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5 “問題學生”轉化,3個常規手段失效後,可以考慮2個特殊手段!

寫在前面的話:

今天我們要討論的,是當問題學生產生之後,我們應該如何進行有效“轉化”!3個常規手段、2個特殊手段與大家分享。都是本人平時德育中的經驗,如有觀點比較偏激,思想上鑽了牛角尖的,內容上挖掘欠深,歡迎批評指正!

全文共5000字左右,閱讀需要10分鐘,你也可以挑黑體字進行快速閱讀!

喜歡君山分享的內容,感謝點擊關注,長期交流!

“問題學生”轉化,3個常規手段失效後,可以考慮2個特殊手段!

01、學生問題是由誰造成的?

教育是全社會的事情,老師不單單指的是校園裡的老師,在孩子一生當中只要對他有啟發、有影響的人,都可以稱為他的老師;這也是所謂的,“三人行必有我師!”

但現實社會中,很多人把教育的責任全都推給學校,教育的問題全都推給在校老師,並且還創造性地提出,“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師”。這句話,在廣義上是對的,因為我也始終相信,一個人之所以沒有變好,是因為他還沒有遇到能讓他變好的人;但在狹義來講,你是要求學校的老師就一定要教好每一個學生,這與登天相比,其實還要難。

“問題學生”轉化,3個常規手段失效後,可以考慮2個特殊手段!

我們始終沒有去考慮過一個問題:這個學生是由哪一任老師帶壞的?

帶壞學生的,可能是父母。生他的時候圖一時痛快,生完之後又發現夫妻各種不和,就都各覓知音去了;留下這個孩子,學到的是薄情寡義;

帶壞學生的,可能是爺爺奶奶。生孩子的是父母,帶孩子的是老人,這種留守在中國普遍存在。“隔代親”,老人給孩子的,不會是年輕時候的“棍棒教育”,管飽、管好,恨不得老命都給他,這種心理往往助長了孩子“老子天下第一”的想法!

帶壞學生的,還可能是身邊的環境!社會太複雜了,什麼樣的人都有,他們像引誘夏娃的蛇一樣,時刻也在引誘你偷食智慧樹上的禁果,你說,“我不吃!”他會說,“吃一顆又何妨?”現實中,網吧、手機、電子遊戲、KTV,確實,“玩一下又何妨”!但有很多孩子就是被這些給妨住了!

······

“問題學生”轉化,3個常規手段失效後,可以考慮2個特殊手段!

如果要總結而言的話,問題學生的成因主要有三類:

第一:學生自身可能存在好動,好靜,有些孤僻等等性格原因;

有些孩子性格上好動、孤僻、不合群,他本身就不適合“班級化”的學習,我們把他們逼迫在班級裡,要他們貢獻“分數”,這本身就是在製造“問題學生”!

第二:家庭的錯誤教育方式影響了學生的思想;

家庭才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才是孩子第一任老師。一個問題孩子背後,肯定會有一個問題家庭,是不爭的事實。或許家長說,“我們已經對這個孩子掏心掏肺了”,“他沒有救,不是我的責任!”但我們實際中發現,這類父母只會幹一件事情,“滿足孩子”,給錢、給手機,甚至要什麼給什麼,以為給孩子提供優越的生活條件就是“掏心掏肺”的一切!也有這樣的父母,不給孩子錢、不給孩子手機、平時讓孩子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管得很嚴,然後,他們會給孩子報一堆的補習班、興趣課,“一看到孩子停下來就心慌”,父母的這種焦慮心態也會影響到孩子!

第三: 學校單一的教育方式讓很多學生不能全身心的去學習;

我們也要承認,現如今的學校教育,應試為主,其實並不適合所有學生。有些學生適合文化類課程、有些可能適合技能類,這是天生的,相當於猴子,你一定逼他游泳,他是要淹死的。我們現在就存在這樣的問題。



所以,“問題學生”的成因非常複雜,是多重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到了中學階段,一旦“問題學生”已經成型,你再要去糾正,是非常困難的;而我們一味只去抱怨老師怎麼教不好他,這也是不公平的!

“問題學生”轉化,3個常規手段失效後,可以考慮2個特殊手段!

02、一個問題學生的事例與大家分享!學校教育其實是有死結的!

造成學生問題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我們很多教育家會告訴我們很多如何預防“孩子變壞”的知識,但有一個問題,卻很少討論,被視為禁忌:

問題學生產生之後,我們該怎麼辦?

不討論這樣的問題,不代表沒有這樣的問題。君山作為中學一線老師,就眼見了中學裡很多無法教化的問題學生。

舉這樣一個學生例子:

該學生家庭優越,父母也有文化,從小對孩子主張“愛的教育”,一直強調要培養孩子“自信”,“要相信孩子”。但是從小學3年級開始,這位媽媽發現孩子在學校的表現,與自己想象的完全不一樣:愛說謊、愛狡辯、喜歡上課影響其他同學、對老師說的一切話都反駁、特立獨行。老師找家長,家長就反過來抱怨老師不理解他的孩子。

“問題學生”轉化,3個常規手段失效後,可以考慮2個特殊手段!

