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康熙皇帝辛苦打下來的雅克薩,現在位於哪裡?

用戶58366978727


今天的雅克薩屬於俄羅斯領土,在黑龍江省漠河縣對面

喜歡歷史的人對於“雅克薩”這個地名應該都不陌生,在清朝康熙年間,清軍與沙俄曾在雅克薩爆發了兩次較大規模的激戰,這兩次戰鬥最後都以清軍的獲勝而告終。

如今的雅克薩已是俄羅斯聯邦領土,俄語名稱叫“阿爾巴津”,與我國“最北極”漠河縣隔黑龍江相望。(雅克薩地理位置)

雅克薩所在的所在的黑龍江流域長期以來都是女真人的地盤,後金建立之後,努爾哈赤統一了整個女真部,黑龍江地區成為了後金的領土。

1621年後金軍攻陷遼陽,努爾哈赤將都城從赫圖阿拉遷往遼陽,五年之後又遷都到瀋陽,後金的統治中心徹底南移。

努爾哈赤死後,皇太極繼位,改國號為“大清”,此時清軍的主要威脅是南方的大明和西部的蒙古諸部,而且黑龍江以北的西伯利亞地區一直沒有什麼國家,因此清廷對這裡也不太重視,這給了沙俄以可乘之機。

俄羅斯原本是一個歐洲國家,剛剛建立之時叫“莫斯科大公國”,領土只限於莫斯科附近地區。後來莫斯科大公國擊敗了金帳汗國,建立了俄羅斯帝國,開啟了對外擴張之路。

到清軍入關前夕,沙俄已經吞併了西伯利亞地區,並且在格爾必齊河上游修建了據點,開始入侵黑龍江流域。(明末清初時俄羅斯帝國版圖)

1643年夏天,沙俄雅庫茨克長官戈洛文趁河水融化時機,派波雅科夫率兵132名哥薩克騎兵沿勒拿河順流而上越過外興安嶺,然後沿黑龍江入侵清朝境內。

波雅科夫的此次入侵併沒有遭到清軍的阻擊,因為在這一年清太宗皇太極突然暴斃,清朝內部爆發了激烈地皇位爭奪戰,根清廷本無暇外顧。而次年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禎皇帝山陵崩,中原大亂。多爾袞則抓住這一天賜良機,打著為崇禎皇帝報仇的旗號提兵入關,打響了入關戰爭。

在此之後的二十多年中,清軍的主要目標都是與南明勢力決戰,征服中國,更加無心顧及東北地區了。而波雅科夫則在黑龍江流域四處流竄劫掠,直到1646年才返回雅庫茨克。此次入侵,波雅科夫繪製了大量黑龍江流域地圖,以便日後永久佔領黑龍江。

1649年,也就是清軍入關後第五年,沙俄再又派遣一個叫哈巴羅夫的殖民頭子,率70名士兵再度入侵黑龍江,並在雅克薩修建了木質城寨。

因為遭到了當地居民的抵抗,哈巴羅夫在黑龍江的行動並不順利,只得暫時返回雅庫茨克。次年他繼續率領138名哥薩克人,攜3門火炮再度佔領雅克薩城,並以雅克薩為根據地順江而下,四處掠奪。

在接到當地居民的報告之後,清廷對於沙俄的入侵忍無可忍。1652年,清政府令寧古塔章海色率兵阻擊哈巴羅夫,這是沙俄與清國軍隊的首次交戰。不過非常不幸地是,清軍在此戰中慘敗給了沙俄。

此戰,清軍投入八旗軍600人,另外還有上千名當地部落民兵助戰,兵力上佔有絕對優勢。而清軍憑藉其人數優勢,很快便吧哈巴羅夫匪軍給包圍了,並於4月3日晚到4月4日凌晨向俄軍發起了總攻。

不過清軍兵力雖十倍於敵,但清軍對於火槍的使用卻非常低能。雙方相距很遠時清軍就任意放槍,可當時的火槍在遠距離上根本打不中目標。而相比之下,俄軍的武器和技戰術水平都顯然高於清軍。在雙方交戰時,俄軍皆是等到清軍十分靠近時才開槍,對清軍殺傷極大。

這一仗,清軍傷亡近700人,損失馬匹830匹,丟失火槍17支、火炮2門,連軍旗也丟了。而俄軍僅有10人陣亡,78人受傷,但由於主帥哈巴羅夫受傷,因此俄軍主動撤退。由於此戰以少勝多擊敗清軍,使哈巴羅夫返回國內後名聲鵲起,成為俄羅斯的民族英雄。

