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2 宝宝总被人欺负不还手,怎么办?

宝宝总被人欺负不还手,怎么办?

小小孩之间常有些打打闹闹,我还记得女儿小时候几次被其他小朋友打了之后不还手,还跟对方玩儿得火热,当时我心里又生气又心疼。

比如她两岁多时有一次在游乐场玩蹦床,旁边有个差不多大的男孩时不时地就来打她一下,我女儿跟没事儿人似的,一直蹦得开开心心。

最后我看不下去了,大声地跟那个男孩说“不准打人”,同时告诉女儿别人总是打你,要打回去,结果两个孩子都一脸懵圈,还被我吓着了,恐慌不已。

后来我读了一些儿童心理学的书,发现孩子打人这种简单现象背后的原因很复杂,并不是说有的孩子就霸道,有的就胆小懦弱。

其实打人是幼儿的正常现象,因为

一,

儿童在两岁半以后语言能力才突飞猛进,但离社交能力的复杂表达还差很远。

所以孩子在需要跟人打交道的时候不知道该怎么说,因此用他们最习惯的方法:身体语言。

小幼儿打人并不表示他讨厌那个人,相反,是在用他的方式表达友好。

而且你可能发现被打的孩子也一点都不在意,转过身就跟打他的孩子玩到一起去了。

两三岁的孩子习惯身体表达,打对方一下意思是:嘿,你好呀,我来了。

二,

小孩子习惯于自我中心,两三岁的孩子只知道自己,还不能体会别人的感受,所以他不知自己的行为会给别人造成什么样的影响或者伤害。

能够感受别人的能力叫共情能力,这要在两岁以后才开始发展,而且需要发展很长时间,

有些人一辈子都欠缺共情能力,三四岁的孩子就更难想别人所想、感受别人所感受了。

三,

孩子的社会认知能力很差,在三岁以前根本不理解那些复杂的社交规则,所以他不知道打人是错的,

同样的,被打的孩子也不知道愤怒,因为他不觉得这是多大的事儿。

宝宝总被人欺负不还手,怎么办?

可惜,很少有家长知道这些,被打孩子的家长会觉得受了欺负,制止打人的孩子打人,而打人孩子的家长更会尴尬,会教育孩子一番,甚至上来就呵斥孩子不要打人。

一些不恰当的制止方式,比如指责、呵斥甚至强化了孩子的打人行为,让孩子更具攻击性。

因为孩子天生爱尝试并重复那些能产生刺激后果、引起大人注意的行为。

四岁以前孩子之间打人和被打,我们应该淡化淡化再淡化,切勿强化。

四岁以前,如果孩子之间相互打几下,但是并没有哪个孩子生气、哭闹,就不用太紧张,家长不必介入,让孩子自己体验人与人之间的界限感。

若是孩子越界严重,对方哭的厉害,家长平静地阻止孩子继续打人,并

及时向对方道歉。

把孩子抱到一边后,不要指责,指出正确的做法:“你是不是想......,可以这样做……”.

也不需要讲太多道理,因为听不懂。

之前的阻止、道歉这些动作就已经是言传身教,每次出现类似的情况,家长都这样处理,孩子就能学到打人是不对的。

宝宝总被人欺负不还手,怎么办?

同理,若孩子被打,家长及时安抚情绪,不要觉得孩子受了欺负,责备孩子没用,没有打回去,他只是不知道该怎么做而已。

有时看到一些家长在孩子被打时对着孩子喊“打回去!”

这么喊的父母其实只是从自己的情绪出发,觉得自己的孩子受欺负了,所以要发泄自己的愤怒。

但是当父母这样吼,孩子更多的是困惑和害怕,他还在那不知所措呢,你又冲他吼,这不是让他更害怕吗?

回到家我们也不用跟家里其他人说,今天孩子被谁打了没还手……

这会让孩子觉得我就是容易被人打,他会觉得自己有什么地方不好让别人不喜欢。

总之,幼儿之间的打闹,家长不要随意贴标签,上升到道德层面去教育。

如果担心孩子不懂保护自己,可以在家跟孩子做些自我保护的练习:

如果有人打你,让你很生气,就大声说“不准打我!我不同意!”

如果他还打,你就打回去,这是保护自己。

但只能打胳膊和腿,不能打头和肚子,不能乱来。

然后和孩子分角色来练习这些语言和动作。

宝宝总被人欺负不还手,怎么办?

至于四岁以后的孩子,他们应该学会一些基本社交规则,如果还经常打人,或者被打后不知所措就一定要干预了。

具体做法请参考我上篇文章,这里不赘述。

幼儿之间打人不能简单的以暴制暴,这会让孩子过于警惕,对于别人无心的冒犯或者开玩笑也会打回去,这太紧张了。

家长耐心地从孩子的心理出发,先确认他的情绪,然后逐一培养他的语言能力共情能力社会认知能力,这不仅解决了问题,而且让他的社交能力更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