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有什麼好辦法能把農村零散的地塊調整成一塊?

三農燕舞


有什麼好辦法,能把農村零散的地塊調整成一塊?

由於歷史沿革的原因,農村耕地地塊比較零散,在過去農村沒有使用機械化的時候,耕種還倒無所謂,現如今農村大都使用機械化了,零散地塊不僅不便於使用機械化耕作,農民對於零散地塊的投入也不願意增加,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妨礙了農民的種植作業生產。


其實像這種情況,在各地的鄉村都有不同的存在,已經有的農村採取了化零為整的分地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農民對土地種植作業的便利性,節約了對土地種植的投資成本。土地化零為整也是當前的政策導向,符合農民對土地種植的需求。


在我老家當地農村,多年前就已經採取了化零為整的這種方式,具體的做法是這樣的,把本村同族同宗或者血緣關係比較親近的,比如兄弟父母之間等,把他們的土地化為一大塊。他們之間在進行劃分,但在種植和農業的投資上,可以共同出資,這樣做也避免了很少的矛盾。為了避嫌分地不公,村民對地段位置可以抽號產生。

村裡除了整塊土地劃分之外,額外再劃出一塊地作為機動用地,機動用地用於村裡增添或減少人口,臨時的增加和去除土地。這樣的做法延續至今,也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農大知事


有什麼好辦法能把農村零散的地塊調整成一塊?這個問題,正是前一段時間網上炒得沸沸揚揚的“一戶一田”。俗話說,無風不起浪,既然有人提出來,肯定就一定的背景原因。

第一,“一戶一田”的願望非常美好,但需要取得村民同意並穩步推進。如果能在全國實現“一戶一田”,確實是一件大好事。

我在某省看到過有一個村的土地確權資料,一個農戶最多的居然有90多塊承包地,少一點也至少也有30多塊地。這麼多地,就是每天去看一塊一次護理一次,也要一個月以上的時間才走得完,耕種起來肯定是非常的麻煩。

而且地塊太小太分散,根本就無法推行機械化,沒辦法形成規模,制約了農業的規模發展和商品化生產。

但是,全國各地農村情況不一樣,各村各戶分到的地塊好差也不一樣,能合併到肥力好、澆灌條件好的當然開心,如果被併到沒水沒路地又瘦的田地,誰會願意?如果碰上一些無賴式的人,怎麼說也不願意換地,你還真拿他沒辦法。

第二,農村的土地改革經歷了多次的分分合合,現在將零散地塊調整合並起來確實有需求。縱觀我國的農村土地改革,已經經歷過了好幾次的分分合合,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似乎已經成為規律。

當前,我國農村土地實行的是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土地已經承包分配到各家各戶了,而且在第一輪15年承包結束後,第二輪延長30年不變,現在又準備第三輪再延長30年不變。

在此形勢下,要想將千家萬戶的分散田地集中成為一戶只有一塊田,幾乎不可能,少量的農戶推行也許可以。

這也確實有需求,一些農戶希望有整塊田地發展規模種植,或是一些公司、企業需要流轉土地併合並地塊搞產業基地等。

第三,農村土地承包法有明文規定,同一集體經濟組織的承包農戶可以自願協商互換土地(承包經營權)。在農村土地承包法第三十三條說,承包方之間為方便耕種或者各自需要,可以對屬於同一集體經濟組織的土地的土地承包經營權進行互換,並向發包方備案。

這裡所指,是農戶之間為方便及需要,同一村同一集體經濟組織的土地可以互相承包經營。這裡只是說“可以”,並沒有強調一定要互換,需要雙方都同意願意才行。有人願意,肯定也有人不願意,這是必然的。

但是,這種互換還要注意一個問題,就是雙方當事人要向承包土地的登記機構申請登記,重新換名字換土地確權證,這樣才是合法的。否則日後有糾紛難以說得清楚,於雙方都不好。


桂農通


有什麼好辦法能把農村零散的地塊調整成一塊?