對於清軍的戰敗,清廷極為震驚,總指揮海色被朝廷下令處死。 為了加強對黑龍江流域的監控,1653年清廷把盛京將軍所轄的黑龍江、松花江、烏蘇里江流域,包括黑龍江上游的石勒喀河流域和庫頁島在內的海中諸島,劃為單獨的行政區,由寧古塔將軍鎮守。

1658年,沙俄再度入侵我國。清軍吸取了上次失敗的經驗,調集重兵迎敵,甚至從朝鮮徵調了大量火槍手參戰,最終擊敗俄軍。

此後俄軍又與清軍在松花江和黑龍江爆發了多次激戰,到1683年和1685年,清軍和沙俄兩次大戰於雅克薩。

(雅克薩之戰示意圖)

平心而論,此時清軍在武器上就已經大幅落後於沙俄了,這導致清軍以數倍之兵力,卻一直無法攻克俄國人修建的堡壘城寨。最後沙俄軍隊是在斷糧無援的情況下才與清廷議和的。

而清朝這時正面臨著來自準噶爾蒙古的威脅,為了切斷沙俄對準噶爾支援,康熙皇帝也對沙俄作出了妥協。

1689年清帝國與沙特簽訂《中俄尼布楚約》,由於擔任翻譯的傳教士向沙俄洩露的清廷的談判底線,導致清政府在談判過程中始終處於被動局面。最後清廷放棄了對西伯利亞地區的聲索,兩國以外興安嶺為界,外興安嶺以南的黑龍江流域歸屬清國,以北屬俄國。

根據《尼布楚條約》的規定,雅克薩位於外興安嶺以南,自然是清帝國領土。直到1860年,中俄簽署《北京條約》,清政府將黑龍江以北,烏蘇里江以東領土割讓給沙俄,雅克薩才成為俄羅斯領土。


千佛山車神


1685年-1686年,清朝皇帝康熙兩次下令,對侵佔我東北的沙俄殖民者實施武力打擊,收復了雅克薩,這場戰爭史稱雅克薩之戰。

雅克薩在哪裡呢?雅克薩在黑龍江上游左岸,這裡現在在俄羅斯阿穆爾州境內,名字是阿爾巴津諾,和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地區漠河縣的額木爾河河口隔黑龍江相對。額木爾河是黑龍江的支流,原名為阿爾巴西河,阿爾巴西是當時達斡爾部落首領的名字。因為這裡位於河流交匯處,達斡爾部落的人們就在此定居,到明朝末年的時候,發展成一個比較繁榮的部落居點。

1650年,沙俄哥薩克人入侵我國黑龍江流域,在尼布楚和雅克薩修築城堡,建立殖民據點。雅克薩是明末時滿語對這個城堡的別稱,意思是“涮塌了的江灣子”。有點兒不是太容易理解。

康熙皇帝在解決三藩之亂和臺灣問題以後,就開始著手解決沙俄入侵的事情。本希望通過和平談判的方式,解決邊界糾紛問題,但是沙俄不理睬,只好通過武力來解決問題。

1685年,康熙命都統彭春統管黑龍江軍務,率軍收復雅克薩城。彭春率3000清軍從璦琿出發,水路並進直抵雅克薩城。沙俄守城士兵約千人,對彭春發出的通牒置若罔聞,拒絕撤走。在清軍大炮攻城、火攻焚城的情況下沙俄軍無力抵抗,被擊斃一百多人。雅克薩城沙俄軍頭目托爾布津等投降,清軍允其率部下七百多人撤離。清軍毀掉雅克薩城後班師,並無留駐兵力。

大清為這次武力征討做了大量的前期準備工作,囤糧、運糧、造船、調兵以及武器裝備等等,甚至從朝鮮調來數百火槍手,從福建調來數百藤牌兵。這次勞師遠征耗費頗大,但是結果卻讓人大跌眼鏡,除了毀掉雅克薩城,沙俄軍被打死一百多人,另有四十哥薩克人歸順清朝外,沒有給沙俄入侵者以足夠慘痛的教訓。因此,清軍回師以後,沙俄入侵者托爾布津等又率兵再次侵入,重築雅克薩城,並佈置十數門火炮加強城防力量。

