一段話來宣佈效忠納粹黨元首是絕對必要環節。在納粹一黨獨大的氛圍下,多數國防軍還是積極的地跟隨和擁護希特勒和納粹黨的,尤其是戰爭初期,否則“閃電戰”也不會如此順利。所以,像古德里安、曼施坦因這樣的國防軍將領也被判了刑,當然,只是象徵性的關了幾年,就提前釋放了。

關押了三年後被釋放的古德里安,笑的挺燦爛。

第二、開頭說了,戰後的審判重點是戰爭中犯下的反人道罪行,比如參與種族大屠殺、虐待戰俘等等。德里安是一個純粹的職業軍人,只是專心打仗,在二戰中,他沒有參與對猶太人和其他民族的迫害,還曾經極力反對希特勒的種族滅絕政策,這也部分導致了,古德里安雖然立下赫赫戰功,卻沒有躋身第三帝國元帥的行列。

值得注意的是,整個戰爭當中,針對猶太人、吉普賽人的大屠殺是嚴格保密的,甚至大部分德國國防軍都不知道所謂的“猶太人最終解決方案”是什麼。

集中營的內幕也是德國戰敗後才被公開的,德軍戰俘、老百姓在戰後被盟軍組織參觀集中營或者參觀相關的暴行展覽,德國公民都為自己同胞罪行震驚,之前完全被納粹政府矇蔽,並不知道世界上有如此的存在。
1945年在盟軍戰俘營中的德軍戰俘被組織集體觀看關於納粹集中營的紀錄片,眾多德軍官兵在觀看後紀錄片後都感到震驚、羞愧和無地自容,掩面而泣。

德國老百姓在戰後被盟軍組織參觀集中營(下圖)。所以,二戰中,德軍官兵並不能直接與納粹分子劃等號。

另一方面,對於俘虜,古德里安也沒有進行過刻意虐待;在佔領區,努力做到和平民友好相處。

第三、二戰後期,古德里安因為與希特勒的想法不合,出現過幾次比較激烈的爭吵,所以希特勒以健康藉口將古德里安的職位撤銷了,1945年3月下旬,古德里安徹底離開自己奮鬥了大半生的裝甲部隊,被安排“修養身體”。結果,禍兮福所依,古德里安沒有參與對盟軍的最後決戰,反而很快主動向盟軍投降。被關押後,蘇聯曾一度想起訴他的戰爭罪行,但西方盟國沒有接受。可見,盟軍對他的印象還是不錯滴。

第四、1945年初,希特勒下達了“尼羅指令”,決定執行“焦土政策”——炸平整個德國:摧毀德國的所有工業設施和一切民用設施,毀掉所有德國人賴以生存的基礎設施,甚至讓德意志民族與第三帝國共存亡。幸好生產部長施佩爾(下圖)冒著生命危險沒有執行,不然德國就不是現在這樣了。施佩爾抵制這個毀滅德國的命令受到了古德里安的積極支持,當時古德里安做出這種反元首的決定,帶有濃郁的人道主義色彩,所以,在戰後被大說特說,成了減刑的加分項;而且,這個舉動在戰後的紐倫堡審判中也救了施佩爾一命。


1946年紐倫堡審判上的施佩爾

第五、知識改變命運,關鍵的時候還可以救命。

冷戰開始後,國際局勢又變得緊張,西方世界需要古德里安這種技術型的軍人,對抗以蘇聯為首的東方陣營。

除了軍事指揮方面的人才,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通過爭奪,還將大批德國火箭技術專家、各類科研人員轉移至美國。這種情形下,只要你足夠優秀,你的能力就是你的免死金牌。

例如,德國“火箭之父”黨衛軍少校馮.布勞恩,相當的被納粹黨器重,戰後又被美國花大價錢請走,不但沒受到審判,還主持了土星五號等大工程,成了美國航天之父和阿波羅登月設計師。
被德國國防軍簇擁的“德國火箭之父”——黨衛軍少校馮.布勞恩(上圖)
;與美國肯尼迪總統相談甚歡的“美國民族英雄”馮.布勞恩博士(下圖)

再看古德里安,他曾經寫過諸多軍事專著,其理論受早就到了各界的追捧,影響力極大,還有成功的戰爭實踐經驗。東西方對峙的局勢下,特別需要古德里安這樣的理論+實踐的專業人才。遺憾的是,1954年5月14日,古德里安因心臟病去世,沒怎麼來得及發揮餘熱。

本人文章一律原創,拒絕他人抄襲、任意轉載,如遇到類似“白鹿野史”這種全部照抄者,一定投訴到底!


