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散文:風箏

散文:風箏

風箏


最先感知到春天的是風。

立春過後,風開始一天一天多起來。

鉛灰色的天空中,幾隻高低錯落的雄鷹在自由翱翔,細看卻是彩色的,下面還連著長長的細線,那是風箏。

小城的廣場上,一群孩童一手執線輪,一手持線柄,輕快的收放著長線,仰望浮動於天際的風箏,叫喊著、奔跑著。伴著一陣陣經久不息的風,隱隱能聽見,風箏發出啪啦啦的聲響。廣場邊,不知什麼時候,已經擺滿一排排大大小小、五顏六色的風箏,行走其間,恍惚間誤入一片色彩斑斕的花園。

小時候關於風箏的記憶,來自小學語文書上的課文。那是一首耳熟能詳的古詩——“兒童放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老師說,“紙鳶”是古時風箏的叫法。後來,我們又學習了一篇描寫放風箏的課文,於是“風箏”這個新鮮的名詞激起了我濃厚的興趣。

那年春天放學後,做完作業,央求家裡大人幫忙,製作起風箏來。把幾根細竹棍劈開,用細鐵絲紮成一隻燕子的形狀,將黑紙粘於其上,再繫上細長的線,又把線纏到一根短粗的木棍上,這樣一隻簡易的風箏就做好了。


散文:風箏

風箏


小心翼翼的拿著做好的風箏,喚上幾個同伴,來到空曠的田野裡。我們學著課文中描述的樣子,一個小夥伴拿著風箏高高舉過頭頂,我手牽著線遠遠站著。喊一聲“放”,風箏被放開,那線一鬆,我便向前奔跑起來。但風箏沒有像書本中描寫的那樣飛起來,而是向前平移了一段距離後,一頭栽倒在地面上。我們不灰心,繼續去放,邊放邊琢磨起來,是不是手放的太慢了?是不是舉得不夠高?是不是跑的方向不對?……在一點點的摸索練習中,風箏慢慢飛起來了。我們望著飛得越來越高的風箏,高興極了,好像那飛起的不是風箏,而是自己在天空飛翔。

我們不停歇的輪放著那隻風箏。風箏越飛越高,如一隻輕盈的燕子,在高空翩翩起舞,吸引來了村裡許多羨慕的目光和一片嘖嘖的讚歎聲。我們沉浸在無比的興奮和喜悅中,不知疲倦的奔跑著,歡笑著,空闊的田野裡,留下我們歡快的身影。

風箏越變越小,還在慢慢升高,好像要鑽進雲層去。忽然,一陣大風,只聽“砰”的一聲,風箏猛地搖擺了一下,線斷了。風箏像脫韁的野馬,稍稍升高一點後,便向遠處衝去,眼見越飛越遠,不見了蹤影。我們驚慌失措,“風箏”、“風箏”……,焦急的喊叫著,但眼見著風箏消失,沒有一點辦法。

怎麼辦?不能就這樣坐以待斃。我們七嘴八舌商量對策,最後決定去尋找。沿著風箏遠去的方向,我們在田野急切地尋找起來,趟過水渠,翻過石溝,找遍果園,越過田埂……整整找了一個下午,直到天黑,也沒見一絲蹤跡。我們只好回家,並商議第二天再做一個。

第二日,大家一齊動手,按照昨天的式樣,又仿做了一隻風箏,用上了更結實的線。新的風箏又做好了,儘管沒有上次大人做得好,但那種失而復得快樂不言而喻。我們又結伴到原野去放。有了上次的教訓,我們不敢放得太高了,控制著風箏的高度。接連數日,一放學只要有風,我們就去放風箏,每天都樂此不疲,風箏成了春天快樂的源泉。

後來,慢慢長大,與風箏也離得越來越遠。


散文:風箏

風箏


再次與風箏結緣,已為人父。那是兒子上幼兒園大班的一個週末,看到廣場裡很多人在放風箏,我也買了一個小風箏,帶著兒子去放。在一群色彩斑斕的風箏中,小風箏慢慢飛起來了,兒子歡呼雀躍,放了整整一個下午。直到吃晚飯,才依依不捨的離開廣場。後來,我又帶著他放了幾次,但慢慢發現那隻風箏太小,線不長,線軸也小,飛不了多高。

第二年,待兒子上小學時,我又買了一隻大一點的風箏,線軸也是大輪盤。風箏買好後,我帶著兒子又去放過一兩次。但此後,由於作業越來越多,去放風箏的時間漸少,到現在兒子已經六年級了,想起來,已經有好幾年沒有去放風箏了。每到春天,望著廣場上空飛舞的風箏,說好要和兒子一起去放,但總有忙不完的工作和做不完的作業,有時候閒一點了,又沒有風了,凡此種種,總不能如願。

現在,放在陽臺上的風箏已經積了厚厚一層灰塵,經常日曬,已經面目全非了。

現在,春天又到了。望著灰暗的天空飛動的風箏,不知為什麼,我心裡總空落落的。

(作者簡介:李穎,筆名木風,在職公務員。酷愛文學,喜歡用書籍浸潤生活,喜歡用文字抒寫感悟。)


分享到:


相關文章: