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5 九陰真經號稱天下第一,但郭靖和周伯通卻緣何勝不了金輪法王?

《九陰真經》作為“射鵰三部曲”前兩部中至高無上的武學寶典,“前後五絕”都受過它的影響,特別是對後五絕的武功影響更大。後五絕中的郭靖是《九陰真經》的集大成者,周伯通更是在它的影響下,武學修為精進自創了兩門武功。金輪法王也是得承密宗至高無上的秘學“龍象般若功”,他天賦異稟更是前無古人的練到第十層。金庸先生在《神鵰》中,將金輪與郭靖評為當代的武學大師,也是指明瞭這兩大秘笈帶給他們的是難分伯仲的內功修為。

九陰真經號稱天下第一,但郭靖和周伯通卻緣何勝不了金輪法王?

相比於郭靖與周伯通,金輪看家絕學的外放特性更為明顯

我們都知道,金庸武俠裡的設定是內功為上。就是說任何一個人想要成為一流高手,則必先內功有成,然後內外兼修,臻化的內功配與精湛的外功,方能成為一代人傑。甚至更有像“小無相功”和“九陽神功”這樣的高深內功,一旦大成,只要知其招數套路,天下任何外家功夫都能為其所用,而且威力更勝原版。

用內功催動外功,讓外功的發揮更加凸現威力,這裡面也要涉及到內功的一個外放功能。外放就是將內力的力道轉化到招式的一個過程。張無忌在練成“九陽神功”之後,在未學“乾坤大挪移”這門絕學之前,他就不能將自身所蓄的力道轉換成外功,施展出來。因此內功的外放功能實際上是受外功的制約,而且不同外家功夫的外放內功的特性也各不相同。有些武功講究蓄力留力,而有些則講究全力釋放。

九陰真經號稱天下第一,但郭靖和周伯通卻緣何勝不了金輪法王?

比如就後五絕各自看家絕學而言,一燈大師的“一陽指”極耗精力,因而最懼連續出招,連續使用小則功力全失,大則性命不保;郭靖“降龍十八掌”的精要則是講究“有餘不盡”,就是出掌留力,這點喬峰傳功虛竹和洪七公傳功郭靖時,都曾特別談此要義;而黃藥師桃花島的功夫飄逸灑脫,輕靈柔巧;周伯通的“空明拳”至陰至柔,注重以“不足勝有餘”。這四人的武功精要,實際上講究的就是留力,出手給自身留有變化的餘地,不能一味的出全力猛攻。因此他們外功的外放內力的特性,就顯得比較含蓄。

相比於他們四人的含蓄,後五絕中最年輕的楊過,他的外放特性則霸道得多。這是由於他在山洪和海潮之中練功,不斷與自然外力對抗的結果,他與海潮對抗,每一招定然都須是盡出全力,方能與之抗衡。

九陰真經號稱天下第一,但郭靖和周伯通卻緣何勝不了金輪法王?

金輪法王“龍象般若功”的外放特性,也是十分的霸道和兇悍。他的這門神功既是一門精深的內功心法,也是一門精妙外家功夫。這樣兩者合一的神功,有個非常明顯的特點,就是能將內功所蓄的力道完全的轉換成同等力道的外功。內功蓄有千斤之力,所發出的掌力便也有千斤,因此金輪的掌力雄勁極其強悍。他修煉到第十層,具有十龍十象的巨力,每一招都重有千斤之力,威力無比。

跟金輪法王神功的外放特性相似的,當世武林之中還有裘千仞的“鐵掌功”。“鐵掌功”在武學諸派掌派之中向稱“剛猛第一”,說的就是其引導內功的外放特性霸道強悍,每一掌掌力都能蘊含十成的功力。

因此《神鵰》中,金庸先生安排跟金輪法王硬扛大戰的,其實就是外家功夫的外放特性與之相近的楊過和裘千仞。闊別中原十六年後,練成第十層“龍象般若功”的金輪,使出”龍象般若掌“與慈恩(裘千仞)”鐵掌“大戰了一日一夜,最後以一招重撃了卻其性命。小說結尾與楊過的襄陽大戰,也是在各自比拼力道之後,才被神情恍惚的楊過用了三掌“黯然銷魂掌”幹掉。