大學軍事理論教師


古德里安沒有被判三年,他最後是無罪釋放的。在1945年到1948年間,他主要是作為德軍高級將領接受調查,而不是審判或者獲刑,這中間是有很大區別的。

作為一個不關心政治的、純粹的、正直的軍人,他為德國而戰,卻設法讓自己遠離納粹的暴行。古德里安並沒有虐待俘虜,也沒有屠殺平民,更沒有參與對猶太人的大屠殺,這是當時國際法庭認定戰爭罪犯的最主要標準。

他堅持自己的原則,不停地與希特勒和他的同僚們爭論,哪怕被下課,也絕不做違心的事。他經常和希特勒爭論,更不用說其他人了。所以,雖然他被稱為是納粹德國機械化部隊的“總設計師和總建築師”,可是到二戰結束時,他連元帥都不是,而只是一名大將。

有人認為,古德里安是恐怖年代裡的一位非凡將領,還是二戰初期德軍成功閃擊波蘭,閃擊法國,閃擊蘇聯的重要人物。如果沒有他,德軍的歷史和二戰的歷史,都要改寫。

早在1929年,古德里就清醒地認識到,不能只是在步兵部隊中配備幾輛坦克幾門大炮,而應該建立專門的規模龐大、能快速推進、協同作戰的摩托化部隊、裝甲部隊、火炮部隊、無線通訊部隊,加上步兵部隊。他認為,現代化戰爭,高效地集群作戰是關鍵。

同樣早在1933年,古德里安就認為,機械化部隊的指揮官們,不但必須與總部、同僚之間能隨時聯繫,還要能時刻了解下屬部隊的情況。每輛坦克之間,也能隨時聯繫。他堅持每一輛坦克都必須有通訊設備和通訊員。

所以,有許多軍事史家認為,二戰初期德軍的勝利,並不主要是因為先進的武器,而是先進的戰術和指揮官對先進設備的運用。這其中,古德里安自然功不可沒。

也因為古德里安的正直和堅持原則、不肯諂媚的個性,雖然戰功赫赫,卻依然不受希特勒待見。莫斯科戰役之後,他就被調離了前線指揮崗位,在重組坦克部隊、國防軍總督察長、總參謀長之間不斷轉換角色。

1944年7.20事變後,他被任命為國防軍總參謀長。但這依然只是一個象徵性的角色。此時的然特勒,幾乎聽不進去任何不同意見,大戰略小戰鬥都由他親自指揮。即便如此,古德里安依然堅持自己認為正確的意見,最後於1945年3月被免去總參謀長的職務。

古德里安於1948年獲得自由後,經常被邀請到英國和美國,在軍事院校辦講座,進行二戰的戰役分析。他幫助組建了西德國防體系,並長期擔任西德國防軍顧問,直至1954年故去。


世界真的很大


我感覺這和他是不是國防軍沒有關係,從他的履歷來看,他也沒有必要被判這麼多年。

熟悉二戰的朋友都知道,古德里安是二戰中最著名的坦克指揮官,在1939年到1941年之間,他的坦克縱橫歐洲,所向披靡,直到他被免職。

我想說到這裡大家應該能明白,古德里安在早期並不是納粹的決策層,他只是一名衝鋒陷陣的將軍。不僅如此,作為坦克指揮官的古德里安在打仗的時候講究速戰速決,他根本不會和敵人進行過多的糾纏,一旦突破防線就繼續深入。法國戰役期間古德里安甚至不會理睬馬路兩旁潰敗的法軍士兵。