清廷康熙皇帝得知沙俄捲土重來的情報是在半年以後了,只好令薩布素率2000清軍再次出征雅克薩。然後又是先通牒,沙俄軍有800多人,而且又有堅固的城堡和火炮、火槍等武器,自然不會那麼容易就投降。一番激戰,沙俄督軍托爾布津被炮轟而死,沙俄軍龜縮城內不出。清軍一方面長期圍城,另一方面由清廷和沙俄進行談判。

沙俄此時在歐洲正和土耳其幹著呢,兩線開火顯然是不明智的,何況當時清朝軍事實力並不比沙俄差。沙俄同意談判,康熙遂下令停火,撤回圍困雅克薩城的清軍。雅克薩之戰到此結束。

最後經過談判,中俄雙方於1689年簽訂《尼布楚條約》劃定邊界,規定外興安嶺以南屬中國,嶺北屬俄羅斯等條款。當然,作為戰爭發生的地點,雅克薩也是中國的。不過,在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沙俄撕毀尼布楚條約,強佔外興安嶺以南、黑龍江以北地區,並強迫清政府簽訂了《璦琿條約》。雅克薩地處黑龍江之北,也變成了俄方領土。

雅克薩被沙俄強佔以後,居住在雅克薩的中國人去哪裡了呢?

雅克薩居民一部分遭到沙俄的屠戮,一部分則南移至嫩江流域。南移的達斡爾人一部分到了今天的內蒙古呼倫貝爾市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首府尼爾基鎮的對岸。另一部分則遷移到了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西北的梅里斯達斡爾族區的雅爾塞鎮。

更多歷史地理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地圖帝


地圖帝


「雅克薩」

如今俄國之領土,位於俄羅斯遠東阿爾巴津鎮!

歷史上,雅克薩是我國東北邊境地區的一座古城,在今漠河縣境內的額木爾河口對岸的黑龍江上游左岸,是我國達斡爾族的世居之地!

1650年,沙俄強佔雅克薩,並以此為據點,不斷騷擾我國東北邊境地區,並將世代生活於此的達斡爾族強行驅趕到嫩江流域一帶!

當時的清政府,由於要平定西北葛爾丹叛亂,以及後來的三藩之亂,並無暇顧及沙俄在雅克薩的胡作非為!

清政府在平定三藩之亂後,多次派遣使者敦促沙俄退出雅克薩均遭拒絕,於是在1685年2月,清政府派遣三千清軍,以彭春統領,決心收復雅克薩!

1685年6月,清軍收復雅克薩,但在不久之後,沙俄侵略者捲土重來,重新佔領雅克薩,1686年7月,清軍2100人對雅克薩之敵發起進攻,經過激戰,侵略軍死傷殆盡,侵略軍頭目托爾布津被擊斃,史稱“雅克薩之戰”。


雅克薩之戰後,沙俄戰敗,於是沙俄政府派遣使者到北京,要求與清政府進行和談。康熙帝於是下令前線停止攻城!

最終,沙俄與清王朝於1689年9月(清康熙二十八年八月),簽訂了《中俄尼布楚議界條約》!

條約中明確規定,外興安嶺至海,格爾必齊河和額爾古納河為中俄兩國東段邊界;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和烏蘇里江以東地區均為清王朝領土。

但在19世紀以後,沙俄亡我之心復起,沙俄侵略者不斷入侵我國東北地區,並迫使清政府於1858年5月簽訂了不平等的《中俄璦琿條約》。


把黑龍江以北包括雅克薩城在內的中國大片領土劃入俄國版圖。

而雅克薩,則被劃分到俄羅斯阿爾巴津鎮所轄。

至此,與我國隔江而望!

所以說,北極熊的野心是根本無法滿足的,一頭強壯的北極熊,對我國來說,真的好嗎?


喜歡的朋友請點贊評論,期待您的關注,十分感謝!


Mr種茶家


雅克薩(俄語寫法Якса,英語寫法Jaxa)自古以來屬於我們!雅克薩這名字來自女真(滿)語,網上說其意是“涮塌的江灣子”。福垊表示很不認同,什麼叫涮塌?福垊只聽說過涮火鍋,涮羊肉,其準確的含義應該是“衝(刷)塌的江灣子。

”而俄國人叫雅克薩為阿爾巴津諾(俄語寫法Албазино́,英語寫法Albazino) ,該名來自達斡爾頭人阿爾巴西。當年哈巴羅夫入侵黑龍江時,強令該地的達斡爾頭人阿爾巴西投降,而阿爾巴西是個硬骨頭,骨頭雖硬但勢力懸殊太大,阿爾巴西只好棄城而逃。哈巴羅夫佔領該地後就以阿爾巴西(Албазы)命名改城,取名阿爾巴津。先後改名為阿爾巴津斯基、阿爾巴津斯克、阿爾巴津諾。

那雅克薩現在位於哪裡呢?

福垊先以我國為參照說明其位置。雅克薩只是個村,雅克薩與我國的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地區漠河縣興安鎮古城村隔江相望。福垊編輯的這個圖,俄語地名標識有誤,故而福垊沒有翻譯上面的俄語地名。我們再來看看,雅克薩村在俄國的位置。雅克薩位於俄聯邦遠東聯邦管區阿穆爾州(Амурская область)斯科沃羅金斯基市政區(Сковородинский район縣)阿爾巴津農村住區(鄉)阿爾巴津諾村。阿爾巴津農村住區轄兩村,駐地阿爾巴津諾村,另外一個村是奧謝日諾村(2018年,該村僅有11人)。

雅克薩村今日概況

雅克薩村位於北緯53°23′05,90″,東經 124°04′52,70″ ,2018年1月1日共有357人。其人口曾歷年降低趨勢,2002年482人,2010年403人,2012年390人,2013年388人,2014年及2015年377人,2016年368人,2017年362人,2018年357人。該村共有四個主幹道。郵政編676065。.

雅克薩村簡史

首段我們說了,哈巴羅夫趕跑了頭人阿爾巴西,並將雅克薩命名為阿爾巴津。然而,後來被康熙帝獲悉,康熙帝在做好積極的準備下,派兵3000,由彭春統領,並利用神威大將軍炮,戰勝俄軍,托爾布津投降。而哈巴羅夫早在俄軍失利後,就跑回去了。可後來托爾布津出爾反爾,在莫斯科增兵以及清軍撤兵後,又佔領了雅克薩城。清軍聞訊再次與托爾布津開戰,托爾布津再次投降。隨後中俄簽訂《尼布楚條約》,以法律的形式確保了包括雅克薩、庫頁島在內的整個黑龍江江東流域。

一百多年後康熙第十四子的後人奕山被沙俄的槍炮聲嚇的簽訂了喪權辱國的《璦琿條約》,可咸豐不認。俄國就慫恿英法聯軍入京,清朝不得不請俄國調停,俄國這時就提出了條件。條件就是要讓我們劃出10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給他。可以說俄國是英法聯軍的始作俑者,又是假裝調停而獅子口大開進行無底線的勒索的。這就是1860年11月14日恥辱的《中俄北京條約》簽訂的根本原因!咸豐帝真真是全虧帝!


福垊


雅克薩位於東北地區黑龍江上游北岸地區,漠河縣境內的額木爾河口對岸,地扼水陸要衝。雅克薩在女真語中意為“涮塌了的江灣子”,從女真語中就可以看出雅克薩位於江灣邊上,這個地方在清初一直是達斡爾族人居住生活的地方。

遠東地區早期情況

蘇聯作家謝·弗·巴赫魯中寫過一部《哥薩克在黑龍江上》,該書寫於1925年,描述十七世紀沙俄擴張主義分子入侵中國黑龍江流域的事情情況,該書也描述了當時沙俄佔領下的雅克薩(沙俄叫阿爾巴津)的一些情況。其實早在1638年,沙俄就開始將勢力侵入到遠東及東西伯利亞地區,他們在勒拿河建立起雅庫茨克城,並以此作為遠東據點向南入侵當時滿清統治的外興安嶺達斡爾族居住的地區,燒殺搶掠,達斡爾族人也一直與沙俄入侵者鬥爭。清政府面對沙俄勢力的入侵也加強對遠東地區的控制,並派軍隊驅逐沙俄的軍隊。

順治九年(1652年),清政府命梅勒章京沙爾虎達、甲喇章京海塔、尼噶禮統率官兵以駐防寧古塔。正好當時沙俄人入侵到黑龍江下流,寧古塔駐防軍為保衛當地居民的安危率部反擊,雙方交戰於烏扎拉村,這是滿清和沙俄之間第一場戰鬥。“駐防寧古塔(今黑龍江省寧安縣)章京海色率所部擊之,戰於烏扎拉村”