要把農村零散土地連成一片,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必須要進行土地改革,發展土地集約化模式,像現在國家大力推行的城鎮化建設,就是其中一種!

城鎮化的目的是幹什麼?是把農村零散的資源進行整合,分散的人群集中居住,提供配套更好的生活設施,便捷的交通以及優質的教育資源等等,人口經濟的增長會帶動工業經濟的發展,農村經濟的發展會帶來更多的就業崗位和發展機遇!



同時科技興農,機械化的普及會解放更多的農村勞動力,糧食不值錢,種地不能維持家庭收支,農村擱荒的土地會越來越多,單幹已經不能滿足社會發展需求,推行土地改革,實行土地合約股份制,也就是說既然種地不用賺錢,土地荒廢,農民可以把土地統一交給國家或者企業管理生產,自己從中賺取分紅,而國家或者企業將土地連成一片,更有利於種植管理,採用機械化模式,只需少量的人力物力,即可實現較高的生產價值,這就是集約化模式,也是以後農業發展的趨勢!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你,想了解更多三農資訊分享,可以關注下我,謝謝!


水果不甜不要錢


錢能解決所有的問題,在農村的人都記得,在上世紀九十年代,農民負擔很重,都想脫離土地,有的人花錢買商業戶口強行退農村承包地,那時國家要收回土地,進行規劃很容易,可現在農村土地一切稅費全免,土地每年每畝還有不少補貼,政府出錢修當家塘,修路,改造用電線路,還不斷徵收土地修路,搞建設,情況和以前大不相同,現在要農民退出土地有二種辦法,一是取消一切農民補貼,收重稅,用這錢解決農民養老金問題,現大多數農民都以打工為主,不種地,這樣土地無利必退,二是出錢徵收,純農村只要幾萬元畝,如老家新農村建設用地只給二萬一畝,就退出土地。


54弓


這個提問非常好,可以一針見血地點到目前農村發展,機械化面臨的前期工作,大家都知道當時土地承包到戶,為了把土地公平承包,把好地與歪地,大塊於小塊進行了搭配。所以就產生了一戶多個地段多個地塊,這就給現在發展機械作業帶來了困難。如何用什麼辦法來解決把零散地調為大塊呢?我只代表我個人的想法解答一下供大家參考。望各位指正。

第一整理土地資金。

土地整理需要不等的大量資金,可以採用二種方式,一是國家投資,整修後擴大的土地面積歸國家所有,二是企業單位與個體投資,整修後超出的土地面積允許投資方耕種若干年,(年限根據投資大小)但所有權屬歸國家。

第二土地整理辦法。

土地整理前必須經國土,村集體承包土地方三方根據地塊現狀進行規劃測算,然後公開招標。簽定整修後增加畝數使用期年限。原承包戶在不投資情況下畝數不增不減。

第三涉及整理土地的承包戶,整理期間誤了耕種的補貼方法。

在土地確定整理後,要儘量按排在秋收後開工,播種前結束,儘量不要擔誤戶主耕種,但新整修後破壞禾苗生長土壤,一至二年內才可恢復,在此期間投資方可根據實際情況給原地塊戶付出相應補償。如果整修土地期間擔誤了春播下種,投資方可按市場價給予耕種戶補償。這樣就可以在原戶承包期內耕種不受損失。以上是不願流轉土地的方法。

第四最好是以合作社方式進行流轉後進行整理。但流轉費也是一筆投資。至於土地地界面積,確權證書上每塊地都有座標,不會出現地塊不清畝數不真現象。


溫土生根


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現在家庭式農業經營模式,已經不適應大農業的發展,一家一戶怎麼實現機械化和高效,高科技農業。一家少的三四塊地,多的七八塊地,少的地塊幾分地,每年春季種地,都有邊界糾紛。我們這裡是大平原,人民公社時都是方田化,長寬各五百米,林水路成一行,方田林網化,當時已初具規模。

可是現在要實行規劃管理,談何容易啊!農資價格高,糧食價格低,種地不掙錢,土地流轉給誰啊!我們這裡種糧大戶,合作社也沒有種地極積性,流轉費高他們不包,低農民不幹自己種。把土地打亂重分,一戶一田,誰來領導啊!難啊!