在前線期間,古德里安沒有機會宣佈什麼能讓他牢底坐穿的命令,因為他一直在進攻,他連俘獲敵軍都不感興趣,會進行其他的什麼嗎?那些被判多年的軍方高層,比方說曼施坦因,他是因為實行焦土政策才被判這麼多年的,是數罪併罰的結果,古德里安可沒有這麼多罪狀。

戰爭中後期,古德里安出任裝甲兵總監,也就是管理德國坦克部隊的專業人員,這種情況下他能犯什麼罪,頂多也是間接虐待戰俘。

隨後,他在戰爭的最後時期擔任了德軍總參謀長,這個官職只管部隊怎麼行動,和別的根本沒關係。顯然,這一時期他也沒法犯什麼罪。

總結一下,古德里安被判三年是相當合理的,如果他要被判了個25年,那整個德國就沒有人可以避免牢獄之災了。


看球人


古德里安創造出閃電戰,對德國貢獻很大,為何戰敗後卻只被判三年?(關注葛大小姐,天天曆史故事)



葛大小姐在這裡糾正一下題主:1945年5月,古德里安投降後被英軍關押在戰俘營,後來轉到紐倫堡監獄,1946年被送到英國的德國高級軍官關押所,蘇聯想起訴他戰爭罪,但西方盟國不同意,沒有將他列入戰爭罪犯,最終於1948年將其釋放,所以,古德里安作為戰俘被關押了三年,而不是判刑三年。

小知識:

1945年11月至1946年10月之間,紐倫堡國際法庭進行218天的軍事審判,判處12個人絞刑、3個人無期徒刑、2個人20年徒刑、1個人15年徒刑、1個人10年徒刑、3個人無罪釋放(弗朗茨·馮·帕彭、亞爾馬·沙赫特、漢斯·弗裡切)。

三個組織為犯罪組織:德國政治領袖集團、秘密警察和保安勤務處、黨衛隊。

四個組織未被宣判為犯罪組織:德國內閣、納粹黨衝鋒隊、參謀部、國防軍最高統帥部。


作為納粹德國的陸軍大將,“閃擊戰”的創始人,德國的裝甲兵之父,古德里安的理論成果被希特勒充分運用到二戰中,造成無數生靈塗炭,上億人被無辜捲入戰爭,換句話說,正是古德里安的軍事理論,德國才在歐洲戰場上所向披靡,而古德里安本人也帶領一支軍隊,參與多場戰爭,奪走數十萬人的生命,發動戰爭的元兇都走上了法庭,接受正義的審判,得到了應有的懲罰,為什麼唯獨古德里安卻被宣佈無罪釋放了呢?

古德里安其人

古德里安出生于軍人世家,不滿13歲就被父親送入後補軍官學校接受嚴格軍事訓練,並以優異成績考入柏林中央陸軍指揮學校,成為該校最年輕的學員。

一戰中,古德里安當過步兵營長,參加過殘酷的索姆河戰役,對僵化血腥的塹壕戰有著清醒的體驗,對英軍坦克輕鬆突破德軍防線有著深刻的印象,戰後,轉任摩托化運輸部參謀的古德里安全身心投入軍事理論研究,尤其是英國的裝甲戰大師查爾斯·富勒將軍的作戰理論(嚴格來說,富勒才是機械化作戰的創始人),古德里安經常在各大報刊發表坦克作戰理論文章,這些理論根植於戰術演習和兵棋推演,絕不是純粹的理論,《軍事週刊》雜誌主編阿托克將軍經常造訪這位年輕的軍官,古德里安很快引起德軍高層注意,有了裝甲兵戰術專家之稱,1931年出任摩托化步兵部隊總監部參謀長。

普魯士,弗里德里希大帝說過:“經驗不被加以整理,也不打算運用的話,幾乎是毫無價值的。”,現在,古德里安的理論日趨成熟,他在靜靜的等待一個人的出現。

1933年德國近代武器發展表演會上,看完古德里安親自指導的摩托化部隊表演後,希特勒情不自禁的說“這就是我所需要的東西”。

第二年,德國組建裝甲兵部隊,古德里安出任裝甲兵總監,他的裝甲作戰和閃擊戰理論日趨成熟,有了廣闊的發展空間,1937年,他出版了《注意—坦克!》一書,充分闡述了德軍的坦克戰術,可惜的是,西方各國還沉睡在一戰勝利的迷夢中,沒有發現這本書透露出來的可怕信息。