而小說中寫郭靖和周伯通對陣金輪,則就只是彼此試探功力的簡單過招,並無生死搏殺的大戰。這是因為在與金輪各自內功修為相差無幾的情況下,郭靖和周伯通各憑自己的看家絕學出手,會稍感壓力,檯面上可能會不好看。比如郭靖在英雄大會與金輪兩次對掌,兩人的掌力比拼,由於“降龍掌”講究留力,都要向後退讓,自然而然的消解對方掌力,而盡出全力的金輪則是穩站原地,身不晃,腳不移,行若無事。周伯通面對金輪,則是不敢硬接,要用“空明拳”空柔的拳力,在半空中去消彌金輪的掌力。

九陰真經號稱天下第一,但郭靖和周伯通卻緣何勝不了金輪法王?

但這就是不是說,周伯通和郭靖就打不過金輪呢?也不是,假如真的生死搏殺的大戰,持久一戰,金輪必然也會敗給他倆的任何一個人。這還是因為他們外功的外放特性,一方全力一方留力的結果,金輪法王打不了真正的持久戰。

真正的持久一戰,耗力的金輪比敗於留力的郭靖和周伯通

金輪的“龍象般若功”,能將自身體內的千斤力道相同的轉換成外功使出,因而他的掌力極其兇悍,每一掌都是勢若雷霆。但因此每一掌也都是全力盡出,這是極耗內力的一種出手方式。他與裘千仞打了一天一夜分出勝負,這一天一夜是裘千仞持久戰的極限,其實只勝了他一招的金輪,也是比他長不了多少的。

九陰真經號稱天下第一,但郭靖和周伯通卻緣何勝不了金輪法王?

而郭靖的“降龍十八掌”,講究“有餘不盡”的留力,卻能讓他極具打持久戰和拉鋸戰的條件。“降龍掌”的這一點精義,當年喬峰在傳功虛竹之時,說得是十分的清楚。

蕭峰:“‘降龍二十八掌’的精義,乃是‘有餘不盡’四字,一掌之出,必須留有餘力。不管對方擊來的拳掌如何剛猛有力、勢若雷霆,我總之應以一招行有餘力。使那‘降龍二十八掌’時,心中總須想到:對方毒龍有八十條、一百條,降服了一條又有一條,去了十條,還有二十條,然我的掌力始終無盡無漏,那就永遠立於不敗之地了。”新修版《天龍八部•終章》

因此,倘若真的兩人出現一場像金輪對陣裘千仞那樣,生死搏殺的大戰,相比於金輪的耗力,郭靖的留力更會讓他能戰得越久,而且越戰越勇。剛開始,面對金輪兇悍的掌力,郭靖可能會稍感壓力,但是兩人內力一經消耗,在兩人內功修為難分伯仲的情況下,出掌留力的郭靖,掌力始終無盡無漏,不但是立於不敗之地,戰到最後,可能是兩天兩夜,也可能是三天三夜,更能將金輪直接耗死。周伯通對陣金輪,結果同樣也是如此。

九陰真經號稱天下第一,但郭靖和周伯通卻緣何勝不了金輪法王?

其實這也是金庸先生要將金輪留給楊過去解決的原因。一是照顧楊過的主角光環,二就是為了讓外功的外放特性與金輪相似的楊過,去跟金輪速戰速決,這樣戰況激烈,檯面上也精彩。不然讓郭靖去救郭襄,要打個兩天兩夜才能打敗金輪,那時郭襄可能就已被火燒死了。所以說,金庸先生安排對戰不是無緣無故的,他對小說人物的武功設定也是前後關聯,說練成《九陰真經》的郭靖周伯通打不過金輪,那是沒有的事。

我是羽菱君,專注於“天龍時代”前、“射鵰時代”前、“倚天時代”前,金庸武俠“三前”空位期前傳的解讀,歡迎關注,一起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