順治十年(1653年),寧古塔駐防八旗兵為430 名,設8佐領。

順治十一年(1654年),從朝鮮調了100鳥槍手與清軍600人協同作戰,打敗了斯捷潘諾夫帶的370人。沙俄勢力向黑龍江上游撤退,期間與蒙古部落和索倫部落交戰不利後繼續向上遊撤退,最後就盤踞在尼布楚和雅克薩一帶。

雅克薩之戰的經過

到康熙時期,清朝加強對黑龍江流域外興安嶺一帶的控制,將當地赫哲族、水上女真以及索倫等部內遷並賜予土地、牛羊等讓其屯田。康熙在解決了三藩之亂、和臺灣問題後,就開始著手處理沙俄入侵的問題。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臺灣收復後,康熙讓寧古塔副都統薩布素率寧古塔兵1000人進駐額蘇里(今俄羅斯沃特德內西南),同時從寧古塔、烏喇、達呼爾等地抽調精兵進駐璦琿,並宣佈這些為黑龍江永戍部隊。

康熙一面用外交手段寫信給沙皇,要求停止侵犯清朝領導的行為,同時命令當時的都統彭春做好準備。沙俄無視清朝的警告繼續侵犯璦琿地區劫掠,被當時駐守在額蘇里的副都統薩布素率兵擊敗,並將沙俄在黑龍江下游沿岸的據點逐一摧毀。面對沙俄軍隊的負隅頑抗,康熙命令都統彭春率軍消滅在雅克薩的沙俄軍隊。

第一次雅克薩在之戰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四月,彭春在三千人集合完畢後向雅克薩進軍(三千人包括:寧古塔等處調來滿洲兵1500、索倫部兵500人,京旗兵500人,福建調來藤牌兵500人)。五月二十二日,彭春部到達雅克薩城下,向駐守在城內的沙俄軍隊發出最後通牒,遭到拒絕,當時在雅克薩城內的沙俄軍隊至少有七八百人(具體人數不詳)。於是清軍在次日開始佈陣準備進攻雅克薩,二十五日,清軍開始重炮轟擊雅克薩城,城內沙俄軍隊面對清軍大炮知道死守不住,當日便向清軍投降,要求攜帶武器撤出雅克薩。經都統彭春同意後,沙俄軍隊除少部分人投降清軍外剩餘大部分撤到尼布楚(投降清軍的俄羅斯人後來編入清軍八旗軍隊,成為俄羅斯八旗)。清軍隨即就摧毀雅克薩城,並班師回朝。

第二次雅克薩之戰

康熙二十四年秋(1685年),在尼布楚的沙俄軍隊得到了援兵之後,又探知清軍並未在雅克薩駐軍防守,便又帶兵到雅克薩重新建立據點。

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康熙命令黑龍江將軍薩布素率兵2000人進攻雅克薩,當時雅克薩沙俄的軍隊有800多人,城內大炮15門,清軍大炮40門。清軍在經過幾天的大炮轟擊,沙俄頭目托爾布津中炮身亡。清軍並未著急進攻,準備圍點打援,因此對雅克薩圍而不打。沙俄面對這種情況,又不能長途支援,只能同意與清政府和談要求,並要求撤回雅克薩的軍隊。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康熙下旨讓薩布素允許俄軍回國撤出雅克薩,當時城中的800多人,僅剩66人。

雅克薩之戰勝利原因

一、軍事上靈活指揮。不管第一次還是第二次雅克薩之戰,清軍的兵力都遠遠多於沙俄軍隊,同時揚長避短,面對沙俄火器優勢圍而不打挖壕溝斷其後援,讓其發揮不出優勢。

二、戰爭時機上,清朝是在平定三藩後臺灣後才對沙俄用兵,內患都解決後重點解決外憂。

三、後勤補給優勢,清朝在開始用兵雅克薩之前就已經將黑龍江流域一帶的索倫部落,赫哲族部落、水上女真部落等整編內遷屯田,為之後的用兵做好後勤供應。而雅克薩的沙俄軍隊基本就沒有後勤補給。

雅克薩之戰後續---中俄尼布楚條約的簽訂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中俄雙方在尼布楚簽訂了中俄《尼布楚條約》,條約內容以滿、俄、拉丁三種文字簽訂,從法律上規定了黑龍江流域、烏蘇里江流域、庫頁島在內地區都屬於中國領土。


山中茅店


清代雅克薩之戰的雅克薩城在漠河縣額木爾河口對面,地理位置突出,在1689年的簽訂的《尼布楚條約》中雅克薩城歸屬我國,1858年沙俄撕毀了《尼布楚條約》,穆拉維約夫要求重新簽訂條約,將黑龍江以北、烏蘇里江以東的地區割讓給沙俄,愛紳泰將軍直接拒絕了沙俄這個無理的請求,穆拉維約夫見愛紳泰等人不吃這一套,轉而找奕山談判。一開始奕山也不敢簽字,這可是關乎國家,有殺頭之罪,他雖然是皇室宗族,但心中還是怕朝廷。

穆拉維約夫見奕山也不肯籤,於是讓自己的軍隊鳴槍放炮,奕山是一個懦夫,聽到沙俄的槍炮聲就嚇尿了,仗著自己是康熙帝之後(奕山是康熙帝十四子的玄孫),便擅自與沙俄簽訂了《璦琿條約》,將大片國土割讓給沙俄,奕山這個舉動讓全世界都驚掉了下巴,沙俄連戰爭都沒打,就得到了60多萬平方公里的國土。

康熙帝收復了雅克薩城,沒想到自己的親後代又親手將它送出,而且還順帶了一大塊土地,康熙帝要是知道這個消息,他的棺材板肯定按不住了。

奕山是自己擅自籤的《璦琿條約》,清政府當時並沒有給奕山簽訂條約的權利,消息傳到京城,咸豐帝大罵奕山,清廷不承認這份條約,沙俄派人與清廷談判。

這次代表清廷的也是一個皇族宗室,這個人是後面被慈禧太后幹掉的肅順,肅順雖然出生皇族之中,但因是庶出,沒有被封爵,肅順只好自己一步一步地往上爬,咸豐年間,肅順深受咸豐帝的寵愛,這個肅順是有真本事的,當時的漢人大多都是他提拔的,他看不起很多滿人。

沙俄的代表與肅順進行了激烈地爭吵,最後肅順把《璦琿條約》直接扔在桌子上,怒道:“這只是一紙空文。”然後甩手走人,留在震驚和氣憤的沙俄代表。

沙俄代表非常氣憤,於是向清廷發出最後的通牒,要求重新談判,而且必須換掉肅順,清廷拒絕了沙俄代表的請求,沒有辦法的沙俄代表於是南下,到上海找他的同類,他找到英法聯軍的統帥,要求他們加大對清廷的打擊力度,此外還不忘說肅順的壞話。

後來的結果大家都知道,清朝被英法聯軍打敗,英法侵略者還火燒了圓明園,戰敗的清廷與英法俄簽訂了《北京條約》,在這個條約中承認了1858年《璦琿條約》的有效性,雅克薩城等大片國土被劃入沙俄的版圖中。

雅克薩是滿語,意為“涮塌了的江灣子。”沙俄佔領後將其改名為阿爾巴津。

沙俄早在順治年間就侵佔了雅克薩,在雅克薩修據點,以雅克薩為據點向黑龍江流域滲入,清朝前期由於戰事頻發,不遑顧及雅克薩這個北方小城,1681年康熙帝平定了三藩之亂,於是將目光放到北方這個小城身上。

康熙帝先是勸沙俄退出雅克薩城,但均遭到沙俄的拒絕,1685年,康熙帝命彭春率三千人進攻盤踞在雅克薩的沙俄軍隊,同年6月收復雅克薩。但是不久沙俄又捲土重來,1686年康熙帝命薩布素率2100多人進攻盤踞雅克薩的沙俄軍隊,七月,沙俄在雅克薩的頭目被擊斃,沙俄與清廷談判,之後雙方簽訂了《尼布楚條約》,明確規定雅克薩城屬於我國。

除了這個雅克薩城之外,在內蒙古呼倫貝爾市曾經也有一個雅克薩城,現在叫牙克石市,兩者沒有直接聯繫。


司馬長史


雅克薩之戰一共打了兩次,結果都是以清軍的勝利而告終,但是之後簽訂的《尼布楚條約》雖然說是平等的條約,但是當時畢竟清朝是戰勝一方的,而且當時中國本來在這些地區都是有主權的,在這個條約上清朝也是放棄了很多地方,退回到了外興安嶺以內了,對於清朝來說其實就是不平等的條約,清朝雖然在東北的權益基本上得到了保證,但是使清政府在西北的領土喪失了不少。規定中俄在外貝加爾以東地區自額爾古納河一線向東沿外興安嶺直至大海為中俄邊界,黑龍江流域盡屬中國。貝加爾湖就是這個時候開始被割出去的。到了雍正時期簽訂了《恰克圖條約》之後,貝加爾湖徹底和中國失去了關係。

雅克薩這個地方,就是在黑龍江上游,今天的俄羅斯境內,今漠河縣境內的額木爾河口對岸。現在俄羅斯稱為阿爾巴津鎮。1689年第二次雅克薩戰爭之後中俄雙方就簽訂了《尼布楚條約》規定黑龍江流域是中國的,當然雅克薩這個時候是清朝的,19世紀以後,沙俄開始東擴,並且一步一步向南,開始蠶食中國東北大量的領土,佔領了黑龍江下游,還有庫頁島等等很多地方,咸豐八年也就是1858年中俄簽訂了《璦琿條約》,裡面規定把黑龍江以北包括雅克薩在內的中國大片領土割讓給俄國。此後雅克薩就徹底成為了俄國的領土,和中國失去了聯繫。

其實康熙時期幾次打贏俄國的入侵真的是沒有什麼值得吹噓的,當時俄國的主要重心還是在歐洲,來亞洲每次就是幾十人,幾百人的。當時大清正處於康熙時代,國力最強盛的時代,可以看到每次都是好幾千人,打幾百人,根本沒有懸念。關鍵每次清軍都是圍攻,迫使俄國人投降的,也不算是徹徹底底的打贏全殲什麼的。幾千人打幾百人,還是各種大炮,火器都用上了才勉強圍住迫使他們投降,對於這樣的戰績有什麼值得說的呢?

後來到了十九世紀的時候,俄國人的重心就開始轉到亞洲了,這個時候歐洲列強都開始來到了中國,清朝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了。


中國歷史研究所


曾經被康熙皇帝收復的雅克薩城,在如今已經不屬於中國,如同所有被俄羅斯侵佔的土地一樣,原來的名字被廢止,如今的雅克薩有一個俄羅斯名字,名叫阿爾巴津鎮。雅克薩城位於黑龍江上游領域,中國漠河縣的對面。

雅克薩之戰

我們都知道,近代以來,面對列強的侵略,中國的損失極為慘重,而給中國帶來最大損失的,莫過於侵佔了中國160多萬平方公里土地的沙俄。然而事實上,沙俄對中國的侵略並非從近代才開始,早在清初康熙年間,沙俄就與當時的中國爆發過戰爭,這場戰爭就是著名的雅克薩之戰。

個人一直覺得,清朝時中國人給俄羅斯人起的名字,十分恰當和貼切,當時我們稱俄羅斯人為羅剎人。“羅剎”原為佛教用語,指的是惡鬼,而且專指吃人肉的餓鬼。

沙俄對西伯利亞的侵略

當時的俄羅斯人“不負”羅剎人之名,在明末清初侵入中國外東北地區後,這些明火執仗的侵略者,不但燒殺搶掠,還真的以人為食,也因此,這些俄羅斯人被生活於當地的達斡爾人稱之為“吃人惡魔”。

16世紀,擺脫了蒙古金帳汗國的統治之後,沙皇俄國沒有一刻停息,便開始了對外的侵略擴張。在對土地的貪婪和利益的驅使之下,俄羅斯人用了200多年的時間,鯨吞蠶食,將廣袤、荒涼、環境惡劣、資源卻極度豐富的西伯利亞地區納入了統治範圍。

沙俄和清朝康熙年間地圖

到17世紀時,沙俄的侵略先鋒,已經抵達了中國的外東北地區。從崇禎末年一直到康熙初年,沙俄利用中國國內戰亂不斷無暇顧及之際,先後侵佔了中國的尼布楚和雅克薩等地區,並在當地修築城堡,以此為據點,四處燒殺擄掠。

平定三藩之亂後終於騰出手來的康熙皇帝,再也不堪忍受滿洲八旗的“龍興之地”被羅剎人的侵擾。在採用和平手段無法解決之後,處於鼎盛時期的清王朝果斷決定武力驅逐。

康熙

兩次雅克薩之戰,往大了說,可以算作是彼得大帝和康熙皇帝的對決,往小了說,其實也不過是兩個龐大帝國邊疆地區的一場規模並不大的普通戰鬥。

尤其是對於沙俄而言,雅克薩位於首都萬里之遙,參戰的兵力也不過幾百人,其中還有相當部分為武裝移民。雅克薩之戰不過是一場荒原邊境的村民械鬥罷了,無論誰勝誰負,都對兩個大國根本利益不會造成威脅。

雅克薩之戰紀念碑

當然,你要說雅克薩之戰並不重要也不準確,因為正是在雅克薩之戰之後,沙俄認識到了遠東帝國的強大,因此在與清政府簽訂《尼布楚條約》之後,此後的100多年,沙俄始終未敢越雷池一步。可以說,兩次雅克薩之戰,打出了中俄邊境100多年的和平。

尼布楚條約

當然,隨著鴉片戰爭大清帝國的虎皮被英國掀下之後,諸國列強也紛紛掀起來對中國的巧取豪奪。最為貪婪的沙俄自然也不例外,他先後攫取了中國16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這其中,也包括位於漠河對岸的雅克薩城。


鳶飛九天2018


康熙大帝當年與俄羅斯前前後後差不多打了三年才收復雅克薩,並與俄羅斯簽訂《尼布楚條約》把雅克薩劃歸中國的領土。但到了1858年,咸豐帝又與沙俄簽訂了《璦琿條約》把雅克薩以及庫頁島在內打大片領土割讓給了沙俄,自此雅克薩再次被劃入了俄羅斯的領土。康熙大帝辛辛苦苦打下來的領土,卻被後人一張紙就割讓了出去,如果康熙活著非打咸豐一記耳光,罵這個不肖子孫。

雅克薩本屬中國領土,在1858年又被割讓給了沙俄,現在屬俄羅斯俄羅斯阿穆爾州阿爾巴津諾。阿爾巴津位於黑龍江與額木爾河交界口東岸,西岸為中國黑龍江省興安鎮。也就是說,雅克薩毗鄰興安鎮,現在我們看到的雅克薩城其實在俄羅斯境內,中國境內的雅克薩城是複製的。

其實以前也說過關於雅克薩之戰,當年打得的確艱苦,不過雙方投入的軍隊都很少。沙俄方面大約兩千人,清軍分兩次第一次投入了2500名士兵,第二次也投入了2500名,後來還有部分援軍,總兵力大約五千人左右。第一次雅克薩之戰,俄羅斯被打敗,被迫撤出雅克薩,後來尼布楚的駐軍又撤回來佔領了雅克薩。清軍再次出擊,由於沙俄堡壘堅固,兩軍相持不下,沙俄大約826人,清軍總是攻不下來,最後沙俄病死或者戰死,只剩下66人。當清軍要發起總攻的時候,收到取消進攻的命令,沙俄排除代表談判。最後,沙俄撤退,談判也談了幾年,最後清朝為了對付葛爾丹所以做了讓步,於是簽訂《尼布楚條約》條約規定格爾畢齊河、額爾古納河往東到海,外興安嶺以南,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廣大流域,包括庫頁島(現稱薩哈林島)歸中國。



但是晚清時期因為《璦琿條約》清政府把祖先辛辛苦苦打下的領土就這樣割肉給了沙俄。不僅僅是沙俄,當時西方列強都窺覷中國領土,晚清毫無還手之力。可以說,割地賠款是清政府沒落的表現,他不滅真的是天理不容。


謀士說


雅克薩之戰/尼布楚條約是個典範,是個傳奇!開創了人類歷史上戰勝者向戰敗者屈膝跪倒割讓領土的先河,而且戰勝者在當時是一個無比強大的帝國。

“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不是西太后那老孃們首創,而且偉大的康熙大帝!!!

這條真理猶如黑暗中的明燈指引著一代又一代大辮子努力糞鬥!它成為國策!成為家訓!讓大辮子為世界和平做出決定性的貢獻!!!

歌中唱到“我真的還想再活五百年!”,如果康熙大帝真的活了五百年,那麼天朝將成為只有盛京—北直隸的一個國家,而且康熙大帝將向四方鞠躬:朕為了世界和平會再接再厲!

中國威脅論將從未出現,中國永遠不會對其他國家有威脅,周邊國家及全世界將視中國為最友好國家,或許成為東方的永久中立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