實戰表演

1938年,希特勒任命古德里安為機動部隊總監,他帶領兩個裝甲師兩天內機動數百公里,創造了部隊機動的新紀錄。

1939年二戰爆發,古德里安作為19軍軍長,開始了他的閃擊戰表演,36天佔領波蘭全境,這只是牛刀小試,對法國開展的“鐮刀收割計劃”才是最經典的閃擊戰,坦克縱深突擊、分割包圍,繞過馬奇諾防線,39天征服法國,古德里安的裝甲部隊殲敵25萬,立下汗馬功勞。

1941年,戰爭狂人希特勒入侵蘇聯,古德里安倍任命為第2裝甲集群司令,擔負莫斯科西南方向突擊任務,節節勝利,一直進攻到距離莫斯科幾十公里的地方,最終,冬季來臨、蘇軍英勇抵抗和兵力過於分散等原因,蘇軍有了喘息之機,朱可夫成功守住了莫斯科,並全線反擊。

古德里安成了戰役失敗的替罪羊,撤職後編入預備役,度過了一年多的閒散生活。

1943年,斯大林格勒戰役失敗後,希特勒不得不重新啟用古德里安,任命他為裝甲兵總監,負責裝甲兵發展、組織和訓練工作。古德里安擴大裝甲部隊編制,堅持將虎式坦克、豹式坦克投產,坦克生產量達到了驚人的每月1955輛,諾曼底登陸前,古德里安為希特勒整編出了10個裝甲師和裝甲步兵師。

希特勒不甘心失敗,制定了攻佔庫爾斯克的“堡壘”計劃,古德里安堅決反對,認為用裝甲兵進攻防守嚴密的庫爾斯克是一個愚蠢的決定,事實證明古德里安的判斷是正確的,此次戰役,德軍損失了50萬人,1500輛坦克,古德里安辛辛苦苦建立起來的裝甲兵基本消之殆盡。

諾曼底登陸後,希特勒已經無人可用,古德里安被任命為陸軍總參謀長,但大廈將傾,獨木難支,古德里安也無力迴天,他和希特勒之間的矛盾日趨激烈,分歧不斷,爭吵不休,最終被希特勒以健康療養的名義免去了總參謀長職務,再次編入預備役。

1945年5月10日,古德里安投降,關押三年後,於1948年6月17日被無罪釋放。

釋放後的古德里安過上了普通人的生活,但一如既然的迷戀坦克,經常同英美坦克專家交換意見,為總結經驗,他撰寫了回憶錄《一個士兵的回憶》和德國裝甲兵發展和戰術專著《坦克——前進》,1954年5月14日,心臟病去世時,這本書還沒有完成,他的好友門澤爾將他生前資料整理編輯後,最終出版。

古德里安為什麼沒有被判刑

對於這一點,學術界的觀點主要有三種:

其一是古德里安是一名傳統的國防軍軍官,而不是黨衛軍,他堅守職業軍人的職業操守,在他指揮的軍隊中從沒有出現過屠殺平民和虐待俘虜的行為,贏得了對手的尊重。古德里安有一句很有名的話“我沒時間俘虜你們,你們要放下武器,站到路邊,免得擋道。”

他堅決反對種族屠殺政策,反抗無果後,只能命令自己手下的士兵不參與到屠殺行動中去,盟軍反攻德國後,希特勒下達“焦土政策”命令,不留給敵人任何可以利用的資源,古德里安堅決不執行,他也為此付出了代價,雖然戰功赫赫,卻最終沒有升為元帥。

其二是古德里安由於最後被解職,遠離指揮一線,從而避開了與美軍的作戰,參與對蘇聯的作戰也是初期的幾場戰爭,因此在戰後美蘇主導的戰犯審判中,對古德里安沒有太多的恨意。