這個孩子到了中學之後,學校給他配備了全校最有耐心的班主任,應他媽媽的要求使用“愛的教育”,起初好了兩個月。但等他摸清了老師的脾性之後,又變回了老樣子。他甚至能夠過分到什麼程度?

1、公然教室裡玩手機,全班同學都能夠作證這個事情,他可以跳起來一口否認,說你們都在冤枉他;

2、上課從來不聽,老師提醒他,他要給老師臉色,心情不管好差,上課的時候一條腿永遠是橫在班級過道上,和濟公一樣;到現在,已經沒有老師敢管他睡覺、沒有老師敢管他坐沒坐好。也有老師曾因為這樣的事情找過他媽媽。媽媽來校之後,先讓兒子道了個歉,之後就開始數落學校“教育上的問題”,指出,學校要理解他的兒子,老師應該和他說道理、做示範,一定要走進他心裡!這之後,就沒有人再能走進他兒子心裡了!

3、還有一次,他到別的學校玩籃球。那個學校正在組織全市性的模擬考試。門衛不讓他進,他把門衛罵了;對方行政領導火急火燎地趕到,要清他出校,他和學校老師大打出手。那學校的領導當他是“小流氓”,進行了教訓。事後,家長不僅不對這孩子進行“管教”,反而帶頭指責這個學校“教訓的不對”,還要鬧教育局!

“問題學生”轉化,3個常規手段失效後,可以考慮2個特殊手段!

以上例子,沒有抹黑什麼、撇清什麼的意思,就是分享了一個真實的校園案例。要說明什麼呢?就是上面提到的,“問題孩子”形成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所以,處理學生問題,就不可能是理想中的那樣,“學校老師可以教好所有的學生”!你可能想教,但家長又會把他拗彎了。

03、處理“學生問題”,學校有哪些常規手段?3招提供借鑑!

那麼,問題學生出現之後,就我們目前學校的情況來看,我們有什麼常規的解決手段呢?這裡君山也給大家分享一下:

1、尋找問題產生的原因,對症下藥:

有經驗的老師會主動了解問題學生的家庭狀況,是單親、是離異、或者是留守兒童,或者是暴力家庭,逐一進行分類之後,再運用合適的方法進行解決。以抄作業為例,學生為什麼會抄作業,通過家庭分析,我們可以得出,1、家裡沒有寫作業的地方;2、家裡過於溺愛,讓其沉溺手機;3、留守兒童,無人管理;4、基礎差,無法完成過多的作業。然後,

針對這些情況,老師可以在減少這部分學生作業量的情況下,通過“鼓勵”、“觀察”、“反覆督促”等形式,讓學生遠離抄作業的習慣。其他問題,亦可以參考這個方式!

“問題學生”轉化,3個常規手段失效後,可以考慮2個特殊手段!

2、積極尋求家長配合,尋求家校合作:

問題學生的處理避不開接觸“問題家庭”。作為班主任,要有與家長做好四方面溝通的能力:

a、和家長談一個家長的責任,讓家長意識到,孩子是你自己的孩子,教育孩子的主要責任是家長;b、談孩子問題如果擴大了,對於家庭的危害;c、談學校對於問題孩子的處理方式,對孩子將來的影響;d、有持之以恆的心,反覆溝通、反覆交流,讓家長必須重視!

3、善用制度手段,“該狠還是要狠”:

有人認為,學校在處理問題學生上,沒有制度上的手段。這種理解是不全面的。其實學校有一個處理方式,家長還是比較忌憚、在意的。當學生違法了學校的規章制度,學校可以對學生進行校規處分。校規處分根據等級,有相應的處理方式,並且處分的結果可以寫入到學生的學籍檔案。這份檔案會伴隨學生一輩子,影響將來參軍、就學、就業等等。一般情況下,學校都不願意用這一招,就怕影響學生的未來。用得少了,慢慢地,很多學校、老師,也就把這個處理方式給忘記了。君山個人認為,必要的時候,尤其是在和學生、家長談問題的嚴重性的時候,能用的手段我們都應該運用起來,該狠的時候一定要會狠!

“問題學生”轉化,3個常規手段失效後,可以考慮2個特殊手段!

04、在常規手段失效的情況下,我們又該怎麼辦?2個特殊手段!

以上常規的手段,我們能解決學校裡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問題,因為孩子畢竟是孩子,大部分是願意接受老師的教誨的。但是,我們不能排除對於個別學生,以上的教育手法有失效的時候,就比如我上面分享的例子,家長過分“信任孩子”,到了中學階段孩子已經養成了拗轉不過來的壞毛病。

這時,作為一個教師,我們該怎麼辦?

個人認為,我們必須要掌握更好、更有效的教育手段,接下來分享一下自己對於這方面的一點想法:

1、學校教育裡應該適當引進“懲戒”!

老師有藝術性的說教,自然是最常用、有效的教學手段,但是,經過前面的分析,大家已經瞭解到,學生到了初中階段,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早就養成了或大或小的壞毛病,小毛病我們可以“說教”,但是大問題,我們還是需要有更強硬的手段。“沉珂用猛藥,亂世要重典”,就和歪樹已成型,如果不拿兩根木棒“夾持”一下,只一味澆水,肯定是要越長越歪,最後成不了材的!

“問題學生”轉化,3個常規手段失效後,可以考慮2個特殊手段!

但是,懲戒不等於“體罰”,個人認為,懲戒應該有一定的原則性,具體如下:

A、懲戒必須提醒在前,警示在中,處罰在後,說服教育要貫徹始終。有些老師嚴重的懲戒就是“罰”,重結果卻不重過程,重個人一時心血來潮,卻不重後續說服跟進。產生的結果會是什麼呢?學生罰的時候很乖、罰完之後還是一樣,有一些被罰的莫名其妙的,甚至還對老師會有報復心理。這種罰,我們只能稱之為“報復性罰”,不可能起到“懲戒”的目的;
B、要制定規則,並且要讓學生明確,規則制定之前的違規行為不予處罰,但之後要嚴懲。為什麼對沒有規定過的違紀行為不處罰?因為師出無名,則名不正言不順!處理學生問題,其實與“依法治國”是一樣的,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這其中的前提要有法,之後要讓學生執法,再之後你嚴格執法,才能在學生當中真正樹立規則意識!
C、要循序漸進,不能把懲戒一次用到極致。
學生違規有輕重緩急,那懲戒學生也應該循序漸進,不能把懲戒的方法一次用個光,在整個懲戒的過程中,我一定要始終給學生改錯的機會。到哪一步改正了,懲罰就要適時停止。在平時的德育工作中,我始終會將自己的懲戒措施先羅列一遍,或是邀請學生參與校園勞動、或是勞動之後要寫心得到班級分享、或是要邀請家長共同觀摩勞動、或是要求學生進行全校性檢討,都是說明在先,處理在後。而往往,我說出來的措施,用不到1個,學生就已經認識到錯誤了!
D、注重教育和預防,懲戒最大的目的是糾錯、培養規則意識,所以懲戒的最終目的不是懲戒。管理學上有著名的“熱爐法則”,其中“警告性原則”指出:熱爐火紅,不用手去摸也知道爐子是熱的,是會灼傷人的。意思是什麼呢,懲戒手段是一定要有的,但是呢,不一定就要全用,比如,規則上如果以後規定了,老師可以打學生手心,但你不是說一定要用。就是給學生一個意識,嗯,犯錯誤了,是要打手心的,那我儘量不去碰這個底線。
“問題學生”轉化,3個常規手段失效後,可以考慮2個特殊手段!

2、在“懲戒”的同時,學校在德育教育上也應該有適當的分層。

君山指的分層,不是說學習成績上的分層,而是道德品行上的分層。

可以通過正常“賞識教育”、“懲戒教育”能夠糾偏、可以挽救的學生,自然是通過學校教育進行拯救。但是,面對一些已經觸犯了法律、甚至是觸犯了刑法,具有危險性、毒害性的“問題學生”,諸如有殺人、強姦、搶劫等性質行為的,就應該有特殊的管理方式。

像可以將這樣的學生強制送進工讀學校:

工讀學校是為教育挽救有違法犯罪行為的青少年學生開辦的學校。工讀學校收容13—17歲,有嚴重不良行為但並未達到違法犯罪程度的少年。這些人從常規的中小學退學、被開除,或者被學校認為不宜留校學習,但不足以送少年管教所,故進入工讀學校學習。工讀學校的教育內容為常規學校教育、職業教育以及相應的法律道德教育。工讀學校的管理比常規學校嚴格,學生住校週末回家,一般年限為2年。

如果情節還要嚴重的,可以送進少管所:

少年犯管教所,是對已滿14週歲、未滿18週歲的少年犯進行教育、挽救、改造的場所,簡稱少管所,是我國勞動改造機關之一。
“問題學生”轉化,3個常規手段失效後,可以考慮2個特殊手段!

有人認為,這種分層隔離,是對“問題學生”的歧視。但君山認為,恰恰相反,這中分層隔離,不論是對“問題學生”,還是其他學生,都是一種最優的處置方式:

1、對於問題學生而言,分層隔離,通過工讀學校、少管所等,能夠讓他們更有針對性的得到“行為糾偏”。目前,普通的校園,大部分其實並沒有這方面的行為糾偏能力;

2、對於其他同學而言,少了這部分同學的影響,可以擁有更加和諧的就學環境,享受更加美好的校園生活。減少校園欺凌發生的概率,給他們的童年留下更美好的回憶。

“問題學生”轉化,3個常規手段失效後,可以考慮2個特殊手段!

05、寫在最後的話。

問題學生處理,是一個教育上的難題。我們老師的工作處理教書以外,更大一部分的內容其實是育人。解決“學生問題”,轉化“問題學生”教師必須有一套自己的方案。這篇文字是君山在德育過程中的一點經驗總結,權當拋磚引玉,期待你提供更好的解決方案!相互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