隨著三農政策的落實,各級政府也必定出臺相應的規定,必定實現農業機械化,高科技,高效益農業,是大勢所趨,這個難題一定會得到解決。


飛翔70750


您好樓主,這個問題,我們村在淮河流域,屬於平原地區,也面臨著村民土地分散的問題,目前的處理方式是擱置,村民們不願意相互調地。

20年前,包產到戶,分配土地的時候,我們村的情況是,村子在中間,周圍是土地,當時想到的公平公正的原則來進行土地分配,東西南北四個方向,每家每戶都給分到了。水田(稻田)旱地,荒地,菜地,打場地(曬糧食的)分的很散,20來年,也都相安無事的。

現在集體經濟,土地承包,家庭農場等等,如火如荼的進行,你又會發現想調動一片土地,都是有些難度的。有些老人說我年紀大了,不種地怎麼辦?有些人說我不當家,總之就是各種理由,儘管你和他們說的很明白了,但是他就是拖著,土地調動的積極性不高。為了調動土地,我們走了好多路,上門,去說,去講。還是有一個莊,我們一畝地都沒有拿下來,導致我村找到的投資種植櫻桃的客戶,被其他縣的搶走了。

有一部電視劇叫:“當家人”,就八集,可以看一下,不一定能有用,或許在裡面能夠找到點啟發、靈感,來幫助您去說服鄉親們,希望能夠幫助您。




漠北琅


在農村如何把那些零散土地及大塊土地調整到一起,充分提高土地利用率,辦法有三。一是實施土地流轉,按照土地重新發包,按地畝多少按期付款。打到各農戶手中;二是統一復墾,統一丈量到戶。統一發包。三是合併村鎮,拆遷安置,就地復墾,按地畝多少,把復墾資金不折不扣地分紅給各農戶手中,讓廣大農民得實惠。同時,與專業合作社聯繫,採取公司十農戶的方式。讓土地集中種植,實施規模化,區域化,市場化,現代化的新模式,讓那些閒餘的農民從事生產,掙取勞動報酬,實現公司、農戶雙贏!從而大大提高廣大農民的積極性,讓他們立足三農,服務三農!








張明文


這件事並不是太難的;

在集體所有制的時候,我們村和全國一樣,以生產隊為單位進行核算,村裡的坑坑窪窪,毛毛道,,,,比比皆是,想規劃成一方一方的土地,是不可能的!

當時的村支部書記,大膽提出一個要求,把全村合併成一個大隊,打亂了原來生產隊的界線!通過幾年的奮戰,村裡,土地平了,沒有了坑坑窪窪,適用於機械耕種,而後,又把大隊再分成原來的小隊~

,,,,

現在,照樣可以用這種方法,首先,把農民所有的土地承包下來,可以定幾年的合同,費用一次性付清,然後你就可以把土地連成片了!到期後,可以再續合同,繼續承包!

但是,如果你想使用花花樣,騙老百姓,到頭來你肯定會失敗的!


luzaijiaoxia路在腳下


這丅問題不是一個孤立的問題,要想把零散地塊整合成大塊,必須把很多的後續工作做好才能達到目的。

從分地開始說吧,是按當時人口算數,有一人分一份,經過幾十年人口發生了巨大變化,有的添人不添地,有的去人不減地,有的在自已的責任田上蓋了房子,還有的賣給開礦的把地毀了,還有個別的被國家徵用了,有的讓企業迠成廠區了,等等,賣地戶都發財了,地相對就少了,現在又要把別人的地歸整到一起補償費怎麼算,水澆地和山坡地的差別誰說了算,如果諸多問題不先行解決恐怕難度不小。

我想要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國家出臺相關政策不要搞一刀切,需要因地制宜,順民心,隨民意,妥善處理,避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煩。

你說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