作為軍人,服從命令是天職,在戰場上,他只是戰爭的執行者而非決策者,他一方面配合希特勒的擴張政策,一方面卻堅持正統軍人的騎士精神,這就是德國真正軍人的傳統,服從命令但不過問政治,沒有明顯得政治傾向。

其三是古德里安的軍事才能受到歐美等國的重視,他是一名技術性的軍人,一流的坦克戰專家,既是理論創新者,還是戰場實踐者,這樣的人才不可多得,二戰後,美國需要利用這些人來對抗以蘇聯為首的華約,比如曼施坦因雖然被判處18年徒刑,但很快就被釋放並出任聯邦德國國防部軍事顧問,黨衛軍少校、德國“火箭之父”馮·布勞恩成了美軍的航天之父和阿波羅登月計劃設計師。

馮·布勞恩與肯尼迪相談甚歡

這才是政治!

當我們對烽火往事津津樂道的同時不要忘記:和平,才是人類最難得的幸福!

歡迎關注、轉發、評論,葛大小姐和你一起讀有趣的歷史!


葛大小姐


很好奇,上面那些答主是怎麼斷定古德里安被判了三年的,而且又洋洋灑灑的給古德里安找了一堆證據說他為何只判了三年。實際上,古德里安壓根沒被判刑,甚至沒被指控,紐倫堡審判之後,古德里安無罪釋放了。



古德里安確實在盟軍的監獄裡待了三年,也確實是逮捕,但是,沒指控,沒判刑。審判結束後的古德里安,也就這麼無罪釋放了。


古德里安這個人呢,德國閃電戰之父,為德國立下赫赫戰功,從波蘭戰役開始,一直打到德國投降。甚至在法國戰役的時候,古德里安率領的第19裝甲軍非滅了法國不可,德軍統帥部讓他停止前進,他都拒絕了。正是他的第19裝甲軍,在穿越阿登山脈的時候,迅速擊潰了比利時盧森堡等國的軍隊,第19裝甲軍就是一把刀子,插死了法國。但是,這不足以讓古德里安成為戰犯,因為,他沒犯啥罪。

認定一個人是不是戰犯的時候,先看他犯過啥罪,有沒有屠殺過平民戰俘等無辜的人,古德里安沒有。有沒有指揮軍隊襲擊過非軍事目標?古德里安沒有。而且他又不是德國元首。這也沒有那也沒有,給他定啥罪?壓根就是無罪。



當過兵、打過仗,不是判罪的標準,他指揮作戰,是服從命令,因為他是軍人。這就是為啥一大堆戰犯都在法庭上亮出自己軍人身份的原因,為了服從命令,不是我的本意,然後,把罪推給希特勒,元首讓乾的,跟我沒關係,我不干他殺我。

古德里安呢,我是軍人,我好好打仗就行了,別的事情,我也不管了,說我有罪我就有罪,說我沒罪更好,我消停都認了,態度也挺端正。記得,態度好壞,也是審判中比較重要的一個標準,知錯能改最好,輕點判刑。

其實,古德里安這個人,要是非得給他加點罪,判幾年十幾年,都是可以做到的,但是沒人給他判刑。當初蘇聯要給他定罪,美國也沒同意。一定程度上,沒給古德里安指控,有政治方面的考慮。


最終呢,古德里安直接無罪釋放,想來正常,要麼輕判,要麼不判刑。職業軍人,不幹別的,戰後調查,也查不到罪行。紐倫堡審判,重點是針對納粹,古德里安也不是黨衛軍。


軍武文齋


二戰時期的德國軍隊體系裡存在著著兩種敬禮方式,一種是黨衛軍的納粹抬手禮,一種是國防軍正常的敬禮方式。而蘇聯人、美國人、英國人對待德國國防軍和黨衛軍的態度是完全不一樣的。
國防軍的敬禮方式
黨衛軍的


納粹軍禮

德國國防軍是由國家領導指揮,聽命與國家機器,在戰場上以服從國家為天命。而黨衛軍建立之初只是為了牽制國防軍而設立的,完全聽命與黨和黨的第一把手。

在二戰中國防軍主要是將對方的國防軍隊體系作為打擊目標。而黨衛軍則是以平民作為管理目標,具有非常強的警察性質,特別是在執行反猶太政策。所以在戰場上有時你也許會看到國防軍在村莊裡救人,也有可能看到黨衛軍將國防軍救下的人殺死。


德國王牌坦克車長—卡爾烏斯,他參加的是國防軍,雖然在戰爭中他是盟軍的惡煞,但是德國戰敗後他沒有受到牽連,甚至還開了一家藥店
晚年的卡爾烏斯

雖然德國國防軍在戰爭中侵入別國領土,但是作為職業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但又保留了一定的人道主義,而這些軍人在戰場上的表現值得人們尊敬。與日本的全民皆兵不同,德國更多的是領導人的決策問題,所以身為戰敗國國防軍的將領,關三年只是象徵性的一種懲罰而已。但是黨衛軍就沒有這種待遇了。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簡而言之就是罪行不大,同時還有一定的價值。而且嚴格而言,古德里安是在被俘後關押了三年,而且還不是以戰犯被關押,最終三年之後其被被無罪釋放。 首先是罪行的問題。古德里安本身不是高層,對於全局性的戰略問題是無力干涉的,因此戰爭罪並不適用於古德里安這樣的將領,最終被判處戰爭罪的也是約德爾、凱特爾等德軍高層將領,其中像約德爾就參與策劃了巴巴羅薩計劃等大量軍事行動。此外像反人道罪等罪行,古德里安也沒有觸犯,其本身在戰爭期間也沒有參與屠殺無辜等活動。所以作為一個聽從高層命令的將領,古德里安罪行並不大。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服役時間。古德里安的輝煌戰績主要是在戰爭前期創造的,其在1941年莫斯科戰役失敗後就被撤職編入預備役,不在參與作戰行動。即使是在1943復出後,也是擔任裝甲兵總監負責裝甲部隊的裝備、訓練等事務,已經遠離了作戰崗位,因此直接指揮對盟國造成的損失不大。 然後就是價值。古德里安可以說是一手締造了二戰中的德軍裝甲部隊,並立下了赫赫戰功,創造了大量裝甲兵戰術,而且其較為熟悉蘇聯軍隊的作戰方式,因此其對於戰後面臨蘇聯威脅的美國等國而言,古德里安還是有不小的價值的,沒必要讓這樣的人才一直蹲在監獄。
在釋放之後,古德里安多次進入美國等國的軍事院校講課,並對西德國防軍的建立產生了不小的幫忙。


戰爭之王


紐倫堡審判之前,美蘇英法四國對怎麼處理納粹德國的問題有很大的分歧。

蘇聯和英國都認為對罪大惡極的戰犯,直接給他們定罪處死就行了,所有穿過納粹制服的德國人都應該槍斃,最起碼也應該讓這些人到西伯利亞服苦役。這樣可以儘快給那些受納粹迫害的人們以安慰。

但是美國代表不同意,他認為那些所謂的德國戰犯僅僅只是被告身份。他們是不是戰犯要通過法庭審理才能確定。否則的話,粗暴的採用直接處死的結果,只會是讓德國人不服氣,對自己的錯誤沒有深刻的反省。這就沒有教育意義了。

最終,大家認同了美國代表的意見。於1945年8月8日在英國倫敦簽訂關於“控訴和懲處歐洲軸心國主要戰犯”的協定,四國決定組成一個國際軍事法庭,代表全體反法西斯同盟國對納粹戰犯進行審判。



有了法庭,那就還要有審判的依據。

當時,紐倫堡法庭對於納粹戰犯是否有罪的依據主要有四點:

第一:策劃、準備、發動或進行戰爭罪。

第二:是否參與實施戰爭的共同計劃罪。

以上兩條罪行合起來被稱為破壞和平罪。

第三:戰爭罪(特指是否有違反國際戰爭法規或者國際戰爭慣例)。

第四: 違反人道罪(即對平民的屠殺、滅絕和奴役等)。

在這四條大罪當中,前兩條罪名和古德里安沒關係。因為古德里安是個純粹的軍人,他所做的事情,全部都是服從命令。前期的法國戰役就不用說了。即便是蘇德戰爭,古德里安扮演的也只是衝鋒陷陣的角色,沒幹過策劃戰爭的工作。(曼施坦因就因為犯有這條罪,才被判了18年有期徒刑)


在這四條大罪當中,後兩條罪名和古德里安沒有直接關係。

這裡首先要說明一點:黨衛軍罪大惡極,死有應得。但國防軍也不是沒有罪,國防軍也一樣犯有諸多的戰爭罪行。只不過國防軍的戰爭罪行比黨衛軍輕一些。

古德里安作為國防軍的高級將領,國防軍乾的那些齷齪事,跟他有間接關係。但是古德里安勝在一點——他沒有任何的黑材料能被紐倫堡法庭當做制裁他的把柄。

紐倫堡審判時,曾經有人質問過他是否知道德軍在蘇聯犯下的那些駭人聽聞的慘劇,古德里安對此矢口否認,表示自己什麼都不知道,一概不清楚。

其實,古德里安說他不知道,這明顯是在口頭撒謊。當時絕大多數在紐倫堡法庭受審的人都這麼說,就連一直在西線和北非作戰的隆美爾都知道東線德軍的醜聞,在東線還待過一段時間的古德里安怎麼可能會毫不知情呢?

但問題在於,盟軍沒有古德里安黑材料,無法認定古德里安直接下令迫害了蘇聯人或者猶太人,抓不到他的把柄。他說自己毫不知情,那法庭也就只能認定他不知道了。

並且,古德里安和希特勒、希姆萊、鮑曼和戈培爾那幫納粹死硬分子的關係很差。他的形象比較正派。於是最後,古德里安就被無罪釋放了。(1945—1948年期間以嫌疑人的身份被監禁了三年)

▼無罪釋放後的古德里安▼



因此,古德里安能夠被無罪釋放,其實就是因為底細清白。西方法庭重證據,若古德里安這種底細清白的職業軍人如果被定義為戰犯,那麼當年參加二戰的所有德國人就都有罪。這麼牽連甚廣的定罪,極有可能引發德國人的二次報復心理,導致新納粹勢力的崛起。這顯然不利用西歐的戰後穩定。

另外,針對德國納粹分子的懲罰,其實盟軍做的並不徹底。有相關資料顯示,二戰後的西德政府、議會、法庭、軍隊系統中,充斥了大量的原納粹分子。這些原納粹黨成員並沒有受到懲罰,而是蓋頭換臉,繼續在各個政府部門工作。

更有甚者,有些原本該被處死的納粹黨骨幹分子也沒有受到懲罰,而是受到了盟軍禮遇,在戰後依然是高官厚祿,享受榮華富貴的生活。比如德國空軍元帥埃爾哈爾德·米爾奇就是這樣的人。

這人堪稱是個極度不要臉的傳奇人物。他的媽媽是容克貴族出身,標準的日耳曼人,父親是個猶太人,很早就去世了。雖然按照猶太人的習慣,只有母親是猶太人的孩子才能被視為猶太人,可是按納粹德國的規定,只要有四分之一及以上的猶太血統就不能擔任公職。米爾希眼看著要被解職。這時候戈林就給他出主意:“就算你米爾奇沒有一個日耳曼血統的爹,也得製造出一個"。

於是,這位老兄為了自己的榮華富貴,居然給自己父親戴綠帽子,說他是自己母親跟別的男人偷情所生的私生子。最終他就沒有被界定為猶太人,得以繼續在納粹德國享受榮華富貴的生活。

後來這位老兄受到了希特勒賞識,一路平步青雲,在1940年就當上了空軍元帥。(他不負責指揮作戰部隊,而是負責飛機生產)






為了報答希特勒的提拔之恩,他緊抓猛促飛機生產,在斯圖卡飛機生產線上逼迫自己的猶太同胞超負荷勞動,累死累殘數千人。甚至他還協助戈林搞各種邪門的活體實驗,比如冷凍實驗,燒傷實驗,真空實驗。

總之就是,這位猶太人的敗類犯了很多令人髮指的反人類罪。

後來德國戰敗,米爾奇因為強制勞役罪和非法進行人體實驗罪,起先被紐倫堡法庭判處無期徒刑。

然而令人諷刺的是,由於美國看中了他組織飛機生產的能力,便協助他假釋出獄,他是一天大牢也沒有蹲過。

後來,米爾奇去到美國,利用自己手上掌握的大量飛機生產的機密,以及活體實驗的秘密材料,讓美國佬對他另眼相看,還專門給他在美國的航空公司謀了一個高薪帶福利的職務(還是股東),把他養在美國繼續過著花天酒地的生活。

1976年,米爾奇在家鄉杜塞爾多夫去世,享年80歲高齡。

就連米爾奇這樣的戰犯(空軍元帥,犯有迫害猶太人的罪行)都能逍遙法外,像古德里安這種沒有黑材料,沒有把柄予人的職業軍人,又憑什麼不能無罪釋放呢?


Mer86


我不知道誰告訴你古德里安被判刑三年了,古德里安確實被美軍關押了3年(1945.5-1948.6),但是是作為戰俘(Prisoner of War)而不是戰犯(War Crimes)被關押,古德里安也沒有受到審判。



古德里安逃脫審判的原因也很簡單,級別不夠,權柄不夠,入侵波蘭法國時古德里安不過是前線軍長,入侵蘇聯時也只是一線的裝甲集團軍司令,而且滿打滿算在東線也就半年多時間就被撤職了,之後再出山擔任的裝甲兵總監和陸軍參謀長職務,更多的是一種顧問和生產協調的性質,所以古德里安沒有執掌過策劃戰爭的權柄,這使他能夠遠離策劃戰爭罪行的指控,而短暫的東線經歷有主要是擔任最前線裝甲矛頭指揮,這使得他在很大程度上跟東線那些駭人聽聞的戰爭罪行撇清了關係,同時也使得蘇聯對審判他不是勢在必得。至於閃電戰,那就是一種戰術,一個工具,誰審判過馬克辛了?


DDG的老船塢


雖然古德里安被譽為“閃擊戰之父”和“世界裝甲車之父”,但是他在戰爭期間並未參與虐待戰俘和屠殺平米,所以他在1945年5月10日向美軍投降後被關押3年即釋放。其實在二戰後期,古德里安與希特勒在戰術和戰略方面的分歧就越來越大,這導致兩人關係異常緊張,1945年3月被希特勒以病假原因而免職。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他的自傳《一個士兵的回憶》。

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Heinz Wilhelm Guderian)出生於1888年6月17日,畢業於大利希特菲爾德中央軍官學校,曾在一戰時期參與凡爾登戰役和索姆河戰役。古德里安雖然是步兵出身,但他卻敏銳的察覺到機械化的重要性,在德國國防部運輸兵監察處期間開始研究坦克與裝甲兵作戰理論。一戰結束後,受制於凡爾賽條約,德國不得在萊茵河以東50公里設防,這讓古德里安人為德國必須依賴機動性防禦。

二戰爆發後,古德里安在入侵波蘭的行動中首次引用裝甲兵戰術。他合理利用地形,以裝甲集群為火力、機動和防護三位一體的突擊方式,集中攻擊突破敵方一點,再進行縱深發展,這種方式讓波蘭戰役持續約1個月便結束。古德里安在德國發動“巴巴羅薩作戰”行動中,對蘇軍多次包圍殲滅,在直搗莫斯科途中,在希特勒指揮中南下發動“基輔戰役”。雖然獲勝但極大延誤了進攻莫斯科的時機,古德里安被免職。

1943年德軍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中慘敗,古德里安得以復出,他重整裝甲部隊後,就打贏了史上最大的裝甲戰:“庫爾斯克會戰”。美軍登陸西西里島後,德軍開始回防。古德里安在二戰結束前被免職,他一直在做一名軍人該做的事兒,所以被關押3年就被釋放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